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
- “敦厉胄子”:北魏孝文帝对宗室人物之训诫
——以孝文帝训导诸弟为中心的考察
如所周知,北魏孝文帝倡导变革,特别是迁都洛阳及其全面汉化,推进北朝民族融合,历来倍受重视,相关研究连篇累牍,后学者似难置啄。孝文帝厉行汉化,对元魏宗室而言,就是促使其与汉族高门士族的结合——除了通过婚姻、门第、职官制度等方面的变革外,尚须对元魏宗室子弟进行内在的文化改造。士族之社会身份、地位固然通过其婚姻与仕宦等以体现,但对具体家族及其人物而言,其家世之因袭、家业之传承,无不有赖于其品德卓著、才学优异之子弟,故士族社会普遍重视其家教,士族代表人物无不重视子
云冈研究 2023年2期2023-12-24
- “分道”为何要“扬镳”
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时,做洛阳令的是元志。元志颇有文才、办事干练,他的父亲曾经救过皇帝的性命,所以元志在孝文帝面前,很有威信。 有一天,元志乘车在路上碰巧遇上了朝廷的御史中尉李彪。李彪的官职比元志高,按礼节元志应该给李彪让路,可是元志毫不谦让,双方争执不下,只好一块来见孝文帝,让皇帝裁决。孝文帝看他们二人都是亲近臣僚,只好说:“你们说得都有道理,我认为你们可以分道扬镳。各走各的,不就行了吗?” 这里的“镳”是指马具,也就是马嚼子两端露出嘴外的部分,马的左右
科教新报 2023年25期2023-07-10
- 当先进文化遇上危机重重的孝文帝
胁北魏的统治。孝文帝因此推行汉化改革,为民族的融合与社会的统一创造了机会,为隋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这场改革是使国家脱离危机,为时代创造新机遇的典范。政局动荡 危机重重北魏政权的建立者拓跋部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鲜卑族世代“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魏书·序纪》,本文所引《魏书》均出自中华书局1974年版)。西晋末年,中原大乱,拓跋统治者因帮助西晋对抗匈奴,被封为代王。公元338年,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后为前秦所灭。 公元386年,拓跋
博览群书 2023年1期2023-07-05
- “分道”为何要“扬镳”
儿子叫元志,为孝文帝所赏识。孝文帝任命元志为洛阳令,又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搬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两个人谁也不肯让路。李彪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元志说:“我是洛陽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二人坚持不下,最终来到孝文帝那里评理。孝文帝一听二人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任何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3年3期2023-04-24
- 古人的“马屁精”
》中记载,北魏孝文帝的儿子名字分别叫“恂”“愉”“悦”“怿”,崔光的儿子名字分别叫“励”“勖”“勉”。孝文帝得知,就对崔光说:我儿子名字旁边都有个“心”,你儿子旁边都有个“力”。崔光立马回答: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孝文帝听了非常开心,大加赞赏。你看这还不仅考验人的情商,还要考验人的智商和文辞积累,突然来个脑筋急转弯也得接得上才行。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3年3期2023-04-24
- “分道”为何要“扬镳”
儿子叫元志,为孝文帝所赏识。孝文帝任命元志为洛阳令,又采取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搬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两个人谁也不肯让路。李彪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元志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二人坚持不下,最终来到孝文帝那里评理。孝文帝一听二人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任何
阅读时代 2023年2期2023-02-23
- 古人“拍马屁”是什么味道
》中记载,北魏孝文帝的儿子名字分别叫“恂”“愉”“悦”“怿”,崔光的兒子名字分别叫“励”“勖”“勉”。孝文帝得知,就对崔光说:我儿子名字旁边都有个“心”,你儿子旁边都有个“力”。崔光立马回答: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孝文帝听了非常开心,大加赞赏。你看这还不仅考验人的情商,还要考验人的智商和文辞积累,突然来个脑筋急转弯也得接得上才行。(摘自梨视频官方账号)
领导文萃 2023年3期2023-02-15
- 以江南文化为标尺的孝文帝文教改革
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推动民族融合的一次重要历史变革。一般认为,太和十四年之前的改革由冯太后主持,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才开始主导改革。若从改革的内容来看,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建设大多完成于太和十年以前。从太和十年开始,改革主要集中于礼制领域,如定朝廷礼服,起明堂、辟雍,定乐章,迁都洛阳等。按《魏书·高祖纪》的记载,太和十年以后的诏册均为孝文帝所撰,可知改革所触及的深层次文教问题其实大都由孝文帝主导。值得注意的是,孝文帝的文
环球人文地理 2022年6期2022-11-03
- 崔光拍马
☉陆春祥北魏孝文帝为皇子们分别取名为恂、愉、悦、怿;大臣崔光则为儿子们取名为劭、勖、勉。孝文帝说:“我儿子的名字里都有心,你儿子的名字里都有力。”崔光说:“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啊!”崔光为儿子取名好像就为了等孝文帝这一问,但马屁真是拍到了点子上。幸亏《左传》里有这样的话,否则,崔光只能如此表态了:“皇上您是思想者,我们都是为您干体力活的啊!”
读者 2022年17期2022-08-22
- 文明冯太后与孝文帝母子说再论
文明太后冯氏与孝文帝的关系问题,历来为史家所关注。史载冯太后为高宗文成帝皇后,孝文帝为显祖献文帝之子,高宗文成帝之孙,如此,则冯太后与孝文帝名义上应为祖孙关系;又献文帝、孝文帝之母均有其人,则冯太后与孝文帝实无血缘关系。但除去这些记载之外,史书所记又有种种疑窦,令人不得不作多种猜想。大略说来,学界有两种意见:一则认为冯太后与孝文帝为祖孙,且没有血缘关系,如田余庆、李凭诸学者的论述;一则认为冯太后为孝文帝生母,其中又有不同,如吕思勉疑孝文帝乃冯太后与其嬖宠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7-11
- 北魏孝文帝诏令文引《诗》研究
037009)孝文帝拓跋宏是我国历史上优秀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在位时期,他力排众议,迁都洛阳;以身作则,推进汉化。他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且在北朝文学史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后魏《孝文帝集》三十九卷”,[1](P1079)可惜现已不存。清代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2]与近人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3]中保存了孝文帝大量的作品。此外,唐代许敬宗所编撰的《文馆词林》、[4]朱祖延所撰的《北魏佚书考》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7-06
- 北魏明堂建设与孝文帝礼制改革
典这一仪式,在孝文帝改制提出之前还尚未出现在北魏的国家祭典之中[2]165-174。因此,对于北魏明堂的研究讨论成为了探究孝文帝礼制改革的重要视角。20世纪90年代在大同发现的北魏平城明堂遗址①,是现今发掘出土的类似礼制建筑中唯一一处不存在定名争议的遗址,为研究北魏明堂及孝文帝礼制改革提供了大量资料。因此,学界围绕这一遗址,已经对北魏的明堂有了数量众多的讨论。学界普遍关注平城明堂的具体形制及相关建设过程②,另有部分学者对于平城明堂的相关礼仪活动进行了讨论③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04-07
- 北魏民族融合中的江南认同
南文化为标尺的孝文帝文教改革孝文帝改革是推动北魏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变革。一般认为,太和十四年之前的改革由冯太后主持,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才开始主导改革。若从改革的内容来看,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建设大多完成于太和十年以前。从太和十年开始,改革主要集中于礼制领域,如定朝廷礼服,起明堂、辟雍,定乐章,迁都洛阳等。按《魏书·高祖纪》的记载,太和十年以后的诏册均为孝文帝所撰,可知改革所触及的深层次文教问题其实大都由孝文帝主导。值得注意的是,
人民论坛 2022年5期2022-03-18
- 北魏平城时期民族认同考释
——以方山永固陵为例
特别肯定了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进步性,孝文帝汉化改革是鲜卑少数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的典型事例,体现出极大地民族认同。王希恩认为民族之间的认同,即中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2]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在平城统治了近百年时间,北魏前后七代帝王在此指点江山、推行汉化,无数鲜卑儿女在此奋斗、生活,留下许多鲜卑民族和汉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文献和历史文化遗存,体现出鲜卑民族对于汉民族的认同,永固陵便是其中之一。永固陵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所在方山与孝文帝的联系,陵墓主人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3-15
- 增添历史人物细节,活化历史课堂
辑方式复习理解孝文帝改革史——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设计意图:从时代大背景大分裂大动荡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趋势下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针对当时北魏存在的社会问题,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改革即使针对问题、依据背景寻找的解决方案,并分析其成效怎样。这两个表是都是在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完成的。二、从关键历史人物的视角去增设细节——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体会历史进程中“人”的因素。1.孝文帝与冯太后(增设在改革背景环节)冯太后————————————孝文帝(1)家庭关系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3期2021-09-10
- 关于孝文帝行政改革的一些新诠释
摘 要: 孝文帝太和年间的改革是全面性的,行政改革则是其中心环节,其他方面的改革都与此相关,如社会经济、礼法道德、语言文字等的变化都是与之互动的。由于太和年间在行政制度上的改革,总的导向是权力的集中,对后期的北魏政权来说也有利有弊。利在通过行政效应增强了国家的动员能力,从而在经济和军事上对南方形成越来越大的优势,为后世的统一华土打下了国力基础;弊在权力导致的腐败成了北魏分裂与衰亡的一个祸根。关键词: 孝文帝;行政改革;太和年间在孝文帝太和年间实施的改革中,
史学集刊 2020年6期2020-12-09
- “怀土”与“变俗”:北魏太和年间关于迁都问题的大讨论
锁北魏太和年间孝文帝自上而下进行的汉化改革是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向来为治史者所关注。目前,学界已对孝文帝迁都及其汉化改革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涉及改革思想、政策、过程、影响以及对改革者的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参见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读书》1996年第5期;钱国旗:《民族融合的良性发展模式——论南迁拓跋鲜卑与汉族的融合》,《民族研究》1998年第4期;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
民俗研究 2020年5期2020-12-07
- 北魏孝文帝:师法先进,厉行改革
的。北魏时期的孝文帝就是一位极富变革精神的皇帝。他勇于面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落后,并主动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不但对于当时的北魏政权影响深远,更为后世留下了可以咀嚼的政治智慧。北魏太和十三年即公元489年,孝文帝拓跋宏派了一支使团出使南方的萧齐王朝。此行除了通使问好,改善魏、齐两国的关系之外,还肩负着一个有点特殊的使命:向南朝借书。北魏使者向当时的齐武帝萧赜出示了一份书单,希望南朝按照书单借给魏国一批书。这个请求引发了南朝君臣的一番议论,但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最后
唯实 2020年4期2020-05-21
- 孝文帝妙解纠纷
饱读诗书,深得孝文帝赏识。后来,孝文帝将都城从山西平城迁到洛阳,元志从洛阳令被提拔为“京兆尹”,心里就更看不起人了。有一天,元志坐轿子外出,在街上时,刚迁来的御史中尉李彪的轿子迎面过来了。那时的官员出门总是前呼后拥,官职越高随行人马就越多,也就越威风气派,老百姓遇见他们老远就得回避;官职低的就要让官职高的先走,遇官职相仿就互相让道。照理说,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偏不让路,李彪就生气地向元志喝道:“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
保健与生活 2019年22期2019-11-25
- 基于隋代楷书新局面形成过程研究
段,第一阶段:孝文帝改革与北书南学时期。第二阶段:复古洗礼与魏碑涅槃重生时期。第三阶段:王褒入关与南书北进时期。第四阶段:隋代楷书融南北之精华,达中和之境界时期。这4个阶段无疑对隋代楷书新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隋代;楷书;孝文帝;魏碑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8-0100-03历史上总是有一些重要的阶段和标志性事件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正如叶昌炽先生所言,隋代书法“上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8期2019-10-25
- 从平城到洛阳,北魏迁都前发生了什么?
年)八月,北魏孝文帝带领百万大军南下,准备跟南齐火并。当时正值雨季,又闷又热,百万大军苦不堪言。好不容易到了洛阳,大军稍作休整,又是一个雨天,孝文帝宣布“复驱军南进”。随行的代北鲜卑贵族看到这百万大军,从出兵时的军容浩荡到现在一个个哭爹喊娘,心想这要是到了前线,又是一场淝水之战。于是齐刷刷跪到孝文帝马前,请求皇帝这大军不能再前进了。孝文帝顺水推舟,表示出师有名,不如就把大魏的首都从平城迁到洛阳来,也算没有白折腾。鲜卑贵族虽不愿内迁,但更畏惧南伐,故只得相从
廉政瞭望 2019年18期2019-10-19
- 从平城到洛阳,北魏迁都前发生了什么?
年)八月,北魏孝文帝带领百万大军南下,准备跟南齐火并。当时正值雨季,又闷又热,百万大军苦不堪言。好不容易到了洛阳,大军稍作休整,又是一个雨天,孝文帝宣布“复驱军南进”。随行的代北鲜卑贵族看到这百万大军,从出兵时的军容浩荡到现在一个个哭爹喊娘,心想这要是到了前线,又是一场淝水之战。于是齐刷刷跪到孝文帝马前,请求皇帝这大军不能再前进了。孝文帝顺水推舟,表示出师有名,不如就把大魏的首都從平城迁到洛阳来,也算没有白折腾。鲜卑贵族虽不愿内迁,但更畏惧南伐,故只得相从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19年9期2019-09-10
- 突如其来迁都洛阳
魏皇帝拓跋宏(孝文帝)带领百万大军南下,准备跟南齐火并。当时正值雨季,据传孝文帝专爱挑下雨、道路泥泞的时候行军。又闷又热,又得赶路,百万大军被这一举动搞得苦不堪言,好不容易到了洛阳,大军稍作休整,又是一个雨天,孝文帝宣布“复驱军南进”(魏书·高祖纪下),就是继续走去淮河跟南齐萧家父子干。随行的代北鲜卑贵族看到这百万大军,从出兵时的军容浩荡到现在一个个哭爹喊娘,心想这要是到了前线,又是一场淝水之战。于是贵族大臣们齐刷刷跪到孝文帝马前,请求皇帝这大军不能再前进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2019年9期2019-09-10
- 北魏孝文帝迁都的环境因素
合的重要决策。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历代王朝的定都與迁都因素极其复杂,但灾害与环境一直是重要的视域。 四世纪末到五世纪中叶,北魏实行大规模“移民实京”活动。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孝文帝时期的平城地区成为史书记载的灾害多发区,其频次占北魏全境灾害总量的一半以上。水、旱等灾荒频发的史实与文本表征的背后,一方面体现了史书编纂者文本记录的侧重点,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平城作为北魏政治中心人口增多、环境承载力下降与社会关注度提高的史实。公元493年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9年2期2019-03-22
- 北魏官员:清贫不泯报国心
。此时已即位的孝文帝诏令选择一位学识渊博的官员去和南梁使团辩论,成淹被极力推荐,充当北魏代言人。面对胡搅蛮缠的南梁使团,成淹沉着冷静,旁征博引,不卑不亢,以出色的辩才成功折服了对方。最后,南梁使团只得同意入乡随俗,改换北魏朝服进入灵堂。成淹有力维护了北魏的尊严,孝文帝非常高兴,忍不住为成淹点赞:“我所用得人!”南梁输了一局,心有不甘,为了扳回面子,以朝贡为名再派使团来到北魏。在御赐的欢迎宴会上,南梁使团公开指责北魏背信弃义,轮番与成淹舌战。成淹舌战群儒,丝
百家讲坛 2019年9期2019-01-02
- 北朝“一姐”冯太后
政20多年,助孝文帝打造北魏鼎盛时期北朝女子的强悍能干,在《颜氏家训》中有清楚的记载,而这群“悍妇”中的一姐,又非冯太后莫属。她执掌北魏政权20多年,实行了大量社会政治改革,包括后来孝文帝的改革也与她紧密相连,这一系列举措让北魏国力达到鼎盛。在中国历史上,不乏权倾朝野的女人,垂帘听政的也不少,但有人说除了当上皇帝的武则天以外,就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而言,没有超过冯太后的。因此,冯太后又有“千古一后”的尊荣。24岁成了皇太后冯太后(442—490)是长乐信都(今
环球人物 2018年19期2018-10-17
- 鹅掌诱得帝王心
大名鼎鼎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皇后冯润,也叫冯妙莲。拓跋宏在后宫里比较宠爱的几个女人几乎都出自太师冯熙一家。当时的北魏文明太后也姓冯,是位女强人,曾毒杀拓跋宏的老爸献文帝拓跋弘,把持了朝政。孝文帝拓跋宏实行政治改革,制定汉化政策,俸禄制、均田制等都是文明太后临朝听政时颁行的。为使冯氏能继续操纵政权,文明太后硬是把三个侄女冯润、冯清和冯姗姊妹同时推荐给了自己的孙子拓跋宏,冯清端庄秀丽、文弱娴静,于是被立为皇后。冯姗为左昭仪,冯润则做了贵人。冯润进宫没多久就生了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8年4期2018-04-13
- 北魏孝文帝“礼不伐丧”辨析
7000)北魏孝文帝第二次南征时,恰逢齐明帝萧鸾病逝。他遂以“礼不伐丧”为由,从南方撤兵。《魏书·高祖纪》载:“(498年七月)萧鸾死,子宝卷僭立。……九月已亥,帝(孝文帝)以萧鸾死,礼不伐丧,乃诏返旆。 ”[1]184《资治通鉴》亦载:“九月,已亥,魏主闻高宗(萧鸾)殂 ,下诏称‘礼不伐丧’,引兵还。”[2]4431难道魏孝文帝退兵诚如史书所述,是效仿儒家“礼不伐丧”,还是另有隐情?对此学术界大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孝文帝盲目崇拜汉文化,不切实际,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3-07
- 浅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摘要:北魏孝文帝改革,实现了北魏统治由“武治”向“文治”的转变,是中国历史上较全面、成功的一次改革。但从改革内容的分析看,其意义与北魏后期的政治走向、国家兴衰相联系。其中,盲目的汉化措施,更与北魏后期统治状况的腐化密不可分。本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各项改革措施,从改革内容总结论述了这次改革的影响及不足之处。关键词:北魏;孝文帝改革西晋灭亡之后,少数民族为了各自的利益,连年交战。使各民族长期混居。后居于北方的鲜卑族经过战争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独具慧眼进行改革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期2018-01-25
- 伴君如伴虎,有能力者不怕
到了后来亲政的孝文帝的重用。孝文帝即位后的第一件事是推行全盘汉化的改革,急需一位改革帮手。于是,屡立战功、又是坚定改革派的元澄进入了孝文帝的视线,被邀请一起“创改朝制”。元澄欣然答应,回朝廷担任要职,辅助孝文帝进行各项改革制度的拟定。有人羡慕嫉妒恨地说:“魏国以前的任城王都是赳赳武夫,现任的任城王却转身为一个能力超群的文人了,真是有意思!”此话虽有些酸味,但元澄武将、文官一身担的能力不可否认。事实证明,孝文帝没有看错人。孝文帝改革的重头戏是想把首都从平城(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11期2018-01-20
- 同为改革功臣,命运结局各异
二,他们都是魏孝文帝改革的骨干、中坚,在孝文帝一系列改革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三,他们往往政见一致,互相支持。第四,他们在文化改革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孝文帝的批评。元澄:孝文朝的社稷之臣任城王是爵名,澄是人名。澄本姓拓跋,后孝文帝改拓跋姓为元,所以称其为元澄。元澄在拓跋宗室中辈分算高的,是孝文帝的族叔;政治生命算长的,经历了文明太后、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灵太后各个时期;然而最值得关注的,是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元澄是魏孝文帝改革坚定的支持者。孝文帝准
领导文萃 2017年23期2017-12-21
- 劈腿娇娃气死皇帝
皇帝●赵炎北魏孝文帝元宏可以说是北魏最有作为的皇帝,他整顿吏治,推动汉化,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他本该有更大的作为,却因为后宫之事过早病逝。公元483年,16岁的孝文帝元宏开始了第一次选妃。祖母冯太后疼孙子,也不顾辈分是否合适,就将自己的两位亲侄女——姐姐冯润和妹妹冯清同时嫁给了孙子。这对姐妹花聪明伶俐、娇俏可爱,元宏对这两个表姑非常满意。尤其是冯润,爱好汉族文化,与元宏兴趣相投,入宫后不久便获得了元宏的宠爱。然而红颜多薄命,仅三年,冯润就得了咯血症,冯
山海经 2017年11期2017-07-18
- 再探北魏俸禄制
不断汉化,到了孝文帝时期,建立了俸禄制。北魏俸禄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创造性的实行了“以品定俸”和“季禄制”被后代所继承,其历史地位不容小觑。关键词:北魏;俸禄;孝文帝;封爵中图分类号:K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5-0140-02北魏建立伊始,刚刚脱胎于氏族部落制,还带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畜牧经济、射猎经济所占比重大,而此时期官员的收入是依靠掠夺模式下的战利品再分配,即不定期的班赏制度,获利的人群主要是拓跋诸部的宗
学理论·下 2017年5期2017-06-03
- 北魏孝文帝如何选贤任能
【摘要】北魏孝文帝采用魏晋南朝之制,健全了北魏的选举制度。孝文帝选拔官吏,尤重贤才。此外,他还实行俸禄制、《职员令》、考绩法,改革用人制度,促进了北魏统治集团各阶层官吏素质的提高,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保证。【关键词】北魏孝文帝 用人之道 选举制度 【中圖分类号】K239.21 【文献标识码】A完善九品中正制、确立门阀制度,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标志着北魏王朝有了全国统一的选举制度,这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鲜卑姓为汉姓,根据与皇室关系之亲疏及其
人民论坛 2017年12期2017-05-12
- 北魏祭孔制度研究
帝统治时期,在孝文帝改革后达到全盛,成为北魏国家祭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帝通过祭孔的仪式性表演确立其所代表的北魏政权以及君权的合法性基础,实现统治阶层内部的权力整合,有效控制士人阶层和底层民众,最终促成北魏政权由军事政权向封建国家政权的成功转型。祭孔;合法性;儒家思想;社会控制一北魏孝文帝在汉朝儒家思想正统化的基础上,通过太和改制将其确立为北魏的统治指导思想,利用频繁的祭孔仪式性表演完成北魏政权和君权的合法性论证,形成以其为核心的政治权力秩序,为北魏社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1期2017-02-23
- 不放弃是成功的第一步
少游终于得到了孝文帝的重视。公元491年,孝文帝为考察蒋少游的能力,让他带着秘绘南朝齐国宫殿形制之命,以访问副使的身份出使南齐。蒋少游诚惶诚恐地领旨谢恩。然而南齐得知蒋少游访问的真实目的,对他并不友好,还准备扣留他。蒋少游仍不放弃,白天除了公事外出,从不踏出居所一步,当夜幕降临后他便利用一切借口,提着灯笼巡看每一座宫殿,将样式铭记于心,回北魏后,他手不停歇地临摹出记忆中的南齐宫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公元493年,孝文帝到达洛阳后,指着荒废了近两百年的魏晋故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12期2017-02-08
- 孝文帝爵制改革后的北魏散爵封地
魏太和十六年,孝文帝实行爵制改革,但改革前所实行的虚封五等爵制,依然延续下来而改称散爵。散爵封地为虚封性质,但由于与实封的王爵、开国爵一并实行,所以受到后者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散爵封地由原来以晋代郡、县为名称,改为以北魏所设郡、县为名称。并且,由于散爵封地由郡太守、县令进行治理,还可以被作为开国爵的封地来封授,散爵的封地与爵位等级已经没有联系。但散爵封地的封授与开国爵相同,也实行籍贯回避。总体而言,孝文帝爵位改革后实行的是以实封爵为主导的分封制,
古代文明 2016年4期2016-11-14
- 从平城到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草率说献疑
城到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草率说献疑王东洋(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从平城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事先做了大量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准备。对于反对迁都之官员,多加劝诫,对于普通民众,大规模赐民爵,尽量减少迁都阻力。孝文帝总览全局,南征北巡,开拓前线,稳定后方,并伴随有官制改革,使得迁都洛阳过程分步有序、有章可循。孝文帝迁都洛阳是综合考量各种因素而确定的迁都方案,并非仓促和草率之举。平城;洛阳;孝文帝;迁都北魏孝文帝由平城迁都洛阳,开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11-02
- 浅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心理原因
成成摘要: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从冯太后对他的影响探讨孝文帝改革的心理原因,可以加深对孝文帝的研究,其宽仁、富有城府、和隐忍的性格对孝文帝改革中的崇信儒学、迁都洛阳、改订刑法等具有深远影响。关键词:北魏;孝文帝;改革;心理原因一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融合具有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从心理角度来探讨孝文帝的心理原因对改革所造成的影响。孝文帝幼时就由冯太后亲自抚养,“及高祖生,太后躬亲抚养。是后罢令,不听政事”①孝文帝出生以后,冯太后主要任务
山东青年 2016年8期2016-10-21
- 浅析北魏孝文帝的民族关系思想
一时期,由北魏孝文帝改革最为人所关注,特别是他的民族关系思想值得研究。北魏孝文帝的民族关系思想有“全面汉化”、“和好”、“荡一四海”,这些民族关系思想对他的改革产生影响。关键词:北魏;民族关系思想 ;孝文帝中国民族关系思想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各类人物对中国民族关系的认识,是各个时期几乎所有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既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史学家及普通民众对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总结和反思,也有他们对当时民族关系现状的理性思考和客观认识,还有
卷宗 2016年7期2016-09-26
- 人教版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案例
具体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改革的具体措施及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系统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二)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也
考试周刊 2016年57期2016-08-23
- 两位“怕”臣子的皇帝
了美名,如北魏孝文帝和西汉汉文帝。薛聪就是让孝文帝“惮”的一个人。薛聪是薛辩的曾孙,曾任北魏治书侍御史。他不畏避强横之人,凡是违法乱纪的,都不放过。孝文帝有时候想宽恕那些违犯法令之徒,以昭示自己的恩泽。有一次,大司马、安定王拓跋休逮捕了三名偷盗的士卒,把他们绑起来到各个军营中游行示众,然后就要将他们斩首。孝文帝御驾巡视军营经过这里,下令赦免。孝文帝说:“君王的本体,有时常有意外的恩泽。这三人犯了这样的罪,虽然理应被处死,可是,命运使他们遇到了朕,即便他们违
前线 2016年4期2016-05-04
- 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的代京
471023)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启了北魏历史的新篇章,迁都之后,代京的政治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孝文帝迁都时,代京成为守旧势力的集聚地。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证迁都的顺利进行。孝文帝及宣武帝还多次北巡,以显示朝廷掌控着以代京为核心的北方边镇。孝明帝时期,随着北方边镇军事地位的失去,边镇将士不再受到重视。少数民族不断南下,加之朝政的逐步混乱,最终导致了代京的衰落。北魏;迁都;代京;孝文帝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北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鲜卑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迁都洛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4-04
- 北魏孝文帝廉政思想考论
有其历史原因。孝文帝元宏在执政之后,开始大力实施改革,一方面健全完善了官吏的俸禄制度和监察机制,使廉政工作具备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他以身作则,大力倡导清廉之风,注重精神层面的廉政文化建设。北魏官员群体的贪污之风因此大为收敛,只不过孝文帝的廉政思想有着无法超越的时代局限,所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北魏以贪亡国的最终结局。关键词:孝文帝;廉政思想;俸禄制度;监察机制中图分类号:D69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5)04-00
廉政文化研究 2015年4期2015-05-30
- 北魏献文帝禅位考
——兼与李凭先生商榷
将皇位顺利传于孝文帝,并以太上皇的身份加强皇权的政治策略。之后献文帝任用亲信,贬斥冯太后亲党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对孝文帝外祖李惠等在这场斗争中的经历的分析,可以证明孝文帝应非冯太后所生。关键词:北魏;献文帝;禅位;冯太后;孝文帝北魏从和平六年(465年)高宗文成帝驾崩文明太后听政到承明元年(476年)显祖献文帝驾崩文明太后再次听政这十余年间,发生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对日后北魏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其中又以皇兴五年(475年)献文帝的禅位事件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4-10
- 孝文帝的宽容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实行汉化,推广教育,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团结起了重要的作用。孝文帝执政时期,边关定州经常发生骚乱,急需一位得力干将去镇守。孝文帝思量再三,认为赵黑是最佳人选。于是,他找来赵黑一起用餐,说了自己的打算。赵黑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是个苦差事,因为平定骚乱,绝非易事,一不小心还会惹祸上身。于是,他推辞说:“我的才能有限,出身又不好,恐怕难以胜任!”说话间,厨子送了一道热菜上来。不巧的是,一只苍蝇刚好掉进
学苑创造·C版 2014年8期2014-11-14
- 孝文帝的两碗汤
◎秦洪孝文帝的两碗汤◎秦洪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执政时,边关定州经常发生骚乱,急需一位得力干将去镇守。孝文帝思量再三,认为赵黑是最佳人选。于是,他找来赵黑一起用餐,说了自己的心思。赵黑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是个苦差事,于是,他推辞说:“我的才能有限,出身又不好,恐怕难以胜任!”说话间,厨子送了一道热菜上来。不巧的是,刚好一只苍蝇掉进了菜里。厨子顿时吓得脸色苍白,大气都不敢出。但孝文帝并没责备厨子,只是微微一笑,用筷子将苍蝇挑了出去,继续用餐。不一会儿,厨子又端来了一
公务员文萃 2013年1期2013-12-19
- 孝文改制及其对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影响
权的主导地位。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北魏初年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引发了北魏政权严重的统治危机,因此,改革被提上了历史进程。一、孝文改制的汉化措施太和年间,孝文帝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有关改革措施,史称孝文改制。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和三长制。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孝文帝 “诏曰:置官班禄,行之尚矣。《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禄俸之秩。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改,朕永鉴四方,求民之瘼,夙兴昧旦,至于忧勤,故宪章旧典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0期2013-08-15
- 北魏孝文帝太子拓跋恂之死及其原因考析
500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改变北魏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对其影响与意义,以往史家论之甚多。不过,孝文帝迁都也加剧了其家庭内部的矛盾,其最突出的事件莫过于孝文帝大义灭亲,处死太子拓跋恂。宋人叶适在《习学记言序目》卷三四“《魏书·废太子恂传》”条中曾评论说:“太子恂事甚可伤。孝文急于有为,不计阶序,不本土俗,不量难易;其臣好富贵者李彪、王肃之流,以轻薄刻急承迎取快,于革治兴道,未有分寸之益,而使孩孺之儿,愚騃之妇,幽囚并命,损天性,害人伦。《礼》所谓教世子,
史学集刊 2013年1期2013-04-11
- 孝文帝的“折中”之道
唐宝民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认识到,如果想要使北魏强盛起来,就必须吸收中原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当时的北魏都城是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孝文帝想把都城迁到洛阳,以有利于改革鲜卑族落后的习俗,实行汉化方针政策,但当时的鲜卑贵族在平城住惯了,而且房屋土地都在这里,因此都不愿意迁都。有一天,孝文帝召集文武大臣到朝堂上议事,忽然提出要动员所有的力量南征,攻打齐国。大臣对此很不理解,认为无缘无故地劳师远征去攻伐齐国有些荒唐,但孝文帝坚持要出兵,大
廉政瞭望 2012年11期2012-11-28
- 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期的赈灾防灾措施
7009)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期的赈灾防灾措施马 永(山西大同大学文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期,北方地区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着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且不利于北魏政局的稳定。为了维护统治,孝文帝实施了一系列赈灾防灾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开仓赈恤,减免田租;移民就食;问民疾苦,关爱鳏寡孤独者;祈雨;劝课农桑,加大重农力度,实施均田制;建立仓储制度;迁都洛阳;兴修水利等。北魏孝文帝;自然灾害;赈灾防灾措施一、北方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的表现北魏孝文帝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9-08
- 北魏文明太皇太后与孝文帝
再次临朝听政。孝文帝是献文帝的长子、文成帝的长孙,就家庭关系而言属于冯氏的孙辈;但是,孝文帝之父献文帝是文成帝宫中贵人李氏所生,就血缘关系而言孝文帝与冯氏毫无瓜葛。[1]卷13:328,331不过,孝文帝先在冯氏的卵翼之下成长,后在冯氏的监护之下执政;冯氏则藉控制孝文帝而培植势力,攫取了北魏政权。一 二者没有血缘关系笔者发表过一篇题名为《北魏孝文帝非文明太后私生辨》的文章,[2]76-84以考证冯氏与孝文帝并无血缘关系,这篇文章后来成为拙著《北魏平城时代》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4-13
- “洛阳—平城”两都格局与北魏政权之败亡
06)随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北魏平城时代结束,洛阳时代开启,从此北魏历史上“洛阳—平城”两都格局正式形成。迁都后的洛阳新政盲目追求“文治”而忽略“武功”,使得素为用武之地的平城逐渐被摒弃于汉化之外,这些依旧保持着鲜卑旧有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平城力量借六镇为乱之契机,将北魏政权推入了灭亡的深渊,立国百年的北魏政府很快在以平城为中心的恒朔势力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平城;洛阳;两都格局;北魏灭亡从公元398年道武帝将都城从盛乐迁到平城后,平城就从两汉时期抵御北方民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4-12
- 跋陀开创少林寺
同市)。这时是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前后。孝文帝喜好佛法,因此对西域来的高僧优待有加。孝文帝为跋陀“别设禅林,凿石为龛”,供给资供。“石龛”又称“石室”、“石窟”,是和尚们坐禅及观像的场所。跋陀的石龛就在大同市西郊的云冈石窟中。平城城内有一位姓康的富翁特别爱好佛法,他特为跋陀建了一所小寺院,跋陀常常在这小寺院内坐禅。有一次,孩子们从门缝内看见室内似乎起了火,惊慌地报告了康家主人。人们赶到时,却发现跋陀依然在室内潜心坐禅,于是人们议论跋陀禅法玄妙、已“得道”。太和
少林与太极 2011年1期2011-08-15
- 孝文帝肃贪的启示
0年,北魏皇帝孝文帝拓跋宏开始亲政。历史上的北魏,一直实行“班赏群臣将士各有差”的分配办法,即把战争中掳获来的财富和人口,按功劳的大小和品爵的高低进行分配。因此,受游牧掠夺习俗的影响,北魏朝廷从来不给文武百官颁发俸禄。中国北方统一后,战争日益减少,掠夺和赏赐也相应减少,显然,皇帝有限的赏赐已难以满足官吏奢侈的欲望,再加上官吏又没有俸禄,他们便与地方大族相互勾结,或盗取国家赋税,或对小农进行高利贷盘剥,甚至公开抢夺。这种贪污行为愈演愈烈,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引
唯实 2010年6期2010-07-12
- 北魏后宫最疯狂的女人
个女孩就是后来孝文帝的皇后冯妙莲。虽然这个女孩子并不得父亲的欢心,但14年后,她却被自己的亲姑姑,当时的北魏太后——文明太后看中,召进了宫里。当时,北魏虽是孝文帝拓跋宏当皇帝,但大权实际上是掌握在文明太后手里的。这个文明太后可是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她为了能光耀冯家的门第,巩固自己的地位,就把自己的两个侄女都召入了孝文帝后宫,准备随时挑选一个立为皇后。孝文帝对这姐俩是宠幸有加,尤其是冯妙莲,她凭着自己那双勾人的眼睛,那两片能说会道的薄唇,那娇滴滴的甜润嗓音,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09年11期2009-12-15
- 忍耐与成功
陈 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善于忍耐的领导者。在他还只有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献文帝拓跋弘身上长了疮,他面不改色,坦然用嘴为父亲吮脓。拓跋宏执政初期,定州经常发生骚乱,需要一个得力的大臣前去镇守,他就把一个叫赵黑的人叫来,赵黑不愿意去,连连推辞。正在这时,一位厨师将一道热菜送上来,恰巧一只苍蝇掉在菜盘子里了。厨师吓得要死,孝文帝笑了笑,轻描淡写地用筷子将苍蝇挑了出来。这个厨师出去之后,又端来一碗热汤,因为先前的苍蝇事件,心理压力增大,热汤浇在孝文帝手上了。孝
军事文摘 2009年7期2009-08-04
- 《北方的民族汇聚》课堂教学实录
基本技能。列举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尝试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孝文帝改革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内迁的方向、分布地区的情况和孝文帝改革相关内容的理解。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培养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体会社会进步离不开改革。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
黑河教育 2009年2期2009-05-13
- 北魏孝文帝:声东击西成伟业
碰撞,其间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正是这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孝文帝拓跋宏(467~499)为北魏的第7位国君。490年,24岁的拓跋宏亲政,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为了消除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隔阂,进一步拉拢汉族地主、士大夫,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巩固北魏政权,孝文帝决心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都洛阳在北魏朝廷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许多鲜卑贵族坚决反对迁都,如何才能成功迁都,以推行自己的宏伟计划呢?一日上朝,孝文帝宣布要南征,大臣们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
百家讲坛 2008年9期2008-06-12
- 未必有这么高
文,有些感想。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若因此称他为“盖世英雄”,未免有拔高之嫌。文章说“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事实上恐怕并非如此。北魏统治者在对各族人民残酷镇压和统治的同时,其内部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一方面是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是民族矛盾。北魏在征服中原过程中,引用汉族地主为官,上谷张衮、清河崔玄伯等著名汉族豪强成了拓跋圭的得力谋士,崔玄伯的儿子崔浩更是
读书 1996年10期199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