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育工作者除了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外,更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一点在以计算机信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IT产业中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加之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才会在行业中更加突出。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现在教育研究的一大重点。体验式职业素养教育把职业素质养成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实践的快乐,使学生自主的去体会实际工作环境所要求和必备的职业素养,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拓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就体验式教学方法如何养成高职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做出探讨。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方法 高职计算机专业 职业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计算机类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研究”(编号:JC1240)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211-02
一、体验式职业素养教育概述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包括职业修养和职业技能,职业修养指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心理素质、职业精神等;职业技能指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等。职业素质,可通过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获得。高职教育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后天职业素养的养成。
所谓“体验式”职业素养教育就是在传统的职业素质教育中加入“体验式”教学方法,以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心理素质、职业精神等为教学重点,通过创设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景机会,呈现、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去感受、体味、领悟,并产生情感、建构知识、生成意义、发展能力的教学观或教学模式。尤其是在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毕竟信息技术更新换代迅猛,教师教学中所用到的资料有可能不是最新的,学生可运用自己掌握到的最新信息与老师积极探讨,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体验式”职业素养教育真正价值在于教师创设职业场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感受、体验情感,提高认识并转化成智慧,最终形成自己良好的职业修养。
二、传统教育方法与“体验式”教育方法比较
“體验式”职业素质教育与传统职业素质教育相比较,在教育方式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传统职业素质教育未能与专业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职业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过于简单,片面强调教,忽视学生感受与实践。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型下,这种重技能、轻素质的教育模式严重制约着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而体验式教育则更侧重于职场教育,专注于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的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个性化的引导,学生有了主动权,也就有了主动性。“体验式”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主动地去体验、去学习职业技能,并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已达到培养学生职业修养的目的。
一种是一次性的学习,一种是在二次性的反思中学习。显然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反思出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学到的东西更加牢固。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亲身感受职场的魅力与阴暗的一面。学生将不再停留在仅仅从书本获取知识这一单一的学习渠道中,而是在多元职业情境中更加主动认真学习。
三、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职业素质养成
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往往进入的是互联网行业或是与网络有关的高新电子产品企业。这些企业通常要求员工综合能力强、技术能力强、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现在很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也反映了毕业之后的工作情况,表示自己动手能力差,在学校所学知识根本满足不了企业的要求。要解决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鸿沟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必须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职业能力。学校应根据行业要求及学生特点,健全并优化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可以采取优化相关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增设职业素养教育系列课程,丰富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增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和内容,为专业课增设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和要求,以及加强职业仿真训练等措施,构建以体验教学为主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知识传授与素质拓展、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相结合的“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锻炼”全过程职业素养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职业素养的养成需从多方面抓起,体验式职业素养教育可在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1.职业意识方面研究
IT行业更新换代十分迅速,研究新的就业形势下IT类人才素质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快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开拓的视野,最好也要有良好的外语水平。教育部门根据不断变化的人才素质需求,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2.职业道德方面研究
互联网信息中往往伴随着商业机密,不少从业人员也因经不住高额的金钱诱惑而违反职业操守,走入犯罪的深渊。计算机人才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具备竞争力。体验式职业素养教育可通过建立仿真实验室、模拟公司制班级、模拟职业情境等方式创建职业文化氛围等方式,模拟一个真实的计算机人员工作环境,让学生提前体验社会。教职人员扮演虚拟社会中的各类诱惑与正面能量,从正面和侧面以职业人的标准隐性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职业行为方面的研究
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计算机从业人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和掌握专业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挑战。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应融入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能力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课程内容包括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的培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充分感知职业角色和掌握各项能力。学校可组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行业的变化和需求。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扩大视野,亲身体验职场环境,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在潜移默化中触动启发思维,规范职业行为。还可以创建计算机网络教学课堂平台,丰富教学模式,进一步充实职业素养教育内容。
4.职业素养评价方面研究
结合行业现状,学校对学生的考查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内部考试,也可扩大到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评价方面。建立完善的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性评定认定体系。以项目任务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责任心、完成项目的效率。以现场教学演练的形式检验学生临场反应能力。技能竞赛比武形式激起学生对于熟悉技能的热情。另外在校学习阶段嵌入职业资格认证经常举行校外实训基地锻炼,顶岗实习等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热情与自信心。以这些方式为载体,结合岗位职业标准从职业知识、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量化细致评价体系,改革量化职业教育评价和认定工作。由专门的机构及时量化打分,作出评价并存档,在不断反思和优化中完善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效果。
另外,搭建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尤为关键,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能够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体现高技能。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学校要选择管理比较规范,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作为学校校外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确保学生实习实践不会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体验式教育更有利于学生与社会的接轨,让学生体会到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素质。教学工作者根据学生不同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最大限度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体验;学生能够体会到竞赛有终点,学习无止境,从而在学生中掀起学专业知识、学高新技术的热潮。学生积极参与,珍惜学习机会,从体验中有所收获。只有具备良好职业素养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员工,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体验式教育模式一定能在计算机类专业高职教育中收获成功。
参考文献:
[1]毛靖添.计算机专业课中如何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J].职业技术, 2006(22).
[2]鐘启旸.体验式课程的教学知识[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3]朱蔓莉.周明.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课双语教学定位探索[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04).
[4]马雁荣.谈如何提高技校生计算机专业课的上机练习效率[J].现代企业教育,2010(12).
[5]袁莉娅.计算机专业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0(03).
作者简介:
易芳(1978-),女,江西萍乡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及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