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

  • 门可罗雀
    》:“始 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成语释义】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汉武帝手下有两位大臣,一位是汲黯,另一位是郑庄。汲黯在景帝时期,曾任太子洗马,在武帝时期,曾做过东海太守,后来又任主爵都尉。郑庄在景帝时期,曾经担任太子舍人,在武帝时期担任大农令。这两位大臣都为官清正,刚直不阿,曾位列九卿,声名显赫,权势高,威望重,上他们家里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十分热闹,人们都以能与他们结交为荣。可是,由于他们太刚直了,漢武帝后来撤了他们的职。他们丢了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3年8期2023-08-08

  • 汉书·贾谊传
    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Jia Yi,born in Luoyang,was known throughout his prefecture at the age of 18 for being able to recite classics and poetry and write essays.The Governor of Henan Mr.Wu heard about his excellent scho

    英语世界 2022年7期2022-11-08

  • 廷尉高柔:见证三国兴衰的法律大家
    年,高柔被任命为廷尉,正式成为曹魏的最高司法官员。廷尉官居九卿,地位崇高,高柔肩上的担子一点也不轻松。在那样一个专制社会,皇帝执掌最终的生杀大权,往往会和法律公正产生严重冲突。稍有不慎,不是助纣为虐,就是身死族灭。面对这一难题,高柔的处事原则非常简单,那就是据理力争,坚守法律底线。有一次,曹丕因旧怨打算枉法处死治书执法鲍勋,高柔坚决不同意。曹丕震怒,用调虎离山计把高柔召到尚书台,同时派使者到廷尉府衙把鲍勋打死,然后才让高柔回府。魏明帝曹睿时期,宜阳县典农刘

    检察风云 2022年11期2022-06-14

  • 放马滩秦简“丞赤敢谒御史”发微
    负责,而是直接由廷尉及其属官来管理[25]。有学者根据《岳麓秦简(肆)》指出秦对京畿地区的管理亦由多个中央官吏负责,如欧扬先生认为“‘中县道’的这些事务(上记、治狱、奏谳等)分别由内史、中尉和中央相关官署执掌”[13]27;邹水杰先生在前述《岳麓秦简“中县道”初探》一文中认为:“‘中县道’由中央直辖,管理多元,内史、太仓、大内、廷尉均行使部分管辖权,而‘执法’则有更大的行政权。”《岳麓秦简(伍)》有一组记载中央对地方所处理的司法案件的考课制度的简,涉及御史

    敦煌研究 2022年6期2022-03-22

  • 西汉名臣张释之的“职业品格”
    至掌管司法刑狱的廷尉。太史公在为这一人物作传时,不惜笔墨讲述他公正执法的作为,其中有两件事尤见其“职业品格”。一件事是,一日,太子(即后来的汉景帝)坐车来到宫门前,未按规定下车,而是长驱直入,张释之上前阻止,以“不下宫门不敬”之由禀报皇上。太后闻之,向文帝质问此事,文帝只得免冠请罪道:“教儿子不谨。”太后这才赦免了太子,为其放行。另一件事是,汉文帝出巡经过渭水的一座桥时,忽有一人从桥下跑出,惊了御车的马。卫兵捉住此人,文帝让张释之处置。张释之经讯问得知,原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45期2021-11-20

  • 以人为鉴明得失
    至掌管司法刑狱的廷尉。太史公在为这一人物作传时,不惜笔墨讲述他公正执法的作为,其中有两件事尤见其“职业品格”。一件事是,一日,太子(即后来的汉景帝)坐车来到宫门前,未按规定下车,而是长驱直入,张释之上前阻止,以“不下宫门不敬”之由禀报皇上。太后闻之,向文帝质问此事,文帝只得免冠请罪道:“教儿子不谨。”太后这才赦免了太子,为其放行。另一件事是,汉文帝出巡经过渭水的一座桥时,忽有一人从桥下跑出,惊了御车的马。卫兵捉住此人,文帝让张释之处置。张释之经讯问得知,原

    杂文选刊 2021年10期2021-10-11

  • 我们呼唤新时代的张释之
    又是一位称职的“廷尉”,模范的法官。今后,我们还应给他加上“在中国法律史上做出过重大理论贡献的人物”的称号。这个张释之,因为家境富裕,得以捐赀为“骑郎”(皇帝侍卫),但却十岁不得用,无所知名,甚至到了“久宦减仲之产”(长时间做“骑郎”,衣裘鞍马之费,减耗二哥的家产),以致“欲自免归”(自动要求免职归家)的地步。不过,这十几年,他却并没有浪费时光,而是时时处处关注、观察和思考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而且他善于观察和思考,精于分析和推究,往往形成自己的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2021-03-07

  • 《读通鉴论》选读
    有司争法,有司与廷尉争法,廷尉与天子争法,辨莫能折,威莫能制也。巧而强者持之,天子虽明,廷尉虽慎,卒无以胜一狱吏之奸,而脱无辜于阱。即令遣使岁省而钦恤之,抑惟大凶巨猾因缘请属以逃于法,于贫弱之冤民亡益也。唯如郑昌之说,斩然定律而不可移,则一人制之于上,而酷与贿之弊绝于四海,此昌之说所以为万世祥刑之经也。夫法之立也有限,而人之犯也无方。以有限之法,尽无方之慝,是诚有所不能该矣。于是而律外有例,例外有奏准之令,皆求以尽无方之慝,而胜天下之残。于是律之旁出也日增

    月读 2020年11期2020-11-28

  • 檀道济之死
    入祖道⑤,收⑥付廷尉⑦,及其子八人并诛。道济死日,建邺地震白毛生。又诛司空参军薛肜、高进之,并道济心腹也。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頻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⑧,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0年10期2020-10-30

  • 张释之依法审理“县人犯跸”案
    的一名官员,他在廷尉任职时坚持公正司法,依罪量刑。当皇帝的诏令和法律发生冲突时,他坚持维护法律公正,因此受到世人称赞。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多则张释之依法审理案件的故事,“县人犯跸”案就是其中之一。县人违反清道禁令张释之依法判处罚金“犯跸”是指违反皇帝出行时的清道禁令,冲撞皇帝车驾。古时候,帝王出行时会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一天,汉文帝刘恒出巡经过中渭桥时,突然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惊了汉文帝的马,汉文帝差点儿从马车上摔下来。事后,汉文帝很生气,下令将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0年11期2020-06-07

  • 注重积累 夯实基础
    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2期2020-05-06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

    求学·文科版 2020年1期2020-03-24

  • 抱怨毁掉一代廉吏
    案件线索,转交给廷尉廷尉却不立案侦查时。为此,盖宽饶便在丞相魏相面前抱怨廷尉。刚开始,魏相觉得盖宽饶说得有理,可是,时间一长,魏相就有点儿厌恶盖宽饶了。盖宽饶爱抱怨的毛病越来越严重,最后竟抱怨起汉宣帝来。原来,盖宽饶辛辛苦苦干了多年司隶校尉,汉宣帝却一点儿也没有提拔他的意思。而一些原来比盖宽饶能力低、贡献小的官员却一个个都得到提拔重用,甚至成为他的顶头上司,这让盖宽饶心里很不平衡。他到处宣传说汉宣帝对他不公,甚至当着汉宣帝的面抱怨起来。太子庶子王生与盖宽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1期2020-02-06

  • 浅易文言,常规命题
    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

    广东教育·高中 2019年8期2019-09-19

  • 以“本”为本夯基础,以“法”为辅巧做题
    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

    广东教育·高中 2019年8期2019-09-19

  • 全国卷Ⅰ文言文阅读
    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

    中学生阅读·高中·高考 2019年11期2019-09-10

  • 两汉廷尉适格人选的变迁及其对我国法官遴选标准的启示
    些“法官”当中,廷尉颇为特殊。从史料中不难看出,“廷尉”一词既可以指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中央专门司法机构,又可以指该机构的最高长官。廷尉的职权主要可归结为四类:依法处罚官员犯罪以及关涉皇室的犯罪;处理郡国上报之疑狱;制定部分法令以及管理监狱。其中,前两者最为主要。值得注意的是,廷尉一职虽然存在时间较长,但其在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并非一成不变。事实上,当廷尉存在的历史背景本身发生变化时,它的适格人选以及在司法实践中扮演的角色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这一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2-12

  • 守法不阿张释之
    直,汉文帝时官拜廷尉,掌管刑狱,位列九卿。《史记》 《汉书》对他均有高度评价,有“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之赞语。他率先提出“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至今被法学界沿用。在张释之任职廷尉的十三四年间,不但要求天下老百姓做到有法必依,就是帝王将相,也要求率先依法行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弘扬张释之法治文化和精神,对于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廉洁高效的法制政府,尤为值得提倡与借鉴。张释之的精神和作风历来为人们称道,特别是

    协商论坛 2018年10期2018-12-17

  • 秦“执法”服“法冠”说考论
    法服之,今御史、廷尉监、平服之。……太傅胡公说曰:《左氏传》有南冠而絷者,《国语》曰南冠以如夏姬,是知南冠盖楚之冠,秦灭楚,以其君冠赐御史。[7]下卷,12就此条史料而言,晋司马彪作《续汉书志》时也引过,但表述有差别: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筩,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胡广说曰:“《春秋左氏传》有南冠而絷者,则楚冠也。秦灭楚,以其君服赐执法近臣御史服之。”[8]3667一般认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9-04

  • 刚正不阿,不畏权威
    关键词:公正执法廷尉张释之是堵阳(在今湖北省西北部)人,字季。曾经依靠哥哥张仲的帮助当上了骑郎一职,侍奉汉文帝。张释之曾有十年时间没有得到任何升迁,默默无闻。这时的他心想:我这样长期做官不得升迁,却总是让哥哥操心,实在于心不忍,便想辞官回家。大臣袁盎知道他是个贤能的人,不舍得他離去,便想以提升职务的方式挽留他。袁盎带张释之进见文帝,朝拜完毕后张释之趁机进言自认为对国家有利的事。文帝说:“不要扯得太远,我只想听对眼下形势有利的事。”张释之便用很长时间说了秦朝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8年19期2018-06-12

  • 张释之依法办案
    臣,汉文帝时担任廷尉,相当于汉朝的最高法院院长。张释之办理案件,严格按照法律条文进行,铁面无私,不受外来因素影响,体现了一代名臣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下面就讲两个关于他的小故事。张释之做廷尉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汉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忽然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惊了他的车驾。文帝下令把这个人逮捕,交给张释之处理。张释之经过审理,向文帝回奏说:“这个人违犯戒严令,应该处以罚款。”汉文帝很生气,说:“此人惊吓了我的车马,幸亏我的马还算柔顺,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18年11期2018-03-07

  • 汉代法制领域中的有限皇权
    成的,景帝元年,廷尉与丞相更议著令。可见,将皇帝敕令书面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由九卿之一的廷尉与三公之一的丞相共同完成,体现了汉代著令程序的完备。汉代,从表面上看,皇帝拥有最高立法权。但是从汉代令的实际产生可以看出,汉代令的产生首先要由官员参与制定。制定完毕后,还需要以书面方式加以体现。很多时候,令的产生还需要体现官员的意见。交由官员集体讨论,则在更大程度体现了大多数人的意愿,而非皇帝一人的意志。可以看出,即便是诏令的形成,也必须遵循朝廷官员的意见,而不能由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01-30

  • 西汉名将周勃的监狱感言
    汉文帝把这事交给廷尉处理,而廷尉公事公办,直接将周勃逮捕入狱。绛侯领兵打仗内行,搞政变也内行,唯独蹲大牢接受狱吏审讯外行。他常常不知道如何对答。逐渐地,狱吏也对他有所凌辱。好在他能放下了往日的将军威严,用千金低声下气地贿赂一个狱吏,求他支招。看他比较识相,这个狱吏就在公文木牍的背面写了“以公主为证”一句话,暗示他去找公主作证。这位公主就是汉文帝的女儿,周勃长子的妻子。经狱吏这一指点,周勃立即着手去办。很快,公主就去找奶奶薄太后求情。薄太后说,孩子,这事你不

    中老年健康 2017年7期2017-12-15

  • 酷吏也讲义气
    自进入关押陈咸的廷尉府打探消息。得知陈咸难逃一死后,朱博又扮成私人郎中,贿赂监狱看守,和陈咸商量对策。过了数日,廷尉再次提审陈咸,陈咸便按照朱博的主意,极力表白自己冤枉,并言明有人为自己作证,廷尉按照他提供的线索,很快来到证人朱博家中。原来,朱博辞去公职后,改名换姓,就是为了给陈咸当证人,廷尉问起情由,朱博力陈陈咸无事。廷尉不信,拷打朱博,朱博忍住剧痛,死不改口。没有口供,难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主审官无奈,只得把陈咸由死罪改为剃掉头发,发配边关,此案到此才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2期2017-09-06

  • 扫黄必须抓 现行?
    报给了最高法院—廷尉府。廷尉府开会讨论的结果是:法律规定,妻子对待丈夫要像对待父母一样,这女人背叛丈夫,可视为犯了“不孝罪”;她与别的男人私会竟然让婆婆看见,她的行为又构成了对长辈不敬的“敖悍罪”。不孝罪应当判处“弃市”或无期徒刑;敖悍罪应当判处“完刑(剃去鬓角)”。综合两个罪名,廷尉府合议决定,判处她无期徒刑并剃去鬓角。事情本来到这里就可以定案了,不想有一位廷尉史申出差回来后听了判决感到不妥,对上司进行质疑:“通奸罪讲究现场捉奸,假设现在丈夫因为当官住在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3期2017-09-04

  • 周勃将军的监狱感言
    汉文帝把这事交给廷尉处理,而廷尉公事公办,直接将周勃逮捕入狱。绛侯领兵打仗内行,搞政变也内行,唯独蹲大牢接受狱吏审讯外行。他常常不知道如何对答。逐渐地,狱吏也对他有所凌辱。好在他能放下了往日的将军威严,用千金低声下气地贿赂一个狱吏,求他支招。看他比较识相,这个狱吏就在公文木牍的背面写了“以公主为证”一句话,暗示他去找公主作证。这位公主就是汉文帝的女儿,周勃长子的妻子。经狱吏这一指点,周勃立即着手去办。很快,公主就去找奶奶薄太后求情。薄太后说,孩子,这事你不

    幸福·悦读 2017年8期2017-08-17

  • 秦汉的乞鞫与覆狱
    治的案件要移交给廷尉。这种治狱程序,目前还找不到其他材料的支持。山明认为,简117“及郡各移旁近郡,御史、丞相所覆治移廷”是错简,与前简116不能相接,其本应接续的简应是以“尉”字开头的。②基于原简的缀联,我们对于乞鞫案覆治的移送程序可能产生错误的理解。对于乞鞫案件,都吏审核(“覆之”)后是由二千石官指定移旁近郡,还是由上级机关指定“旁近郡”再行“覆治”,学界对此有不同的理解。③分析现在所见秦汉乞鞫案件,山明认为简117与简116是错接的推论可能是正确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7-19

  • 周勃将军的监狱感言
    汉文帝把这事交给廷尉处理,而廷尉公事公办,直接将周勃逮捕入狱。绛侯领兵打仗内行,搞政变也内行,唯独蹲大牢接受狱吏审讯外行。他常常不知道如何对答。逐渐地,狱吏也对他有所凌辱。好在他能放下了往日的将军威严,用千金低声下气地贿赂一个狱吏,求他支招。看他比较识相,这个狱吏就在公文木牍的背面写了“以公主为证”一句话,暗示他去找公主作证。这位公主就是汉文帝的女儿,周勃长子的妻子。经狱吏这一指点,周勃立即着手去办。很快,公主就去找奶奶薄太后求情。薄太后说,孩子,这事你不

    幸福·悦读 2017年5期2017-05-23

  • 酷吏也讲义气
    自进入关押陈咸的廷尉府打探消息。得知陈咸难逃一死后,朱博又扮成私人郎中,贿赂监狱看守,和陈咸商量对策。过了数日,廷尉再次提审陈咸,陈咸便按照朱博的主意,极力表白自己冤枉,并言明有人为自己作证,廷尉按照他提供的线索,很快来到证人朱博家中。原来,朱博辞去公职后,改名换姓,就是为了给陈咸当证人,廷尉问起情由,朱博力陈陈咸无事。廷尉不信,拷打朱博,朱博忍住剧痛,死不改口。没有口供,难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主审官无奈,只得把陈咸由死罪改为剃掉头发,发配边关,此案到此才

    百家讲坛 2017年4期2017-05-22

  • 廷尉王恬开”其人小考
    264025)“廷尉王恬开”其人小考李 炳 泉(鲁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史记》卷九○《魏豹彭越列传》所见汉高祖末年任廷尉之职的“王恬开”,其真实姓名是“王恬启”,更“启”为“开”仅为避汉景帝刘启名讳。经考证,王恬启的仕宦经历是:高祖五年,任郎中令;高祖十年九月,改任卫将军;高祖十一年二月,转任廷尉,并约在当年外迁梁相;此后,任梁相长达19年,直至文帝三年去世;其间,于吕后四年受封山都侯。王恬启之所以能于高祖末年至文帝初年历任显职

    南都学坛 2017年5期2017-01-27

  • 张释之秉公执法
    用,于是任命他为廷尉,主管朝廷司法工作。一次,文帝出巡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让拉车舆的马受了惊。文帝于是命令侍卫抓到这个人,交给廷尉张释之处理。张释之讯问,那人说:“我是长安县乡下人,听说清道禁止人通行,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车队已经过去,就从桥下出来,眼看皇帝车队正在路过,立即跑了起来。”张释之报告处理结果,说那人违犯清道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此人惊扰了我的马,幸好我的马温良柔和,换了别的马,还不把我摔伤了?而廷尉只处

    领导文萃 2016年23期2016-12-16

  • Uncoupling protein 2 in the glial response to stress: implications for neuroprotection
    ,独李斯区区一个廷尉,敢当众站出来反对,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制度,即郡县制。重要的是,他舌战群儒,最终使得秦始皇采纳了他的意见。郡县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也为现代的行政区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Mitochondrial Uncoupling is Highly RegulatedIn order to exploit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UCP2 in glia or any other cell t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2016年8期2016-12-01

  • 张释之秉公执法
    用,于是任命他为廷尉,主管朝廷司法工作。一次,文帝出巡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让拉车舆的马受了惊。文帝于是命令侍卫抓到这个人,交给廷尉张释之处理。张释之讯问,那人说:“我是长安县乡下人,听说清道禁止人通行,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车队已经过去,就从桥下出来,眼看皇帝车队正在路过,立即跑了起来。”张释之报告处理结果,说那人违犯清道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此人惊扰了我的马,幸好我的马温良柔和,换了别的马,还不把我摔伤了?而廷尉只处

    月读 2016年8期2016-05-14

  • 两位“怕”臣子的皇帝
    位让汉文帝忌惮的廷尉。他任公车令时,掌管宫门事宜。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与梁王刘揖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没有下车,违反了宫卫令。张释之就追上太子和梁王,阻止他们进宫,并以“过司马门不下车为不敬”的罪名,向汉文帝弹劾太子和梁王。汉文帝只得摘下帽子赔罪,并为太子与梁王说了很多好话,希望张释之能放一马,但张释之就是不给面子。后来,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亲自下达特赦令,太子、梁王才得以进入宫中。第二次,有人惊了汉文帝的圣驾。汉文帝要求进行严处,结果被

    前线 2016年4期2016-05-04

  • 古人的选择性执法
    大夫”。张释之任廷尉时,汉文帝出巡至中渭桥,有县人“犯跸惊马”。也就是违反交通管制令,惊吓到汉文帝乘马。张释之依据“跸先至而犯者罚金四两”律条判处罚金。汉文帝认为判决过轻,张释之却以“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为由,拒绝执行汉文帝要求重判县人的决定。司马光由是慨叹:“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对此,南宋洪迈有不同见解,认为张释之执法过程有“选择性执法”之嫌。洪迈的理由是,张释之任廷尉期间,汉文帝让他查处周勃谋反一案,表现出来的态度,既无执法者应有的公平,

    杂文月刊 2016年1期2016-02-11

  • 张释之执法
    汉代长安城。看,廷尉府巍峨壮观多么庄严,大堂上“执法如山,明镜高悬”朱红的金匾耀眼明。张释之伏身桌案正把案卷整,小书童一旁侍立捧茶盅。就在这时候,“呛啷啷”一阵鸾铃响,军兵报,宣旨的太监进了府中。张廷尉急忙起身把衣冠整,听太监读完诏谕吃了一惊。原来是,文帝巡游去霸陵,中渭桥路遇刺客来行凶。如今那刺客已拿定,命释之,查出主谋用重刑。张廷尉带领着人马出了府,桥头勒缰把马停。大喝一声“提凶犯”威风凛凛把堂升。(白)“大胆凶犯,目无国法,为何行刺圣驾?”只见那罪犯

    曲艺 2015年9期2015-12-07

  • 张释之秉公执法
    用,于是任命他为廷尉,主管朝廷司法工作。一次,文帝出巡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拉车舆的马受惊不已。廷尉张释之表示,此人违犯清道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此人惊扰了我的马,幸好我的马温顺,换了别的马,还不把我摔伤了?而廷尉只处以罚金,岂不太轻!”张释之向皇上介绍:“法律,是天子与天下人必须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规定如此,若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廷尉,是维护天下公平的标杆,若有所偏失,天下执法者都会仿效,任意权衡轻重,老百姓

    清风 2015年6期2015-11-12

  • 笑话的力量
    不法,酒后杀人,廷尉不敢依法治罪,特向武帝请示。武帝碍于法律,不好明令赦免。于是假意哭泣,想暗示廷尉免罪。左右大臣都看出了皇帝的用意,纷纷为昭平君求情,独东方朔故作糊涂,向汉武帝祝颂说:“圣王执政,奖赏不避仇敌,诛杀不择骨肉。今圣上严明,天下幸甚!”此举使汉武帝难徇私情,不得不忍痛依法惩处了昭平君。有一次,一个方士献给汉武帝一坛“仙酒”,胡诌饮了它真的可以“万岁万岁万万岁”!东方朔知道此事后,竟把这坛酒偷偷地喝掉了,汉武帝知道后龙颜大怒,喝令立斩东方朔。东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5年6期2015-09-22

  • 秦與漢初刑事訴訟程序中的判決:“論”、“當”、“報”*
    》。案例二十一是廷尉吏的議罪記録。“吏當”僅《奏讞書》中三例,見於案例一、二、五。當: 平當耐爲隸臣,錮,毋得以爵當、賞免。令曰: 諸無名數者,皆令自占名數。令到縣道官盈卅日,不自占書名數,皆耐爲隸臣妾,錮,毋令以爵償免,舍匿者與同罪。以此當平。南郡守强、守丞吉、卒史建舍治。(案例十四)當: 恢當黥爲城旦,毋得以爵減、免、贖。律: 盜臧(贓)直(值)過六百六十錢,黥爲城旦;令: 吏盜,當刑者刑,毋得以爵減、免、贖,以此當恢。恢居酈邑建成里,屬南郡守。南郡守

    简帛 2015年2期2015-06-28

  • 古代的酷吏
    路上走了上去。从廷尉吏、廷尉,一直爬到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皇帝喜欢点缀点儒学,他决狱就征求博士的意见。董仲舒以春秋断狱,就是张汤屡屡求教弄出来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不是尊重董博士,而是讨好皇帝。一般来说,皇帝所是,他必是之,所非,则必非之。但如果碰到危及皇帝核心利益的案子,即使皇帝有意宽宥,他也不饶。偏偏这样的廷争,后来都会得到皇帝的认可。汉武帝对匈奴大动干戈,导致海内空虚,贫民流离。宰相束手,但张汤有办法,铁盐官营,国家垄断,出告缗令,对商人额外征税。杀富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5年9期2015-05-30

  • 司马迁写《史记》
    关进了牢房,交给廷尉审问。审问下来,廷尉认为司马迁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的书还没写,就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受了腐刑。司马迁出狱后,一心要写《史记》。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130篇、52万字的巨著——《史记》。《史记》写成以后,书中的一些话语惹怒了汉武帝,所以这本书一直没有向外传播。汉武帝死后,这本书才由司马迁的外孙杨恽传播出去,很快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5年5期2015-05-18

  • 法与天下共
    现突出,一直做到廷尉廷尉在当时为九卿之一,掌管刑狱,是国家的最高司法官员。有一次皇帝出行,从渭河的一座桥上过,有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乘车的马匹受到了惊吓。侍卫立即就把这人抓住了,交给廷尉张释之处理。张释之就审问起来。那人说:“看到官府的人来,拉了警戒线,俺就躲到了桥底下。过了不少时间,以为他们已经过去就出来了,没想到正碰上皇帝的车驾,慌忙躲闪,没想到了惊了圣驾。”张释之就按照违背警戒的罪名罚款了之。汉文帝听了奏报,很是生气,责问说:“此人惊扰了朕

    前线 2015年3期2015-05-14

  • 汉文帝不以权压法
    于是这个行人交由廷尉张释之治罪。张释之是一位严格执法、敢于坚持己见的官员,他经过调查,认定此人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车马被惊,不算“犯跸”,按律判定“罚金四两”。汉文帝对这个判决表示不满,因为差一点使皇帝受伤,应该重判。张释之则依法力争,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要是判重了,就失去了依据,会使法律在百姓中失掉威信。这个案子既然交给廷尉处置,廷尉如有偏差,就会开随意处罚的先例,使陛下失信于民。”汉文帝听后觉得有道理,表示“廷尉

    中华魂 2015年8期2015-02-13

  • 王命不从 ——张释之
    在位时,张释之任廷尉。一次,他随汉文帝出访巡视,一人突然从桥下蹿出,使皇帝的御马受了惊吓,险将文帝摔下来。②文帝大怒,立即派侍从把那个人捉住,交给廷尉张释之,令张释之予以重惩。张释之不敢懈怠,立马进行审讯。③原来那人是一乡下百姓,进城遇到清道戒严便躲到桥下。等了好久,以为皇帝的车马已过,就走了出来。不巧碰了个正着,吓得赶紧跑开,没想到惊到御马。④张释之查明案情后,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罚完罚金后就把人放了。⑤文帝以为张释之会为自己出气,将此

    党员干部之友 2015年6期2015-01-03

  • 治国循公理乃“圣法之治”
    。廷理,即秦汉时廷尉的前身,掌管司法和刑狱。可惜这个彰显远古政治文明的星星之火,并未形成燎原之势,芈子文死后,即成孤例。晋文公的廷理李离,冤杀无罪之人,也是用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感化晋文公依法而治,终于成就霸业。此所谓平等的倒逼。正史上并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一说,但商鞅曾尖锐批评“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又提出“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的建议,已隐隐然将矛头指向了王权或皇权。“陛下,请守法!”这分明是活够了的举动啊。有道是“刑不上大夫”,古代司法到了高

    人民公仆 2014年11期2014-12-12

  • 国法大于皇权
    人拘捕此人,交给廷尉(西汉中央政府掌管刑罚的最高官员)张释之处置。张释之审讯后,上奏皇帝说:“这个人冒犯了皇帝的车驾,依法应当判处罚金。”汉文帝听了很生气,大怒:“这个人惊吓了我的马,好在这匹马还算温顺,否则我就被摔伤了。而廷尉你只是罚钱了事吗?”张释之解释道:“法律是天子和百姓应该共同遵守的,不应偏私。如今法律规定他的这一行为只应该受到罚金的处罚,如果另外加重處罚,就会让天下百姓不相信法律,这又如何取信于民呢?再说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如果连廷尉

    月读 2014年10期2014-09-18

  • 将耍酷进行到死
    。夏侯玄被捕后,廷尉负责审讯。廷尉的弟弟钟会向来倾慕夏侯玄的酷帅风采,就趁此机会来跟他套交情,有一些亲昵的举动。钟会本以为夏侯玄人在屋檐下,多少得放低点身段。哪想到,夏侯玄丝毫未改名士气度,冷峻地说:“钟先生,请自重。虽然我是戴罪之身,却也不敢高攀你。”言下之意是:尽管我都这样了,还是照样瞧不起你,懒得搭理你,你哪凉快哪待着去。钟会的调戏以完败告终,至于他有没有怀恨在心,难说。虽然作为案犯而“落网”,但无论怎么严刑逼供。夏侯玄都酷酷地不发一言,浑不知“坦白

    百家讲坛 2014年16期2014-02-11

  • 将耍酷进行到死
    。夏侯玄被捕后,廷尉负责审讯。廷尉的弟弟钟会向来倾慕夏侯玄的酷帅风采,就趁此机会来跟他套交情,有一些亲昵的举动。钟会本以为夏侯玄人在屋檐下,多少得放低点身段。哪想到,夏侯玄丝毫未改名士气度,冷峻地说:“钟先生,请自重。虽然我是戴罪之身,却也不敢高攀你。”言下之意是:尽管我都这样了,还是照样瞧不起你,懒得搭理你,你哪凉快哪待着去。钟会的调戏以完败告终,至于他有没有怀恨在心,难说。虽然作为案犯而“落网”,但无论怎么严刑逼供,夏侯玄都酷酷地不发一言,浑不知“坦白

    百家讲坛 2014年15期2014-02-11

  • 错在哪儿“大臣犯罪应自杀”
    一個狠茬,召他到廷尉受审。使者赶到丞相府的时候,见到了一幅熟悉的画面:丞相府的属员们流着泪,在那里忙着调和毒药呢!药调好了,可是王嘉不肯喝,属员们面面相觑,主簿劝道:“将相不面对法官诉冤,这是世代沿袭的惯例,您应当自裁!”使者如同“催命鬼”一般,板着脸在府门口等着。主簿再次奉上毒药,王嘉将药杯掷于地上,怒道:“丞相有幸位列三公,如果有负国家,理应在街头被杀头示众,为何要服毒自杀?”说完,王嘉穿戴整齐,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中走出府门,跟着使者来见廷尉,旋即被捆绑

    百家讲坛 2014年9期2014-02-11

  • 谄谀者宜惕
    人姓翟的,起先当廷尉(最高司法官)时,宾客来往极盛,把大门都堵塞了,罢官后,则大门外可罗雀。后来,翟公官复原职,又当了廷尉,宾客们又准备前往巴结,翟老先生便在门上写了二十四个大字:“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番话,对人情世态的分析,真是再透彻不过了。也足以说明“谄谀者不忠”,“谄谀者宜惕”的道理。“谄谀在侧,善以障塞,则国危矣”,这是古人对历史和世态的经验总结,对今天来说仍很有现实教育意义。历史经验告诉人们,对谄谀者要

    领导文萃 2013年15期2013-08-15

  • 执法的标准
    贤能之人,他担任廷尉时,有一次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有个冒失之徒从桥下跑出来,使文帝的御马受惊。这个冒失之徒随即被拿下,并按文帝的意见交给廷尉张释之处治。很快,张释之向文帝汇报了处理意见:“此人违犯清道戒严规定,应当判处罚金。”文帝对这个处理结果大失所望,火冒三丈:“这家伙直接惊吓御马,好在这马脾气温和,才没伤到龙体。犯下这么严重的事,为何只判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下公共的,这个案子依现行的法律就得这样判;如果按皇上的意思加重处罚,法律就不能取信于

    百家讲坛 2009年23期2009-12-31

  • 夏梅说
    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②官南都③,在告④,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辨焉。此咏夏梅意也。【注释】①朱夏:《尔雅·释天》:“夏为朱明。”故称夏季为“朱夏”。②廷尉董崇相:董崇相,名应举,福建人,时任南京大理寺丞,故沿古称谓之廷尉廷尉,汉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9年12期2009-05-25

  • 谁人可如桓廷尉
    军庾亮,托桓彝桓廷尉帮他寻个帮手,过了那么一年半载,桓廷尉才遇到徐宁,深知其人后向庾护军推荐了徐宁,他的推荐语是这么说的:“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真海岱清士。”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十六个字,已让人慨叹不已。这是孤标自在的十六个字,不急不躁,不骄不馁,以一种自在悠游的态度在世间行走。最大限度地保有自我,过一种独一无二的生活。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完全相同,也没有两个人会完全一致。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过一种格式化的生活?穿一样的品

    意林 2009年18期2009-05-14

  • 中国古代法官的名称
    ,中央最高法官称廷尉,负责审理皇帝授命审理的所谓“诏狱”及全国上报的疑案。汉承秦制,以廷尉掌管全国刑事,并在其下设左右正、左右平,负责具体的司法审判工作。至汉成帝时,由于在宫中增设“三公曹”,致使廷尉权力大大减弱,“三公曹尚书”实际上成为最高执法官。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司法制度比较混乱。北齐时廷尉扩大为大理寺,执掌全国司法,其最高长官称大理寺卿,下设少卿、正、平等属官。唐朝以刑部和大理寺为最高司法机关。大理寺负责审判,其长官为大理寺卿,是当时最高法官。大理寺卿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01年5期2001-06-14

  • 汉文帝二三事
    即命侍从把他捕送廷尉(最高法官)治罪。廷尉张释之问明案情,判处罚款。文帝得知后生气地说,他惊了我的马,幸亏马脾气温顺,要是别的马,我早就受伤了,而你却只罚几个钱就敷衍了事!张释之解释说,法律是皇帝和老百姓都要遵守的。法律如此规定,您却要加重处罚,这样,法就不能取信于民。现在既然由我廷尉处置,就要依法办事,否则上行下效,执法忽轻忽重,百姓就会无所措手足。文帝一听很有道理,就同意了廷尉的意见。另一则是,有人偷了高庙里的玉环,张释之依法判处“弃市”(在闹市执行死

    中国青年 1979年10期197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