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底

  • 经蝶鞍底硬膜抬升手术治疗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
    微镜或内镜下经蝶鞍底前部抬升的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观察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探讨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的病因和外科治疗思路。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收集了2011—2023年期共7例空泡蝶鞍综合征并进行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8.3岁。术前患者伴头痛5例,7例患者均出现眼科症状;病程2个月至15年。MRI检查显示蝶鞍明显扩大4例,正常或轻度扩大3例。术前所有患者行常规腰穿测颅内压显示均显示在正常范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23年3期2023-07-08

  • 3D-Slicer软件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
    分隔、斜坡凹陷、鞍底、视神经管隆突、颈内动脉隆突、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optic nerve internal carotid recess,OCR)、肿瘤、神经和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该软件可以随意调整视角及放大倍数,方便医师细致地观察相关结构,通过修剪图像功能,模拟内镜下磨除鞍底、鞍结节和蝶骨平台等解剖结构,了解肿瘤与毗邻结构的解剖位置关系。所有患者术前均使用3D-Slicer 软件进行CT/MRI 三维重建解剖结构,并与术中内镜下图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11期2022-12-02

  • 鞍底带蒂粘膜骨瓣复位联合带蒂粘膜瓣进行鞍底重建在垂体腺瘤术中的应用
    除蝶窦粘膜、磨除鞍底骨质,造成鞍底骨质及粘膜缺如,增加鞍底重建的难度,增加术后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的风险。鼻中隔带蒂黏膜瓣技术可明显降低术后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经鼻神经内镜手术奠定了颅底重建的技术基础。巨大垂体腺瘤术中为争取肿瘤全切除,会出现高流量脑脊液漏,可靠的鞍底重建显得尤为重要。但鼻中隔粘膜瓣缺乏鞍底硬性支撑,在垂体腺瘤切除术后采取鞍底粘膜骨瓣硬性重建则可以提供足够的机械支撑,使重建更加牢固,更接近解剖学上的“复位”。基于解剖学结构复位及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6期2022-08-03

  • 术区原位取材骨-膜镶嵌技术在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中等流量脑脊液漏中的应用
    瓣(图1C);②鞍底骨质完整者作原位骨瓣,详见前期研究[5,9,13];③T 形或H 形切开硬膜,以便后续缝合。图1 入路材料获取Fig.1 Material acquisition during surgical approach重建阶段:①可吸收人工脑膜(天义福,中国)贴附漏口及其周边残余鞍膈(图2A)。②明胶海绵及可吸收止血纱(强生,美国)鞍内衬垫人工脑膜(图2B)。③硬膜张力不高时,5-0 缝线(爱惜康,中国)行2~4 针间断锚定缝合(图2C),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4期2022-07-11

  • 鞍底骨窗大小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影响分析
    手术,发现蝶窦和鞍底开窗不足,是影响前次显微镜手术肿瘤切除的重要因素,但是该结论缺乏量化指标作为客观评价的参考。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87例行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通过量化测量的指标,探讨鞍底骨窗大小与垂体瘤切除程度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共纳入87例垂体瘤手术治疗患者,其中男44例,女43例;年龄17~81岁,平均年龄(51.5±12.3)岁;住院天数平均15(12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2期2022-05-11

  • 游离鼻粘膜瓣在垂体腺瘤经鼻入路神经内镜手术鞍底重建中的应用
    治疗垂体腺瘤时,鞍底重建的方法有很多,尚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共识[1~5]。2020 年1 月至2022 年2 月经鼻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共80例,术中应用游离鼻粘膜瓣进行鞍底重建,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0例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32~73岁,平均(52.3±11.9)岁。微腺瘤4例,大腺瘤或巨大腺瘤76例。头痛31例,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24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月经紊乱或停经11例,垂体前叶功能低下5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12期2022-02-28

  • 经鼻蝶入路脑脊液漏修补方法进展
    开部分筛窦,磨除鞍底的骨质从而暴露需要切除的病变组织。鞍底的骨质作为一个重要的承重结构,一旦被打开,由于重力的作用,脑内容物及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就极易从此漏入鼻腔。此时的颅腔并非一个密闭的空间,而是与外界环境相通,需要术中及时进行修补[4];否则易造成CSF漏、颅内积气、颅内感染、脑膨出等并发症,给手术带来极大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因此而致死[5]。为了解决颅底缺损及CSF漏的问题,神经外科医生尝试过用各类方式来进行前颅底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1年1期2021-12-25

  • 轴流泵装置性能曲线马鞍形区的特点及应用
    线,其马鞍形区的鞍底扬程如表1所示,表中α为叶片安装角度.可以看出,轴流泵扬程-流量性能曲线的第二鞍底扬程均小于第一鞍底扬程,其正常运行范围内各叶片角度的第一鞍底扬程最小值高于第二鞍底扬程最小值,其差值为1.4~2.2 m.一般而言,水泵的选型需控制泵站运行的最高扬程低于水泵的最低鞍底扬程,从而使水泵在所有工况下可以避开在马鞍区工作,以确保水泵与泵站的运行稳定.表1 4种常用低扬程轴流泵马鞍形区鞍底扬程2 轴流泵装置扬程-流量性能曲线特点2.1 轴流泵装置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21年11期2021-12-06

  • 基于3D Slicer软件鞍底重建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的指导意义
    件中。骨性结构如鞍底,主要通过CT或者CTA数据进行重建,血管主要通过CTA或者MRA、增强MRI进行重建,视神经主要通过CT或MRI进行重建;同时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重建过程中使用的3D Slicer工具主要集中在Volume Rendering和Segment Editor模块里面,包括Paint、Grow from Seeds、Threshold等[9],影像配准使用的是General Registration(Elastix) 模块。重建完成以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4期2021-09-15

  • 垂体腺瘤患者蝶窦结构的三维CT研究
    隆突等,使得术中鞍底定位与开窗较为费时,且容易出现偏差而导致颈内动脉及视神经及脑干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术前评估蝶窦解剖特点,对于微创手术的成功和预后很重要。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报道多为尸体解剖或正常人影像学研究,对于个体化的患者手术降低了指导意义[1~3]。本研究通过对临床垂体腺瘤患者术前CT及其三维重建蝶窦内结构的解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手术规划策略。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1.1 病例收集 连续性收集东风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07-30

  • 鞍底硬脑膜缝合技术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术可缓冲颅内压对鞍底的冲击,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7],但作为有创性操作,患者术后需长期平卧,使感染风险增加[8-9]。近年鞍底硬脑膜缝合技术逐渐应用于垂体腺瘤切除术后的颅底重建,无需自体或异体修补材料,不仅避免上述修补方法的弊端,且只要缝合牢固即可形成坚固的鞍底支撑,这项技术对术者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8年10月开始采用鞍底硬脑膜缝合技术治疗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发生的脑脊液漏,积累了一定手术经验,现将相关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4期2021-07-06

  • 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齿状突切除术的自由度分析
    骤1.2.1显露鞍底和视神经管颈内动脉隐窝(lateralopticocarotidrecess,LOCR)0°内镜下切除双侧中鼻甲游离部和双侧下鼻甲尾部,在鼻腔右侧制作带蒂鼻中隔瓣,先置于鼻咽部。鼻中隔后份切开以便于双侧经鼻操作。切除蝶窦前壁黏膜,探查寻找蝶窦开口,磨除蝶骨前壁和下壁骨质,磨除蝶窦腔内骨性分隔,切除上鼻甲并打开后组筛窦,暴露鞍底和蝶窦外侧壁结构(尤其是LOCR)。1.2.2显露ACVJ和OP30°内镜下行双侧上颌骨内侧壁切除术,将黏膜瓣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3期2021-05-15

  • 内镜下鞍区占位术中脑脊液漏的分级及处理
    路在原来单纯切除鞍底骨质的基础上切除了鞍结节蝶骨平台、海绵窦前壁、斜坡、前颅底的骨质暴露病灶[2-3],包括海绵窦内入路、经海绵窦外入路、鞍结节蝶骨平台入路、鞍膈切开和(或)鞍背切除入路、经鼻-斜坡入路等一系列入路,其手术适应证从传统的垂体瘤延伸至侵袭性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脊索瘤等病变[4-8],内镜技术下经鼻-鞍区斜坡手术具有直达病变、手术视野良好、肿瘤切除彻底等优势[9]。但脑脊液漏仍是鞍区肿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10-12],其可导致严重的颅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2期2021-04-27

  • 单鼻孔经鼻蝶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安全性与有效性
    m,蝶鞍有扩大,鞍底未见骨质破坏;Ⅲ级:肿瘤直径20~40 mm,鞍底和硬脑膜受到局部破坏,蝶窦腔有少量肿瘤侵袭;Ⅳ级:肿瘤弥漫性侵袭和破坏蝶窦及鞍底。1.2 手术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后取仰卧位,显露双侧蝶窦开口与鞍底,凿开蝶窦前壁,切开硬脑膜,以垂体刮匙清除肿瘤,填充适量明胶海绵。观察组:给予单鼻孔经鼻蝶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治疗,采用全麻,患者气管插管后取仰卧位,双侧鼻腔麻醉,扩张手术野,收缩鼻粘膜。鼻腔内放入Hardy氏扩张

    实用癌症杂志 2019年8期2019-08-28

  • 3D-Slicer的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中的运用*
    y ROI调整至鞍底鞍内范围,通过Shift滚动条调整透明度,显示内部的蝶窦中隔、斜坡、鞍底、颈内动脉隆突、视神经颈内动脉隆突、肿瘤、血管等重要解剖结构,还可以对模型进行随意旋转、放大缩小以及鞍底骨质磨除范围的测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观察蝶窦内的骨质解剖结构以及肿瘤与颈内动脉、视神经的关系;还可以通过对中、下鼻甲的模拟切除,了解蝶窦开口的位置,对手术入路进行模拟,对个体差异大的蝶窦内解剖结构可以通过术前的重建进行清楚了解,并指导术中定位鞍底鞍底骨窗的形

    广东医学 2019年2期2019-03-06

  •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鞍底支撑
    腺瘤。神经内镜下鞍底开放范围较大,术中、术后容易出现脑脊液漏从而引发颅内感染。随着鼻中隔粘膜瓣的使用,垂体瘤内镜手术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是否均采用鼻中隔带蒂粘膜瓣行鞍底重建存在争议,我们采用Gasket-seal[1]+鞍底支撑的颅底重建方法(图1),效果良好,但支撑鞍底的材料国内外文献报道治疗结果各异[2],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我科收治的50例肿瘤大小1~3 cm的垂体腺瘤手术患者,将颅底重建时选用鞍底支撑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并将其疗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8年6期2019-01-09

  • 改良鼻中隔补救瓣在经蝶垂体瘤手术脑脊液漏中的应用
    工硬膜、医用胶行鞍底重建。如出现脑脊液漏或鞍底较大缺损者,将两条平行切口向前延伸至鼻阈处,并做一垂直切口形成完整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应用脂肪、人工硬膜及黏膜瓣进行多层鞍底重建,医用胶固定。用油纱条填塞鼻腔。2 结 果术后脑脊液漏:6例改良鼻中隔补救瓣鞍底重建患者术后均无脑脊液鼻漏。17例黏膜瓣复位患者术后脑脊液漏1例,经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一周后未愈合。再次手术治疗,将改良鼻中隔补救瓣转化形成完整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行多层鞍底重建,术后脑脊液漏停止。嗅觉减退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4期2019-01-07

  •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鞍底支撑
    腺瘤。神经内镜下鞍底开放范围较大,术中、术后容易出现脑脊液漏从而引发颅内感染。随着鼻中隔粘膜瓣的使用,垂体瘤内镜手术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是否均采用鼻中隔带蒂粘膜瓣行鞍底重建存在争议,我们采用Gasket-seal[1]+鞍底支撑的颅底重建方法(图1),效果良好,但支撑鞍底的材料国内外文献报道治疗结果各异[2],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我科收治的50例肿瘤大小1~3 cm的垂体腺瘤手术患者,将颅底重建时选用鞍底支撑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并将其疗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8年5期2018-11-06

  • 蝶窦侵袭型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
    的一种,肿瘤突破鞍底骨质和硬膜的限制向蝶窦侵袭,具有因部分肿瘤位于蝶窦,经颅无法全切,故首选经蝶入路进行手术。该研究收集了该科室2014年3月—2015年11月28例蝶窦侵袭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其临床特点,并评价在神经导航和内镜的辅助下,基于假性包膜外切除法的经鼻蝶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在该科住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28例患者,均为首次手术,

    系统医学 2018年12期2018-10-08

  • 内镜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分析
    确定鼻腔、蝶窦与鞍底的解剖形态、肿瘤的直径、生长方向及侵袭范围等,手术前1天修剪鼻毛,抗生素滴鼻液清洗鼻腔。1.6 手术方法术中患者取仰卧位,Mayfiled头架固定,导航注册后三维重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双侧鼻腔碘伏常规消毒。常规经双鼻孔进入,使用含有1%肾上腺素的脑棉片填塞双侧鼻腔,使鼻黏膜血管收缩,重复2次,每次约8~10 min。在神经内镜下找到双侧蝶窦开口,沿蝶窦开口上缘起始至后鼻孔,使用电刀弧形切开鼻中隔黏膜,剥离黏膜后离断鼻中隔,显露犁状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18期2018-07-11

  • 侵袭性垂体瘤致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移位的研究
    手术入路中,打开鞍底骨质,鞍底骨质范围为双侧颈内动脉骨性隆起,如果骨性隆起不明显,就以鞍底中央为中心打开1~1.5cm骨窗,“十”字形切开硬脑膜,刮勺头端长约5mm。以鞍底中心为起点向两侧5~7mm为探查范围,若触碰不到搏动性颈内动脉说明ICA有明显移位,如果触碰到搏动性颈内动脉说明无明显移位。术中判断垂体瘤侵袭性的标准: 术中在鞍旁可见肿瘤组织。图1 不同knosp分级影像学特征Fig.1 Imaging features in patients wit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3期2018-07-11

  • 内镜经鼻扩大入路与显微经鼻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的对比研究
    助手配合好;术中鞍底显露清楚,鞍底骨质内侧隐窝与外侧隐窝显示良好,颈内动脉保护良好;同时,可最大范围磨出鞍底骨质,最大范围显露肿瘤,已达到最大范围切除肿瘤;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及保护鞍膈,防止鞍膈破裂导致不必要的修补甚至脑脊液漏的发生;充分显示了创伤小、显露好、并发症少等优势[2]。对此,本研究观察EEA与显微经鼻入路在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情况,现报告如下。表1 两组T1、T2时PRL、GH、ACTH水平比较(±s,nmoL/L)表1 两组T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8期2018-05-11

  •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联合3D打印技术在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育、破坏及肿瘤对鞍底骨质影响情况的信息。在co mmunication system(PACS)系统中以DICOM格式输出,并在计算机上将患者二维DICOM原始数据导入Mi mics统计软件中,采用动态自适应区域生长的分割方法,根据颅骨、血管和脑膜瘤灰度值差异,取不同的I值分割出目标区域的图像,提取完整的组织结构,重建三维虚拟模型。对整体颅脑三维虚拟模型进行优化处理,剔除无关的组织结构,以简化模型。同时,获取用于手术规划的信息数据,并根据CT原始坐标系,将

    实用临床医学 2018年8期2018-02-01

  • 神经内镜和显微镜辅助下切除老年患者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分隔和黏膜,凿开鞍底病扩大鞍底,7号腰穿针穿刺排除动脉瘤可能后“十”字切开硬脑膜。显微镜下用垂体瘤钳、刮匙及细吸引器充分去除肿瘤,然后以明胶海绵填充瘤腔止血,复位骨性鼻中隔和黏膜,双侧鼻腔填入膨胀海绵。1.2.2 观察组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切除垂体腺瘤术,取右侧鼻腔入路,置入神经内镜,以0.1%肾上腺素棉条收敛鼻腔黏膜,确认蝶窦开口后,置入鼻腔牵开器并调整牵开器,在蝶窦开口上切开鼻中隔黏膜,磨开蝶窦前下壁,充分暴露蝶窦前下壁,再以微型磨钻磨除鞍底、蝶窦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22期2018-01-27

  • 垂体腺瘤术后延迟性脑脊液鼻漏影像学特点及鼻内镜修补术
    部分修补物,探查鞍底骨窗大小并寻找漏口,经漏口探查复发或残留的肿瘤组织并刮除,同时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对于漏口较大的患者,应使用肌肉进行填塞,再使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对于漏口较小的患者,直接使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补,蝶窦内填塞明胶海绵和碘仿纱条。结 果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立即行头部MRI检查,结果显示鞍底骨质缺损,蝶鞍、蝶窦内可见软组织影,增强扫描病灶呈部分强化,提示肿瘤复发或残留肿瘤生长。鼻内镜检查可见蝶窦内有清亮液体流出。脑池造影C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9期2017-11-30

  • 神经导航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复发垂体腺瘤的疗效分析
    底、斜坡、脑干、鞍底、海绵间窦、蝶窦分隔等解剖结构[2],见图1。1.3 手术方法手术当日,患者全麻成功后,取仰卧位,肩部抬高。使头部充分后仰,头戴式导航球架固定,远距离红外线探测器放置于患者一侧,调整适当距离,按照Brain LAB工作站说明,逐步完成患者Soft Touch注册,持Soft Touch扫描棒依次定位患者面部骨性体表标志(双眼内外眦、鼻根、眉心等),完成患者注册。确认导航准确后,常规消毒,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可应用导航定位手术入路方向,确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2017-11-08

  • 鞍内囊肿经蝶手术治疗及鞍底重建
    肿经蝶手术治疗及鞍底重建田磊,朱凤仪目的 总结鞍内囊肿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及鞍底重建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鞍内囊肿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及鞍底重建的12例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患者术前症状消失2例,症状缓解10例,均为部分切除,保留部分囊壁。术中出现短暂脑脊液漏4例,经鞍底修复重建后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漏,未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鞍内囊肿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术前症状。对于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病例,及时有效的鞍底修复重建,尽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4期2017-09-03

  •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联合鞍底重建的效果
    体腺瘤切除术联合鞍底重建的效果马俊伟,王之敏,蒋栋毅,陈寒春,沈李奎,向海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苏州 215000)目的 对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进行垂体腺瘤切除手术后鞍底重建的方法与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60例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患者按是否给予鞍底重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治疗中联合鞍底重建。比较2组术

    实用临床医学 2017年4期2017-04-03

  • 医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用于鞍底重建的临床研究
    磷灰石人工骨用于鞍底重建的临床研究何佳佳 龚智标 张建宁 朱涛目的探索医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CHA)用于鞍底重建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共80例垂体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在神经内镜下行经鼻碟鞍区病变切除术,试验组应用CHA修复鞍底,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手术。术后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鞍底修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肿瘤全切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脑脊液漏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7年1期2017-03-16

  • 垂体腺瘤的生长模式
    多向下生长,破坏鞍底,侵袭蝶骨,进入蝶窦和鼻腔。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与GH腺瘤相比,倾向于向鞍上、海绵窦内发展,而且单独向鞍上发展的可能性较大。垂体腺瘤的影像学检查宜首选MRI,因其敏感,影像清晰,无伪影干扰,能全面显示肿瘤的发生部位、生长特点、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肿瘤的信号特点。因此,现多选择MRI来评估垂体腺瘤的生长模式。目前多采用蝶鞍中段冠状面MRI平扫,以判定和说明垂体腺瘤生长方式与侵袭性的关系[16]。Asa等[10]认为,不同激素类型的垂体腺瘤具有相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2017-01-10

  • 神经内镜下辅以导航单鼻孔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25例临床观察
    。准确定位蝶窦和鞍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由于内镜所示蝶窦开口位于中鼻道的后方,因此当于内镜影像中到达后鼻孔位置时,须调整视野转向至后上。稳定视野后,即可确定蝶窦开口,通常位于后鼻孔上方约15 mm处鼻中隔旁。(4)明确蝶窦入口后,分离蝶窦前壁黏膜瓣。可选用长柄单极电刀于黏膜根部做弧形切口,分离黏膜并外推至下方形成黏膜瓣,显露骨质即为蝶窦前壁。(5)暴露蝶窦腔及鞍底。使用高速磨钻磨除所显露骨质(同侧蝶窦前壁),即可暴露蝶窦腔及鞍底。如蝶窦腔暴露不完全,可根据需

    安徽医药 2016年11期2017-01-06

  • CT仿真内镜模拟导航技术在经蝶垂体腺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开口、蝶窦腔以及鞍底三维图像与术中显微镜所见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应用CT仿真内镜模拟导航技术来模拟手术过程,可直观看到经蝶入路骨性结构的三维图像,对鞍底解剖结构能完整显示,很好的指导显微镜经蝶垂体腺瘤手术的方向。结论:CT仿真内镜模拟导航技术可以很好地指导术前计划的制定以及术中解剖结构的定位,使得在显微镜经蝶垂体腺瘤手术中定位更加精准。主题词垂体疾病 垂体切除术 蝶窦神经内窥镜检查近年来经鼻蝶窦入路逐渐发展为治疗垂体腺瘤的主要手术方式[1],术者大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2期2016-04-05

  • 经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Rathke囊肿24例报告
    窦气化良好,其中鞍底骨质变薄14例,蝶鞍扩大20例。3手术方法24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外科显微镜下直视操作。于中鼻甲平面切开鼻中隔黏膜,剥离鼻黏膜,于鼻中隔根部切断鼻中隔,置入鼻牵开器,使骨性鼻中隔位于显微镜下视野中心。暴露一侧鼻中隔后端及蝶窦前壁,进入蝶窦。咬骨钳咬除蝶窦分隔,剥离、电灼局部蝶窦黏膜,暴露鞍底,确定中线,咬骨钳咬除或磨钻磨除鞍底骨质,暴露硬脑膜。经细针穿刺后,切开鞍底硬脑膜小口,即可见囊肿内容物涌出。清除囊内容物后,切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5期2016-04-05

  •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26例垂体腺瘤的疗效观察
    及蝶窦分隔。显露鞍底,微钻磨开鞍底,显露硬模,暴露范围直径1.2~1.5 cm2。穿刺探查安全后,切开鞍底硬膜,即见肿瘤。用刮匙或环形刮圈刮除肿瘤,常规送病理。同时深入内镜于瘤腔内观察肿瘤是否切除完全。切除完全后可见两侧海绵窦侧壁,鞍膈下降完全。如果术中出现脑脊液渗漏,可取自体大腿外侧脂肪组织填入鞍内,并用止血纤维、明胶海绵充分止血,再用人工硬膜重建鞍底,必要时予生物蛋白胶加强固定。最后复位切开的鼻中隔粘膜。术侧鼻腔常规放入膨胀海绵。1.4 术后病理检查

    贵州医药 2016年1期2016-02-17

  • 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术-蝶窦前壁处理的新方法▲
    开蝶窦前壁,确认鞍底及开窗,以“十”形切开鞍底硬膜,穿刺确认肿瘤类型后,逐层刮除肿瘤。手术过程中需要严密观察鞍隔蛛网膜塌陷以及脑脊液溢漏情况。手术结束后退出牵引器,将鼻中隔黏膜及骨性鼻中隔进行复位,并用凡士林纱填塞鼻腔,辅以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术后3~7 d取出鼻塞物。2 结果肿瘤全部切除28例,大部切除12例。术前23例视力下降患者术后明显改善的18例,缓解的3例,无显著变化的2例;术中海绵窦壁损伤出血1例,暂时性尿崩26例,低钠血症10例,脑脊液鼻漏

    微创医学 2015年5期2015-12-25

  •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与鞍底修复的应用及疗效
    路垂体瘤切除术与鞍底修复的应用及疗效赵 锐重庆市万州区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重庆 404100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与鞍底修复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0例经鼻蝶入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单侧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术,术后根据鞍膈膜损坏程度使用自体鼻软骨材料及止血棉纱、明胶海绵、生物胶等生物材料分别进行单纯鞍底修复术和严密鞍底修复术。修复后若仍有脑脊液外漏者,则延迟撤除鼻腔填塞物并给予颅内降压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4期2015-12-21

  • 多平面重建CT图像在经鼻蝶入路鞍区手术中的应用
    。但由于垂体位于鞍底,可供手术的操作范围较小,且毗邻颈内动脉、海绵窦和脑神经等重要结构[4,5]。为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本文对正常头颅三维重建CT图像进行了经鼻蝶入路的解剖观察及相关数据的测量,为开展经鼻蝶入路鞍区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6]。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1-2013年吉林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150份正常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我们选取以平行和垂直于眼球边缘的CT图像为基准进行多平面重建,以经鼻道正中的矢状面和经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8期2015-09-26

  • 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临床疗效观察(附47例报告)
    、窦内分隔情况及鞍底形态。本组肿瘤以鞍内为主,同时向鞍旁、蝶窦方向生长者30例,直径1.3 手术治疗1.3.1 术前准备 术前3d以氧氟沙星滴鼻液滴鼻前庭,小剂量地塞米松(5mg)静滴,术前1d剪鼻毛。1.3.2 手术方法 仰卧位全麻插管,头稍后仰并右偏、略高于心脏。静脉给予抗生素、地塞米松。以碘附消毒面部及鼻腔。先用纯肾上腺素棉片在0度内镜下填塞右侧鼻腔的中鼻甲和鼻中隔之间至上鼻甲后上方和蝶窦前壁间的腔隙,使鼻黏膜收缩以扩张手术通道。10min后取出棉片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5年5期2015-04-16

  •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内分隔,充分暴露鞍底,凿开鞍底骨质,形成鞍底骨窗,显露鞍底硬脑膜,穿刺蝶鞍,切开鞍底硬脑膜,取出肿瘤,创面止血,修复鞍底,填塞鼻腔[1]。2 结果本组手术患者无死亡,37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手术均顺利,护理配合满意,病人术后恢复快。3 护理3.1病人准备术前1d访视病人,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环境,让病人术前去除饰物、手表、义齿,认真清洁鼻腔。告知病人进入手术室需静脉输液、心电监护、所用手术体位。简单介绍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及手术入路,让病人明白经蝶垂体瘤切除切口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5期2015-01-22

  • 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脑脊液漏的治疗分析
    原因及频率,讨论鞍底修补的方法。方法1995至2005年534例垂体腺瘤患者经历了562次经鼻蝶入路手术,其中小腺瘤120例(22.5%),414例为大腺瘤(77.5%)。应用两种方式修补鞍底,其中382例应用体脂肪填塞后用自体骨修复鞍底缺损,152例应用三明治法:生物硬脑膜、明胶海绵、纤维速及纱应用生物蛋白胶粘合修补鞍底。结果534例患者中486例垂体腺瘤成功完全切除,其中分别为大腺瘤45.3%,小腺瘤91.3%。60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2例术后死亡,

    河北医药 2014年10期2014-08-30

  • 垂体瘤患者鼻蝶区内腔结构的影像学测量
    底平面(OL),鞍底中点为点P,见图1。在MPR重建的横断(轴)位上,规定鼻小柱的根部为点O,蝶窦最大横径为(AB),A、B两点分别为蝶窦的最大横径与蝶窦壁的交点,ON为颅脑正中矢状面,ON与AB的交点为点C,BC为到颅脑正中矢状面的距离。OB为鼻小柱的根部到蝶窦最大横径与蝶窦壁交点的距离,见图2。所有测量数据取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数据以±s表示。图1 鼻蝶区矢状位CT图像图2 鼻蝶区横断面CT图像1.3 测量部位1.3.1 蝶窦 在横断位上,测量蝶窦的左

    山东医药 2014年6期2014-05-08

  • 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83例临床分析
    调整鼻扩器,凿开鞍底骨质形成约1 cm×1 cm骨窗。发现鞍底硬膜后,长针穿刺排除动脉出血、动脉瘤或脑脊液渗出后,电灼硬膜并呈“+”切开。进入鞍内后,在显微镜下用垂体瘤钳、刮匙和吸引器按顺序分块切除瘤组织,术中严密观察鞍隔蛛网膜下蹋情况及有无脑脊液漏,若无脑脊液漏,庆大霉素盐水冲洗瘤腔和鼻腔,电凝及明胶海绵压迫彻底止血。若鞍隔已破坏或有脑脊液漏,依次放入止血海绵-自体脂肪-止血海绵,并用耳脑胶黏合加固,鞍外用人工硬膜或筋膜、肌肉覆盖,再用明胶海绵填满蝶窦。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4年3期2014-03-22

  • CT仿真内镜成像对鞍区占位术前个体化评价的意义
    入口、蝶窦分隔及鞍底的显示情况。图像质量由2名医师独立评判,分析CTVE对术前蝶鞍区结构的显示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CTVE图像真实,结果判定一致性较好(Kappa=0.811, P<0.05)。蝶窦入口、蝶窦分隔及鞍底的阳性显示率分别为80.0%、71.4%及77.1%,不同个体的CTVE阳性显示率与术中内镜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5, P>0.05)。结论CTVE可以术前清晰地显示蝶窦、鞍底及周围解剖标志的三维图像,直观地显示不同患者手术入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1期2014-03-07

  •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103例分析
    离蝶窦黏膜,凿开鞍底骨质,电灼硬脑膜后切开,多数情况下可见肿瘤涌出。用活检钳、刮匙等切除肿瘤组织,鞍膈塌陷复位,显微镜下见肿瘤切净。2007~2008年均用明胶海绵压迫彻底止血,偶有脑脊液漏取自体脂肪块堵塞,并常规使用耳脑胶固定修补鞍底。2009~2012年,均用纤丝包裹明胶海绵后压迫止血,常规使用耳脑胶固定修补鞍底。2012~2013年,常规使用纤丝速即纱包裹明胶海绵后压迫止血,但不再使用耳脑胶或其他材料固定修补鞍底。取出窥鼻器,复位鼻腔黏膜及骨性鼻中隔

    重庆医学 2014年35期2014-03-04

  • 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与鞍区结构位置关系的CT研究
    神经管内侧壁与经鞍底正中矢状线的距离为平面1处:13.66±0.84mm,平面2处:11.14±0.98mm,平面3处:7.99±1.02mm;②BO与BM1的夹角为平面1处:89.61±6.38°,平面2处:82.34±7.45°,平面3处:83.99±5.90°;③颈内动脉内侧壁与经鞍底正中矢状线的距离为在平面4处:10.23±2.26mm,平面5处:8.82±3.15mm,平面6处:8.85±1.58mm;④BA2与BM2的夹角为74.99±5.21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1期2013-11-02

  •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切除垂体瘤
    ,内镜下充分暴露鞍底,磨钻磨除鞍底后电灼硬膜并切开,切除溢出肿瘤组织后0°及30°镜进入瘤腔切除残余肿瘤。术后多数不用鼻腔填塞。肿瘤切除后瘤腔可先填入人工硬膜,然后填入适量明胶海绵,最后再用人工硬膜封闭切开的硬膜。如有脑脊液漏,可取自身组织(脂肪、肌肉和筋膜或骨片)与耳脑胶行硬膜封闭及鞍底重建。2 结果全组103例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天。44例出现术后多尿症状,其中36例术后3天内恢复正常,8例术后7天内恢复正常。4例出现垂体功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3年1期2013-09-23

  • 内镜辅助经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83例报告*
    志,磨钻磨开中线鞍底骨质,椎板咬骨钳扩大,上至鞍结节,下及斜坡,左右不超过核磁双侧海绵窦间宽度。嘱麻醉医师适当提高CO2分压,细针穿刺确认无动脉血,星形切开硬膜。选择直径5 mm的刮圈按先后下、再两侧、后前上的顺序刮除肿瘤。以鞍膈充分塌陷,或可见粉黄色质韧垂体组织和光滑鞍膈为肿瘤完全切除标准。30°内镜鞍内确认有无肿瘤残余。术前有海绵窦侵入部分肿瘤不做勉强切除。肿瘤切除后,鞍内及蝶窦内填充止血材料,鼻中隔和黏膜复位,左鼻腔置入鼻咽气道,右侧鼻腔填塞碘仿纱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年1期2013-08-20

  • 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垂体瘤手术切除技巧的研究
    蝶窦,沿中线打开鞍底。用穿刺针抽吸证实安全后电凝并十字切开硬膜,烧灼收缩后显露肿瘤,用环形刮匙和吸引器分块切除肿瘤。止血后于鞍底及蝶窦内填充混合抗生素的肌肉浆封闭。退出扩张器,复位鼻黏膜,双鼻腔油纱填塞48 h。不同之处在于2010-2012年组患者在打开蝶窦过程中,采取根据术前MR及CT测量得出的蝶窦及鞍底骨质厚度、大小以及蝶窦内纵隔、横膈与鞍底的关系,将蝶窦前壁和鞍底切除宽距尽量扩大至大于颈内动脉内间距;在刮取肿瘤过程中采取逐层刮除及适度负压吸引技术。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4期2013-05-08

  • 大型垂体腺瘤经蝶窦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的防治
    蛛网膜破裂4例;鞍底硬膜切口过高3例;术中给予修补及鞍底重建, 术后再次发生脑脊液漏6例, 约占病例总数的2.2%。1.2 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情况 23例术前均经MRI检查, 肿瘤最大直径12~30 mm者14例, 直径>30 mm者9例, 以向鞍上发展为主, 4例侵入蝶窦, 7例向鞍后生长, 越过鞍背侵入脚间池, 12例达丘脑下部;术后病理检查非功能腺瘤12例,功能性腺瘤11例, 其中泌乳素腺瘤11例, 混合性腺瘤4例,无功能腺瘤4例, 生长激素腺瘤2例,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9期2013-02-02

  • 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分析
    ,内镜下充分暴露鞍底,磨钻磨除鞍底骨质,鞍底骨窗直径约1.0~1.5 cm,先穿刺鞍底硬脑膜内,回抽无动脉性血液,排除动脉瘤后电灼硬膜并切开,切除溢出肿瘤组织后30°镜进入瘤腔,辨认肿瘤及垂体组织,切除残余肿瘤,四周刮除肿瘤至肿瘤切除干净,鞍隔下降。肿瘤切除后瘤腔可用止血纱及明胶海绵填塞。如有脑脊液漏,用人工硬膜与耳脑胶行硬膜修补及鞍底重建。术侧鼻道后上方局部碘纺纱填塞,结束手术。2 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垂体腺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 d。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23期2013-01-23

  • 内镜下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中脑脊液漏的处理
    除蝶窦黏膜,显露鞍底,磨开鞍底骨质,暴露鞍底硬膜,电灼鞍底硬脑膜后,用尖刀“十”字型切开鞍底硬脑膜,将硬膜推向周边,用取瘤钳取一定量肿瘤以备病检后,再用刮匙、吸引器对肿瘤进行切除,术中尽量避免采用电灼,主要用明胶海绵止血。肿瘤切除满意后,对本组术中出现脑脊液漏者,明确漏口位置,均采取大腿外侧肌肉、部分脂肪捣碎,掺入少量明胶海绵对瘤腔进行填塞,外再贴敷人工硬脑膜补片,要求人工硬脑膜补片要稍大于鞍底硬膜缺损,并置于硬膜内面,补片禁止打折,复位鞍底硬膜,仔细检查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期2012-08-17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上显微镜,确定鞍底,于鞍底中部或稍偏于肿瘤侧打开鞍底,切开鞍底硬膜,探查肿瘤后留取标本,用取瘤钳、刮勺和吸引器小心切除肿瘤。对向鞍上发展的大中型肿瘤,先切除鞍内部分,待残余肿瘤组织下陷入鞍内后再予切除。反复确认肿瘤切除满意后仔细止血,瘤腔内填塞吸收性明胶海绵。蝶窦腔用明胶填充,鼻中隔黏膜回复。鼻腔填塞棉条。术后3 d拔除。2 结 果本组病例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8例,部分切除1例,患者症状及内分泌功能术后均有改善。25例术前垂体激素升高者15例恢复正常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年22期2012-04-12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18例临床分析
    隔,即可见弧形的鞍底,将鞍底黏膜推向一侧,鞍底骨质多菲薄或缺如,骨凿可轻轻凿穿。根据肿瘤大小形成约1.5cm×1.5cm骨窗,用腰穿7号针穿刺肿瘤,以排除动脉瘤或方向偏离中线,无误后,“十”字形切开鞍底脑膜,即可见质软、稀烂样的灰褐色肿瘤,用刮圈按先后部、再两侧、后前部的顺序逐步刮除肿瘤。对于突入鞍上的肿瘤组织,在鞍内肿瘤切除后多可自行塌陷入鞍内,若不塌陷,可适当增加颅内压,使之塌陷入鞍内切除。肿瘤切除后,鞍内用止血纱布或明胶海绵填塞止血。若术中发现脑脊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22期2012-01-23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62例诊治体会
    窦粘膜,显露凸形鞍底,开骨窗即见垂体硬膜。“十”字切开硬膜,显露、钳取和刮除肿瘤。用明胶海绵片蘸以富爱乐填入鞍底骨窗。手术结束时,鼻腔填塞膨胀海绵即可。2 结果垂体瘤全切除38例。大部分切除20例。部分切除4例。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随访,均能正常工作或家务。3 讨论垂体瘤作为常见的颅内肿瘤,垂体瘤的发病率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占颅内肿瘤的10%~15%左右。垂体腺瘤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经颅入路和经蝶窦入路,经单鼻蝶窦入路可完成95%以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36期2011-08-15

  •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46例疗效观察
    除蝶窦间隔,显露鞍底,用磨钻磨削鞍底。先穿刺鞍底硬脑膜,抽吸探查证实安全后,电灼并用尖刀“十”形切开硬脑膜,用环形刮圈和吸引器分块切除肿瘤。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及血管,对于较大或鞍内鞍上型肿瘤可利用吸气末正压通气以升高颅内压,迫使鞍隔下降,利于刮除肿瘤。肿瘤切除完毕,用明胶海绵压迫或电凝止血。采用生物胶加明胶海绵片封闭鞍底,以防发生脑脊液漏。复位骨性鼻中隔及其黏膜,油纱填塞鼻腔止血。2 结果本组肿瘤全切39例,次全切或大部分切除6例,未能切除1

    山东医药 2011年26期2011-04-13

  • 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与预防措施
    理蝶窦黏膜,确定鞍底,于鞍底中部或稍偏于肿瘤侧打开鞍底,切开鞍底硬膜,探见肿瘤后以吸引器及刮圈切除肿瘤,保护垂体组织、鞍隔及周围正常结构,封闭鞍底,鼻腔堵塞油纱条压迫蝶窦前壁处鼻黏膜,6~72 h拔除。结果:术后1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尿崩症状10例,8例5~7 d出院时自行恢复(为术后一过性),2例经口服弥凝3个月后复查正常;垂体功能不足4例,主要为皮质醇激素低下,予以相应激素替代治疗1个月左右恢复;外展神经麻痹3例,均未行特殊处理,3~6个月自行恢复正常

    山东医药 2011年43期2011-04-13

  • 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45例分析
    分暴露蝶窦,显露鞍底,确定中线,置入30°内镜观察蝶窦各壁,确认蝶窦腔内的骨性隆起,注意显露双侧颈内动脉隆起及斜坡凹陷。磨开鞍底,骨窗大小约1.0 cm×1.0 cm,用腰穿 7号针行鞍内穿刺,回吸无动脉血,电凝鞍底硬脑膜后,“十”字形切开硬膜。于30°镜直视下,用垂体瘤钳、刮匙及细吸引器仔细地沿肿瘤四周之界限分块切除肿瘤,注意辨认肿瘤与正常垂体组织。当刮除鞍内肿瘤后,将30°内镜伸入鞍内,观察两侧海绵窦及鞍上有无肿瘤残余,并在内镜下予以切除,力争全切肿瘤

    重庆医学 2011年20期2011-03-31

  • 垂体腺瘤经鼻蝶显微手术切除24例临床分析
    、内侧开骨窗显露鞍底,用磨钻研磨约1cm×1cm的窗口,为排除动脉瘤的可能性,用穿刺针向鞍内穿刺抽吸,以“十”形切开鞍底硬脑膜。见肿瘤为灰白色鱼肉状,质地稍韧,用吸引器和不同大小弯度的刮匙分次切除肿瘤,为防止肿瘤切除后出现脑脊液漏,可用明胶海绵填塞并用人工脑膜进行鞍底修补,撤除鼻扩张器及显微镜,复位鼻中隔及其黏膜,清除鼻腔分泌物,然后用膨胀海绵填塞,术后48~72h可拔掉。2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死亡,手术中出血少未输血,手术时间0.5~1h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23期2011-02-09

  • 神经内镜在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起 ,完整地显露鞍底。用磨钻在鞍底中间偏下方起始磨削鞍底 ,开放范围直径 1~ 1.5cm。用穿刺针穿刺鞍内 ,抽吸探查证实安全后 ,电灼并用尖刀十字切开硬膜 ,烧灼硬膜 ,使其收缩暴露肿瘤 ,用刮匙、环形刮圈和吸引器分块切除肿瘤。当肿瘤足够大时 ,可随着肿瘤的切除用内镜向瘤腔内探查,在内镜直视下切除残余肿瘤。切除肿瘤后 ,瘤腔内可适当充填明胶海绵或止血纱布 ,并用人工硬膜双层封闭鞍底。术侧鼻腔黏膜如保护良好 ,可不必填塞任何物质。2 结 果2.1手术结果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4-13

  • 垂体瘤经蝶手术中脑脊液漏的防治
    。经过术中修补、鞍底重建后,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1例。1.2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MRI检查,部分病例行冠状位头颅CT检查,肿瘤直径0.8~4.5 cm;其中大腺瘤384例,巨大腺瘤46例,微腺瘤30例,其中突破鞍隔向鞍上生长360例,向鞍旁生长72例。1.3病理分型全组病例中无功能腺瘤281例,泌乳素腺瘤96例,生长激素腺瘤81例,ATCH腺瘤2例。1.4手术方法全组病例均在全麻下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平卧,头略后仰,右侧鼻孔鼻中隔黏膜切开,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8期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