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土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实际运用中,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迷信多媒体而出现一些问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适可而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教学反思;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8-0057-03
随着省“农远工程”的实施,学校里每个班都配备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全体教师和学生都欢欣鼓舞,盼望着多媒体教学带来的新鲜感和对教学效率、学习效率提升的渴望,纷纷学习、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一时间,教师学课件、制课件、找课件,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学校开展“学校领导教学视导”活动,学校领导纷纷进课堂听课,我们听的是数学课,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已是当今的趋势,多媒体教学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凡事太过,就会碰钉子。
案例一:教学“5以内的减法”
课件出示:绿茵茵的草地上长着一棵高大的苹果树,树上结着5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草地上走来了一只小刺猬。小刺猬抬起头看到树上红红的苹果,高兴地唱起歌来:“红红的苹果真可爱,我要把你带回家……”小刺猬背着两个苹果伴着音乐渐渐走远了。
当老师正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时,有位学生站起来满脸疑惑地问:“老师,小刺猬不会爬树,它是怎么摘到苹果的?”此语一出,全班像炸了锅似的议论起来。
生1:小刺猬会爬树,它只要用背上的刺扎在树上,然后一点一点往上爬就行了。
生2:小刺猬不会爬树,它是抱着树使劲摇,把苹果摇下来的。
生3:小刺猬会爬树,要是摇,5个苹果会全部掉下来。
……
看着混乱的课堂,老师心急如焚,无力地解释道:“小刺猬是不会爬树的,是老师帮它摘下来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如“5-2”的计算,可用于操作体验的教学资源身边俯手可拾,可教师为了追求时代感、趣味性,在课始就栽了一个大跟头,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景为哪般?是为了感官的冲击,还是为教学服务?绚丽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思维,产生负面影响。)
案例二: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师:同学们,唐僧和他的徒弟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过一个果园,这一下可把猪八戒乐坏了,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一幅果园图,果园里有20棵梨树、30棵苹果树、50棵桃树,上面都结满了果子)
师:同学们,看到这果园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唐僧师徒四个人都爱吃什么水果呢?
生2:这里什么水果是孙悟空最喜欢吃的?
生3:如果每一棵桃树结120个桃子,这里一共有几个桃子?
生4:这里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水果最少?
……
(课上到此时已经四五分钟过去了,学生的问题依然没有提到点子上)
师(见势不妙):同学们,老师也来提一个问题好不好?
生(齐):好。
师:小朋友们,梨树有20棵,苹果树有30棵,梨树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
(其实,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梨树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桃树比苹果树多多少棵”等问题,从而引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相关算式,但是,课堂是生成的,学生的问题总是没有触及教师的“愿望”。在情境中花了这么多时间让学生提问题,而学生的学习却不着边际,这样的情境是无效的。)
课后,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有23%的学生不喜欢老师用多媒体上数学课,更为震惊的是,在接受调查的数学成绩中偏下的学生中,有90%的学生表示他们不喜欢多媒体教学。经过分析,发现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多媒体教学,是因为使用多媒体后,每节课都增加了一些知识,而且课堂教学的速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这样他们就跟不上老师及其他同学的进度,正是由于老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较高,反而造成他们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综上分析,有必要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反思,多媒体教学应“适可而止”。
一、切忌以多媒体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构成的有机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预设,但教学往往不会规规矩矩地沿着预设走,而是有新的生成,关注生成才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教师需要根据课堂生成对教学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而现实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想用多媒体教学,但又怕操作失误,就让计算机老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要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教师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多媒体课件的既定程序上来,这样的课便成了流水课,一切以多媒体为中心,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吃力。所以说,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切忌以多媒体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再说,教师精要的讲解、有条理的板书、及时的操作示范等,是多媒体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不能跟着软件跑,上课时不能围着屏幕转,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好主导作用。
二、切忌追求奢华“效果”,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然而在课件中过多地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注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例如,一教师在上“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花了很大的精力,把课件做得非常精美,操作起来也很人性化,有了动画的演示,插进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但实际上整堂课,学生只是观赏了精美的电脑画面,回答了简单的几个问题,忽略了真正思考的过程。整堂课学生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就像被领进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这种一味追求课堂教学过程的“奢华”,效果如何呢?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降低了课堂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
三、切忌多媒体包办代替,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但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这句话已逐渐被教师忘记。在教学中碰到有操作要求的内容时,教师用计算机动画演示一下,省时省力,一些难以讲清楚的知识迎刃而解。可是,教师忘了,学生虽然在看和听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却成了单纯的看客和听众,并没有真正动手去操作,去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课堂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过程就像是看电影电视一样,难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圆柱的侧面”时,要求学生指出圆柱的侧面,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将侧面涂上颜色并闪动;接着又让学生想象,把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后展开,会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此过程。这样的教学,会在学生脑海中停留多长时间呢?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到下课时学生已有一半忘记了,一天下来剩下的就不到24%,时间一长还能留下什么呢。如果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圆柱的侧面,亲自动手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或者不规则的图形,但这些图形经过转化,都可以化为长方形。教师再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侧面展开一定是长方形呢?然后再让学生去操作。这样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带给学生的感知要比仅仅通过看和听所感悟的多得多。只有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再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教学,才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留在学生脑海中烙印会深刻的多。
四、切忌迷信多媒体教学,忽视传统教学的优势
现代教学手段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运用多媒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可千篇一律,要适当选用。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对于其推导过程中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化圆为方”的道理难以理解,这时就借助计算机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再把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再依次进行16、32……等分,让学生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这样运用多媒体的效果就非常好。然而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就要注意处理好实际长短与课件投示出来的效果的关系,倘若不当,则会事与愿违。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厘米”时,为了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概念,先让学生在尺上找出1厘米,再让学生闭眼想象1厘米有多长,学生已较好地建立起了1厘米的概念。接着,教师用多媒体投放出一把放大的尺子图,告诉学生:从0到1是1厘米。马上有学生就纳闷了,到底哪个才是准确的呢?学生就因为老师没能适当运用多媒体而对知识的掌握欠准确。因此,在数学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要因人而异、因材而异、因时而异,将传统教学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总之,在教学中只有摆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位置,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