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研究

2013-04-29 05:38郑斌斌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5期
关键词:能力本位基础会计工学结合

郑斌斌

摘 要:本文分析了《基础会计》等课程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基础会计》等课程改革的意义;研究了课程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课程改革 能力本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任务驱动

一、对本课程实际现状分析:

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来看,对相关课程的研究已经非常普遍,特别是《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等这些课程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但综观这些课程研究,普遍仍存在如下问题:

1.以会计理论知识为课程内容的主体

翻开绝大多数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大纲,发现仍是以会计理论知识为课程内容的主体,虽然近年来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影响下,增加了不少会计实践实训内容,但总体上实践课程的比例还是相对较低的,更何况尚有许多实训课由于师资、实训条件、课程准备等原因而名存实亡。

2.按会计知识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内容

会计电算专业课程仍然以知识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内容,这种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来构建的课程内容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来讲显然是失败的,学生很辛苦的学了三年,甚至不能胜任出纳、会计等岗位的实际工作。

3.没有选用科学的课程研究方法来进行课程设计

目前我国在高职会计电算专业的课程研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路和方法,较为普遍的有:(1)针对会计电算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局部调整,比如认识到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够,大量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等。(2)引进国外比较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如“能力本位教育”(简称CBE)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澳大利亚TAFE中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德国双元制中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等。第一种思路是一种机械的方法,理论與实践脱节非常明显,第二种思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

4.教师教育测评理论缺失,评价方法和技术缺乏科学性

通过对近年来《基础会计》课程考核方式的了解和分析,发现现有的考核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基础会计》课程考核仍然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在以试卷考试为主的考试情况下,教师以教材为中心命题,考前画范围指重点,学生记笔记背笔记。这种考试制度助长了学生的惰性,抑制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死板呆滞,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建立,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更不能公正评价和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2)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能力

现行的《基础会计》考试方式,无论是从考核环节和试卷题型来看,都偏重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这样的考试导向下,会导致学生在思想上只注重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实践技能远远落后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在毕业时自然就不能把握会计业务的精髓。而在将来的就业中,实践能力的缺乏使学生很难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遇到问题时不能独立解决,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3)考试题型单一死板,缺乏灵活性

从《基础会计》的考试题型来看,大部分题型过于教条化,学生只能依靠记忆解决,题型显得死板僵化。这样的题型只能促使学生机械地去学习,忽视平时学习积累,忽视与实际的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会计制度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4)不能全面体现考试功能

现行《基础会计》考试的功能被片面化、单一化。考试功能的片面化必然导致教学的异化——师生教学仅为考试服务,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这种考试只能部分反映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使学生的这一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片面缺失。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本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可以有效改变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提高教学质量。本课改研究,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根本,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优化改革课程内容,优化改进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彰显高职教育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增强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本课程改革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素养与知识水平,又具有比较高超的动手能力与操作技艺,能够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作为一门面向就业,学而有用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根据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基础会计》以基于会计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岗位基本技能的岗前训练课程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指导课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以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学,对学生进行基本会计核算能力、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搭建整体会计工作体系框架,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综上本课程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成为每个教师在教学生涯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

本课程要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教师是《基础会计》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要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重视学生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要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再遭遇智慧关闭的经历,让学生多体验智慧开启经历,增强学生自信心,采取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的互动和动手实践,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从初学者到“技能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

2.建构能力本位的质量观

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从初学者到胜任会计岗位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学生要培养成为财务会计专业的“岗位人”和“职业人”,更要成为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学生不仅要获得初次就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更要获得内化的职业能力,在今后变动的职业生涯中有能力不断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職业资格,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建构过程导向的课程观

本课题的关键是从会计工作岗位群对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及安排教学顺序。课程要回归社会职业,建设以岗位典型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课程,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组织每一个知识点,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

4.建构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课程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一“行动”过程序列:在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生在自己“做”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和实践知识,主动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课程强调“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学习”和“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学习”,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在解决职业实际问题时具有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能力。

5.有利于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

课程是学校与各制造企业、商业企业、建筑业、会计代理公司、会训师事务所的实践专家合作开发的,共同开发学生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创设学习情境和课程实施条件,合作建设教学文件、教材等教学资源,共同制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共同制订学生工作和学习成果考核评价办法;在企业环境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共同管理和监控教学运行;校企互相兼职,共建共管课程教学、岗位培训和合作技术开发的专兼教师队,以便学生踏入社会后能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教、学、做相结合,培养“懂技能、精操作、善学习、能拓展、可提升”的技能素质、应用型职业人才。具体培养学生珠心算能力、点钞能力、填制凭证能力、登记账簿能力、出纳核算能力、总账核算能力、报表编制能力、基本的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及能力。

三、课程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改革内容

以会计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项目教学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路径,构建融“教学做”及“课证”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整个课程体现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首先,开放性体现在本课程的双元建设主体,是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财经行业的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其次,职业性体现在将会计从业资格证及助理会计师考试作为会计从业资格和专业技术等级的标准;最后,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内容以会计人员工作过程与任务和以财务人员职业能力为本位。

2.改革目标

(1)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重构课程内容

根据会计工作的实际工作步骤、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工作需具备的技能和知识来组织教学内容,将传统会计教学中割裂的会计核算方法,转变为与工作任务相结合的实际运用,为学生搭建整体会计工作框架,树立全盘账务处理观念。

(2)建立以会计工作任务为驱动,“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的理论教学,以及早期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加课程实训的教学模式,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在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操作指导并引入必要的相关知识,采用教学做的教学方式,将实际操作技能与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在完整的工作情景中学习,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相关的操作方法、操作技能和操作知识。

(3)采用仿真实训培养学生实际岗位能力

课程教学中以一个模拟企业为背景,采用真实的单证账表,按实际工作岗位流程和方法,让学生完成企业一个月的全部会计工作任务,同时,特别注意根据会计准则的修订,以及会计实践工作方法的变化及时对实训内容进行更新,从而保证课程实训的高度仿真性,通过仿真实训突出课程“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实现课堂教育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见到的、训练的、学习的,就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所要面对的、所要使用的。

(4)建立了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模式

课堂考试中引入业务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相配套,考核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考核环节突出职业教育的培养导向,实习单位对学生岗位能力的评价,学生对学校教学水平的评价,行业专家对学校课程教学设计的评价等。

(5)实施多种教学方法改革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课程。根据这门课的特点,教学中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讲授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会计仿真岗位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身份置换法等。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建设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鼓励专任教师下现场到企业搞财务兼职,聘请企业和学院财务人员进课堂兼职讲课,并建立长效机制,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积极实施“三个一”制度,即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岗位见习认识实训一律由实训基地兼职教师讲授,课程项目实训一律由专兼教师一起带领完成,毕业顶岗实训在专任教师的配合下一律交实训基地财务科负责分岗位完成。

(2)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由学院领导和系部主任出面与企业领导和财务负债人协商,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并拟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成立会计协会,要求学生走进企业,主要为企业提供财务方面的服务,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积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学生直接面对企业,服务于企业,成长于企业,让学生在自身进步的同时与企业共同发展,使学生与企业双方获益。

猜你喜欢
能力本位基础会计工学结合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究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能力本位的《影视艺人经纪》课程改革刍议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