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高职院校举办“技能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办好“技能节”必须充分考虑“技能节”项目设置的因素,开设适宜的项目,把握项目设置的原则,对开设的项目进行提炼和概括,提升到文化层面,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实现参与的广泛性与技术性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职能部门、教学部门、教师和学生等积极因素,创造良好的实现条件。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节;问题探究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是高职院校教学和校园活动的主旋律。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定期举办此类院校技能大赛,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设计和创新。”高职院校为了推动师生广泛、持续地开展职业技能训练,检阅师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成果纷纷举办“技能节”。
“技能节”项目设置的依据
“技能节”项目设置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技能节”的成效和成败。高职院校“技能节”项目设置中常见的问题有:(1)与培养方案中学生的核心能力相脱节,起不到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的作用。项目中基础技能占的比重少,尤其是文字表达技能和语言交流技能的项目较少,且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交往能力的提高。(2)专业性过强,学生参与人数少。“技能节”的项目绝大多数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相联系,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参加,未学到专业课的低年级学生只能当旁观者。(3)项目稳定性差,导向作用较弱。多数项目是向教师个体征集来的,较少根据专业能力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经集体研究、系统分析后确定,因而每年开设的项目变动较大,不利于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使学生形成专业技能。为了使“技能节”起到广泛吸引和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和实践,积极拓展和提高学生各项职业技能,不断推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效果,在项目设置方面必须遵循以下因素:
体现和促进培养方案中学生核心能力的实现核心能力是指已知具体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当职业发生变化时,人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起着一定的作用,它将影响人的一生,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科技与信息应用能力、进取心和责任感等。“技能节”既对学生核心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又是学生核心能力的集中展示。因此,必须设置能体现学生核心能力的具体项目,如演讲、辩论、对话、研讨、策划、报告、科技论文写作、计算机信息处理、网页设计等项目,使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活动的全过程,落实到各门课程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体现和落实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在办学历程中,高职院校必然会总结和提炼出在人才培育方面的独特做法、经验和长处,使学生在职业能力和技能方面形成某些专长,这是高职院校的生命力所在,必须渗透到校园的方方面面,使之发扬光大,惠及广大学生。“技能节”在项目设置中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提炼自身办学特色的元素,设置体现、落实、拓展办学特色的具体项目。例如,以信息技术为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在举办“技能节”时,可多设置信息技术在各专业应用的CAD项目,而以外语见长的高职院校则应多设各种外语类项目,这样通过举办“技能节”的推动,就会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更广泛的基础,将学校的办学特色转变为学生的技能特色、能力特色、专业特色。
追求和实现与校外技能竞赛项目接轨为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国家、省(部、委)、行业、协会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这些竞赛项目来自生产一线,反映了各行业新技术对职业技能的要求,新技术含量高,标准新,具有较强的导向性。高职院校“技能节”在项目设置时,应根据专业性质和行业要求,积极引入国家、省(部、委)、行业、协会的技能竞赛项目,采用其标准、要求和程序,使校内的职业技能竞赛与校外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接轨,这可以使教师了解和熟悉各专业、各行业的职业技能要求,实现校内技能竞赛标准社会化,比赛过程规范化,提高“技能节”的水平和层次,激发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发现和培养职业技能竞赛的“好苗子”,为参加校外职业技能竞赛取得好成绩并扩大学校影响奠定基础。
协调好与其他校园文化活动的关系高职院校有举办文化艺术节的好传统,其内容丰富,项目众多,形式多样,深受学生的欢迎。“技能节”是近几年才广泛兴起的,在活动内容和项目上有些与文化艺术节有重叠和相近之处,因此必须协调好时间。上半年以结合“五四”青年节开展文化艺术节为宜,下半年以在就业供需见面会前开展“技能节”为宜;内容上文化艺术节以文化和文艺活动为主,“技能节”以科技和技能为主;形式上文化艺术节是组织表演活动为主,“技能节”是组织竞赛为主;目标上文化艺术节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和艺术素质为主,“技能节”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为主。
举办“技能节”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高职院校“技能节”要开展竞赛的项目众多,师生参与广泛,经历的时间长,组织任务繁重,必须确立操作性原则,以便统一思想,统筹规划,周密组织,使“技能节”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根据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特点和经验,举办“技能节”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成系统、有层次“技能节”项目的设置必须反映和落实高职院校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深化和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操守。这要求从宏观层面用系统的思想规划“技能节”的各项活动,使“技能节”本身的形成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具体的实现目标、丰富的竞赛项目、规范的操作程序、科学的评价标准、积极的激励措施、可靠的保障条件这样一个有机的系统;要协调好“技能节”竞赛活动与校外职业技能竞赛在项目、标准、程序、时间等方面的关系,实现两者的相互推动;竞赛项目在技术难度上要有梯次性,同一项目可以设立不同的级别,以适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参加竞赛。
重引导、贵持续举办“技能节”是由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决定的,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办学理念。因此,在组织实施中要善于将高职办学理念融入“技能节”的整个过程,善于引导学生刻苦进行技能训练,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善于引导学生领会包含在职业技能中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挖掘技能竞赛项目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文化素养;善于引导学生将第一课堂的学习与训练延伸至第二课堂,充实学生课余的生活质量;善于引导学生体会付出艰苦之后成功的喜悦,鼓励和支持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技能节”要发挥出其蕴含的功能,必须坚持做到年年开展,使之内化到校园文化中,成为学生的追求。要保持项目的相对稳定,使学生明确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并有较长的训练时间,以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
抓普及、促提高“技能节”是一项群众性的技能竞赛活动,必须实现普及性与提高性相结合,要避免强调普及性而降低技术性,或强调技术性而失掉群众性的情况。因此,在项目设置上,要统筹好基础性技能项目与专业性技能项目的比例,尽量多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核心能力的基础性技能项目,以利于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扩大中、低年级学生的参与面,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的兴趣和热情;在竞赛内容上,尽可能选择与生产实际、岗位工作需要、学生生活等关系密切的生动有趣的项目、素材,或直接引入社会上的技能竞赛项目,增强竞赛内容的现实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竞赛的组织形式上,要采取团体赛与个人赛相结合的形式,团体赛的组队可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班级选派和随机指定结合,以推动群众性的技能训练,同时又有利于有专长学生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在竞赛的宣传引导上,要将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新生一入学就要明确提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引导学生进行长期的训练,对竞赛中的优秀学生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使
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向。
“技能节”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
举办“技能节”的成效同组织系统是否顺畅和有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同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功能发挥的状况,教学部门组织实施情况,教师训练辅导程度,学生积极性调动等关系密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十分重视“技能节”组织实施问题,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推进“技能节”取得良好的成效。
职能部门搭好台高职院校“技能节”的组织协调任务,根据各院校实际情况通常由教务处或团委承担。它们承担着为“技能节”“搭台”的职责,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提出举办“技能节”的主旨,统一师生对“技能节”的思想认识,为“技能节”的顺利、全面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制定适合本校类型、专业性质、办学特色、学生实际的“技能节”总体实施方案,引导师生积极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为“技能节”有序、规范、高效地进行提供制度保障;加强过程指导,适时进行检查督促,支持和鼓励师生根据“技能节”竞赛项目训练,为“技能节”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上水平、上质量奠定基础;协调“技能节”竞赛场所布置、器材准备和提供等,为“技能节”提供有效的物质保障。
教学部门做好载体高职院校教学部门是“技能节”的主要执行单位,承担着具体的组织实施任务,是举办“技能节”的载体,其工作成效直接决定着“技能节”成败。因此必须做到:组织教师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中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教学进程和课程内容,提出具体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对教师提出的技能竞赛项目进行分析、提炼,设计出体现本系各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和专业技能的竞赛项目,提出技能要求的具体目标,引导、支持和鼓励学生重视职业技能提高;组织指导学生按照“技能节”技能竞赛项目进行训练,并组织团体和个人级别的初赛或模拟赛,选拔参加学院竞赛的选手;承担学院根据“技能节”总体实施方案下达的技能竞赛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任务,严格按照竞赛程序和要求来操作,确保“技能节”取得成功。
教师当好导演和教练教师是“技能节”的组织者、实施者,是关键力量。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认识到举办“技能节”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有着促进作用,提高组织指导“技能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必须认识到“技能节”的主导力量是教师,教师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带教能力决定着“技能节”的成效,影响着学生的竞赛水平,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实现高水平“双师型”的目标;教师必须按照学校和教学系的安排和要求认真、负责地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带领学生根据技能竞赛项目内容和标准,严格进行演练,掌握技术要领,提高熟练程度和心理素质,为技能提高和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唱好主角学生是“技能节”的主要参与者、表演者,是主体、主角。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技能节”的规模,学生的技能水平决定了“技能节”的质量。要办出有规模、高水平的“技能节”,学生必须“唱主角”。因此,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是求职之本、创业之基,参与“技能节”活动和竞赛是提高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将学院的宣传、引导、教育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需求,主动、积极、自觉地参与到技能竞赛中来;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志向,结合自身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的技能项目,在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进行强化训练,使学习期间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职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上;学生要主动、大胆地参加技能竞赛活动,将每次的考核、选拔当作锤炼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和比赛,努力使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技能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要学会品味技能训练和竞赛中蕴藏的丰富内涵,注重过程的参与和投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总之,要使全国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局面,实现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设计和创新,高职院校要千方百计把“技能节”办成有规模、有特色、有水平的“技能节”。
参考文献:
[1]周济.在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上讲话.[OL].http://www.jyb.com.cn/xwzx/zyjy/sxkd/t20080628_174301.htm.
[2]林东.论高职学生关键能力与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36).
[3]陶珑.以“技能节”为牵引 强化职业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作者简介:
陈建忠(1959—),男,福建闽侯人,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主要从事高职院校德育和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