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成
摘要: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从冯太后对他的影响探讨孝文帝改革的心理原因,可以加深对孝文帝的研究,其宽仁、富有城府、和隐忍的性格对孝文帝改革中的崇信儒学、迁都洛阳、改订刑法等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北魏;孝文帝;改革;心理原因
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融合具有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从心理角度来探讨孝文帝的心理原因对改革所造成的影响。孝文帝幼时就由冯太后亲自抚养,“及高祖生,太后躬亲抚养。是后罢令,不听政事”①孝文帝出生以后,冯太后主要任务就是抚养孝文帝,为此,专门罢政抚养孝文帝就成了冯太后的职责。孝文帝拓跋宏皇兴五年(471年)继为皇帝位。但一直到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去世后,才掌握北魏的权力。在此之前冯太后手中一直掌握北魏的权力,孝文帝一直在冯太后的教导之下,各个方面都受到她的影响,冯太后对孝文帝性格影响有如下几点:
(一)宽容
冯太后对下人的宽容,使得孝文帝也具有这种宽容的品质。冯太后对待下人的犯错比较宽容,厨师送给冯太后的粥里面有条虫,孝文帝看见后很生气,要惩罚他,但冯太后很宽容的原谅了他。史载“宰人昏而进粥,有蝘蜒在焉,后举匕得之。高祖侍侧,大怒。将加极罚,太后笑释之”。②后来孝文帝遇到这种事也很宽容的原谅了厨师“进食者曾以热羮伤帝手,又曾于食中得虫秽之物,并笑而释之”。③从孝文帝对同件事情处理的前后变化,无疑,孝文帝也学到了这种宽容。受到了冯太后的影响。
(二)富有城府
冯太后富有城府,孝文帝也受其影响。冯太后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老辣而富有城府。“高宗崩,故事:国有大丧,三日之后,御服器物一以烧焚,百官及中宫皆号泣而临之。后悲叫投火中,左右救之,良久乃苏”。④当冯太后的丈夫文成帝去世后,冯太后悲痛万分,想要投火自杀,可见冯太后的城府是比较深的,孝文帝受其影响。“帝幼有至性,年四岁,显祖曾患痈,帝亲自吮脓。五岁受禅,悲泣不能自胜。显祖问帝,帝曰:‘代亲制感,内切于心显祖甚叹异之”⑤孝文帝四岁时给父亲吸脓,五岁时就懂得禅让,并说出如此孝顺的话,对于一个小孩来说,显然是冯太后在背后教育他这样做。这种城府孝文帝从小就受到教育,同样当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也是这样。“十四年,崩于太和殿,时年四十九。其日,有雄雉集于太华殿。高祖酌饮不入口五日,毁慕过礼。……高祖毁瘠,不绝酒肉,不内御者三年”。⑥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非常悲伤,但这种情感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这年孝文帝二十四岁,在此之前一直受冯太后的压制,很难想象作为一个有为的君主,他丝毫没有怨言。当冯太后去世时候,他毁慕过礼,悲伤的身体瘦弱超过礼节,而他这样做的因为是,一方面是因为孝文帝崇奉儒家,需要尽孝。另一方面也是冯太后刚刚去世,孝文帝的权力还不稳,需要做个样子,可以看出孝文帝的富有城府的性格。
(三)隐忍
孝文帝童年的不幸使他变得隐忍。孝文帝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没有得到母爱的关怀,这是他的不幸,而他母亲死的原因是自道武帝拓跋焘以来所规定的儿子被选为太子后,母亲必须被赐死,以免母亲干政。以至于“迄后之崩,高祖不知所生”⑦他一直到冯太后去世,都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看出他的不幸。
孝文帝在皇兴五年(471)年即皇帝位,一直到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去世,这段时间政权一直掌握在冯太后手中。孝文帝手中没有权力,这使得这段时间孝文帝一直都在小心翼翼,一直在隐忍。史载“自太后临朝专政,高祖雅性孝谨,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多有不关高祖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动内外”。⑧ 从中可以看出第一、太后的权力很大,基本上大事都由太后说的算。第二、孝文帝不是不想参与政事,而是没有机会参加政事。“北都时,朝法严急。太和初,吾兄弟三人并居内职,兄在高祖左右,吾与津在文明太后左右。于时口自敕,责诸内宫,十日仰密得一事,不列便大瞋嫌。诸人多有依敕密列者,亦有太后、高祖中间传言构间者。吾兄弟相诫曰:‘今忝二圣近臣,母子间甚难,宜深慎之”。⑨冯太后对孝文帝不断的猜忌,冯太后也不断的找孝文帝的过错,同时让身边人也找孝文帝的过错,都可以说明当时孝文帝的权力不稳定。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孝文帝自己的没有权力,他很聪明,一直隐忍,“宦官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认而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⑩这些都可以看出孝文帝的隐忍。
二
孝文帝从小接受儒学教育。所以孝文帝掌权以后,他所推行的改革之一就是推崇儒學,进行汉化教育。像太和十九年(495年)“庚申,行幸鲁城,亲祠孔子庙。幸酉,诏拜孔氏四人、颜氏二人为官。诏兖州刺史举部内士人才堪军国及守宰治行,具以名闻。又诏赐兖州民爵及粟帛如徐州。又诏选诸孔子宗子一人,封崇圣候,邑一百户,以奉孔子之祀”。B11孝文帝亲自祭拜孔庙,并封孔子的子孙,无不表示对孔子的尊重。孝文帝尊崇孔子,一方面是因为他要利用儒家学说巩固其统治,另一方面说明他小时候受的儒家教育对他改革所造成的影响。
由于冯太后对孝文帝的压制,使得孝文帝掌权后急切想摆脱这种束缚,而平城正是守旧势力的集中地,这是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个原因。而迁都洛阳是一件大事,必定会受到不小的阻力。这时,孝文帝的富有城府、隐忍的性格对孝文帝如何迁都就表现出来了。由于迁都是件大事,会受到大臣的反对,所以他打着南伐肖齐的名义进行迁都。太和十七年(493年)九月,到了洛阳,阴雨不断,行军困难,孝文帝下诏继续南下,大臣李冲、安定王休、任城王澄等一起进谏,不愿南下,孝文帝说:“今者兴动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若不南鑾,即当移都于此,光宅中土,机亦时矣,王公等以为如何?议之所决,不得旋踵,欲迁者左,不欲者右”B12 南安王桢等站到左边,表示迁都,群臣也表示拥护,只有安定王休等少数人站到右边,不想迁都,这样孝文帝迁都的目的就达到了,史载“高祖初南迁,恐众心变旧,乃示为大举,因以胁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B13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孝文帝有计谋、有城府。迁都是件大事,他要找个借口,慢慢筹划。而这,无不是受到了冯太后的影响。
[注释]
①《魏书》卷13《皇后列传》第1,中华书局1974年,第328页。
②《魏书》卷13《皇后列传》第1,中华书局1974年,第329页。
③《魏书》卷7下《高祖纪》第7下,中华书局1974年,第186页。
④《魏书》卷13《皇后列传》第1,中华书局1974年,第328页。
⑤《魏书》卷7下《高祖纪》第7下,中华书局1974年,第186页。
⑥《魏书》卷13《皇后列传》第1,中华书局1974年,第330页。
⑦《魏书》卷13《皇后列传》第1,中华书局1974年,第330页。
⑧《魏书》卷13《皇后列传》第1,中华书局1974年,第329页。
⑨《魏书》卷《列传》第46,中华书局1974年,第1290页。
⑩《魏书》卷7下《高祖纪》第7下,中华书局1974年,第186页。
B11《魏书》卷7下《高祖纪》第7下,中华书局1974年,第177页。
B12《魏书》卷53《列传》第42,中华书局1974年,第1183页。
B13同上。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