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师资如何从“双证”到“双师”

2014-04-29 23:30成兆海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双师型

【摘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符合双师型要求的专业教师越来越多,他们大多都是教师证和技能证的持有者。从现实意义上来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既要注重从生产一线吸引高级技能型人才成为一线的专业教师,更要注重在学校内创造氛围培养专业教师的实操技能促使其成为真正的双师。

【关键词】中职师资 双师型 吸引技能人才 培养双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63-02

随着我国应用型人才需求量的扩大,中职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已经不容忽视。作为中职教育的主要承载单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任重而道远。能否培养出高素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取决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源质量的优劣、教育硬件投入的多少以及师资水平的高低。本文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水平的现状以及中职教育的需求做一些分析。

职业技术教育和中学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有较大的差别,中学教育以文化基础课为主要载体,为学生将来的升学和发展奠定基础。高等教育,有两种典型的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通才教育;二是以原苏联为代表的专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生产与服务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所以,这三种不同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完全不一样。在专业方面,中学教师主要是对某一门基础课程的深入理解,高校教师主要是对某一学术领域深入和前沿的研究,中职教师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对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要求主要就是“双师型”,但目前对“双师型”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科学解释。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观点:一、“双证书”,即教师和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二、“双职称”,即教师和其他职业的技术职称;三、“双素质”,即教学和指导实践的素质。这些观点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对“双师型”教师要求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仅仅就是教师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持有。

当今社会很多工作要求持证上岗,但我认为教师这一职业绝不仅仅是持证就可以上岗的,中职教师的“双师”也绝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双证”。我理解的中职教育的“双师”是集教师和技师于一身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教师证和技能证的持有者。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一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能够深入浅出的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本领。技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如果仅仅从“双证”的角度来看,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双证”持有率应该是令人满意的,但真正的“双师型”人才还是比较稀缺的。

对于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通过考试获取证书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过硬娴熟的技能与看书考试绝不可同日而语,这需要长期的实践与不断的总结。所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既缺名师,又何来高徒呢?本文将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缺乏“双师”的原因以及获得“双师”人才的对策。

一、吸引“双师型”人才

(一)生产型企业职业技能型人才现状

1.有部分实干型的专业技能人才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但不具备教师的职业要求,普通话水平不高、理论知识欠缺、考试能力不足,教师证的考试对于他们将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2.既具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要求又拥有精湛技能的高级技师在生产型企业往往有着很高的成就感、丰厚的经济收入以及企业领导和员工的高度尊重和认同。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生产型企业环境不同

1.精神层面认同感的缺失。“双师型”人才在企业可以获得领导和员工的高度尊重和認同:在普通员工眼里,他们是榜样、是标杆;在领导眼里,他们是能手、是专家。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以市场认同为评判标准,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成为企业对员工评判的主要标准。而学校则不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传统、刻板、等级森严的事业单位,在这里不仅注重结果更关注过程。“双师型”人才的企业明星在这里仅仅就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一线教师,工厂里所有的光环在这里都不复存在。而且学校对教师的评判则是多维度、多角度的,不同于企业的唯市场认可。

2.物质层面收入的减少。由于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用工荒的出现,产业工人的收入一直呈上升趋势,高级技工的工资收入已经超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而能够符合“双师型”要求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在企业的收入更是远远超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在企业,任何的付出都与物质回报紧密相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计件、计时”工资的出现都在有力的维护着这一铁律。而中职校,并不是付出都有回报,也不能保证收入与产出的比例,领导更喜欢和教师谈奉献、最好是无私奉献兼具默默无闻,在这里劳动者权益不一定会得到充分的执行。

3.工作内容的转变。生产型企业的模式是:生产、创新、改良与营利,员工在这里以生产、维护、技术和技能为重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模式是:教学、实训、创新、各种检查和评估,员工在这里以教学、竞赛和各种材料为重心。从生产型的企业到教学型的职业技术学校工作内容和重心的转变并不是每一个企业人都能接受的。

二、培养“双师型”人才

(一)政府主管部门的培养

从企业吸引“双师型”人才是有困难的,那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能否考虑从自己的员工队伍中培养“双师型”人才呢?这其中的教师素质基本都能具备,关键在于技师素质的训练和培养。

为此,教育部和财政部也制定了大量的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来提高职业技术院校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培训10万名,省级培训35万名。尽管如此,我以为其效果不甚理想。每一位参加完培训的教师在成果汇报会上都能滔滔不绝,但问及有多少能转化为实际效果的时候,很多人的言语都有些迟疑。

(二)职业院校、教学单位自身的培养

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固然让人欣喜,但职业院校、教学单位自身的重视才是问题的关键。职业技术院校既是人才培养的单位,又是行政事业单位,其通过行政化手段为以盈利为中心的企业培养高技能、高职业素养的人才。既然中职校不以产品和盈利为中心,那么在此工作的教师的专业技能就不可能日益精湛。因为他们制作的产品不面向市场,所以这些制成品从商业意义上来说既不是商品、也不能算是生产线上的产品,充其量也就是“教学试验品”。离开了市场谈产品、谈技能型人才都是空谈,所以把教师、学生、他们的技能以及他们制作的产品直接推向市场才是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师生技能的核心与关键。

既然一流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来自企业,那么我们能否在职业技术学校营造出企业的氛围呢?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学的角色不一样,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将直接进入社会,学生在这里将实现从学校到企业转型的磨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既要有学校的特色,还应该具备企业的氛围和环境。在这样的问题上,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比较欠缺的。目前从企业引进“双师”型人才是有困难的,那么中职校自己的培养就显得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中职校要想形成一套贴近学生、教学和市场的培养机制,不妨可以成立一些直接面向市场的创业型师生团队。在学校内营造创业的氛围,由教师创立微型企业直接面向市场。从而形成以市场为导向、学校为基础、师生为主体的生产和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产品的好坏、教师与学生技能的高低完全由市场评判,用合格率、利润率来考验我们师生的技能。

比如说电子商务专业,完全可以把模拟电子商务平台逐渐演变成现实交易平台,让模拟更有方向、让实战更有引力。电子商务的老师可以成立两到三个微型电子商务公司,每个公司在三到五个老师的主导下带领十多个学生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运营。这些学生都是经过挑选的模拟平台上的高手,这样一来在学生素质的评价中除了成绩之外又增加了“营业额”、“成交率”、“利润率”等实操评价指标。其他的专业也可以如此运作,这样一来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在提高实际的职业技能外还能增加市场的实战水平和一些经济收入,而学校层面只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就可以了。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的产生和界定,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证+职业技术证”的双证状态,而应该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双师素质”,做到“上的了课堂,进得了工厂”,既是理论上的专家,又是实战中的高手。只有具备现实意义上的双师素质,才能将我国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推向一个更理想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文辅相.我国本科教育目标应当作战略性调整——“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系统和规格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摘要[J].高等教育研究,1996(6)

[2]http://baike.so.com/doc/6263258.html

[3]胡守忠,徐卫,高校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的分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S1)

[4]张彦通.英国高校教师评估理论[J],比较教育研究.1996(5):16-19

[5]沈徽青.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初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12)

[6]燕红,杨潮,陈劲.合并中职校实行学院制运转模式的构想[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作者简介:

成兆海(1978年12月-),男,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与营销管理。

猜你喜欢
双师型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合作体制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林业职院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企业合作意向调查研究
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机制研究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