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2009-06-25 08:42马永喜许多青
物理教学探讨 2009年5期
关键词:数学建模概念教学

马永喜 许多青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过程,然后结合中学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例说明如何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关键词:数学建模;概念教学;规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9)5(S)-0067-2

为了有效地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根据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基本的概念教学中,就要有计划地渗透。下面就数学模型的特点和在物理教学上的应用探讨如何在物

理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1 数学建模的方法和过程[1]

数学模型是从客观的原型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完全形式化、符号化的模型,它是加以适当的合理简化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要反映原型的物理本质特征。另外,数学模型是一种高度的抽象模型,利用它能进行理论分析和逻辑演绎。通过数学模型所获得的结果不仅能回到原型中去,而且能用来解决其它实际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弄清实际问题,包括原型的结构和要达到的目的。

(2)分析资料,确定现实和原型的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确定假设条件。

(3)根据主要矛盾和确定的假设条件,进行数学抽象和概括,运用数学工具表达各种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4)运用数学工具,在数学基础上进行推导和求解,得出数学上的结论。

(5)把数学上的结论带回到实际物理问题中去检验,由此判断模型的准确性。

2 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特点和不足

从研究个别现象出发,通过思辨,排除非本质的东西,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和规律的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物理教学和解题的困难也正在于此,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是物理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低年级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简单,与日常生活比较接近,抽象能力运用较少。但是,如果不注意逐步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一旦遇到较为深刻,不能借助于直观教学的概念,学生就比较难理解。这时候往往容易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这正是在刚升入高中时,学生会在物理成绩上出现一个分水岭的原因,也是参加初中物理应用竞赛的学生,平时学得非常好,而到赛场上会显得有些无助的原因之一。

3 数学建模思想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1 如何在概念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其实,许多物理概念本身就体现了数学建模的思想,如质点[2]、刚体、理想流体、理想气体、点电荷、电力线、磁力线、光线等,这些都是把事物进一步抽象,使之理想化的模型。

现以“质点”这一理想化模型的教学为例来阐述如何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先通过研究物体的运动,使学生认识到:由于物体都是有大小和形状的,在运动中,物体上各点的位置变化情况一般来说都是不相同的,所以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非常困难。进一步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发现,在某些情况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在研究这些问题时,就可以把它简化为一个几何点,即“质点”。最后通过总结,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只存在有一定大小的物体,而不存在“质点”,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物体看成是“质点”。

3.2 如何在规律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在物理规律教学中,因为规律都是现成的,所以在教学中容易忽略对其逻辑推导。下面就以《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为例,展示如何在规律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由开普勒第一定律知道,行星运动的轨道是椭圆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为使其问题简化,我们仍近似地把行星运动看做是以太阳为圆心的圆周运动,由此来说明万有引力定律的推理过程。

环节1:物体作圆周运动,受到的向心力是:

F=ma=mw2R=4π2RmT2,

式中m、R、T分别是行星的质量、轨道半径和周期。

环节2:把开普勒第三定律表达式R3/T2=K,代入上式得F=K4π2mR2。

故得到:行星引力与两者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与行星质量成正比。

环节3: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又可以得到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即式子中的K应是与太阳质量有关的常数,K=Gm太4π2,这样就得到引力公式:F=Gmm太R2。

环节4:卫星绕行星运动和行星绕日运动相似,因此它们之间的引力也遵从上述规律。

环节5:概括归纳上述事实,并加以外推,就可以得到万有引力定律。

环节6:由个别事实经过归纳得到的结论,还需要从理论出发,用演绎的方法推导出结果,用以解释已知事实或预知未知事实,并经过实验检验无误,这时才是正确的规律。下面列举事实说明万有引力的应用。

根据行星间的引力作用,预言了海王星的存在,并被观测证实。

综上所述,在《万有引力》的教学设计中,运用了假设、理想模型、联想、类比、演绎、归纳等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和彰显了数学建模思想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仲春等.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1.

[2]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物理(第一册,第二册,必修加选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栏目编辑张正严)

猜你喜欢
数学建模概念教学
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刍议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对初中数学课程概念教学的求真与探微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漫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