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09-05-29 09:04魏玉花马秀峰张恒鹏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职业教育高职院校

魏玉花 马秀峰 张恒鹏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高职教育有了飞速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高职教育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现状的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提出解决现存问题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而保证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高质量的师资。在高职教育的师资培养实践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甚至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从造就合格专业人才这一角度看,建设一支合格高效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1)年龄结构。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体,有关调查显示:35岁以下青年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刚出大学校门不久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2.9%,35~45岁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5%。青年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强,工作积极性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等优点,但在教学经验、工作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2)知识结构。所谓知识结构是指各类知识在人头脑中的内化状况,包括各种知识之间的比例。对于高职教育教师而言,应该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具体如图1所示。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学科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的最后绩效是以学生掌握的本体性知识的质量来衡量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是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为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所积累的实践经验与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高职教育独特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目标,高职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既有教师知识的一般性,又有其特殊性。据有关调查,高职教育教师总体知识结构中缺乏工程经验知识,本体性知识也过于陈旧,知识更新不及时。(3)学缘结构。学缘结构主要是指一所高校全体教师最后学历的毕业学校的构成状态,或者是来源的构成状态。来源广泛的学缘结构是优化的学缘结构,来源单一的学缘结构是不良的学缘结构。调查表明,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现状不尽合理,学缘结构来源单一,“近亲繁殖”的现象较为突出,大多教师来自普通高校,没有经过高职教育的专门学习,只能照搬普通学历教育的方式开展教学。这种学缘结构的单一化,不仅影响教师队伍中多学派、多学术风格之间的交融与交流,导致学术气氛沉闷,同时在教学上也会因缺乏直接的切磋而使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刻板单调,最终导致教学、科研缺乏创新,学术思想趋于僵化,学科的发展走向凝固化。而广泛的学缘结构不仅有利于活跃学术气氛,给教学科研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可汇集各方之长,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首先,“双师”问题尚未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有资料显示,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双师型”问题放在职称、待遇等问题解决之后加以考虑。其次,“双师型”教师总体比例偏低。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的来源可以分为四个渠道:高校毕业直接任教、其他高校调入、科研机构调入、企事业单位调入。其中高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教师占70%以上,这类教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从校门到校门”,没有真正从事工程实践的经历,因此出现了“一条腿走路”的现象,理论教学水平高却不能开展实践教学。其他高校调入的教师也有类似的情况。由于这两类教师占高职教育教师总数的80%以上,导致“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有资料表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技术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尚不足15%。高职教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工程实践,尽快使知识结构中的知识与能力统一起来,成为“双师型”教师。

师资培训渠道不通畅,形式单一、观念滞后、内容不切实际叶澜教授曾言:“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由此可见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另外受政策与制度等各方面条件所限,高职院校从校外引进教师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手段,因此应立足并重视对在职教师的培训。然而,在实际培训中却存在种种问题,具体表现在:学历层次的培训缺乏畅通的渠道;技能培训难以对口;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多数学校的师资培训还停留在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上;师资培训只注重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与效益,只注重业务培训,不注重全面素质提高,只注重扩大规模,不注重优化

结构。另外,教师中重视职业教育研究的人不多,创新意识不强,不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

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对策

师资的数量与质量是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问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为改变上述状况,笔者拟根据专家的经验与自己的体会,提出如下策略。

加强对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青年教师创新意识强、工作积极性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优势,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选择优势专业,加强领导的支持力度与资金投入,采取积极引进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做好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培养,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提高,不断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对于所选拔的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应在资金、设备、保障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并将教师的实际工作效果作为聘任、提薪、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之一,确实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发展空间,并以此带动教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注重对教师的培训高职教育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条件性知识一般比较扎实,但本体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却存在不少问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不尽合理。针对这种状况,应该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两方面的培训。

1.专业理论方面。首先,高职院校要利用本校培训中心的优势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其次,要充分利用社会培训机构做好新教师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可包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制作、动画及网页制作课程设置等)、计算机、普通话、书法及说课等项目。再次,要多聘请一些经验丰富或有成就的教师开展专业课讲座,使教师吸收新的知识,并应加强与相关专家的学习与交流,同时做好访问专家学者的选拔培养工作,增加访问学者的名额,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最后,要选派专业技能课教师到有关高校学习深造,着重提高理论素质,提高技能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并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横向交流,以公费、自费或公费与自费相结合的形式定期选派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到国外企业或高校培训、留学深造,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理

念、职业技能或攻读职业教育学位,开拓教师的国际教育视野。

2.实践技能方面。这是“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关键,教师的实践锻炼有三条途径:一是选派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和设计;二是在校内实习基地直接参与生产与教学指导;三是与企业共建搞基础开发,参与生产工艺设计。将教师直接派到企业是一条便捷的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师本人难免有“临时”的观念,较难深入实际,学校对教师的管理难以控制,教师往往不能在实际岗位上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可以对教师采取“实时跟踪”的方法,运用摄像等技术实时记录教师深入企业学习的过程,这些录像可以作为学习评价的依据,还可以供学生观看,间接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同时由教师进行讲解,如果仍有学生不明白或教师讲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可带着明确的目标,再次深入企业学习、实践,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借鉴国外的有关经验,如欧盟成员国采取的是设置专门培养高职教育教师机构的方法,有直接协调教师与专门机构之间关系的部门;还有的国家设有专门培养高职教育师资的师范院校;德国的“职师”学生在大学毕业前,必须在企业实习一年,毕业后,还需要在职业学校进行两年的教师预备实习。有必要指出的是,专业知识、专业教学法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不是孤立的,应互相协调。教师要学会把自己掌握的专业(职业)知识依照教学理论划分为若干模块,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做好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培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可以获得很大的突破。另外,还应该给予“双师型”教师政策上的倾斜,调动并保护教师参与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优化学缘结构,促进专业发展要改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现状,就要走多元化的道路,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首先,由“近亲繁殖”的学缘结构向“远缘杂交”的学缘结构转变。这就要求在教师任用上实行公开竞争、严格审查、择优录取,实现学科间或同一学科的“远缘杂交”。其次,由被动接收高校毕业生向主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引进转变。具体做法是实行公开招聘,拓宽选择录用教师的渠道,制定一些特殊政策,吸引外校和社会上有经验的科技人才来校任教。这不仅能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同时也可减少助教的任教时间,有利于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此外,还应建立一种机制,让一些在校无所作为的教师流动出去。再次,由单一的选拔录用教师向录用与聘用、兼职、自我培训相结合转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不仅可节约部分投资,将有限的经费用于现有教师的培训、进修,同时,可通过社会教育资源的多元参与,进一步丰富本校教师的知识来源,吸纳校外新的学术思想,营造学术多元化的氛围,有利于校内的学术繁荣。

参考文献:

[1]王雍钧.高职教育知识结构分析及优化策略[EB/OL].http://www.cpes.com.cn/viewcontent.php?colindex=104&segindex=138&id=208.

[2]王玉苗.关于职教教师培训有效性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8).

[3]张立今,訾兴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EB/OL].http://www.studa.net/zhiye/080726/10051250.html.

[4]何农.浙江省高职教师问卷调查分析与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11).

[5]崔素坤.浅谈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需求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3,(4).

[6]易明柏.关于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学缘结构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

作者简介:

魏玉花(1980—),女,山东日照人,曲阜师范大学200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职业教育高职院校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