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珠江三角洲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定位

2009-05-29 09:04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物流人才珠江三角洲培养目标

冯 佳

摘要: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人才需求巨大,同时高职院校众多。面对当前高职院校所培养的物流人才“相对过剩”的现象,文章提出了立足珠江三角洲经济特色对该地区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进行定位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发展物流产业最早的地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等14个市、县。珠江三角洲历来是华南、中南、西南地区对外联系的主通道,也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带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这里会聚了7万多家制造企业,拥有密集的交通设施,还集中了五大机场和五大港口,每周国际航班1600次以上,是上海的40倍、北京的20倍,是我国空中航线最为密集和繁忙的地区。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教育部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不容置疑,任何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所决定的。珠江三角洲对高等技术应用型物流人才的需求,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定位必须立足于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珠江三角洲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早,院校众多。据统计,2008年广东省共有大专层次的高职院校71所,其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就有60所之多。珠江三角洲的高职教育如何通过正确定位满足该地区的物流人才需求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从珠江三角洲经济特色出发,提出立足于珠江三角洲经济特色定位该地区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几条建议。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色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区),它地处广东省的中部,与港澳地区陆路相连,具有十分优越的区位优势(见图1)。

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在体制变革、外向型经济带动、工业化推进、科技进步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抓住国际经济产业调整的机遇,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业绩,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广东全省的80%。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加工制造基地,是世界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之一。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家电等企业群和产业群,90%以上的计算机零部件、80%以上的手机部件、100%彩电部件都可以配套生产,生产的计算机硬盘占世界总产量的30%以上,计算机驱动器、软盘、主机板等重要元器件占世界总产量的10%以上,电视机、程控交换机占全国的50%以上,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占全国的1/3。随着产业升级的推进,珠江三角洲优先发展汽车和装备工业、石化工业、钢材精深加工业、中高档造纸等原材料工业,形成一批产业群、产业带。

第二,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产品外销比重大,是全国主要的轻工产品出口基地。如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等产品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都有相当的竞争力,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猛、速度快、比重大。民营进出口企业累计2.4万家,其中2004年新增1.1万家;民营进出口企业进出口总值占全省民营进出口企业进出口总值的90%;外资聚集效应更加明显,实际吸收外资占全省的90%。

第三,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承接了香港、澳门较快的国际经济信息和产业转移,使区域经济较早和较快地走向了外向化、国际化的道路,成为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最多、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综合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在全国沿海区域经济布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四,珠江三角洲是广东全省交通运输最繁忙、最发达的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合,衔接港澳、沟通全省和全国的较为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

第五,城市化进程快、水平高,已由典型的农业区转变为外向型工业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大都会区已具雏形。

但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陆地资源缺乏,开发利用难度大;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低。陆地资源中土地供给日趋紧张,石油、煤炭、金属等矿产资源贫乏,加工工业的原材料、元器件、能源严重依赖国内其他省份和国际市场的供给。珠江三角洲原材料和市场同时“两头在外”的格局使物流问题更加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高等技术应用型物流人才更为紧缺。

珠江三角洲高职物流人才供需矛盾

我国物流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物流人才缺口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几乎所有具备基本条件的高职院校都在2001年之后陆续开发、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局面。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开发与建设不过几年,对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定位模糊,存在盲目上马的现象,还没有形成针对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开发与建设的管理制度,阻碍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科学发展。

珠江三角洲的高职教育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一方面,珠江三角洲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数量众多,招生规模较大。但是,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却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对物流人才,尤其是物流技术型和操作型人才的需要,出现了部分高职物流专业毕业生“不好用”、“相对过剩”等现象。一些高职院校所培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下降,高职物流专业毕业人才转移率逐年增高。另一方面,企业却找不到所需的应用型物流人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珠江三角洲某些学院物流专业毕业生在短短一年内就有大约1/3离开了物流岗位。这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高职物流专业人才的供需存在着矛盾,高职物流专业教育的定位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存在着差距。

对珠江三角洲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根据珠江三角洲经济特色和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特点,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现状,笔者认为,解决珠江三角洲地区高职物流人才供需矛盾应着眼以下三个方面,以保证培养目标更具专业针对性和应用广泛性。

(一)根据珠江三角洲物流人才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

以培养制造企业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国际物流第一线的物流技术应用、物流管理与服务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企业物流部门和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群所需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确定高职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在加强学生品德修养、人文素养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用技术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时就初步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并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通过3~5年的实践,绝大部分可以胜任物流企业基层、中层的物流管理岗位。

(二)根据珠江三角洲经济特色来设计专业方向

企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方向首先,珠江三角洲作为世界加工制造基地,制造企业数量超过70000家。众多的制造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有较大需求。站在供应链管理的高度对制造企业物流进行管理和优化,对增强该地区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企业物流也是极有特色的物流专业方向,它包括了采购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仓储保管、库存管理和退货、回收管理等内容。这种人才的培养应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培养懂得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性管理人才,他们是集采购、生产制造、商贸、金融、运输、系统工程、信息技术与手段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且具备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对经营全过程进行管理的能力和丰富经验的高级人才。从培养层次来看,高级管理人才应属于本科、研究生类的培养层次,基层、中层的企业物流管理人才应主要属于高职院校的培养层次,这类物流管理人才具有技能型、应用型的特点。该方向更可以结合珠江三角洲的优势行业来进行有倾向性的设计。如侧重于家电和电子产品制造业的企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国际物流方向珠江三角洲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产品外销比重大,并且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所在地。具有国际物流业务背景的企业急需懂得国际贸易、国际运输和国际采购等国际物流领域的知识,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操作性应用型专门物流人才。这类人才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物流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熟悉现代物流运作,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强,有较强的外语基础,熟悉国际贸易中物流处理业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方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均GDP高于广东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商品经济发达。同时,珠江三角洲也是全国轻工产品的集散中心。所以,该地区存在着大量的从传统仓储业和运输业发展起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些企业起点较低,经营理念、经营意识、管理思想比较落后,物流专业化程度低,信息化程度低,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这些企业不但需要专业的物流人才给予他们全面的指导,更需要一批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的物流人才充实他们的职工队伍。这类人才的特点是:除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外,还需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高职教育应该为他们提供合格的物流人才。

(三)根据实际岗位(群)需求进行物流专业课程改革和设计

只有根据实际岗位(群)需求进行物流专业课程的改革和设计,才能将培养企业和社会所需的物流人才落到实处(见表1)。高职教学的具体要求定位于: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侧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相应地,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将围绕这样的思想和理念做出调整。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的操作型应用型物流人才,物流教育教学内容必须贴近企业实际,让学生掌握在实际操作中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企业实际脱钩的矛盾。构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专业课程改革和设计的重中之重。

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从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两个方面构建。物流校内实训室主要是模拟物流基本作业流程,让高职院校物流学生进行仿真训练。建设物流校外实训基地,首先,应该根据专业培养方向进行校企联合,如制造业、船代和货代企业、仓储配送企业、商贸企业等。其次,根据不同实习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包括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在课程实习期间,可以安排公司进行课程介绍、多媒体演示、讲座、参观实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顶岗实践。第三,建立一个常设的合作机构或形式。

此外,在进行物流专业课程设计的时候应该增设物流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相关知识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做到“宽口径,厚基础”,确保毕业生能够终身发展并成为高级人才。这一类课程主要有:《产品材料知识》、《人际交往与公共关系知识》、《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知识及应用》、《市场营销学知识》、《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经济法、物流法规、物流标准化知识》、《经济地理知识》、《物流英语》、《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等。

参考文献:

[1]陈端海.珠三角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初探[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2).

[2]徐爱芳,胡小江.高职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与实践[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4).

[3]王骏,代湘荣,邓传红.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定位辨析与实施[J].物流技术,2008,27(5).

作者简介:

冯佳(1981—),女,湖南湘潭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物流人才珠江三角洲培养目标
明代珠江三角洲的养鸭业与养鸭开村传说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港珠澳大桥驱动下珠江两岸经济关联格局演变
基于区域人力资源集聚理论的珠海市港航物流人才培养集聚战略
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