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瑗

  • 读之初
    写道,她的小女儿钱瑗两岁的时候,见到姨妈给四岁的女儿讲一本叫《看图识字》的书,喜欢得不得了。杨绛看到了,就给钱瑗买了一套。钱瑗很聪明,拿起来就念出很多字。但是杨绛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钱瑗竟然是倒着阅读那本书。怎么回事?原来姨妈坐在桌旁给自己的女儿讲书时,钱瑗是坐在桌子对面“旁听”的,所以她认的字都是“倒字”。说一段题外话。读杨绛与钱瑗的故事时,我恰好在整理出版“民国童书”。我们赶紧找到那套出版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看图识字》,上下两册,非常好看。现在我们已经

    阅读(书香天地) 2022年8期2022-05-30

  • 哀而不伤、情感满溢的《我们仨》
    爱戴的北师大教授钱瑗——妈妈杨绛“平生唯一杰作”,爸爸钱锺书“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然而,世间好物不常在,彩云易散琉璃脆。人生总有分别,不是生离,便是死别。杨绛在爱女钱瑗和丈夫钱锺书相继离世后,“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时年92岁的老人,将满溢的思念,从心间倾注到笔下,化作《我们仨》里一个平凡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单纯温馨的生命故事……《我们仨》是一部读后让人潸然泪下的诚意之作,更是对人生爱情、亲情等情感最美好的诠释。作者简介杨绛(1911年7月1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22年11期2022-04-06

  • 试析杨绛《我们仨》中的家庭之爱
    了自身在抚育女儿钱瑗时的具体经历,突出了家庭生活的美好,间接性地展现了特殊时代下社会环境的演变趋势,以一种容易被普罗大众所理解与认识的文学艺术形式表现了家庭之爱,突出了创作者自身的文学功底与艺术修养,正确而详细地描绘了家庭生活中作者杨绛与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瑗的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在突出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同时,还原了真实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强化了作品的可看性与在情感层面的感染力。作者杨绛在《我们仨》中描绘了新时代突出时代精神的家庭伦理关系,重新阐释了传统家庭文

    散文百家 2021年8期2021-11-12

  • 鸡娃
    杨绛先生曾赞女儿钱瑗:“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钱锺书认为是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他们对女儿的教育并不是鸡娃模式,而是佛系放养。比如女儿学外语时,他们不会手把手教女儿学习,更不会时不时去监督她,而是让她自己琢磨,碰到不懂的问题,也是让她自己去找答案。这种“散养”让钱瑗对学习抱有一颗好奇求知的心,也让钱瑗养成自主学习阅读的好习惯。在旁人都在让孩子去学艺术、报才艺班的时候,钱锺书更是直接将决定权丢给钱瑗,也因此,钱瑗从小就很有主意,性格上也更加独立。比

    新作文·高中版 2021年9期2021-10-26

  • 《我们仨》导读
    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女士写父女俩,钱先生写他眼中的母女俩。到1996年10月,患病的钱瑗已经非常衰弱了,她请求妈妈,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躺在病床上,钱瑗在护士的帮助下断断续续写了5篇,最后都不能进食了,还在写。杨女士见重病的女儿写得实在艰难,便劝她停一停。这一停,钱瑗就再没有能够重新拿起笔。1998年,杨绛的丈夫钱锺书逝世。一生的伴侣、女儿相继离去,杨绛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1年14期2021-08-10

  • 一部蕴含三重深意的唐诗选
    物送给自己的女儿钱瑗(小名圆圆)的。无奈造化弄人,后来由于钱瑗不幸早逝,杨绛先生遂将这部抄录的稿子赠送给了著名学者吴宓先生的女儿吴学昭老师,吴老师不想独享这份“大礼”,才将它公开出版。当然,在抄录这部书的过程中,这一切都還没有发生,当时是1985年至1991年间,正是钟书先生、杨绛先生、钱瑗“我们仨”的黄金岁月,一家人其乐融融,胜过天上人间。作为父母,两位学贯中西的大家决定将这部手抄的唐诗作为“遗产”留给独女,抄录的过程既是感受唐诗熏陶的过程,也是享受天伦

    风流一代·青春 2021年4期2021-04-23

  • 以身作则,引导孩子的向善之路
    中所得到的关爱。钱瑗是钱钟书和杨绎唯一的女儿,自幼便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钱钟书早在钱瑗出生之前便对杨绎说:“我不要儿子,我只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钱钟书夫妇的恩爱同时也为钱瑗的成长提供了一個极其温馨的家庭环境,这个家成了为她遮风挡雨的避风港。钱瑗于是一路健康茁壮成长,长大以后成了北师大英语系教授兼博导,且编撰了《实用英语文体学》,颇有一番成就。由此可见,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走向向善之路,不仅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更是中国

    家长·下 2020年10期2020-11-18

  • 以身作则,引导孩子的向善之路
    中所得到的关爱。钱瑗是钱钟书和杨绛唯一的女儿,自幼便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钱钟书早在钱瑗出生之前便对杨绛说:“我不要儿子,我只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钱钟书夫妇的恩爱同时也为钱瑗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极其温馨的家庭环境,这个家成了为她遮风挡雨的避风港。钱瑗于是一路健康茁壮成长,长大以后成了北师大英语系教授兼博导,且编撰了《实用英语文体学》,颇有一番成就。由此可见,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引导孩子走向向善之路,不仅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更是中国

    家长 2020年30期2020-11-06

  • 一家三口
    以为这个家里还有钱瑗的奶奶或姥姥在。可是钱瑗也在喊“Mummy娘”。“Mummy”在英语里面表示更加孩子气地叫妈妈,可见,钱瑗也在叫妈妈,还告状说是爸爸做坏事,当场被自己拿获。杨绛出场,看到这个场景后忍不住哈哈大笑。原来,钱锺书是模仿钱瑗叫的,目的就是把杨绛引来。2.场景方面:做坏事就是捣乱。钱锺书此时的身份已不是什么文化大家,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在女儿房间里捣乱,带给我们的是那种无法言喻的快乐。可是,这么一个平等、自足、欢乐的“小剧场”却随着那一声电话铃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0年38期2020-10-27

  • 寻找永恒的爱
    是他和杨绛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女儿相继离去,杨绛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的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女儿与丈夫先后病重去世,作者在书中以梦幻的形式记叙了这段情感经历。第三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0年38期2020-10-20

  • 女儿的感恩
    书和杨绛的女儿,钱瑗从小就会照顾人。杨绛曾在散文集《我们仨》中寫道:“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即使工作再忙,钱瑗总会赶回家,为睡眠浅的妈妈缝制睡衣,为爱吃糖的爸爸剥好糖纸。每逢钱锺书去外地出差,从不嘱咐杨绛照顾好女儿。他只嘱咐阿瑗好好照顾妈妈,而钱瑗也总是很负责地答应下来。每逢爸爸因病请假,钱瑗又跑去安慰爸爸:“提勒提勒耳朵,胡噜胡噜毛,我们的爸爸吓不着。”是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钱瑗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懂得感恩。懂得感恩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29期2020-09-02

  • 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 是养出感恩的孩子
    书和杨绛的女儿,钱瑗从小就会照顾人。杨绛曾在散文集《我们仨》中写道:“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即使工作再忙,钱瑗总会赶回家,为睡眠浅的妈妈缝制睡衣,为爱吃糖的爸爸剥好糖纸。每逢钱锺书去外地出差,从不嘱咐杨绛照顾好女儿。他只嘱咐阿瑗好好照顾妈妈,而钱瑗也总是很负责地答应下来。每逢爸爸因病请假,钱瑗又跑去安慰爸爸:“提勒提勒耳朵,胡噜胡噜毛,我们的爸爸吓不着。”是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钱瑗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懂得感恩。懂得感恩

    杂文选刊 2020年7期2020-07-14

  • 无声相守
    绛、钱钟书和其女钱瑗一生的《我们仨》时,他们的形象便从令人憧憬的“先生们”变成了可爱的他们了,在杨绛平易、亲切、风趣又深刻的语言中,我们才真正开始了解他们到底为何如此令人尊敬。《我们仨》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万里长梦”,第二部分是描述杨绛一家从去牛津留学开始到钱瑗和钱钟书去世的63年之间的往事。“万里长梦”是杨绛做的一个梦,将钱瑗和钱钟书的辞世以梦的形式写出来。整个故事亦真亦假,开头时杨绛写道,她做了一个梦,梦见钟书与她走散了,醒来后,她埋怨钟书一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9期2020-03-31

  • 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是养出感恩的孩子
    书和杨绛的女儿,钱瑗从小就会照顾人。杨绛曾在散文集《我们仨》中写道:“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即使工作再忙,钱瑗总会赶回家,为睡眠浅妈妈缝制睡衣,为爱吃糖的爸爸剥好糖纸。每逢钱钟书去外地出差,从不嘱咐杨绛照顾好女儿。他只嘱咐阿瑗好好照顾妈妈,而钱瑗也总是很负责地答应下来。每逢爸爸因病请假,钱瑗又跑去安慰爸爸:“提勒提勒耳朵,胡噜胡噜毛,我们的爸爸吓不着。”是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钱瑗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懂得感恩。懂得感恩的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0年2期2020-03-17

  • 张荷口述:杨绛的《我们仨》充满了互爱、互助共行的家庭文化
    广泛,他们的女儿钱瑗任教北京师范大学,是一名优秀的英文教师。因此,他们三个人组成的家庭,在很多人眼里是很特别、很神秘的,对于这一家人的故事,对他们的生活,会有很多好奇,我想这可能是普罗大众想去读这本书的最初冲动。同时,我觉得这本书传递的主题不仅仅局限于小家、小情、小爱,也绝非是以一家人的私生活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我们仨》更多的是从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经历,透露出两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钱先生和杨先生是比较早的既受过中学传统的熏陶,又接受过西学浸润的一代知识分子

    新阅读 2020年12期2020-01-07

  • 微访谈
    钱钟书喜欢教女儿钱瑗学外语,一开始只教英语,见钱瑗学英语很快,于是也教她法语和德语,但是钱钟书很调皮,教她的都是些“放屁”“屎”之类的不雅之词。当有朋友来访的时候,他就把女儿叫出来说几句“外语”。客人与钱钟书听了捧腹大笑,但是钱瑗不明就里,以为客人是在夸奖自己,不免洋洋得意。直到长大之后,钱瑗才知道自己原来被亲爸爸给坑了。隔行如隔山,不聊也罢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第一人,在当时的经济学领域里,他就是泰山北斗一样的存在。有一次,他和狂人黄侃聊天,

    百家讲坛 2019年5期2019-11-28

  • 言传不如身教
    书和杨绛怎么教育钱瑗?”“不用管,不用管”,钱静汝连连摆摆手,“钱瑗真的乖,大家都喜欢她。”钱静汝是钱锺书的堂侄女,钱瑗比钱静汝大两岁,两人在上海避难时曾一起玩耍。那是钱瑗出生后第一次回国。钱锺书一上岸就直赴昆明西南联大,杨绛带着1岁多的钱瑗来到了上海,有时挤居钱家,有时挤居杨家。“不会叫人,不会说话,走路只会扶着墙横行,走得还很快。这都证明我这个书呆子妈妈没有管教。”在《我们仨》里,杨绛回忆起钱瑗刚回国时的模样,掩不住自责。但回国后,杨绛也没有更多工夫去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9年2期2019-03-21

  •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原定是钱瑗写眼中父母亲,杨绛写父女俩,钱老先生写母女俩,后因钱瑗病中,写了五篇便离开人世,其母杨绛女士在耄耋之年,陪伴女儿与丈夫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后,以平和的心态,讲述着“我们仨”过去的点点滴滴,堪称一部血泪之作。全书分为三个部门和三个附录,从我们老了,老人做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文章的序幕,到老人挚爱的女儿和相守相伴的丈夫先后在古驿道相失,我们仨散了,最后空留形单影只的我一人思念我们仨,以回忆的形式记录着两人结婚赴英国求学,后生下女儿一家三口的幸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2期2019-03-18

  • 钱瑗:钱锺书夫妇的“平生杰作”
    儿,我喜欢的。”钱瑗长大后,杨绛把爸爸的“欢迎辞”告诉她,她很感激。这个细节被钱锺书乔装打扮后写入小说《围城》中:“这阿丑是老二鹏图的儿子,年纪有四岁了,下地的时候,相貌照例丑的可笑。鹏图没有做惯父亲,对那一团略具五官七窍的红肉,并不觉得创造者的骄傲和主有者的偏袒……”鹏图身上有杨绛的影子。孩子生下来后,当然就该取名了。跟中国传统家庭一样,这取名的重任非钱锺书父亲钱基博莫属。满肚子国学学问的祖父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便郑重其事地为这个新加入大家庭的小女孩

    同舟共进 2019年12期2019-03-02

  • Education from Role Models
    年杨绛与钱钟书和钱瑗摄于三里河寓所 Yang Jiang (left), Qian Zhongshu (middle)and Qian Yuan (right) in their flat in Sanlihe in 1981不言之教文/郑心仪“钱锺书和杨绛怎么教育钱瑗?”记者问过钱静汝,她的爷爷钱基厚与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是孪生兄弟。“不用管,不用管,”钱静汝连连摆手,“钱瑗真的乖,大家都喜欢她。”钱瑗比钱静汝大两岁,两人在上海避难时曾一起玩耍。那是钱瑗

    Special Focus 2018年12期2019-01-05

  • 《我们仨》
    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48期2019-01-03

  • 一个文人家庭的源流
    有钱钟书、杨绛和钱瑗。你们去故居可以和钱静汝聊一聊,可以好好问问这两家的故事。钱静汝的爷爷钱基厚,与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是孪生兄弟,她可是钱氏祖屋最后的‘守门人。”“子孙虽愚,诗书需读”“以前这里一下雨就漏水,老屋子又是纯木质结构,没有地基,附近拆迁也担心撞倒墙。大姆娘(杨绛)都曾打电话来劝我:‘阿静啊,别再住了,早些搬吧。但我总觉得自己有份责任,心里也舍不得。”钱静汝在来访者前面,看了看四周,神色中有些怀念,“一年多前,我把老宅交给了无锡市政府,卸下了担子

    时代报告 2018年10期2018-12-05

  • 有爸爸做玩伴的孩子真幸福
    要顽皮。有一次,钱瑗大热天露着肚皮熟睡,钱钟书就给她肚皮上画了张大脸。每天临睡前他还要在女儿被窝里埋置“地雷”,把大大小小的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硯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钱媛惊叫,他得意大乐。钱媛临睡前必定小心搜查一遍,把被里的东西一一取出。这个游戏,父女俩百玩不厌。钱瑗曾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钱老的女儿很幸福,生活中像这样爱女儿的父亲很多。童年时,在与爸爸是玩伴关系中长大的孩子,快乐和幸福会时

    中华家教 2018年6期2018-11-14

  • 你的婚姻里,藏着孩子未来婚姻的样子
    和杨绛曾带着女儿钱瑗去饭店吃饭,席间钱瑗一直在看其他的客人,还忍不住跟父母说:“看,这家孩子的父母在吵架,那家孩子的父母在拌嘴。父母恩爱的小孩儿真的很幸运,所以我特别感激爸爸妈妈,因为您们相亲相爱,琴瑟和鸣,我觉得自己是个特别幸运的孩子。”而钱瑗也在父母爱的滋养中,学会了如何去爱。尽管她的一生坎坷,第一任丈夫遭迫害自杀,第二任丈夫又大她十几岁,但两段婚姻都夫妻恩爱。在她去世后,继女继子还撰文怀念她:“和母亲钱瑗一起生活的20多年,是我们一生最幸福快乐的日子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18年10期2018-10-17

  • 阿瑗
    钱锺书先生的女儿钱瑗曾经画过这样一幅漫画:钱锺书在家中一边碎步行走,一边专注地看着书。他穿的裤子松松垮垮,完全淹没了身材。钱瑗给漫画取名为《裤子太肥了》,讓人忍俊不禁。某年夏天,时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的钱锺书在家读书。他打着赤膊坐在一把高高的靠背椅上,因为弯腰,胸脯和肚子的脂肪堆成一座小山包,脚上则悬空趿拉着拖鞋。大约是累了,他想锻炼一会儿,双手一前一后在胸前转动着,神情极其专注。钱瑗将此景画了下来,画的右下方注曰“副院长暑读书图”,人物非同一般的身份与居家

    爱你·心灵读本 2018年3期2018-09-10

  • 一个文人家庭的源流
    有钱锺书、杨绛和钱瑗。你去故居采访钱静汝,可以好好问问这两家的故事。钱静汝的爷爷钱基厚,与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是孪生兄弟,她可是钱氏祖屋最后的‘守门人。”“子孙虽愚,诗书需读”“以前这里一下雨就漏水,老屋子又是纯木质结构,没有地基,附近拆迁也担心撞倒墙。大姆娘(杨绛)都曾打电话来劝我:‘阿静啊,别再住了,早些搬吧。但我总觉得自己有份责任,心里也舍不得。”钱静汝坐在记者面前,看了看四周,神色中有些怀念,“一年多前,我把老宅交给了无锡市政府,卸下了担子,心里也空

    环球人物 2018年16期2018-08-22

  • 怀念他们仨
    些新同学不知道,钱瑗安眠于此。钱瑗曾与父亲钱锺书、母亲杨绛住在北京三里河南沙沟小区。他们是1977年搬进来的,1997年钱瑗去世,1998年钱锺书去世,留下杨绛一人独守空宅18年。一晃,钱锺书去世20年了。2018年8月,《环球人物》记者再次来到南沙沟,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这里。院子里的一位耄耋老人说:“他们的房子已经被国家收回去了,现在没人住。”6号楼三层最西侧那个阳台仍是敞开的,那就是他们仨曾经的家——院子里唯一没有封闭阳台的那一户。杨绛生前说:“为了

    环球人物 2018年16期2018-08-22

  • 钱钟书女儿的幽默
    常常被书后附录的钱瑗的漫画与家书所打动。在我看来,这些漫画与家书充满了浓浓的幽默因子,充分显示了钱瑗对生活的热情与乐观。20世纪80年代后期,钱瑗画过这样一幅漫画:钱钟书在家中一边碎步行走,一边专注地看着一本书,他穿的裤子松松垮垮,完全淹没了身材,钱瑗给漫画取名为《裤子太肥了》,让人忍俊不禁。某年夏天,时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的钱钟书在家读书,他坐在一把高高的靠椅上,打着赤膊,因为弯腰,胸脯和肚子的脂肪各堆成一座小山包,脚上则悬空趿拉着拖鞋,大约是累了,想锻炼

    老年世界 2018年2期2018-05-21

  • 一起走过的日子
    爱人钱钟书和爱女钱瑗,家充其量是个客栈。“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我最喜欢《我们仨》中的这一段话,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如此平凡、朴素的陪伴,却有着无限的温暖与幸福,这不就是“家”的意义所在吗?透过这平凡的家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12期2018-04-13

  • 玩得正酣的父女俩
    以为这个家里还有钱瑗的奶奶或者姥姥在。可是钱瑗也在喊“Mummy娘”。“Mummy”在英语里面表示更加孩子气地叫妈妈,可见,钱瑗也在叫妈妈,还告状说是爸爸做坏事,当场被自己拿获。然后杨绛出场,看到这个场景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读到这里我们才知道,钱钟书是模仿钱瑗叫的,目的是把杨绛引来。2.场景方面:做坏事就是捣乱。钱钟书此时的身份已不是什么文化大家,而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在女儿房间里捣乱,带给我们的是那种无法言喻的快乐。再看一下杨绛对那个场景的描写,不但谁看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7年14期2017-06-19

  • 人生的成就
    个家庭的温馨。如钱瑗画的《院长暑读书图》,如钱瑗在钱钟书午睡时用墨笔为他画的胡子,这些细节,被杨绛形容为生活中的“石子”,有趣而又温暖。这些“石子”,是属于一个家庭的幸福记忆,也注定会温暖每一个用心的读者。对于钱钟书、杨绛、钱瑗他们一家来说,家庭是三个人的幸福港湾。他们在家庭中承担着各自平凡的角色,为父、为母、为女,而于家庭之外,他们又各自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将家庭生活的和睦视为自己的一种责任,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作为,更是拒绝平庸的基础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7年5期2017-05-23

  • 民国第一毒舌,熊孩子钱钟书
    且定要先为她洗。钱瑗说,小陈是我家约来的。革命女子扬着脸对钱瑗说:‘你不是好人!随手就打她一耳光。我出于母亲的本能,不自量力,立即冲上去还手。钟书这时在套屋的窗下看书,我记不清外间的门是开着还是关着,反正他不知道过道里发生的事。这时两个革命男女抓住我的肩膀和衣领,把我按下地又提起来,又摔下,又提起,又摔下。小陈当时在场。她向别人说,那女人要挖我的眼睛。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根据,革命女子没有挖我的眼睛,我只感到有手指在我脸上爬。我給跌摔得晕头晕脑,自知力弱不胜,

    视野 2017年7期2017-04-18

  • 痴狂才子钱钟书
    )说钱钟书的女儿钱瑗“不是好人”,还打了她一耳光,杨绛出于一个母亲的本能,立刻还手,“这时两个革命男女抓住我的肩膀和衣领,把我按下地又提起来,又摔下,又提起,又摔下”,杨绛回忆,她当时一声都没叫喊,钱钟书本来在房间里看书,该是听到撕扯中木架倒地的声音跑出来。看见妻子被打,“他举起木架子侧面的木板(相当厚的木板),对革命男子劈头就打。幸亏对方及时举臂招架,板子只落在胳臂肘上。如打中要害,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当时钱杨二人都已60多岁,对方夫妇只有40多岁,又比

    阅读时代 2016年2期2016-12-01

  • “我们仨”的失散
    于他们的宝贝女儿钱瑗。她为家里买日用物品,说说外面的新闻,两位老人听着觉得新鲜。她还忙里抽空研究菜谱,时不时做几样时令菜肴,请父母尝鲜。钱钟书能吃一点儿,杨绛没有胃口,偶尔试两口,钱瑗就高兴得了不得,会说“谢谢妈妈”“谢谢爸爸”。钱瑗是二老的安慰,也是他们的骄傲。他们从未刻意教育女儿,但是钱瑗的为人处世,在性格和作风方面,同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杨先生说:“圆圆也像钟书一样惜时如金,嗜书如命。连翻书的样子都像,哗哗地一页页很快翻过,一目十行,全记得。”钱瑗

    中外文摘 2016年15期2016-08-29

  • 《我们仨》教我们关于爱的9件事
    ,去欺负女儿,趁钱瑗睡了,他在她肚皮上画一个大脸,挨他自己母亲一顿训斥,他再也不敢画了。他跟女儿玩游戏,把家里所有东西都藏到被子里,恨不得把扫帚和拖把都藏进去,萌呆了。知乎上有人提问说,为什么有个男人在别人面前很成熟,在我面前却很二逼?答案很统一:真爱。正因为他爱你,才完全放松,才毫不防备,才展露软弱,才会给你伤害他的机会。孩子的每一个优点,都像你通常的夫妻是,对自己迷之自信,对对方迷之嫌弃。“孩子的优点都像我,缺点都随了你”。有时候还会因为一个缺点,牵连

    东西南北 2016年13期2016-07-14

  • 回忆“他们仨”
    团聚了。我的继母钱瑗(摘编自《我们的钱瑗》一书中《我的继母钱瑗》一文)我父亲与钱瑗结婚时我18岁,刚刚到工厂上班。当时我并没有像现在一些家庭问题专家说的那样,对父亲再婚感到很不安。因为“钱瑗阿姨”是个很随和的人,不像个“后妈”。那时我心里还有一个小算盘,“反正爸爸应该再结婚,那么钱瑗起码是个不坏的选择”。果然,钱瑗在进入西石槽杨家的生活之后,从一开始就与我和妹妹以大朋友的方式交往着,从未让我们感到有“继母”的感觉。同时,我俩从她那里得到的帮助是多方面的,她

    神州学人 2016年7期2016-07-06

  • 走在人生边上的杨绛(中)
    到手术室,杨绛、钱瑗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派来的一位女同志在病房门口等待。手术长达六个小时,杨绛母女一直忐忑不安,主刀大夫取出输尿管里的肿瘤和一个坏死的肾,结果顺利,大家这才放下心来。第二天院长特许杨绛进病房看望钱钟书,手术伤口很长,前面缝了十八针,后面缝了二十二针。对钱钟书,从院长到医护人员都很照顾,大夫和护士纷纷偷偷跑来请钱钟书在《围城》上签名留念。最贤惠的妻,最才的女杨绛陪钱钟书住院,苦了钱瑗,她是后勤,十分辛苦。她婆家的大姑姐在香港患喉癌去世,她怕婆婆

    醒狮国学 2016年9期2016-05-14

  • 走在人生边上的杨绛(上)
    997年春,爱女钱瑗先二老而去,钱钟书长期病重住院,1998年岁末,离开了相濡以沫63年的妻子,“我们仨”只剩下了87的杨绛,内心的苦痛可想而知。杨绛有过一个以学术为重温馨幸福的家1935年7月,不到25岁的钱钟书和24岁差几天的杨绛结婚,紧接着俩人一起赴英国留学,在牛津大学,他们接受的是先进的西方教育,中西交融的文化背景奠定了他俩一生的精神气质和品位。1937年5月,杨绛的散文《阴》和钱钟书的《谈交友》同时刊载在《文学月刊》一卷一期上,刊物主编朱光潜在《

    醒狮国学 2016年8期2016-05-14

  •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锺书与杨绛的女儿钱瑗女士于1997年去世,钱锺书于1998年去世,杨绛先生自己生活的这十几年,若没有文化信仰支撑,该有多难过……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人,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感叹人生如梦。但是,尽管这么说,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只不过各家各个样儿罢了。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

    感悟 2016年8期2016-05-14

  • 清水一般的杨绛
    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无微不至,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他感激之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1期2016-04-15

  • 我们仨(节选)
    杨绛先生的女儿钱瑗曾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杨绛先生写《我们仨》这本书时已经92岁,其时,她先后痛失爱女与爱人,可谓孤身一人在这人世间前行。但她的文字依旧朴实无华,语言克制,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沉的怨恨,淡淡如清茶。本书共有三部,前两部用梦境的形式记录了一家人在一条古栈道上的聚散离合。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梦实际上是他们一起走过的最后一段时光的另类表达,作者将对亲人离去时的不舍、彷徨、无奈用梦的形式表现

    作文·初中版 2016年2期2016-03-12

  • 杨绛先生二三事
    放干校,他的女儿钱瑗在北京一个工厂劳动,其夫德一在另一个地方劳动。两人的休息时间不同,小夫妻俩难得同时回家。德一独自回来,便会和杨先生说说见闻。开始整“5·16”时,他感到很奇怪,回家来对杨先生说:“还真有‘5·16!看来我反对左派倒对了。谁是‘5·16,交代了不就完事了吗?”谁知他后来被反咬一口,被诬陷为“5·16”的组织者,咬定他手中掌握着“5·16”名单,逼他交出黑名单。他自然交不出,心里又气又急。这次回家,他对杨先生说起自己的苦恼:“我不能顶撞工宣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5年10期2016-01-20

  • 杨绛有个女儿叫阿圆
    杨绛有一个女儿叫钱瑗,小名阿圆,她继承了妈妈的淡泊名利、只钻工作的性情。阿圆也很用心地做学问,做了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从1966年从事英语教学开始,到1993年被北京师范大学聘为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一路走来,阿圆一直是杨绛和钱钟书的骄傲。她一直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要备课到很晚,第二天还要很早就到。学校当时人手不够,所以她上的课也很多,长期以来这样大压力地工作,使她的身体越来越吃不消了。那段时间,阿圆身体开始不舒服,先是咳嗽不止,刚开始以为只

    意林·作文素材 2015年10期2015-08-21

  • 有个女儿叫阿圆
    杨绛有一个女儿叫钱瑗,小名阿圆,她继承了妈妈淡泊名利、只钻工作的性情。阿圆很用心地做学问,做了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她也一直是杨绛和钱锺书的骄傲。阿圆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备课到很晚,第二天起得很早。学校当时人手不够,所以她上的课很多,长期以来的工作压力使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那段时间,阿圆的身体开始不舒服,先是咳嗽不止,然后腰疼,刚开始她以为只是感冒。就算病痛如此折磨她,她也从没耽误过工作,还去成都参加了当年全国高校外国语教材编审委员会的会议。回来之后

    爱你 2015年5期2015-07-05

  • 《我们仨》
    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全书想要向读者表达的是: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推荐理由:我衷情于钱钟书夫妇的低调和博学。而钱老的幽默和杨老的平和更是让人生敬,一本书反反复复看了幾遍,可是我却无法说出我的感受,他们面对困苦时的平静,面对荣誉时的低调,为人处事只求无悔于心,钱老一家的生活是平凡的,但他们一家始终是乐观的,无论困苦与荣誉,始终荣辱不惊,真是于平凡中显示出不平凡。书中所写都是日常的枝节,却处处显出浓郁的

    甘肃教育 2015年8期2015-06-12

  • 有个女儿叫阿圆
    杨绛有一个女儿叫钱瑗,小名阿圆,她继承了妈妈淡泊名利、只钻工作的性情。阿圆很用心地做学问,做了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她也一直是杨绛和钱锺书的骄傲。阿圆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备课到很晚,第二天起得很早。学校当时人手不够,所以她上的课很多,长期以来的工作压力使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那段时间,阿圆的身体开始不舒服,先是咳嗽不止,然后腰疼,刚开始她以为只是感冒。就算病痛如此折磨她,她也从没耽误过工作,还去成都参加了当年全国高校外国语教材编审委员会的会议。回来之后

    爱你 2015年10期2015-04-19

  • 读之初
    写道,她的小女儿钱瑗两岁的时候,见到姨妈给四岁的女儿讲一本叫《看图识字》的书,喜欢得不得了。杨绛看到了,就给钱瑗买了一套。钱瑗很聪明,拿起来就念出很多字。但是杨绛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钱瑗竟然是倒着阅读那本书。怎么回事?原来姨妈坐在桌旁给自己的女儿讲书时,钱瑗是坐在桌子对面“旁听”的,所以她认的字都是“倒字”。说一段题外话。读杨绛与钱瑗的故事时,我恰好在整理出版“民国童书”。我们赶紧找到那套出版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看图识字》,上下两册,非常好看。现在我们已经

    读书文摘 2014年11期2014-12-24

  •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左派都响应赞成。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的。她两个指头,和锺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锺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我们眼看着女儿在成长,有成就,心上得意。可是我们的“尖兵”每天超负荷地工作——据学校的评价,她的工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3期2014-08-15

  •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绛和钱钟书的女儿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1998年,钱钟书因病在北京逝世。对于其他人,这或许只是文坛和教育界的损失,但是对于她,却是将她的生活硬生生打碎。她是钱瑗的母亲,钱钟书的妻子,杨绛。杨绛和钱钟书在清华园古月堂前相识,可以说是一见钟情,那次见面也成了他们相伴近六十年的开端和缘起。杨绛孝顺,学校推荐她去美国韦斯利女子学院,还有奖学金,她愣是拒绝了,因为奖学金只包含学费,她要考清华,竟然考上了。杨绛招人喜欢,据说清华园里当时有很多才子对杨绛有意,包括著名社会

    意林 2014年22期2014-05-14

  •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左派都响应赞成。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她两个指头,和锺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锺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1987年师大外语系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建立中英英语教学项目(TEFL),钱瑗是建立这个项目的人,也是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4年2期2014-04-25

  • 钱钟书书信手稿拍卖诉前禁令案评析
    妻,二人育有一女钱瑗(已故)。钱钟书、杨季康及钱瑗与李国强系朋友关系,三人曾先后致李国强私人书信百余封,该信件本由李国强收存,但是2013年5月间,中贸圣佳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其将于2013年6月21日下午13:00举行“也是集——钱钟书书信手稿”公开拍卖活动,公开拍卖上述私人信件。为进行该拍卖活动,中贸圣佳公司还将于2013年6月8日举行相关研讨会、于2013年6月18日至20日举行预展活动。杨季康认为,钱钟书、杨季康、钱瑗分别对各自创作的书信作品享有著作权

    电子知识产权 2014年6期2014-03-29

  • 紫墨水
    阅学生的课卷,让钱瑗帮助记成绩。一次,钱瑗没头没脑地对爸爸说:“英若诚跟吴世良要好,他们是朋友。”钱先生说:“你怎么知道?”钱瑗指指课卷:“你看全班学生的课卷都是用蓝墨水写的,只有他俩用的紫墨水。”钱瑗猜得没错,英若诚和吴世良同是戏剧爱好者,同是清华骆驼剧团的演员,共同主演过俄罗斯拉夫列尼约夫的小说改编的戏《第四十一》,英若诚演被俘的白俄军官,吴世良则演押送他的红军女战士。两人从清华毕业后,一起去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结为伉俪,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地过了一辈子

    读者 2013年16期2013-12-25

  • 紫墨水
    样智商极高的女儿钱瑗。当年钱钟书任教外文系,在家批阅卷子时让女儿记成绩。一次,钱瑗没头没脑地对爸爸说:“英若诚跟吴世良要好,他们是朋友。”钱钟书问:“你怎么知道?”钱瑗指指课卷:“全班学生的课卷都是用蓝墨水写的,只有他俩用的紫墨水。”聪明的钱瑗没有猜错,英若诚和吴世良,这两个同班同学都是戏剧爱好者,共同主演过俄罗斯的拉夫列尼约夫的戏《第四十一个》,英若诚演被俘的白俄军官,吴世良则演押送他的红军女战士。两人从清华毕业后,一起去了人艺,风雨同舟地过了一辈子。

    文苑 2013年6期2013-08-15

  • 钱瑗:我和爸爸最哥们儿
    锺书与杨绛的独女钱瑗被确诊为癌症,住院时已是晚期。这年10月,她想起母亲说过要写《我们仨》的事,就要求把这个题目让给她,由她来写。当时,她只能仰卧,写字很困难,由护工移动纸张协助书写。11月,医院报病危,钱瑗还在“爱惜光阴”。至1997年2月26日她写完前5篇,杨绛劝她“养病要紧,勿劳神”,而她实在也已力竭,就听话搁笔,几天后于沉睡中去世。钱瑗走了,杨绛还得守着这个秘密去照料病榻上的钱锺书。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必是一片冰凉。待钱锺书走后,她只得一人续完《我

    读者·校园版 2011年15期2011-05-14

  • 杨绛的人格魅力
    发上,说:“你比钱瑗小四岁吧?傻孩子,我都挺过来了,你还这样哀伤?你不懂呀,如果我走在女儿和锺书前面,你想想,钱瑗、锺书受得了吗?所以,这并不是坏事,你往深处想想,让痛苦的担子由我来挑,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老伴回来向我转述以后,我说:“瞧你这点出息,让你去安慰老太太,反倒成了被安抚者。”说这话时杨绛先生八十八岁,到现在2010年春天,杨绛又在人世顽强地生活了十二年。时间是实践最严酷的史官,这十二年,杨绛那纤弱的身体承担了人们无法想象的沉重痛苦,做了多少

    民主与科学 2010年3期2010-12-27

  • “万里长梦”话凄凉
    仨》,是以写女儿钱瑗为主的一部纪实性的散文,但表现手法却虚实结合,全文第三部实写,第一部、第二部是虚写,采用的是梦幻手法,创造出了孤单无助、凄凉悲苦的艺术情境,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主要分析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从梦境的设置、梦境产生的艺术效果、梦幻手法使用的情感表达三方面探讨。一、独具匠心巧设梦境通常认为,杨绛散文平铺直叙,没有艺术技巧,但在《我们仨》中却独具匠心,精心设计了一场梦。第一部作者写了一个与钱钟书失散的小梦,这个小梦只是一个引子,引出了第

    山花 2009年16期2009-10-19

  •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左派都响应赞成。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她两个指头,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钟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

    晚晴 2009年2期200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