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未必佳

2009-09-07 10:06庄西真
职教论坛 2009年16期
关键词:教职员工培养目标管理者

庄西真

前一段时间,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水平进行评估的活动,得以近距离地观察一些学校的办学,我发现这些学校规模都比较大(当然肯定也有规模不大的苦于招不到学生的职业院校),在校生数大都在4500人左右,教师数量在150-300人之间不等。跟校长交流的时候,校长们津津乐道的也都是如何把学校做“大”,似乎“做大”是学校发展的唯一目标,我不禁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看待职业院校的规模。

说起职业院校的规模,人们总是对大情有独钟。从几百人的学校发展成为上千人的学校还嫌小,一定要成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学校才高兴。分析起来,职业院校“崇大”的想法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相信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叫“规模经济”的定理,其含义是学校学生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有递增的效益,因为办学成本在规模中节约了;二是与我国职业院校运转经费严重不足有关,政府财政只管职业院校教师的工资和少的可怜的事业费,学校要想正常运转就只能靠学生的学费,学生多,学费就多,学校的日子就好过;三是与人们头脑中“大就是好”的价值观念有关,早在19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时期,西方国家就形成了“大就是好”的观念。这种“好大”的观念在中国传统的“大”国文化中得到了强化,我们耳熟能详的“大文化”、“大生产”、“大革命”、“大职教”……等等说法即为明证,弄得你前边不加个“大”字就不好意思开口说话,“谈小色变”。实际上,大未必佳,《红楼梦》中的大管家王熙凤就曾感慨说:“大有大的难处”,大家族如此,大企业如此,对于以培养熟练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院校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首先,职业院校规模扩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管理是一种使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里做适当的事的活动,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对教职员工禀赋有清楚的了解,每个员工对自己的职责有清楚的了解,管理者对工作过程有及时的反馈,各种信息能够以最快速度从发出者传递到接受者那里。在学校规模比较小的时候,上述这些要求都能比较容易地满足,规模小、分工少,人与人之间都是面对面交往,情况容易了解,信息容易搜集和传递。学校规模扩大,使得学校中的劳动分工就越多、越细、越复杂;学校规模的扩大,使高层管理者难以直接控制,其下属的一切活动,势必需要分权。分权导致学校层级(由两级到三级、四级)和管理幅度(由原来的校长直接管理教务、总务等几个部门到管理十几个部门)扩大。规模的扩大给信息的搜集和传递造成很大的影响,环节的增加延缓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对领导层的正确决策产生障碍。为了保证全校师生员工“劲往一处使”,管理者不得不采用正规化的、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繁文缛节规范教职员工的行为,时间一长,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必定受到挫伤,影响学校健康、持续地发展和目标的达成。

其次,职业院校规模扩大不利于学校目标的实现。即使是职业院校财经状况良好,“不差钱”,其规模的扩大都会增加学校管理的难度,影响学校的发展。更何况,现在的职业院校经费并不充裕,规模的扩大使并不充裕的办学经费都用于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上了。用于其他方面的经费就会被压缩,能不投入就不投入。而职业院校却又需要比较高投入(办学成本高),这是由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的。一般认为,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服务行业)一线熟练的技术工人(包括中、高级技术工人)。技术工人的标准虽众说纷纭,但对生产工具和工作流程相关知识、性能的掌握以及熟练操作当是不可缺少的。做到这一点,练是必需的,“练而能熟、熟能生巧”。要想在复杂任务上做的杰出,就必须达到一个最低联系标准,这一点在对特长和技能的研究中一次次得到证实。事实上。研究者已经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他们相信要想取得真正技能,必须达到一个神奇的数字:1万小时。(《经济观察报》2009、2、23第49版)让职业院校学生练习1万小时不现实,但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熟练需要一定的练习时间为保证。在设备数量一定的情况下,规模扩大了以后,学生越多,每个人练习的时间就越少。因此,基于特殊的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并不是越大越好,相反,小而精、小而专(在这一点上,我们是有成功的经验的)可能才是它的发展方向。36年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E.F.舒马赫出版了成名作《小的是美好的》一书,这本书在后来的6年中曾被再版过6次,至今仍然是“发展经济学”中的宝典,这对于职业院校发展也同样有重要意义,不幸的是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还是在越变越大。

责任编辑肖称萍

猜你喜欢
教职员工培养目标管理者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窗口和镜子
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第三方对高校教职员工岗位绩效评估的实践探索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
树立健康理念 维护教职员工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