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与“朗读”之我见

2012-04-29 06:44叶秋玉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11期
关键词:读准贾老师朗读课文

叶秋玉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它是学生学习语文、了解语文的必然之路,也是语文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法宝。

一、“说话”与“朗读”之异

“说话”的详解有好几种:1.用语言表达意思;发表见解。2.闲谈。3.说理;交涉。4.指责;非议。5.泛指议论,评说……可见不能简单的理解我们平时的说话。有的人不管喜怒哀乐,都是一种语气;有的人不管什么时候,他总是那么激动。所以不能简单认为“朗读就像说话”。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就是出之于口,入之于心,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实际上朗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而朗读教学更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不能简单认为“朗读就像说话”,朗读教学应体现在如下方面:

1.朗读时目标要明确、具体。朗读不是乱读、滥读。有的教师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过渡。学生朗读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没有认真听,忙着板书或自己思考着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学生的朗读情况自然就心中无数了,更谈不上对刚才的朗读情况指出是与非,这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无所收获的朗读。朗读前应给学生一定的要求或目的。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问题如: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或哪几个人?文章写了哪几个场面?文章的线索或感情基调是什么?等等。对于美读,不仅应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语言气势,并把握朗读的速度,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语境,体验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于分角色朗读,应要求学生读出人物的个性。总之,要留足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2.朗读时方法要灵活、多样。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表演朗读等等。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如《黄鹤楼送别》中的李白与孟浩然的对话;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慎用齐读,齐读虽能造声势、烘气氛,但也可能产生“滥竽充数”和唱读的不良效果。

二、“说话”与“朗读”之同

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朗读要像说话那样”是怎么提出来的呢?请看以下具体事例:

贾志敏老师在上一节全国性的公开课时遇到了这样一个班级,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因为学生读书本来就容易唱读。贾老师上课那天的学生读书时唱得相当的“动听”。作为一个在下边听课的老师,听着台上的学生一个一个地唱着读书,我心急如焚。贾老师几乎将全班同学都叫来读了,可是真正读得符合朗读要求的也就只有两三个孩子。可是贾老师却不急不躁,一有需要朗读的地方便让全班大多数孩子站起来一个个地读,贾老师来到读书学生的座位面前仔细倾听。每当有读得不标准的地方,贾老师一个一个地纠正,这样的耐心,真让人佩服!单独一个课题——“童话”,就让全班孩子试了个遍。叫个别学生先读,不标准的自己示范读,再让学生读,直到学生有朗读味了为止。在场听课的“我们”,无不为之感动,无不为之震憾。“孩子们,读书就像说话一样,你平常怎么说,书就怎么读,一点也不难。”贾老师语众心长地告诫道。

看了以上例子,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朗读就像说话那样”改成“读书就像说话那样”更准确些呢?据以上例子,我们不难理解,这种说法是针对一些唱读的读法,不知道如何停顿的读法而提出来的,而不能一概而论,误解或浅解了“朗读就像说话”的说法。

三、“说话”与“朗读”之思

经过翻阅资料,不断听评课,自我诠释,“说话”与“朗读”留给我们语文老师更多的思考,一个人说话能力很强,但不能表示他就一定能朗读好课文,反之,一个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人,也不能确定他的说话能力强。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猜你喜欢
读准贾老师朗读课文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优化字母教学,夯实英语基石
《青铜葵花》选段
神秘的礼物
中考学生文言文复习初探
你猜我猜大家猜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师恩难忘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大师很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