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丰胜
[摘 要] 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工具和基础,也是一种语言.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对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数学学科高度的严密性和抽象性决定了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学生课堂看课件、课后做练习的学习现状提醒我们,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强化“数学阅读”.
[关键词] 数学阅读;阅读现状;阅读能力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所以,自主学习较之于被动接受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而数学阅读应是数学自主学习的基本形式.
数学阅读与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阅读是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是领会、理解阅读内容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体验数学文化,欣赏数学美的过程. 数学阅读能力则是指从数学公式、图形图表、文字符号等数学材料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是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的理解过程和加工过程.
数学阅读可以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自主地感知和加工数学文本中的信息,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解决学习阅读过程中的困惑. 在阅读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数学阅读也在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由老师包办代替的课堂,虽然能让学生少走弯路,减少犯错的几率,但学生掌握得更多的是知识本身,且大多是模仿记忆,由此获得的知识牢固度不够,这样获取知识的过程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低下,更谈不上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了.
数学阅读的特点和数学阅读的
现状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作为语言与自然语言,有很大的不同.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科学性、逻辑性和抽象性,数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首先,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要求读者有较强的概括、提炼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理解每个概念都是对现实意义的一般性归纳,每个符号都是对图形或逻辑关系的抽象. 其次,数学语言科学性的特点要求读者有较强的对语言的理解和组织能力. 阅读中,读者必须理解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任何一个词汇和符号. 再次,数学语言的逻辑性要求读者具有有序思考和表达的习惯,阅读中读者不仅要循序渐进,遵循逻辑规律,还要透过现象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因为数学阅读“耗时费力”,所以数学阅读在现今的数学教学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笔者在一次省培现场做了问卷调查,近两百份回收问卷统计的结果是,92%的教师表示他(或她)的课堂上没有学生阅读环节;88%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欠缺,许多学生不能用连贯的数学语言叙述定义或描述演绎过程;86%的教师认同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承认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75%的教师担心课堂上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 调查结果充分显示:“数学阅读”已被教师视为教学中重要且必要的一个环节.
数学阅读读什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所以,数学课本既是教本更是学本. 新课程标准下的各种版本教材设计形式都很新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内容也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所以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近课本、阅读课本;应纠正那种先听教师讲,练习时才打开书,把教材当习题集的习惯. 教材都是集许多数学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经验之大成,它充分体现了最新的数学观和最先进的学习理念,每一节内容的选择与设计都经过再三的斟酌与遴选,因此,课堂上不应出现学生手握课本却无视课本的现象. 面对阅读障碍时,教师不应越俎代庖,而应加强阅读指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中,每一章都有一个或几个阅读材料,或介绍与本章节有关的知识在自然或社会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或介绍数学发展史,让学生感受数学家严谨执著的治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或介绍趣味数学让学生领略数学的优美.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阅读,能使学生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唤醒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 当然,数学阅读资源还包括学习辅助用书、数学类报纸杂志、网络素材等,这些有效读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数学内容和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的机会,满足学生对数学的个性化需求. 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和阅读内容,使数学阅读在课外得到延伸,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学阅读和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这是教师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思想基础. 教者要将数学阅读作为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之一,舍得在课堂上花时间让学生阅读,并指导学生阅读,同时努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以及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阅读数学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数学阅读的特点,帮助学生做好数学阅读的心理准备. 笔者在进行阅读教学尝试时发现,尽管我对他们提出了明确的阅读要求,但学生只用最短的时间浏览了一下教材内容. 他们的心理预期是读完文字,理解字面意思. 教者要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不同于文学作品的阅读,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数学阅读是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进行数学阅读时,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字斟句酌、一丝不苟.
第三,在指导数学阅读的初期,教师要结合教材体系指导阅读的方法. 如:读标题,了解章节主要内容;读情景素材,理解本章节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读公式要明白来龙去脉;读例题要归纳步骤、方法;读习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等. 必要时,教师还可设计导读提纲或示范如何阅读,将学生引进阅读大门. 阅读初期的导读提纲应具体细致,比如阅读概念的提纲:(1)找出概念定义中的关键词,这个关键词能否用其他词汇代替;(2)概念有几个要素,为什么它们不可或缺;(3)这个概念的临近概念是什么,它们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4)请联系实际举出正例与反例等. 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明与精确,明白学数学概念就要咬文嚼字,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怎样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使用.
第四,帮助学生突破数学阅读瓶颈,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影响学生阅读效果的因素主要是:(1)阅读停留在表面,不能梳理出有效信息;(2)不能完成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间的转换;(3)不能灵活运用所读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应要求学生阅读时必须对文本进行概括,梳理出知识结构,归纳出解题步骤或方法,提炼出数学思想、观点;指导学生阅读,教师不能做“甩手掌柜”,依然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再次阅读或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第五,读写听说相结合,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综合能力. 数学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记忆、理解、综合、分析、归纳、类比等思维活动都需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 阅读过程仅靠视觉参与是远远不够的,科学的阅读行为是眼、脑、耳、手、口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 同时,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应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或阅读后有条理地表达出困惑和经验,在交流中学会聆听.
综上所述,数学阅读应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加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已势在必行. 数学阅读既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对激发数学灵感、激活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常态化,通过数学阅读促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来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