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宇婧
摘 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进而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注重课后的反思总结,及时发现和纠正误区,让语文综合性学习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能力和兴趣的课程。
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 现状 误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始终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使“生活处处有语文”这一命题很大程度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课本成了语文学习的唯一信息源,语文教师则成了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更变成了语文学习的唯一信息交流场所。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片面地认为语文学习就是读课文、写作文、做练习。这种仅仅从书本中获得语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习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学能力,提高从生活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综合性语文学习正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实际出发而设定的。
对于“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近些年来,中学一线语文教师凭着热情和新奇摸索上路,各自在这片新的天地中“大显身手”。然而“热闹”过后,现在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情况到底如何?有没有真正回归到日常语文教学中呢?下面就谈谈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现状及误区。
一、教材使用现状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对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是有很大弹性的,对缺乏综合性学习经验的语文教师来说,要上好这部分内容难免力不从心。一些教师往往以课时少、内容繁杂、无法操作等理由应付或干脆跳过不上,导致综合性学习这个教学环节或残缺,或空白。
(一)惟教材是尊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上岗不久的新教师身上,他们生怕遗漏了教材内容,把综合性学习上成阅读课,按照阅读教学的要求与步骤逐一讲解。这种惟教材是尊、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处理,完全背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原则。
(二)避繁就简
不少教师认为教材对综合性学习的设计过于理想化,不符合学校教学实际。如果按照教材内容和活动编排教学,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就要花去八、九周的语文课时,这与整个学期的教学课时安排是有冲突的。因此,部分教师选择特别容易操作,不用花大量课时的活动方式。这种避繁就简、应付了事的教学态度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大多采用成果展示的形式。也就是教师布置学习内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生各自收集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拿着从网络上或书上摘抄下来的文字资料照本宣科地读一遍;学生无精打采地听着,教师轻描淡写地评价几句,一堂课就这样草草结束了。出现这种教学现状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教学目标虚无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与传统课堂完全不一样的课堂。它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准备,需要学生全员参与,但由于一些教师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仅依托教材有限的资源简单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根本没有考虑综合性学习课到底要实现怎样的教学目标,没有考虑如何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获得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随意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强调“语文味”,而教师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上成“班会课”“地理课”“生物课”“音乐课”等的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太过随意。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是“乘着音乐的翅膀”,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感悟人文内涵。这一专题内容的选择空间很大,教师应选择一些更符合语文课程特点的内容,把握好“度”,否则就有上成“音乐课”之嫌。
(三)把综合性学习当做课堂作业完成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材作为知识的绝对权威而被教师奉为圣经。新课程改革下,教材仅仅作为一种资源而存在,但教师的教育观念并没有发生改变,无法用新理念从事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甚至把综合性学习中的问题当做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认为在以项目为话题的聚会里,教材上综合性学习板块提供的内容仅仅是项目的引子,而不是项目的全部,我们不能过于依赖教材,而要走出教材,引导学生从引子中找到学习的钥匙,并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课文是例子,它是“成品”;综合性学习材料不是例子,因为它不是“成品”,仅仅是一种资源——一种可供参阅的项目引子,更不是作业。
(四)将综合性学习课上成阅读课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组织课文,有描写四季景物的《春》《济南的冬天》《秋天》,还有诉说个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的《山中访友》,那么,该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以“感受自然”为主题,展开活动,在阅读教学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可见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与阅读课文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的感染上是对阅读课文的一种延伸和拓展。
我们不能否认教材中绝大多数单元的阅读课文与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是互相联系的,但应十分清醒地看到,综合性学习虽然与阅读教学有联系但又是相对独立的,有着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型语文课,它强调学生的亲历参与,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教材选编的内容便是学生亲历参与和实践体验的引子和基础。综合性学习课是由师生共同合作确定学习主题,师生互动进行过程实施,最终以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结果的新型课程,那种上成传统的语文课的综合性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学习。
课文教学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围绕文本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实现语用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语文知识的积累,形成并发展语文素养。而以项目为话题的综合学习则不同,它侧重于语言习得。有时,综合性学习仅仅是给教学确定了一个主题,教材为这种聚会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甚至为如何开展这些活动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这些是对学习行为和目标起导引作用的课程资源并不是课文文本,所以教材里的综合性学习材料与课文文本有着本质区别,不应当做课文来讲。
三、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在部分综合性学习展示课上,一些教师往往仅仅抓住了表达交流(成果展示)这一环节,只重视活动终结时的评价,对项目设计、过程实施情况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这是令人担忧的。并且在表达交流时,只侧重于对成功成果的展示,而不将自己或小组在项目设计及过程实施中产生的困惑及反思大胆展示,使得综合性学习最终成了表演秀,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缺乏反思。
基于上述原因,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现状并不乐观,要改变“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状况,语文教师需要不懈努力。如果说《课程标准》制定实施前期综合性学习还没有被广为重视的话,那么在“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的呼声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教学无疑会成为打开语文学习兴趣之门的一把金钥匙。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走出传统教育的误区。在充分掌握基础知识,肯定自己能力,增强自我信心的同时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在语文课堂进行充分的自我展示。让枯燥的单纯的读、写、背的课堂变为讨论的课堂、活泼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秦训刚,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2003.
[4]曹明海,李洪先.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6.
[5]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