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母情结

  • 从《雪国》的女性像分析川端康成的恋母情结
    即内心深处的恋母情结。【关键词】 川端康成;《雪国》;女性;恋母情结【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3-0013-03一、女性之于川端康成川端康成在日本文学界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其文学创作不仅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世界范围也备受关注。然而,作为文学家,尽管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最高荣誉,却幼失怙恃,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在他两岁时,他的父亲便因肺

    今古文创 2022年13期2022-04-23

  •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和弗洛伊德主义
    洛伊德主义;恋母情结;三元人格理论;心理分析阅读【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4-0019-03一、小说的创作背景《儿子与情人》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被认为是劳伦斯最优秀的自传体小说。这位小说家首次研究了俄狄浦斯情结的心理学理论或弗洛伊德的“恋母”理论。《儿子与情人》中的莫雷尔夫人是给不同角色的生活带来灾难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保罗·莫雷尔。毫无疑问,故

    今古文创 2022年4期2022-02-04

  • 论废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现出作者受“恋母情结”与“阿尼玛”原则的潜在影响。两种不同特征的女性人物塑造体现出废名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女性观。关键词:废名 女性形象 “凝视” “恋母情结” “阿尼玛原型” 传统与现代一、引言废名的乡土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个独特的存在。与鲁迅为代表的冷峻、批判国民性的乡土小说相对,废名的笔调较为温婉,创造了自然美、人情美的纯朴乡村世界,开拓出别具一格的具有诗化与散文化的乡土小说类别。其笔下的人物不是愚昧、麻木、丑陋的乡下人,而是纯美、伶俐的儿童与少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0期2021-10-29

  • 精神分析法视阈下的《我与地坛》
    批评;欲望;恋母情结;性本能;意象;自卑情结【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5-0007-02文学是人学,作家将自己内心深处最隐蔽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以文字的形式外化,从而让读者得以窥见在文字中流淌着的珍贵灵魂。精神分析批评将对作家和人物的心理分析带入文学批评的视野,为文艺研究提供了靠近人之本质的新路径。米兰·昆德拉曾说:任何时代的小说都关注自我之谜。文学写作是自我的袒露

    今古文创 2021年25期2021-09-10

  • 大男孩的“恋母情结
    这是一个由“恋母情结”所致的另类心理。通常,人到达一定年龄都有求偶欲求,在选择对象上也不时受到潜在心理的影响。“恋母情结”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心理阶段,但大多数人一般不会长期停滞在恋母期,在成长过程中都能很好地转移过渡,完成正常的婚恋角色认同。一旦“恋母情结”病态化,就可能发生两种情况:一是乱伦行为;二是转变为恐婚症。案例中的男孩一直不能正常恋爱,本身就存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他想爱和他母亲一样的女孩,但遇到之后又难以付诸行动,产生内在的心理冲突。认识“恋母情结

    心理与健康 2021年7期2021-07-25

  •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爱伦坡小说创作
    从死亡本能、恋母情结和人格结构三方面来分析埃德加·爱伦坡的部分小说,揭示作品的社会启示。关键词:精神分析;爱伦坡;死亡本能;恋母情结;人格结构中图分类号:I712.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1-0037-020引言爱伦坡擅长描绘畸形变态的人物心理,展示人物从心理变态和精神崩溃的全过程,被誉为“精神分析批评与侦探小说之父”,他成为美国文学史上首位把精神病人作为小说主人公的作者。但是生前他的作品并不受重视,随着弗洛伊德精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期2021-06-29

  • 浅析村上春树作品中的恋母情结
    04)一、“恋母情结”阐释在一般的精神分析学中,情结是指一个人受无意识中某种力量的控制,情不自禁的沉溺于某种境遇而无法自拔。受情结控制的人表现出患有某种强迫症,他们不仅思想和行为单一化固执化,有悖常情常理,而且往往会有一种过分和极端的特征。对此,他们自身可能从未发现,但旁人却可以明确的察觉到。我们说某人有“恋母情结”,就是指这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服从依恋母亲,把母亲当作自己生活的中心,在心理上没有断乳。譬如,男孩看见父母拥抱感到不开心,时常讨好母亲,甚至模

    吕梁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3-03

  • 论陆焉识的俄狄浦斯情结
    在这一过程中恋母情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陆焉识在面对母亲冯仪芳的时候会时常陷入幻想这一现象,以及之后对自己妻子冯婉喻前后期情感上的转变,都表现出了其身上的俄狄浦斯情结。而陆焉识身上之所以展现出了这些特点,一方面是因为陆焉识的懦弱的性格催生出了一种扭曲的报复心理,另一方面也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俄狄浦斯情结,又被称为恋母情结。具体来说就是指在来自异性父母的刺激下,孩子自身表现出对异性父母产生爱恋,同时也会表现出对同性父母产生妒忌与憎恨。在

    黑河学刊 2020年1期2020-01-18

  • 男人为什么有恋母情结
    恋母情结也称为俄狄浦斯情结。所谓“情结”,是指情感上的一种包袱。恋母情结是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在精神分析中是指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就是说,无论到什么年龄段,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有恋母情结的男性,往往习惯于单方面获得,不懂得主动地去为他人服务。恋母情结产生的心理根源一般有以下几方面:1.因偶然机会(比如看到母亲的裸体),导致感官强烈刺激而引起极度性兴奋,性心理达到饱和状态,从此认为这是最好的,故不再想做其他尝试,形成“先占观念”

    家庭医药 2019年10期2019-10-23

  • 浅析“恋母情结”学说中关于同性恋成因解释的理论瑕疵
    凡摘 要:“恋母情结”学说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首先提出,发展至今已成为精神分析学派乃至心理学界对同性恋成因问题的主流解释。但这一解释是否科学合理,却鲜有学术探讨。笔者主要从逻辑学和现象学两个角度,对这一解释提出质疑,并认为,“恋母情结”学说中关于同性恋的成因的解释是存在严重瑕疵的。关于同性恋成因的问题,目前主流科学界并未达成一致意见。按照研究领域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生物学解释和心理学解释两类。在后者中,以奥地利精神病学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2019-09-10

  • 冯积岐作品中的两性关系
    中显现出来的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并对作品中不对等的男女关系爱情模式进行分析。因之,窥探作者独特的两性关系观,及其对处于社会变革中两性关系的思考。关键词: 两性关系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恋母情结    恋父情结冯积岐至今创作了26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十多部长篇小说,是当代文坛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他的两部长篇小说《沉默的季节》和《村子》为例,探讨其作品中的两性关系书写。一、恋母情结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浦斯情结”,是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

    文教资料 2019年5期2019-04-26

  • 浅析源氏公子的俄狄浦斯情结
    :源氏公子;恋母情结;藤壶妃子;紫姬作者简介:郭雨晴(1994-),女,汉族,安徽省蚌埠市人,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小学教育。[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2一.《源氏物语》简介《源氏物语》是东方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日本经典长篇写实小说,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心理描写使本书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大放异彩,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成书一千多年来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日本文学,至今仍是很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期2019-03-13

  • 男人为什么有恋母情结
    李 蕊恋母情结也称为俄狄浦斯情结。所谓“情结”,是指情感上的一种包袱。恋母情结是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在精神分析中是指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就是说,无论到什么年龄段,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有恋母情结的男性,往往习惯于单方面获得,不懂得主动地去为他人服务。恋母情结产生的心理根源一般有以下几方面:1.因偶然机会(比如看到母亲的裸体),导致感官强烈刺激而引起极度性兴奋,性心理达到饱和状态,从此认为这是最好的,故不再想做其他尝试,形成“先占

    家庭医药 2019年19期2019-01-15

  • 滴水闪耀着光芒
    身上有鲜明的恋母情结恋母情结是一种正能量,是对母亲的一种欣赏敬仰。就我有限地阅读,孔子、苏东坡,司汤达、卢梭,好多中外名人都有恋母情结。听说在日本,越是精英层,有恋母情结的人越多。亚鹰的母亲信佛,非常有智慧、有善心。到了她这个年龄,她已经把生命活明白了。正如同每个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会从中得到些许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所以一路走来,亚鹰深深地受着母亲影响。直到今天,母亲仍然是亚鹰的精神导师,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8年10期2018-12-01

  • 老公有恋母情结该怎么办?
    她们的丈夫有恋母情结,甚至他宁可长期与母亲居住在一起,也不会与自己同床共枕。在心理健康方面来说,恋母情结也算是一种心理疾病,那么丈夫有恋母情结应该怎么办?一,她是她,我是我,我们是不同的两个女人。这一点务必让对方清楚。因为他以他妈的意见为准绳,就会习惯性地把这些观点强加于你。你若能容忍,那也无妨。如果你不能接受,不妨明确告知自己的意见,让他理解,你和他妈是不同的两个独立个体,这点很重要。但切记,不要采取反驳他妈意见的态度,而只是强调出自己意见即可。二,尽量

    饮食保健 2018年22期2018-11-19

  • 恋母情结对择偶的影响
    到的一定是“恋母情结”。保罗与其母畸形的恋爱对他长大成人后的择偶观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决定了他择偶条件的特殊性,寻求母亲的替身,还导致他畸形的爱情观。关键词:恋母情结 择偶 《儿子与情人》一、引言恋母情结,又叫“俄狄浦斯情结”,由维也纳精神分析专家弗洛伊德提出。《儿子与情人》一经出版,学者们就将其与恋母情结联系起来。这部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讲述了莫雷尔夫人在对自身婚姻失望的情况下,将大部分情感寄托在次子保罗身上,与其产生畸形的情感,并导致保罗与两位女友米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6期2018-10-20

  • 我的妈妈不要我了
    现出明显的“恋母情结”。如果一旦产生了过度的依恋,那么极易导致孩子的个性不成熟,对以后的家庭生活会有影响。关键词:沙盘游戏治疗;恋母情结;过分依赖一、个案情况小皓,男,12岁,初一年级学生,个头不高,坐在第一排,小皓贪玩,不认真完成作业,应付了事,成绩全班倒数第三。小皓的爸爸妈妈在他四岁的时候离婚,起初小皓被判给爸爸,后来爸爸嫌他累赘就把他送到妈妈上班的工地,便转身离开不再管他,妈妈没有再婚,与小皓一起生活,后来因为爸爸再婚,便与妈妈商量将他在法律上判还给

    赢未来 2018年4期2018-09-27

  • 浅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电影中的渗透
    伊德;电影;恋母情结;希区柯克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电影中的渗透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由西格蒙·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与整个电影发展史的孕育、诞生、成长几乎同步。它不仅在心理学领域引起了巨大反响,更作为主流学科渗透到人文科学和艺术研究领域。也正是从那时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就对电影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影响。在《心理学入门分析》中,弗洛伊德认为电影就像是与精神分析直接对应的文化形式。如果说精神分析学成为人类认识自身的“内视镜”,那么,电影就是“反射

    大东方 2018年3期2018-09-10

  • 《伊豆的舞女》与川端康成的“恋母情结
    滋生了一种“恋母情结”。《伊豆的舞女》作为作者的自传性回忆,可以作为窥探作者内心隐秘的一扇窗口。因此通过对主人公对舞女身体和精神的依恋的分析,可以确定《伊豆的舞女》表现了作者的恋母情结,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少男少女的浪漫恋情。关键词:川端康成;舞女;恋母情结作者简介:王彦龙,广西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在读研究生。[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2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年脍炙人口的名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5期2018-07-28

  • 浅谈中西方文学中的恋母情结
    都塑造了具有恋母情结的人物,这与作品所描述的歷史时期与社会现状有着深厚的联系。《红与黑》中的于连以及《雷雨》中的周萍正是这些作品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对于两个主人公爱情故事的描述延伸出了整个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本文以于连和周萍的爱情为例,简单阐述一下中西方文学中的恋母情结,分析一下于连和周萍这两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精神波动是如何变化的。【关键词】恋母情结 精神分析 于连 周萍【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2018-05-07

  • 简析《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弗洛伊德有关恋母情结的理论分析该作品可以加深对作品的人是,同时也可以让当下的人们对恋母情结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从而理性处理恋爱婚姻关系。关键词:恋母情结;畸形;爱;性作者简介:杨沛玉(1989-),山东威海人,辽宁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研究生。[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01一、恋母情结产生的原因《儿子与情人》是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文中的主人公保罗就是劳伦斯本人的映射。在劳伦斯生活的时代,

    青年文学家 2018年9期2018-04-26

  • 恋母情结对择偶的影响 ——以《儿子与情人》为例
    0]一、引言恋母情结,又叫“俄狄浦斯情结”,由维也纳精神分析专家弗洛伊德提出。《儿子与情人》一经出版,学者们就将其与恋母情结联系起来。这部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讲述了莫雷尔夫人在对自身婚姻失望的情况下,将大部分情感寄托在次子保罗身上,与其产生畸形的情感,并导致保罗与两位女友米丽安和克拉拉的感情最终都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尽管学者们对于这种畸形的感情是否与弗洛伊德对于“俄狄浦斯情结”的定义相匹配有所争论,但普遍认同一点:保罗爱恋其母。所以,这篇文章中,我们不再赘

    名作欣赏 2018年18期2018-01-27

  • 从“俄狄浦斯情节”的角度分析哈姆雷特的“忧郁”和“犹豫”
    情结”又叫“恋母情结”,它对艺术作品和文艺作品的创作至关重要。此种情结暗藏在潜意识之中,贯穿于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虽然会被限制,但仍会时不时地寻求种种途径表现。本文试图从“恋母情结”的角度分析哈姆雷特忧郁的心理特征以及他为何在决定为父报仇后又犹豫不决,进一步分析哈姆雷特的悲剧性。关键词:恋母情结 哈姆雷特 忧郁 犹豫《哈姆雷特》剧本描述了年轻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突然接到父王的死讯赶回皇宫,结果发现他的叔父克劳狄斯窃取了父王的王位,并且还霸占了母后。后来遇到父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1期2017-12-06

  • 恋母情结解读
    多从弗洛伊德恋母情结解读保罗对母亲畸形的爱。电影《朗读者》主要讲述15岁的高中生米夏和36岁的汉娜之间的感情,从影片中可以分析出米夏的恋母情结。本文试图分析《儿子与情人》和《朗读者》之间恋母情结的不同体现,从而得出结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对母亲的感情并非是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恋母情结。关键词:儿子与情人 朗读者 恋母情结一、恋母情结在古希腊的传说中,有着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古老传说,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的这一行为正是男孩子在少年时期的强烈意识,来自于父亲的敌视,

    西部论丛 2017年4期2017-11-14

  • 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爱情心理
    分析小说中的恋母情结,解读以米莉安为典例的精神恋爱和克拉拉为代表的性欲之爱,进一步剖析其局限性。关键词:《儿子与情人》;爱情心理;恋母情结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儿子与情人》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心理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该小说围绕十九世纪末贝斯伍德村一个矿工家庭的生活。小说前半部分呈现了莫瑞尔夫妇由之前的和睦变成无休止争吵的过程,以及莫瑞尔太太和其儿子之间异乎寻常的强烈感情;而后半部分叙述了二儿子保罗和米莉安、克拉拉的爱情故事。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3期2017-08-10

  •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克利福德恋母情结的研究
    》中克利福德恋母情结的研究⊙兰启慧 华 燕[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上海 200093]“恋母”这个词在现代社会听起来并不陌生,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恋母情结都是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劳伦斯的作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直受大众热捧,然而大家对其的研究方向却各有不同。本文从小说的主人公克里福德的家庭背景出发,联系他的内心世界和他对待身边人物的态度,分析了克里福德的恋母情结,希望读者能从不一样的角度去了解这部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名作欣赏 2017年15期2017-07-13

  • 于连的恋母情结浅析
    伊德所提出的恋母情结来分析这对于连这一形象的影响,探讨于连的恋母情结形成的原因,以及恋母情结在于连身上的表现。一、于连恋母情结形成的原因1.作者本人经历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影响司汤达和于连的成长环境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的便是母爱的不足和父亲的冷酷。可以说,司汤达通过于连这一形象隐晦地表达了自身对于母爱的渴望,甚至他自己也是无意识的,这也可以说是于连具有恋母情结的非小说情节的原因。在司汤达不到8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便去世了,他后来说:“我的一切幸福可能都随母亲而逝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4期2017-05-18

  • 精神分析理论下的《古船》解读
    里比多”和“恋母情结”为切入点,同时联系社会文化背景,对作品《古船》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从而阐释作者张炜的社会理想和期待:对母性世界的依恋,对生命原初张力的肯定,对充满诗意的精神家园的寻找与呼唤。关键词:精神分析;“里比多”;“恋母情结”;社会文化;《古船》作者简介;李檄(1982-),女,汉族,云南省建水县人,硕士学历,助教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对外汉语。[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5期2017-04-26

  • 保罗莫瑞尔融入超我的俄底浦斯情节
    认为此书是对恋母情结的生动展示。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但凡依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的评论,绝大多数的论断是保罗的恋母情结应归属其本我。本文将通过对《儿子与情人》一些关键情节的剖析,并综合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多个理论论证其恋母情结已经部分融入了其超我之中,这也是造成保罗一生情感悲剧的关键所在。关键词:《儿子与情人》;弗式心理学理论;恋母情结;本我;自我;超我一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一位怪杰。他那背离主流的极端的文字无论于他身前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1期2017-03-15

  • 故乡、母亲、幽冥
    也是其个人“恋母情结”的体现。无法再见的故乡与母亲都以阴翳的形象存在的,这种存在方式源于日本神话传说。在日本人自古以来的“望乡-恋母”情结中,吸引与恐惧并存,通过分析,矛盾双方调和圆融,最终达到和解与回归。关键词: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恋母情结;神话原型谷崎润一郎一生都在创作中不断描述两种怀念之情:一是怀念故乡,一是怀念母亲。对谷崎润一郎而言,两者都是不能亲见、不可接近的,因为故乡是过去历史中的日本,母亲也早已逝去,只存在于记忆中。古典的故乡、母亲的身影,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0期2017-03-03

  • 《狂奔》中的死亡恐惧
    小说    恋母情结    死亡恐惧《狂奔》是苏童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完全按照一个儿童的经验方式来叙事,以农村男孩榆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死亡恐惧和俄狄浦斯情结这两种情感为主线(主线之中又以死亡恐惧为主),最终死亡恐惧导致主人公向着期待摆脱死亡的境地“狂奔”的结局。小说两条线索中的死亡恐惧淹没一切的结局把读者引向了对人的生命及其价值的质疑与探询之中。一、男孩榆的恋母情结在小说中有多处具体体现在榆的眼中,他的母亲有着“很黑很亮的长发”;生活中父亲形象的缺失使得

    文教资料 2016年25期2017-02-22

  • 浅析《身毒丸》中的禁忌之爱
    试从身毒丸的恋母情结与抚子隐藏的“阿格里皮娜”情结来分析这段禁忌之爱。【关键词】《身毒丸》;恋母情结;“阿格里皮娜”情结中图分类号:J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016-02《身毒丸》是日本当代戏剧的集大成之作,由寺山修司编剧,蜷川幸雄导演,藤原龙也与白石加代子主演,自问世以来久演不衰,是不可多得的舞台剧经典之作。该剧讲述了幼时丧母的身毒丸沉浸在悲伤与思念中不能自拔,其父为了安抚他以及考虑到家庭的完整性,买了一个妓

    戏剧之家 2016年18期2016-10-27

  • 对影片《山河故人》的思考
    达,面对儿子恋母情结的表达,都是在宣扬影片的主题——约故人相见,看山河不变的无奈。【关键词】《山河故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恋母情结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118-01电影《山河故人》分三段讲述了三个故人在25年内发生的事情,可能本不该变成故人的人却真真切切地变成了故人,这相对于人而言漫长的时间对于万古存在的大美山河来说却只是一瞬,在人的生命接近尾声之时回忆,恐怕也只能“约故人相见”,来“看山

    戏剧之家 2016年15期2016-08-15

  • 浅析泉镜花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观与恋爱观
    词:泉镜花;恋母情结;女性观;爱情观作者简介:孙莉莉(1992.7-),女,汉族,辽宁锦州人,吉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1一泉镜花(1873~1939)原名镜太郎,出生于石川县金泽市,从小受到日本传统艺术的熏陶,九岁时,不幸母亲去世,这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使他养成了感伤的性格。他对母爱极度渴望,因此我们不难看出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0期2016-06-30

  • 叙事的文化载体:精神分析学说
    ;双重人格;恋母情结;童年阴影作者简介:崔玲珑,女,出生日期:1989年,山东东营人,硕士在读,学校:山东艺术学院,专业:戏剧与影视学,研究方向:广播电视传媒管理。[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02希区柯克不仅仅是一位悬念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对人类精神世界和人类的心理状态高度关怀的艺术家。他的59部电影,绝大多数以人们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的精神状态等为叙事主题,将弗洛伊德关于人类精神的分析

    青年文学家 2015年5期2016-05-09

  • 谈精神分析
    洛伊德提出的恋母情结。他把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动因归结于恋母情结。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通俗地讲是指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都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我们用恋母情结的观点来分析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莱特》。认为克劳迪斯杀了哈姆莱特的父亲,又娶了他的母亲,哈姆莱特之所以迟迟不肯行动,是因为他知道克劳迪斯使他看见自己童年时代受到压抑的愿望的实现“,他知道自己“其实并不比他要惩罚

    青年文学家 2016年8期2016-04-06

  • 《丰乳肥臀》中恋母情结的四个维度
    都具有典型的恋母情结,一生均无改变。作者此番设计,不但使“我”和母亲鲁氏形成强烈反差,更烘托出母亲的伟大坚韧,同时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此,对上官金童的恋母情结,进行以下几点分析:一、占有欲和排他性恋母情结是一种对母亲的非正常依恋之情,也称作俄狄浦斯情结,起源于古代欧洲戏剧中杀父娶母的故事。弗洛伊德对其进行了发展总结,并提出“儿童心理发展至三到六岁时,会把母亲视为爱情的第一对象,其独占母亲的欲望引起他对父亲的仇视。”[2]作品中的主人公上官金童,其恋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9期2015-11-06

  • 海面下的冰山 ——浅析哈姆雷特的性格
    雷特;性格;恋母情结;矛盾《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①《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莎士比亚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生动描述,向读者展示了剧中丰富的人物性格以及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其中,哈姆雷特的性格最为典型。莎士比亚用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坚强睿智又软弱暴躁的哈姆雷特。一、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7期2015-10-28

  • 《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爱情悲剧的成因
    ,是因为他的恋母情结。然而,工业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时代影响也很重要,还有一些其他原因。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读者可以对保罗爱情悲剧的原因有初步了解。关键词:爱情悲剧;恋母情结;工业化;性格缺陷;基督教信仰一、简介《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第一部杰作。它描述了十九世纪工人阶级的生活,描绘了一个高度工业化的世界,工业化发展,社会发生巨变。劳伦斯的作品风格属于二十世纪,现代作家。这是一部自传小说,基于作者早年真实生活经历。从保罗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知道他的感情经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7期2015-05-30

  • “俄狄浦斯情结”在文学作品中的现代变形 ——《哈姆雷特》与《金锁记》比较
    义上指的是“恋母情结”,后来又衍生出了“恋子情结”等。在国内外优秀文学作品中都有呈现,本文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和现代作家张爱玲作品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进行探讨,体现了俄狄浦斯情结作为永恒状态的一种存在。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恋子情结一、“恋母情结”与“恋子情结”《俄狄浦斯王》中,年轻的俄狄浦斯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且之后娶了生母伊俄喀斯忒,还生下两子两女。十六年后,国家突遭瘟疫,经神明指示,俄狄浦斯王在找见真情的途中逐渐发现了自己杀

    大众文艺 2015年13期2015-01-28

  • 《爱战无赢》恋母情结原因探析
    姚一红之间的恋母情结往往被掩盖在病态人性的大症结之下。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恋母情结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解析王宣对母亲隐秘情感产生的原因。关键词:鲁敏 《爱战无赢》 恋母情结自20世纪20年代初弗洛伊德学说被翻译并引进中国以来,运用其精神分析理论批评剖析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无论中外古今,文学作品在精神分析的世界里都少不了被冠以泛性论、无意识及梦的分析等概念。即便进入新世纪以来,精神分析学被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思潮所冲击,许多作家转而关注新兴起的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0期2014-11-22

  • 论《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男主人公的恋母情结
    的双重人格和恋母情结,是理解这部作品的关键所在,但是作者巧妙地将其埋藏,需要我们深入地挖掘才能发现。在这部戏剧里,女主人公玛莎是学院院长的女儿,男主人公乔治是这个学院的历史系教授。在外人看来这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妻子玛莎虽人到中年,仍风韵犹存,而且还是院长的女儿,丈夫乔治则是个教授,夫妻二人在外表现得恩爱有加。但事实上,乔治和玛莎的关系并没有外人想象得那么简单,在他们恩爱的表象下潜藏着不少危机。只要一回到家里,夫妻二人就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乔治扮演的角色

    名作欣赏 2013年11期2013-08-15

  • 试析《海边的卡夫卡》与《哈姆雷特》的相同点
    雷特对母亲的恋母情结在复仇情绪中显而易见,原本是无忧无虑生活在皇家温室里的善良王子在挣扎于徘徊中一步步走向痛苦与绝望成长成熟的炼狱过程。书中同样存在大量的隐喻。二者虽然题材不同,时间跨度很大,仍然可以找出内容、主题和结构上的相似之处。一、恋母情结 《海》与《哈》都存在着明显的恋母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的故事源于希腊神话。俄狄浦斯一出生就被命中注定要“弑父娶母”。于是其父为了避免厄运将其遗弃。多年后,俄狄浦斯还是意外的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且娶了生母为

    名作欣赏 2013年24期2013-08-15

  • 彬彬有礼的食人恶魔——精神分析汉尼拔
    潜意识、梦、恋母情结三个角度对汉尼拔进行分析。从他幼年、青年时的家庭生活经历和生存环境以及成年后的发展,对他的恋母情结、为什么爱吃人肉和他怎么能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食人恶魔作深入分析。一、“食人肉”的潜意识和“报仇”的心理积淀汉尼拔最著名、最血腥和最不为人理解的行为就是他吃人肉和食人脑的行为,“报仇”一直是贯穿着汉尼拔青年时期的主要人生目标,这些都是汉尼拔内心的“潜意识”通过“意识”作出的显现,而且它还经常与汉尼拔进行“交流”,通过隐形显现来指导汉尼拔的变态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2013-08-15

  • 文学中叙事视角的传译* ——弗兰克·奥康纳的《我的恋母情结》中译本的比较分析
    康纳的《我的恋母情结》中译本的比较分析汪 艳(四川文理学院外语系,四川达州 635000)《我的恋母情结》中叙事视角的杂糅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文学意义和美学效果。翻译时译者要分析叙事视角的杂糅现象,选择符合人物视角的语言,才能深刻反映人物的心理和意识形态,从而使译文更接近原文,反之就可能会导致“假象等值”现象。叙事视角;人物心理;假象等值;弗兰克·奥康纳《我的恋母情结》;人物意识形态叙事视角是小说叙事技巧中最为重要的技巧之一。如果说叙事是小说的灵魂,那么叙事视

    长沙大学学报 2012年3期2012-03-31

  • “恋母”是结,不是劫
    笑他有严重的恋母情结,于秋语对他们的歪腔歪调嗤之以鼻。但是现在,为什么会对徐阿姨有如此莫名的牵心?徐阿姨是母亲的替代?自己是真的恋母?……他倒吸一口凉气,想到恋母就想到某些影片里的伦理错乱……又一周时间过去了,于秋语惦记着未还的钱,心里乱乱的……最终,他还是直接乘公交车回了家。见到母亲,心里有股莫名其妙的生硬,他假装弯腰解鞋带,把往常必有的拥抱省略了。父亲出差,母亲端上他爱吃的糖醋排骨、可乐鸡翅。于秋语象征性地挑了一块,没有胃口。洗完澡,于秋语躲进自己房里

    知识窗 2011年5期2011-05-14

  •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
    化的”形象;恋母情结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76-01一、引言《推销员之死》(1949)是美国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该剧讲述了旅行推销员威利·洛曼一家的一段生活场景。该剧曾获得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家奖,成为二战后美国的重要剧作之一。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这部作品,会有许多新的发现。例如其中威利和琳达的名字有其象征含义,剧中出现的女性多数近乎是美好的化身以及作为儿子的比夫和哈皮对母亲的感情似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6期2011-05-03

  • 日心理学家称鸠山有“恋母情结
    由纪夫具有“恋母情结”的所有主要特征。林道义在论文中指出,恋母情结的人格特征主要有:第一,将母亲的权威作为保护伞,喜欢让别人知道自己很伟大;第二,在成为像母亲般伟大的过程中,总是向母亲撒娇;第三,凡事依赖母亲做出判断,不能自己独立判断,行动犹豫;第四,不能面对现实,总是迟迟不下决心。鸠山由纪夫的母亲安子被认为是鸠山政治仕途的重要策划人,近期被曝光每月给鸠山由纪夫及其弟弟自民党高官鸠山邦夫1500万日元政治资金。林道义认为,鸠山所依恋的“母亲”不仅是其“富豪

    环球时报 2009-12-302009-12-30

  • 论许地山作品中的“恋母情结
    词:许地山 恋母情结 女性形象摘 要:许地山是“五四”文坛上别具一格的作家。综观他的作品,在清新超逸、异域传奇的文字下面,潜藏的是一种挥之不去而又隐约含蓄的恋母情结,而这种情结也是深受各种心理构建影响的结果。正是这种情结的作用,使得许地山的作品里呈现出了鲜明地褒扬女性而很少描绘男性的情感取向,其作品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许地山“五四”时期以独特的创作题材与手法在文坛独树一帜。他积儒、释、耶、道于一身,“把基督的爱欲,佛教的明慧,近代文明与古旧的情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12期2009-12-29

  • 解读爱伦.坡作品中的恋母情结
    张亚男摘要: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浦斯情结”,是由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文试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探讨美国19世纪颇具争议的作家爱伦·坡作品当中所流露出的恋母情结,并结合他的生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究他的作品。关键词:恋母情结精神分析学爱伦·坡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说过,许多文学作品就是通过多样化的变形形式来表达人们的俄狄浦斯情结。作家的某种情绪或欲望被压抑成无意识,而后又通过曲折的路径寄寓于文学作品。如果我们从这样一个全新

    文教资料 2009年35期2009-04-13

  • 恋母情结”的证伪
    洛伊德关于“恋母情结”的理论提出了一个反证。弗洛伊德在医疗实践中发现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五、六岁时,就有性欲的表示,这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口腔阶段,这时,嘴的刺激引起快感;(2)肛门阶段,这时,性快感的获得与下肠的活动有联系;(3)早期生殖器阶段,这时性器官的摆弄是性快感的主要来源。在第三阶段,他(她)变得依恋于父或母异性一方,甚至产生婚娶的愿望;同时对于双亲中的另一人(男孩对父,女孩对母)会发生同等强烈的嫉妒心理。弗洛伊德把儿童的这种性心理称为“恋母情

    读书 1991年12期199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