浅谈古诗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014-04-29 22:33方兴军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情感共鸣

方兴军

[摘要]:背景简介,培养学习观;知识延伸,培养人生观;联想画面,培养审美观;情感共鸣,培养道德观。从这四个方面,通过古诗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背景简介 知识延伸 联想画面 情感共鸣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每一首诗都有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教材。因此,抓住机会,通过学习古诗,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途径。

一、背景简介,培养学习观

在学习《枫桥夜泊》时,除了让学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那种静怡、幽远的意境外,同时我又向学生讲解了写作背景:张继赴长安考进土,落榜而归,中途在苏州夜宿时写下这首不朽名作。张继是仕途受挫,而诗句却流传千古,诗人的名字也妇孺皆知。当时考中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前三名)肯定都升官发财了,但他们在青史上却寂寂无名,湮没于历史的尘埃里。学生们通过对这首诗背景的了解、明白了学习上不争一时得失,而要百折不挠,刻苦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一次考试的成败,不会影响我们一生的成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树立坚定的信心,就一定会在不同的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

二、知识延伸,培养人生观

第十一册语文中选用了明朝于谦的《石灰吟》。在讲解诗的含意、写作方法之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于谦的生平。着重讲解了他“两袖清风”的故事和在北京保卫战中所起的作用,也讲了他悲惨的结局。讲清了在“土木堡事变”英宗被俘后,他力排众议,坚决不降,另立新君景帝,带领军民奋起抗击瓦刺大军的侵犯,最终取得了胜利,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之一。但他所做这一切,却严重触犯了明英宗的利益,所以英宗发动政变复位后,再也容不下他,把他以“谋逆”罪杀害。于谦自己亲身经历,印证了“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真正含义。学生们了解了之后,深深为于谦的坚贞气节所感动,纷纷举手发言,表示要像于谦那样,清清白白地做人,为国家、为了民族,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三、联想画面,培养审美观

在学习白居易名篇《暮江吟》时,先在黑板左侧板书全诗,然后逐字、逐句和学生一起分析。一边分析一边利用彩色粉笔在黑板的右侧画出诗中的主景色:残阳、江水、半江绿色、一弯新月、点点露珠。这样诗画结合,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闭目想象,然后以口头作文的形式把诗里的景色再复述一遍。于是,学生们就用各种各样的优美的词句表达自己对美丽景色的感受,使平时看来很头痛的写景作文,一下轻松容易得多,不再枯燥乏味,无话可说了。我又抓住时机,向学生讲述现在由于人为破坏,这种山青水碧,月朗星稀的美景已经很少见了,要想再见这种美景色,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让山青水绿、斜阳晚照的美景重新出现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课讲完,即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作文能力、又增强了环保意识。

四、情感共鸣,培养道德观

南宋大诗人陆游最后绝笔《示儿》,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素材。在讲解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时,我详细讲解了陆游一生立志抗金杀敌,恢复中原,却屡遭投降派的打击与冷落。满腔爱国热忱,因为统治阶级的苟且偏安,屈膝投降而无处倾诉,所以他“悲”。悲愤朝廷的投降政策,悲伤北方广大地区沦落,悲痛中原百姓受苦受难,悲哀自己生命将尽,无力抗金。讲到这里,学生的感情已经和作者融在一起,深深为陆游的爱国之情所感动,为南宋小朝廷的不思抵抗感到气愤。当讲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学生们又为陆游的无奈而惋惜,同时又深深钦佩他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我利用这个时机向学生提问:“结合实际,说一下这首诗的感想。”学生们有的回答“要热爱祖国”;有的说“学好本领,保卫祖国”;有的还说:“建设祖国,让祖国更加富强。”有的同学的回答更让我感到:“愿祖国早日和平统一,台湾早回到祖国的怀抱。”

可以说,通过这首诗的教学,完全达到了我所设的教育目的,即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使他们思想道德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情感共鸣
乐在其中
情理和谐 成长相伴
如何通过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巧读古诗词 趣用古诗词
消费热潮下新都市电影的审思
论治愈系插画的精神传达
巧设体验情境,提高品德课堂实效
让作文课成为学生的快乐营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要在相互欣赏中共同成长
浅谈音乐课堂的情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