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园园
摘 要: 面对社会日益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正视职业教育工作刻不容缓,应明确职业教育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途径方法,构建系统的职业教育指导网络,更好地指导高等院校毕业生理智合理地开启职业生涯。
关键词: 就业 职业教育 指导 思考
随着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教育指导是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教育模式健康发展的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指导工作要针对毕业生较普遍存在的不良职业心理问题,同时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标准展开。
一、当前职业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工作是为树立高校毕业生正确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观而产生的,对指导教师来说,这是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育活动,同时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内容。
1.根据有关部门对7所高职院校、百余家企事业单位的调查显示,68%的被访者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表示不满意,认为职业指导不完善、渠道过于单一,职业教育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的、高素质的职业指导教师匮乏,同时缺少职业教育指导课的相关教材。
2.通过对高校深入的调查研究,可看出目前高等院校只重招生不重就业,就业指导工作在机构、人员及经费方面存在着严重不到位现象。经费和指导人员不到位,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及就业服务体系就不完善,造成就业信息渠道变窄,就业签约率偏低或者就业质量不高的就业低迷现象。
同时部分院校对职业教育工作不够重视、理解片面,忽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观、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在如何开展职业教育指导方面缺乏必要的宏观指导知识。
3.某些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指导工作开展不力,对毕业生职业指导不到位。例如,中国传统职业贵贱高低观念仍束缚着不少毕业生的择业思想,严重影响毕业生正确对待择业观念的成长成熟,以致变成限制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前进的障碍。
二、我国劳动用工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劳动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经济客观要求通过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现代职业教育作为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的产物,已成为开发国家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的手段。随着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制度、就业渠道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走向市场就业。这是市场经济体制内在的客观要求,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彰显才华、参与竞争的好机会,使毕业生的配置、流动趋势更加合理,更有效率。
职业教育在改革和发展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遇到了不少困难,比较突出的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从1999年起,我国在城镇普遍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并提出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必须做到“先培训,后就业”。在国家统筹规划的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突破政府统包统配单渠道安置就业的劳动就业制度,开辟国有、集体、个体、私营等多条就业渠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机制基本形成。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突破了改革前“一纸定终身”的只能在一个单位就业的体制。双向选择模式的建立,促进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新体制的确立,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走向市场,实行公开、平等竞争就业,或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但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面对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和主动性,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竞争观念、风险观念、创新观念等还十分匮乏,由此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则迫切需要从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给予正确指导。因此,加强职业教育指导工作已刻不容缓,这是教育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职业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设性思考
1.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1)启蒙学生职业教育意识,树立正确职业理想观;
(2)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开展职业道德良好行为养成教育;
(3)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求职意愿及发展方向的选择;
(4)开展免费就业指导服务,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咨询服务;
(5)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创业;
(6)培养学生树立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技能观念,满足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对员工素质的要求。
2.职业教育工作要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紧密结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在指导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教师应秉承正确的育人方向,加强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教育;要根据学生实际特点及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提高职业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主体性原则。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学生进行正确教育与引导,职业方向最终由择业者本人决定。根据受教育者自身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计划、选择和决定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
(3)发展性原则。职业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社会和职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掌握其心理规律和思想活动特点,引导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4)系统性原则。把职业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加强职业教育工作在各科教学工作中的渗透,以及在学校各项社会实践、课外活动中的渗透,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
(5)实效性原则。加强教育部门与政府行政部门及社会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的联系,同时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的良好合作沟通,增强院校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四、开展职业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1.提高职业教育指导课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该课程在毕业生职业指导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新生入学起,就把职业教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各年级教育全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有所侧重。
2.通过加强对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的参观、考察,对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模范人物的调查、访问及其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有关能力的培养。
3.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辅导,解决好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做好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心理准备工作。
4.加强院校与相关政府部门、就业中介组织和用人单位的密切合作,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为学生提供全面就业信息和个性化的咨询指导。
5.建立人才就业网络体系,利用现代化手段宣传高校发展动态,发布毕业生信息及毕业生就业政策和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建立良好的人才供求沟通桥梁,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6.开展学生就业行为辅导训练,帮助其提高求职技巧与能力。如毕业前夕,强化学生职业礼仪、礼节、礼貌的训练及求职信的书写等辅导工作。
7.结合专业特点,利用学校实验场地和师资等方面的优势,为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市场信息、专业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支持和跟踪服务,帮助学生创业。
8.针对高校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及学生对职业规划指导的迫切需要,尤其要重视完备就业指导机构的架设,同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指导师资格考试,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力量。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应全方位、深入、系统地开设毕业生职业教育课,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通过职业指导训练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了解本专业,了解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创业、就业观念,掌握扎实的就业技能和方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以便找到理想的工作。这是当前高等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础性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阮中元.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9(02).
[2]周友秀.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5(08).
[3]李志兵,徐礼云.论职业道德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1997(02).
[4]邓勇.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