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臻
试题简评
全国卷I的文言文阅读今年仍以“守正”为基调.命题材料仍为史传文,篇幅与往年大致相当,命题点也与前几年相同,.与往年相比,值得注意的有两点:
其一,今年命题选材的传主贾谊是考生熟悉的人物,考生对其生平事迹、思想主张等较为了解。因而阅读难度有所降低。选取贾谊的传记为命题材料,也关联了教材内容(高中古诗文,如《过秦论》《滕王阁序》《过长沙贾谊宅》等;初中古诗,如李商隐《贾生》),体现了从课内向课外的拓展,有助于激发考生调取已有知识经验提高理解效率的意识。同时,这也释放了一个信号: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不一定会避开考生已经见过或者熟悉的文本。
其二,对文化常识的考查有“去陌生化”的倾向。第11题涉及的四个文化常识中.“诸子百家”“诏令”“礼乐”均为古文及现代报刊乃至影视剧中常见的文化知识.而“就国”虽相对陌生.但可以根据语境和汉代分封同姓王侯的历史知识推断出其意.难度不大。
文言文阅读增加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凸显了命题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过这种考查方式在一开始出现时也存在争议。因为考查对事实性知识的识记不是一个好的导向.客观上可能导致学生陷入对所谓文化常识的死记硬背中。近年来对文化常识的考查渐趋“寻常”,避免偏、难。更注重考查学生应知应会的文化常识和在具体语境中理解重要文化知识的能力。
该考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鳌,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賈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译文:______________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译文:______________
试题精讲
10.【解析】文言断句题,考查考生的文言语感、文言阅读经验和文意理解能力。做此类题,可首先观察各个选项停顿相同的地方.这些地方停顿无误,可以帮助我们大致理解句意;接着比较各个选项的差异在哪里,多读几遍,借助文言阅读经验和语感,初步判断哪种停顿读起来更符合文言表达的习惯;然后根据语境,揣摩不同的停顿在语意上有何差别,哪一种理解更符合语境和情理,并把整个句子的大意顺一下。
这段话中,“以……闻于……”是一个常见的文言句式,《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由此判断“以能诵诗属书闻”与“于郡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项。
“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尉”)。与“为河南守”构成主谓结构,中间不能断开,且“吴廷尉”前面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
“召置门下”是一个完整的动宾结构,应与后面断开,据此排除B项。
这段话的意思是: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闻名于郡中。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召他到自己门下任职,特别器重他。
【参考答案】C
1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学习文化常识主要靠日积月累,做题时需要调取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结合语境辅助推断。因为是“常识”,所以选取的考查内容一般不会太偏太难,即使其中个别选词不太常见,通常也不会设错。
本题涉及的四个文化常识中,“诸子百家”最为常见。不少考生歪打正着,以为“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把诸子百家存在的时间搞错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汉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明当时“百家”尚存;文中也说到“河南守吴公”曾经跟着李斯学习,秦相李斯为法家代表人物,由此也可见汉初诸子余脉仍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工具书“诸子百家”词条也正是这样解释的,所以这句话没有问题。该选项错在“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一般认为是儒、道、法三家影响最深远(也有学者认为是儒、道、墨三家影响最为深远),其中儒家对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影响又是最大的,而农家思想早已湮没无闻。
【参考答案】A
12.【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理解人物形象、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命题着眼于传主的形象分析,一般先概括其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如传主的言行事迹,他人对传主的评价、态度等进行分析印证。选项设错,多在后面的分析部分,主要包括信息错位(如混淆与事件相关的人物,弄错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经过、结果等)、关键词理解错误、信息的无中生有或重要信息的遗漏这几种情况。通常情况下,只要能依据原文准确梳理出“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职位),因为什么,做了何事,经过如何,结果如何”,通过与选项比对,便能判断出选项是否正确。如果遇到古今词义变化较大或容易误解的词语,需要根据上下文和生活情理,判断选项对其理解得是否准确。
运用以上的方法研究各选项,可发现C项中存在时间错位的问题。根据原文,文帝询问了鬼神之事后.是先表示自己仍然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选项C却颠倒了其先后顺序。另外,说贾谊“重新得到重用”也值得商榷。做“梁怀王太傅”,仍是外放的虚职,跟前面做“长沙王太傅”一样,应该都不属于受“重用”。但文中又强调梁懷王是文帝喜欢的小儿子,喜读书,所以才“令贾生傅之”,这种“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体现的是对贾谊的信任和依仗,理解为“重用”似也可以。
【参考答案】C
13.【解析】该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文意的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翻译文言文句,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讲究字字落实。因此仅仅正确理解大意还不够,句中的某些关键点,如重点实词、虚词,某些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必须准确翻译。这两句的大意不难推断,重要的是准确翻译其中的关键词和特殊句式。
(1)句中,“短”的意思是“诋毁”“说……坏话”,从他们对贾谊的态度——“害(妒忌)之”,和他们的话语中可以推断出这个意思。“擅权”的意思是“独揽大权”,可以利用组词法“擅自”“专权”推断出来。“纷乱”的意思是“扰乱”“使……变得混乱”,可以借助语法知识推断,现代汉语中“纷乱”是个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这里带了宾语“诸事”,应该理解为使动用法,或转译为一个可以带宾语的近义词。
(2)句中,“数”的意思是“屡次”,可以利用成语联想法来推断.“数见不鲜”“屡见不鲜”同义,“数”与“屡”意思相同。“或”在初中就学过,意思是“有的”“有时”。“连数郡”是个难点,但可根据上下文和历史知识来推断。前面说“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贾谊为何主张削减诸侯的封地?因为他担心父子兄弟都封侯,势力坐大,会成为祸患。由此推断“连数郡”的意思是“封地接连好几个郡”。
【参考答案】(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这个洛阳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参考译文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闻名于郡中。吴延尉担任河南郡守,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召他到自己门下任职.特别器重他。
孝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他以前和李斯同乡并且曾经跟着他学习过,(皇上)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吴廷尉就向孝文帝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精通诸子百家的书。孝文帝就征召贾谊为博士。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讨论问题,各位老先生都无法应对,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让每个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他。孝文帝喜欢他,破格提拔他,贾谊一年之内就升任为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汉朝从建立到孝文帝已有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确实正是修正历法、变易服色、制定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项事务的礼仪法度,颜色上崇尚黄色,数目用五,设定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帝刚刚即位.讲究谦虚退让,无暇顾及这些事。各项法令的更改确定,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议的、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妒忌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这个洛阳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此后皇帝也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而派他去担任长沙王的太傅。
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渡湘水的时候.写了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三年,又过了一年多.被皇上召见。当时孝文帝正在接受祭天地后剩余的肉(象征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里。因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于是详细地说明了之所以会有鬼神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地把座席移向贾谊。听完之后.文帝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他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深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就要从此兴起了。贾谊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但孝文帝不肯听从。几年之后,梁怀王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做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