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臣

  • 尚书·说命下
    美誉!君主得不到贤臣就治理不好天下,贤人得不到君主的赏识,就拿不到朝廷的俸禄。你要让你的君主继承先王的遗风,让国家长世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傅说跪拜叩头说:“王所说的是我的本分,我绝不敢懈怠,一定努力成全宣扬君主的美名。”【简析】《尚书·说命》上中下三篇叙述了商王武丁与傅说的故事,再现了一段圣君贤相的佳话,颇具传奇色彩。《说命上》提出“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木依从绳墨砍削就会正直,君主依从谏言行事就会圣明)的著名思想,《说命中》提出了“有备无患”“非知

    领导月读 2022年12期2023-01-25

  • 识人五法
    在乎所染。如果亲贤臣、远小人,就可重用;如果亲小人,远贤臣,就不可重用。二是“富视其所与”。要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因为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志向。如果把钱用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升自我上,这样的人积极进取,就可重用;或者把钱用在资助他人、扶贫济困、培养有为之士等善事上,这样的人有胸怀、有格局、有爱心,就可重用;如果有钱以后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为富不仁,这种人私心太重,就不可重用。三是“达视其所举”。要看一个人身处高位时推举什么样的人,选拔什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9期2023-01-06

  • 远小人之难
    后主阿斗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自然,朝代的更替有许多复杂的原因,不单单取决于对贤臣和小人的亲近与疏远,但诸葛亮的分析抓住了事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是毋庸置疑的。在社会发展中,忠良贤能之人是比较好对待的,你不亲近他们或是贬抑他们,他们发挥不了作用,也只会发发牢骚,一般不会坏事。但如何对待“小人”,却不好定夺,这里面实在是有大学问在。所以历代君王以及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难以做到远小人,不少人还自愿地或不得不远

    杂文选刊 2022年11期2022-05-30

  • 真宝
    “国之宝器,在于贤臣。我们要让秦人看到真正的实力。”他的意思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宝贝,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不是金银财宝。楚王觉得有理,就让昭奚恤负责接待秦使事宜。接下来的几天,昭奚恤让人搭建了六座高台。当秦使到来的时候,300名精兵列队迎接,昭奚恤请他登上其中一座高台。秦使看到,在其他五座高台上,有四座高台上各站着一个人,有一座则空着。昭奚恤告诉他:“站在高台上的四人分别是令尹子西、太宗子敖、叶公子高、司马子反,空着的那座是给我留的,我这就上去。”欢迎仪式之

    党员文摘 2022年2期2022-04-06

  • 真宝
    “国之宝器,在于贤臣。我们要让秦人看到我们真正的实力——一个国家真正的宝贝,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不是金银财宝。”楚王觉得有理,就让昭奚恤负责接待秦使事宜。昭奚恤招来秦使,对他说:“想看我们的国宝,你得稍等几天,容我们准备一番。”秦使满口应允。接下来的几天,昭奚恤让人搭建了六座高台。当秦使到来的时候,300精兵列队迎接,昭奚恤请他登上其中一座高台。只见其他五座高台上,有四座上各站着一个人,有一座空着。昭奚恤告诉他:“那四人是:令尹子西,太宗子敖,叶公子高,司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2年3期2022-03-19

  • 《尚书·多士》“亦惟天丕建保乂有殷”条辨
    “臣子”尤其是“贤臣”为辅。西周金文中常见有某臣先祖“夹绍先王”③师询簋(《集成》04342) ;四十三年逨 鼎甲(《铭图》02501) ;逨 盘(《铭图》14513);禹鼎(《集成》02834)。的记载,“夹”“绍”二字同义连用,意为“辅佐”。大盂鼎(《集成》02837)铭文也记载周康王要求盂“夙夕绍我一人烝 四方”。《尚书·君奭 》篇也记载群臣“用 乂厥 辟”:“ 乂”者,相也;辟者,君也,此处指代殷王[2]1571。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文献中“保 乂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7

  • 用人之道:请君子 治小人
    后主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臣好理解,对企业而言,贤臣就是君子式的能人,这样的人构成了企业的支柱,毫无疑问需要亲近。那远小人呢,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能不能做到?很难。如果企业里不得不用小人,那不但不能疏远他,甚至要让他更近一些,要懂得有效管理他,这是领导的智慧。所以我们不反对“亲君子,远小人”,但更提倡“请君子,治小人”,同时用好君子和小人。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10期2021-12-01

  • 为官莫忧贫
    不值一文。”古代贤臣名吏重清廉、修官德、忧民不忧贫,给后人作出了榜样。“忧贫”心理是党员干部迈向危险的一个信号,如果党员干部感觉自己是一个“贫”者、吃亏者,就会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上风。党员干部要甘于清贫,必须带头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摆正“权”与“钱”的关系,时刻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坚决做到秉公用权,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堂堂正正为官,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干净人和作风上的正派人,以严和实的精神做好

    共产党员(辽宁) 2021年4期2021-11-15

  • 真宝
    !国之宝器,在于贤臣。我们要让秦人看到真正的实力。”他的意思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宝贝,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不是金银财宝。楚王觉得有理,就让昭奚恤负责接待秦使事宜。接下来的几天,昭奚恤让人搭建了六座高台。当秦使到来的时候,300名精兵列队迎接,昭奚恤请他登上其中一座高台。他看到,其他五座高台上,有四座上各站着一个人,有一座空着。昭奚恤告诉他:“那四人分别是令尹子西,太宗子敖,叶公子高,司马子反,空着的那座是我的,我这就上去。”欢迎仪式之后,昭奚恤对秦使说:“你

    意林 2021年18期2021-09-26

  • 真宝
    “国之宝器,在于贤臣。我们要让秦人看到真正的实力。”他的意思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宝贝,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不是金银财宝。楚王觉得有理,就让昭奚恤负责接待秦使事宜。接下来的几天,昭奚恤让人搭建了六座高台。当秦使到来的时候,300精兵列队迎接,昭奚恤请他登上其中一座高台。他看到,其他五座高台上,有四座上各站著一个人,有一座空着。昭奚恤告诉他:“那四人是:令尹子西、太宗子敖、叶公子高、司马子反,空着的那座是我的,我这就上去。”欢迎仪式之后,昭奚恤对秦使说:“你不是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35期2021-09-13

  • 为官莫忧贫
    不值一文。”古代贤臣名吏重清廉、修官德、忧民不忧贫,给后人作出了榜样。“忧贫”心理是党员干部迈向危险的一个信号,如果党员干部感觉自己是一个“贫”者、吃亏者,就会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占据上风。党员干部要甘于清贫,必须带头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摆正“权”与“钱”的关系,时刻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坚决做到秉公用权,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堂堂正正为官,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干净人和作风上的正派人,以严和实的精神做好

    共产党员·下 2021年2期2021-03-24

  • 徇私的代价
    刚愎自用,听不进贤臣的劝告,最终发动对东晋的淝水之战,遭到惨败,后死于非命,成为悲剧人物。苻坚虽有一定的才能,却存在一个严重的弱点:徇私。这里说的徇私,是就为了私情放弃原则的本义而言,是说他的思考与行动,往往过度依赖个人情绪与喜好,任人唯亲,不能包容更多元的人才。苻坚前期在国内治理的成功,的确有赖于贤臣王猛。苻坚极度信任王猛,将国内改革的大权交付给他。王猛是一代贤臣,在他的治理下,前秦的社会风气与经济民生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改革进行到一半时,王猛就患病去

    杂文选刊 2020年12期2020-12-21

  • 徇私的代价
    刚愎自用,听不进贤臣的劝告,最终发动对东晋的淝水之战,遭到惨败,后死于非命,成为悲剧人物。苻坚虽有一定的才能,却存在一个严重的弱点:徇私。这里说的徇私,是就为了私情放弃原则的本义而言,是说他的思考与行动,往往过度依赖个人情绪与喜好,任人唯亲,不能包容更多元的人才。苻坚前期在国内治理的成功,的确有赖于贤臣王猛。苻坚极度信任王猛,将国内改革的大权交付给他。王猛是一代贤臣,在他的治理下,前秦的社会风气与经济民生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改革进行到一半时,王猛就患病去

    前线 2020年10期2020-10-29

  • 春居借楚王说事
    居又问:“楚国的贤臣数以百计,却没有为此事而劝谏楚王。您说,楚国有算得上贤臣的人吗?”“当然没有!”齐宣王肯定地回答。春居微微一笑,接着问:“现在大王您要修建的豪华宫室,占地超百亩,堂上还要设三百座门,修了三年都没完工,而大臣中却没有人敢劝谏。请问,您手下有贤臣吗?”齐宣王愣了一下,替自己辩白道:“看来真是没有贤臣啊。”春居拱手施礼道:“大王,请允许我离开吧!”说完,他就头也不回地快步走了出去。齐宣王忙喊住春居:“春子!春子!请回来吧!为什么你这么晚才来劝

    快乐语文 2020年25期2020-10-17

  • 《诗经·秦风·晨风》诗旨考辨
    为此诗刺秦康公弃贤臣。此说出自《毛诗序》:“《晨风》,刺康公也。忘穆公之业,始弃其贤臣焉。”[1]373范处义《诗补传》进一步阐释:“《序》言忘穆公之业,始弃其贤臣。则此诗乃穆公之旧臣谓穆公待贤之礼厚,而康公即位未继,即弃其贤臣也。”[2]后由此引申出两说:(1)刺康公与贤者有始无终说。见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此诗亦如《权舆》,刺康公与贤者有始而无终。”[3](2)刺康公弃三良说。见朱谋㙔《诗故》:“《晨风》,刺康公也。何刺乎?刺弃三良也。三良见杀,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9期2020-01-18

  • 左右咸宜
    赞美诸侯:“左有贤臣辅佐,君子感到得心应手。右边也有辅佐贤臣,君子感到有所汲取依靠。君子有他的人力资源和参议,所以大业能承继。”这里的左与右,古人一直解释为君王左右,有贤明的大臣,为之出谋划策,因而左右咸宜。我读到这里大为雀跃,马上想到了今天人们讲的“左”与“右”,更是拍案叫绝。我太希望能释义为“天意(或实际情况)决定靠左走,君子走得适应适宜适度,天意决定靠右走,君子照样有自己的把握与尺度”。不知道我的疏解是不是太现代化,乃至于太“党史”化了,但这样一个思

    读书 2020年1期2020-01-13

  • 远小人之难
    后主阿斗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忠良贤能之人比较好对待,你不亲近他们压制贬抑他们,他们发挥不了作用,也只能发发牢骚,一般不会坏事。但如何对待“小人”,這里面实在是有大学问在。所以历代的君王以及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难以做到远小人,不少的人还自愿地或不得不远贤臣而亲小人。品德卑下之人、心理阴暗之人、行为乖张之人是“小人”也。像赵高、秦桧、高俅、李莲英、小德张等人就是比较典型的小人。小人会揣摸上司心理,阿谀逢迎,投

    华声 2019年10期2019-12-04

  • 远小人之难
    ,不少人还自愿远贤臣亲小人。小人最大的特点,是会揣摩上司心理,阿谀逢迎,投其所好。什么金钱、美女、赞语,统统可以献上,在上司面前时时事事处处把自己摆在奴才的地位。有时领导明知这些人的所为是有图谋的,这些人也非地道之人,但还是觉得需要他们,甚至离不开他们。为什么远小人很难,首先是小人们在接近领导方面动了太多心思,花了太多精力和成本,再硬的堡垒也能攻下来。其次是领导的精神与物质的需要,才学浅薄、思想贫乏,能力平庸者特别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褒奖;物质贫乏者,则对金钱

    中外文摘 2019年19期2019-11-12

  • 安徽省试题
    15分)【甲】親贤臣,远小人……可计日而待也。(选文略,见前文)(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选自魏徵《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__________(2)未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9年10期2019-11-11

  • 广东广州市试题
    睦,优劣得所。親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光先帝遗德 仿佛若有光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C,悉以咨之 已而之细柳军D,每与臣论此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把“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9年10期2019-11-11

  • 远小人之难
    后主阿斗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自然,朝代的更替有许多复杂的原因,不单单取决于对贤臣和小人的疏远与亲近,但诸葛亮的分析抓住了事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是毋庸置疑的。在社会发展中,对于忠良贤能之人比较好对待,你不亲近他们,贬抑他们,其结果是他们发挥不了作用,也只能发发牢骚,一般不会坏事。但如何对待“小人”,不好定夺,这里面实在是有大学问在。所以历代君王以及大大小小的官員们难以做到远小人,不少人还自愿地或不得

    领导文萃 2019年14期2019-07-13

  • 学语文乐在其中
    读着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我仿佛穿越千年,恭恭敬敬地站在诸葛亮的身前,聆听着他对后主刘禅的谆谆教导,感受他对蜀汉的一片赤子之心。这一刻,我觉得语文学习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触手可及的,更是有温度的。语文有情怀。读着诸葛亮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我仿佛又看到了诸葛孔明为了整个蜀汉日夜操劳,为报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一定要把阿斗培养成才的决

    漫画月刊·哈版 2019年4期2019-04-18

  • 远小人之难
    后主阿斗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自然,朝代的更替有许多复杂的原因,不单单取决于对贤臣和小人的疏远与亲近,但诸葛亮的分析抓住了事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是毋庸置疑的。在社会发展中,对于忠良贤能之人比较好对待,你不亲近他们,贬抑他们,其结果是他们发挥不了作用,也只能发发牢骚,一般不会坏事。但如何对待“小人”,不好定夺,这里面实在是有大学问在。所以历代君王以及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难以做到远小人,不少人还自愿地或不得

    特别文摘 2019年7期2019-04-13

  • 管仲差点成奸臣
    刘诚龙左宗棠算是贤臣吧,其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其德,“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其勋,“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平定太平天国,收复偌大新疆。左公德能勤绩,足可谓贤臣。然则,左公固自信,却并不以己为贤臣,自谓“今亮”,与诸葛亮去比,也是放低身段,自矮半截。诸葛亮呢,其志,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其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勋,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诸葛亮文章道德,道德经济,足可谓贤臣。然则,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

    廉政瞭望 2018年23期2019-01-25

  • 《出师表》节选
    塞忠谏之路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

    时代英语·高一 2018年4期2018-09-14

  • 未有贤臣不自检
    定县长时,有好官贤臣之隆誉,他任直隶灵寿令和四川道监察御史时,亦官声甚佳。此人行事和平且笃厚,“君不事刑威,专用德化”,讲究“做官以立心为第一义,事到不能两全处,宁失官,无负心。”有例为证。古之为官,第一件事是催粮,催命一样催粮,稍有拖延,便栏里捉猪,梁上揭瓦。陆公不这么搞。百姓纳粮养你,你却凶神恶煞也似,哪有这个道理?某年秋收,又到缴皇粮时,有老农哭于途,诉曰今年歉收,无谷,家中唯一女,且卖了她,来完粮完税。哭声甚哀,“公闻言流涕,戒勿鬻”,国库公粮不能

    前线 2018年5期2018-07-05

  • 管仲差点成奸臣
    刘诚龙左宗棠算是贤臣吧,其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其德,“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其勋,“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平定太平天国,收复偌大新疆。左公德能勤绩,足可谓贤臣。然则,左公固自信,卻并不以己为贤臣,自谓“今亮”,与诸葛亮去比,也是放低身段,自矮半截。诸葛亮呢,其志,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其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勋,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诸葛亮文章道德,道德经济,足可谓贤臣。然则,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

    廉政瞭望 2018年12期2018-01-07

  • 英雄政治
    雄不过是明君或者贤臣而已。明君与贤臣都不是现代政治家的模样。但由于明君与贤臣都具有美好的声誉,于是他们更能为人们所接受,往往也成为君臣的目标。为君作明君,为臣作贤臣,似乎是君臣共同而又分别的理想,但是他们又共同而又分别地反对法治、反对民主。在历史文化深厚的国家,要人们否定明君和贤臣,总是特别困难的,甚至反对者还被视为历史与文化的反动。因此,排除英雄情结、戒除英雄崇拜,实现法治与民主,总是艰难的任务。英雄之治,对于英雄本人也未必是好事。因为英雄的悲剧也许在于

    21世纪 2017年11期2017-11-20

  • 抛砖引玉谏宣王
    问:“楚国所谓的贤臣数以百计,却没有为此而劝谏楚王。您说,楚国有算得上贤臣的人吗?”“当然没有!”齐宣王又肯定地回答道。春居顺水推舟又接着问:“现在大王您要修建的大宫室,占地超过了百亩,堂上还要设置三百座门,这样豪华的大宫室一连修了三年都没完工。大臣中没有人敢劝阻。请问,大王您手下算得上拥有贤臣吗?”齐宣王面带羞愧之色,迟疑了一下,说:“当然也没有!”春居拱手说:“那好!请允许我离开吧!”说完就头也不回地快步走了出去。齐宣王愣了一下,马上追上去说:“春子!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7年9期2017-10-25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很好的例子,“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历任君王,凡是能从前朝灭亡的原因中总结出教训并能改之的,大多能使国家富强繁荣,他们自己也可以千古流芳,为人称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事物的发展也遵循这个规律。一家公司,或是一间小店,若是不能学习同行的优点并运用到自己的经营中,必然无法成为行业佼佼者。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也是如此,中国从古代起便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道理,丝绸之路、昭君出塞……各地互通经济,商贸往来,不断汲取外来文化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41期2017-06-06

  • 陶母还鱼责子
    ),是东晋有名的贤臣,从小就勤奋好学,人品极好。陶侃父亲早死,幼年家境贫寒,母亲湛(zhàn)氏靠织布供他读书,很重视陶侃的品德修养。陶侃年轻时在江西浔阳县当县吏,监管捕鱼之事。有一年,他托人帶回家一坛腌鱼孝敬母亲。没想到,母亲却把鱼原封不动地让人退回去,并且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是国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东西孝敬母亲呢?虽然只是一坛腌鱼,但也是为政不廉啊!你以为我会高兴吗?你这是在增添我的忧虑呀!”陶侃深深记住了母亲的教导,从此他勤政为民,两袖清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7年3期2017-04-25

  • 萧统把《圣主得贤臣颂》归为“颂”体的考论
    )萧统把《圣主得贤臣颂》归为“颂”体的考论王雅婷1,董宏钰2(1.长春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2.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萧统《文选》选录“颂”类作品五篇,其中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无论从形制上还是从内容上与其他四篇作品殊有不同。依据现存史料分析,从文体角度上看,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具有“颂”类文体的特征;从形制上看,“颂”类作品不一定都是韵文,也不一定每句都有固定的字数;从内容上看,“颂”中并不是完全不能存在议论和讽谏的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3期2017-03-29

  • 抛砖引玉谏宣王
    问:“楚国所谓的贤臣数以百计,却没有为此而劝谏楚王。您说,楚国有算得上贤臣的人吗?”“当然没有!”齐宣王又肯定地回答道。春居顺水推舟又接着问:“现在大王您要修建的大宫室,占地超过了百亩,堂上还要设置三百座门,这样豪华的大宫室一连修了三年都没完工。大臣中没有人敢劝阻。请问,大王您手下算得上拥有贤臣吗?”齐宣王面带羞愧之色,迟疑了一下,说:“当然也没有!”春居拱手说:“那好!请允许我离开吧!”说完就头也不回地快步走了出去。齐宣王愣了一下,马上追上去说:“春子!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27期2017-02-26

  • 晏子罢免“无过贤臣
    川晏子罢免“无过贤臣”文/姚秦川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历任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三朝,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晏子做宰相时,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人,为官3年从未做过错事。然而有一天,晏子毫无征兆地把高缭免职了。下属们听说此事后非常惊讶,他们实在想不通,一贯知人善用的晏子,为什么突然变得如此铁石心肠。有几个人为高缭鸣不平,对晏子痛心疾首地说:“高缭勤勤恳恳地侍奉先生3年,从来没有过错,先生理当给爵位才是,可先生把人家辞掉了,实

    益寿宝典 2017年10期2017-02-26

  • “阿斗”想不通
    有按照诸葛亮“近贤臣,远小人”的忠告去做,而是反其道而行,“近小人,远贤臣”。结果导致国破家亡,以至“此间乐,不思蜀”,成为寄人篱下的“安乐公”。然而,这是我们的看法,刘禅自己肯定不会这样认为。在“不思蜀”的背后,刘禅于夜深人静之时,还是会反思一下亡国的教训的。他怎么也不会想明白,自己严格按照诸葛亮“近贤臣,远小人”的教诲去做,怎么最后还是亡国了呢?当年刘备白帝托孤,又招来刘禅兄弟,让他们一定好好对待诸葛亮。在后来的岁月里,刘禅对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

    特别文摘 2016年24期2016-12-29

  • 从“黔之驴”说开去
    会的良性发展。亲贤臣,远小人,则国兴;亲小人,远贤臣,则国废。用人是导向,用好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用错了则是社会发展的障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既看才更重德,把德放在首要位置,真正把政治坚定、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老实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相反,如果选错用错了人,就会涣散党心,寒了人心;就会使老实人吃亏、投机钻营者得利;就会损害党的威信,影响事业的发展。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6年8期2016-08-15

  • 从『黔之驴』说开去□曹铁斌
    会的良性发展。亲贤臣,远小人,则国兴;亲小人,远贤臣,则国废。用人是导向,用好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用错了则是社会发展的障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既看才更重德,把德放在首要位置,真正把政治坚定、品德高尚、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老实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相反,如果选错用错了人,就会涣散党心,寒了人心;就会使老实人吃亏、投机钻营者得利;就会损害党的威信,影响事业的发展。

    党的生活 2016年8期2016-07-12

  • 用鬼捉鬼
    很经典的命题“亲贤臣,远小人”。可以说,这个命题对后代的管理者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在这里,我们想反思一下如何对待小人这个话题。小人是重利轻义的,是不招人喜欢的,那么管理者要不要彻底疏远他们呢?有一个“孔子逸马”的典故恰好说明了这一点。话说孔子东游,乘坐的马车不慎将路边的麦苗压倒了一片。种地的老农不依不饶,车行受阻。于是孔子派自己的学生前去劝老农让路。可是接连派了颜回和子路前去,都没能奏效。这时,孔子改派给自己赶车的车夫前去,结果几句话就把拦路的老农说通了,

    特别文摘 2016年9期2016-05-26

  • 《周易·丰》的思想意义及其解释方法问题
    和卦爻辞的语境是贤臣功大势盛之时君王的态度及其作用,帛传《二三子》对卦辞的解释正是从这一语境而来的。“丰”是指贤臣功业盛大显赫,卦义所指对象是贤臣,这一所指直接表现在卦辞“王假之,勿忧”和爻辞“遇其配主”、“遇其夷主”的理解上。卦名“丰”,传统易注训为“大”,围绕与“大”有关的义项来解释卦义。这一基本方向是可取的,不过就卦辞来说,关键在于以“盛大”或“丰大”来解释卦义,其所指的基本对象究竟是什么?是按传统的理解指君王的“财多德大”(孔颖达《周易正义》)?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2-20

  • 《出师表》《容斋随笔》部分文字比较阅读
    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二) 魏郑公①谏止唐太宗封禅②,中间数语,引喻剀切,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乂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5年8期2015-12-23

  • 从语义学看盐梅意象衍变
    会文化意义,良将贤臣是其中之一。因为调和百味,和在菜肴中美味即成,盐梅被用来指代对国家有着深远影响的良将贤臣。关于这点,何清、曾凡英、罗小兵的《从“盐梅”“盐车”意象看唐诗中的盐文化》已有论述。[6]唐律释文解释说:“盐梅古者,和羹用盐梅,使其羹味好。取譬喻言贤人君子,佐辅帝王之道,使治道纯备,犹如羹味得盐梅也。”[7]在此基础上有了盐梅梦、盐梅之寄、盐梅舟楫、盐梅之佐等说法。“(殷)高宗梦得说,使百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孔安国传:“……梦得贤

    语文学刊 2015年20期2015-08-15

  • 先有梦,才有“应梦贤臣
    国,有两个“应梦贤臣”的故事。一个是唐太宗梦到名将薛仁贵的故事。唐太宗晚年,对外战争频仍。而他的那群开国名将如李靖、秦叔宝都已垂垂渐老,所以唐太宗非常忧心国家的武运。就在这时,有一天他做梦梦到薛仁贵,薛仁贵的出现,弥补了唐朝的名将缺口,武运得以延续。而更早的则是商朝君主武丁的梦到名相傅说。商朝自从商汤“革命”后,中道运衰,后来盘庚为王,盘庚死后由弟弟小辛继位,小辛死后又由弟弟小乙继位,小乙死后则由其子武丁继位。武丁继位之初,他在3年守丧期间,很为国运担忧,

    南风窗 2014年26期2014-09-10

  • 出师表(节选)
    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问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4年21期2014-07-14

  • 错误的补偿
    谗言,错抓了一位贤臣治罪。国王让人把贤臣的脊背割开,剜出一百两肉作为惩罚。后来查明,这位贤臣忠心耿耿,从未说过半句国王的坏话。国王十分后悔,又让人取来一千两肉,补在贤臣的伤口处。贤臣因此更加痛苦,每日哀号不止。国王亲自去看望他,见此情景,不满地说道:“当初的确是我错怪了你,取了你一百两肉,现在我已对你十倍偿还,你为何还不知足,整日苦恼?”旁人告诉国王:“大王,这就像割断了孩子的头,即使还给他一千个头,孩子依然会死去,虽然您还了他十倍的肉,却丝毫不能减轻他的

    杂文选刊 2013年3期2013-05-14

  • 论“要吃饭,不要吃……”
    吴 非“亲贤臣,远小人”是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话,这句话从古传到今,不知让多少代仁人志士奉为名言,读表涕零,感动莫名。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是也。可是杂文家黄一龙一句冷冰冰的话把我的感动颠覆了,他认为,这句话实在是常识,和“要吃饭,不要吃屎”的道理一样简单。不幸的是,大家觉得这样一来也许就没有什么圣言与经典,要走入民族虚无主义了。一龙先生哪里知道,如果不从这句话中磨出大学问,那我们中国文化就太浅薄了,国学就只剩下壳子,百家讲坛遂成空坛。谁能说常识简单?你

    杂文选刊 2010年1期2010-05-14

  • 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阿斗”刘禅
    边唠唠叨叨,“亲贤臣,远小人”,俩人的关系很难处好。刘禅怎么着也是个“90后”的新新人类,娱乐生活需求旺盛,并且对老爸留下的基业也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他更喜欢善于玩乐的宦官黄皓。刘禅和有些富二代一样,喜欢和小人在一起,不喜欢和贤臣在一起,因为贤臣往往比较闷,不会打高尔夫,不会玩斗地主,更不会陪你逛街,教你如何泡妞。刘禅在历史上和他老爸一样出名,甚至比他老爸还出名,主要得益于他老爸的惊世一摔,摔出了个“扶不起的阿斗”。很多人都认为阿斗的脑子不好使,很可能被摔出

    知识窗 2010年11期2010-05-14

  • 古代君王为什么需要用小人
    社稷着想,要“亲贤臣,远小人”,要“近君子,远小人”。但是,历代君王多会重用一些“是鬼不是人”的小人。有些好心的人遇到这种事,总是为君王惋惜,以为是君王没有看清小人的真面目,上了小人的当,用错了人。其实,稍微明白一点的君王,都懂得不管是做人还是为君,都要识人,都要“近君子,远小人”的道理。那为什么从古到今,做君王的总是要重用一些“是鬼不是人”的小人呢?这是因为小人自有他的价值。历史上的皇帝,想把权力传给后代,一直世袭下去,为此,如果他开明的话,自然要用一些

    中外文摘 2009年21期2009-11-28

  • 《出师表》(选段)阅读练习
    ,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面是有关选段的朗读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性行淑均”中的“行”读为xíng,“必能使行阵和睦”中的“行”读为háng。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的朗读节奏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1世纪中学生作文·中考适用 2008年11期2008-11-07

  • 礼物(外4则)
    的谗言,误认一位贤臣叛国。把贤臣捉来,割开他的背脊,并取他二斤肉。不久,有人证明贤臣并没有叛国。国王知道了,十分后悔,就送了一千斤猪肉给贤臣,作为补偿。那位贤臣因背脊伤痛,上朝时痛苦地呻吟。国王听见了他的呻吟声,就问他说:“我取你二斤肉,已经还你一千斤的肉,难道你不满足吗?为何还叫个不停呢?”贤臣十分无奈地回答说:“大王,假如砍下你的头,纵使还给你一千个头,也不能起死回生;如今我虽然得到了一千斤的猪肉,仍然免不了痛苦啊!”这个国王要么是个傻瓜,要么就是个幽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08年8期2008-08-11

  • 历来君王需要用小人
    社稷着想,要“亲贤臣,远小人”,要“近君子,远小人”。但是,历代君王多会重用一些“是鬼不是人”的小人。有些好心的人遇到这种事,总是为君王惋惜,以为是君王没有看清小人的真面目,上了小人的当,用错了人。其实,稍微懂事一点的君王,都懂得不管是做人还是为君,都要识人,都要“近君子,远小人”的道理的。那为什么从古到今,做君王的(不管他叫不叫君王)总是要重用一些“是鬼不是人”的小人呢?这就因为他们有重用小人的需要。历史上的皇帝,是不可能有民主意识的(现在欧洲的一些君主

    领导文萃 2006年10期2006-10-03

  • “三种人”和风马牛
    的教训时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我们从十年动乱的沉痛教训中也深切地懂得了这个道理。如果再让鼓吹“顶峰”,高喊“最、最”,叫嚣“高举”、“紧跟”的林彪、康生、江青……这样一类吹牛拍马、阿谀、献媚之徒再度爬上高位,那岂不是会使我们国家和人民陷于万劫不复境地的吗?令人忧虑的是那些好了疮疤忘了疼,患有健忘症的人以及被人抬轿子,觉得满舒服,陶醉于吹捧之中而不知祸之将至

    啄木鸟 1984年4期1984-09-24

  • 大胆使用贤能之士
    分。自古以来“亲贤臣,远小人”,国家才能兴旺。当然最好从基层一级一级干起来,提起来,但事实上往往不可能。因此,可以越级提拔,越一级二级,甚至五级六级。必须彻底清除嫉贤妒能的歪风邪气。唯恐别人超过自己,唯恐年纪轻的超过自己,不是真正的贤能之士。嫉贤妒能不仅在老知识分子中有,在中青年中也有。诽谤、挖苦、打击,这更是不能允许的恶劣作风。要在一切有知识分子的地方,彻底清除嫉贤妒能的陋习,与埋没人才的作风和思想作坚决的斗争。(摘自《文汇报》)

    中国青年 1983年3期198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