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09-09-07 10:06唐玉凤
职教论坛 2009年16期
关键词:改革思路职业教育农村

唐玉凤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章根据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以及农村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了农村职业教育要办成“亲农教育”,而不能办成“离农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生产实践的锻炼,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就业目标的实现,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思路

作者简介:唐玉风(1957-),女,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农村弱势群体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08JJ603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湖南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与长效机制研究”(0808035B)以及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农村弱势群体自救问题的研究与实践”(04YB097)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6-0013-03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出了通过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还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都需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改革,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大批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尽管我国政府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扶持农村弱势群体、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当前人们还普遍存在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观念,认为学生上普高有出息,上职高低人一等。部分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者存在着忧虑心理,认为职业教育不如普通教育,觉得事业前途渺茫。工作缺乏动力:相当多的家长不愿意送子女上职业学校:为数不少的学生不愿意报考职业学校,即便是进了职业学校就读,也是迫于无奈,学习没有动力。

(二)培养目标存在偏差

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普遍存在严重的离“农”现象。众所周知,农村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农民,而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却忽视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对新型农民的需要,一味“迎合”学生、家长的急功近利思想和传统的择业理念,培养的学生大多是脱离农民身份的保安、软件设计员、数控机床操作员之类的人才。就目前情况看,所谓就业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学校,其就业指导的重心几乎都在沿海地区和内陆城市的各个企业,甚至只实行“定单培养”,而忽视了为农村地方经济服务这一根本办学宗旨。广大学生的眼光也只盯着进城打工,缺乏回乡创业的意识。有的学校干脆围绕“高考”转,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搞好高考复习班的辅导,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玩“题海战术”,把学校办成了既不像职业教育也不像普通教育的“夹心饼”。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严重“离”农,使农村大量的优质劳动力流进了城市,流向了沿海地区,农村便成了老幼妇病残的居住地。

(三)教学内容存在偏差

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第一产业的原材料生产,传授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当前我国不少农村职业学校缺乏为农村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服务的教学内容,开设的专业和课程都是面向第二、三产业,真正开设了纯农科类专业的职业学校已经所剩无几,农科类专业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实质上是临时组合的农科类对口升学辅导班。这种严重的离“农”专业与课程内容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许多毕业生在升学或打工无望时,回到农村是“种田不如老子。喂猪不如嫂子”,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其结果是农产品科技含量提升缓慢,农村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四)就业定位存在偏差

从长远的利益来看,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农村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合格人才,应该办成“富农”的教育,但是现实中却成了“伤农”的教育。因为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是用农村有限的教育资源为城市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实用技术人才,他们往往是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而得到的是不等价的报酬。尽管近期内农民增加了现金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但从长远看是“富”了城市而“伤”了农村。这种人才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从发展的眼光看,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基本策略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农村职业教育存在严峻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将会严重制约和影响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诸多,从范围看,有政府层面的问题、社会层面的问题、学校层面的问题、家庭层面的问题以及学生本人的问题:从影响的因子看。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政策体制方面的问题、教育经费方面的问题以及农村区域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应该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才能取得实效。

(一)端正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

全民都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地位,积极宣传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要转变“重普教、轻职教;重升学、轻就业;重城市、轻农村”的思想倾向,在经费投入、政策法规等方面,确确实实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通过政策导向、政策扶持以及树立先进典型等综合措施。培养学生对“农”的感情,让学生对“农”产生兴趣,在农村职业学校形成“学农、亲农、务农、精农”的氛围,使学生能自觉地利用其掌握的农业科技新知识、新技术服务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使农村职业学校真正成为当地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和科学技术推广的中心,成为农民科技致富的桥梁和纽带。

(二)构建有特色的品牌专业

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初期,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学校的办学目标主要是为农村培养大批的科技致富带头人,力求把职业学校办成农村“万元户”的摇篮,其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传统意义上的农科专业。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农业的概念已从生产初级产品发展到包括生产资料的准备和信息技术的咨询服务,以及对产品的分级、加工、储运、分配等过程,从生产原料到消费者所购买的食品,从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到与农业有关的生

物技术、环境保护、资源管理、进出口贸易、新闻出版、项目评估等,均属于农业范畴。在新的形势下,那种单一而封闭的农村职业教育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事实也证明了传统的农科专业正在萎缩,随着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与农科有关的新兴职业、交叉职业不断涌现。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拓宽农科专业内涵,根据我国政府发展农村“一村一品”经济的基本思路,立足农村当地,面向农村市场,坚持以职业分析为导向,根据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所构架的职业群,利用学校自身优势,设置与农村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有特色的品牌专业,为学生未来就业作好就业岗位的准备,而不是单一的为外地区培养和输送技术人才。所谓有特色的品牌专业。就是要选准具有地方特色、能发挥学校优势且能相对稳定的专业。首先,在专业的设置过程中。应由用人单位的专家(如乡镇企业专家等)、学校教师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成员组成“智囊团”,从发展农村当地“一村一品”经济的需要、学校的办学优势以及政府的宏观布局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根据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每个学校只能确立与“一村一品”需求相吻合的一到两个骨干专业即品牌专业,合理设置辅助专业,才能更好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提升质量。政府要支持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增强职业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办学实力,把品牌专业做大做强,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增强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地方经济的服务功能。

(三)编制口径宽、实践性强的课程模式

强调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适用、够用、会用”原则,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的重要区别。“适用”是指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有用性:“够用”是指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会用”是指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实践中能运用自如,并能创造性地发挥。要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适用、够用、会用”。必须科学地编制口径宽、实践性强的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的知识覆盖面要广,课时计划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农村职业学校可以考虑按大的学科门类编制课程计划。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职业岗位也频繁变换。与此相适应,农村职业教育再也不能以具体的岗位定专业,也不能以具体的专业定课程。而应实行“宽口径、强能力、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有利于农村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知识能力符合“适用、够用、会用”的原则。例如,目前设置的农学专业应包括农学、园艺、畜牧、水产等专业内容,实行“宽口径”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毕业实习时再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及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的主攻方向。通过这种课程模式培养的职教人才。其知识能力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与此同时,还应科学合理地分配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一年级应以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为主,适当开设实践技能课:二年级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应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三年级主要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重点是要进行系统的实践技能的训练。

(四)建立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办的有效机制

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就业岗位,应该是立足于农村中小企业或农村第一产业。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只有适应和满足农村中小企业和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才会受到欢迎。学生对这种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又依赖于这些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和支持。因此,要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农村中小企业或现代农户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职业学校与农村中小企业(或现代农户)联办的有效机制。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健全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明确农村中小企业(或现代农户)对职业教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规定企业对职业学校实践性教学经费的投入比例,对学生实习、实训及教师进修提供必要的条件等。对这项工作做得好的企业给予奖励和鼓励,如适量减免上缴税收、授予荣誉称号等;反之,则给予一定的处罚、通报批评直至追究高层管理者的相关责任。对农村中小企业,可以由政府设立专项职业教育与培训基金,引导农村中小企业与农村职业学校联办机制的形成。在宏观决策上,学校应主动吸纳企业人士参与,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工作运行上,职业学校侧重于学生的“入口”(招生)、文化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企业则主要负责学生的“出口”(就业)、生产实习实训与创新团队精神的培养等。

(五)构建和完善就业制度

各级政府和农村职业学校,要从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设法把那些思想素质好、学习成绩优良、实践技能过硬的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留在农村。一是出台和落实鼓励毕业生留在农村的政策,如无偿提供回乡务农创业平台,发放回乡务农创业补贴,给予不同级别的“乡官、村官、组官”待遇等。二是加强农村中小企业对这些人才的留用力度,如政府部门可以把企业聘用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工作作为减税或免税的重要指标。三是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的考试考核体系,如建立考点网络,方便农村考生的学习与应考,提升学习兴趣。同时,确立灵活机动的考试考核时间,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随时参加考试,缩短学生的就业准备期。在经济待遇上,将职业资格证与毕业证同等对待,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知识在其整个知识结构中的重要位置,做到按技能等级付酬。按业务实绩提级,从而真正建立起机制灵活、制度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邢晖.规模条件合力破解农村职教三大难题[N].中国教育报,2007-08-31.

[2]徐长发.新乡村职业教育发展预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朱容皋.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探讨[J].教师,2008(12).

[4]吴正.培养新型农民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功能[J].教育与职业,2008(36).

[5]王建华,李俏.论中国农民现代化的现实需求与农村综合教育[J].农业现代化,2008(6).

责任编辑韩云鹏

猜你喜欢
改革思路职业教育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思路
试论戏曲的改革与发展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