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而不伤、情感满溢的《我们仨》

2022-04-06 11:56鲁钟思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22年11期
关键词:钱瑗驿道我们仨

鲁钟思/文

在我国的学术伉俪中,钱锺书和杨绛琴瑟相和、完美匹配,海外学者夏志清盛赞他们是“才华高而作品精、同享盛名的夫妻”。他们唯一的女儿是深受学生爱戴的北师大教授钱瑗——妈妈杨绛“平生唯一杰作”,爸爸钱锺书“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

然而,世间好物不常在,彩云易散琉璃脆。

人生总有分别,不是生离,便是死别。杨绛在爱女钱瑗和丈夫钱锺书相继离世后,“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时年92岁的老人,将满溢的思念,从心间倾注到笔下,化作《我们仨》里一个平凡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单纯温馨的生命故事……

《我们仨》是一部读后让人潸然泪下的诚意之作,更是对人生爱情、亲情等情感最美好的诠释。

作者简介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我们仨》《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杨绛是真正从民国走来的文化大家,她在百岁时,依旧每天读书、写作、翻译,笔耕不辍,是知识分子的典范。

创作背景

本书的最初设想,是“我们仨”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绛写父女俩,钱锺书写他眼中的母女俩。

1996年10月,患病中的钱瑗请求妈妈杨绛,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钱瑗躺在病床上,在护士的帮助下断断续续写了5篇。1998年,钱锺书逝世,杨绛晚年的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为了回忆与纪念,杨绛写了《我们仨》,让父女俩在文字中重新鲜活起来。

内容简介

《我们仨》分三部。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以梦境拉开全书的序幕。

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完整记录了一个冷风涔涔的“万里长梦”——梦中,锺书要去山上开一个神秘的会议。开始时,女儿阿圆(钱瑗小名)还能不辞辛劳地陪“我”去探望小舟里身体已虚弱的锺书,直到阿圆也病了。于是,“我”白天在驿站一遍遍跋山涉水送别小舟上的锺书,晚上又一遍遍在梦中看到病中的阿圆。慢慢地,阿圆不在了,小舟也不见了,“我”睁开眼,发现我落在了三里河的家,只不过,它已经成了“我”人生的客栈。

第三部是《我一个人回忆我们仨》。笔触从虚幻的梦境转为现实,语调也明朗起来——“我”回忆了从1935年至1998年这63年来,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历程。年轻时,初到牛津的新婚小夫妻,在异国读书、烹制“美食”、煮香醇的红茶,迎接MissSingHigh(钱瑗)的诞生。回国后,“我们仨”更是紧紧相连,相亲相爱。虽然历经许多人世坎坷,文中却更多地记录了趣事、糗事,温暖平实……

拓展思考

◆浅析《我们仨》中的意象运用。

在《我们仨失散了》中,很多古典意象先后出现,如驿道、客栈、小舟、柳树等。

“走上古驿道”“古驿道上相聚”“古驿道上相失”,“古驿道”贯穿第二部分始终。古人出行常常在驿道分别,这是一个抒写离愁别绪的意象。“灞陵道”“咸阳道”更是古诗中常常出现的分别地。杨绛以虚衬实,以“驿道”比人生,以“客栈”比寓所,道尽了生离死别种种难舍,好似一个曾经温暖却最终以悲伤结局的童话——最后相依为命的一家三口失散于“驿道”。

在“万里长梦”中,柳树意象也不断出现。“柳”与“留”谐音,所蕴含的是不舍和惜别。柳树的变化既暗示着时间的推移,也代表着作者内心的极度留恋和压抑。

◆试谈本书虚实相生的文学笔法。

本书先写垂暮之年的“我”和锺书、女儿阿圆的生离死别,后面章节才开始写真实的回忆。叙述女儿阿圆那段虚实结合的送别场面,更是让读者几度哽咽。“我”虽然关心爱女却无能为力,只能眼望着唯一的女儿阿圆越来越憔悴下去。阿圆弥留之际,带着微笑、万般不舍最后一次去看望小舟里的父亲、母亲,锺书知道这不是真正的阿圆,却又是阿圆,那几句“你回家吧,回自己家”,也正是病重却意识清醒的父亲对女儿的最后道别……

之所以用这种虚实相生的文学笔法,其实是作者在俯视痛苦、抽离痛苦,将人生看作是大梦一场的一种文学表达。梦境看似是虚幻的、不合逻辑的,但是惶惑、不舍、悲痛等种种情感都是分外真实的。正是“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杨绛先生在《我们仨》里是如何一点一滴记录下丈夫和女儿的人生痕迹的?

这是杨绛先生对于一家人的回忆录,也是对于亲情最普通而真挚的作品。“我们仨”是既独立而又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杨绛笔下的钱锺书,是趁杨绛熟睡,偷偷拿毛笔在妻子脸上画画的淘气鬼,更是和女儿“最哥们”的好爸爸,生活中的钱锺书展现的是痴与顽皮的一面,学术上的他又尽显文人的风骨和严谨。

写到女儿钱瑗时,杨绛的语言充满了慈母的温暖与怜爱,幸福自笔底自然流露。“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钱瑗聪慧、懂事、敬业,在父母身边,画作又时常流露出孩童般的童趣。“像妈妈”的钱瑗,可以和爸爸用英文斗嘴,帮妈妈料理家事。钱瑗曾说:“我和爸爸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佳句赏析

杨绛先生的文字平实朴素,感情含蓄节制,笔调哀而不伤,从不摆弄文字技巧。越是这样平静的叙述,越能在读者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

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锺书眼里是灼热的痛和苦,他黯然看着我,我知道他心上也在流泪。我自以为已经结成硬块的心,又张开几只眼睛,潸潸流泪,把心中那个疙疙瘩瘩的硬块湿润得软和了些,也光滑了些。

白发人送黑发人,迟暮之年的学者夫妻,此生唯一的后代、最引以为傲的宝贝女儿因病离开了,父母痛彻心扉,眼里是“灼热的痛和苦”,心里“潸潸流泪”。人间最悲痛的情、最炙热的痛,莫过于此。文字未见一悲字,却哽咽有声,字字泣血。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斯人已逝,追忆往昔,感恩三个人的相遇。“我们仨”儒雅、低调、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醉心于学术,与家人相亲相爱幸福下去。平白的文字,因蕴藏着深刻情感,直抵读者的心灵深处。

猜你喜欢
钱瑗驿道我们仨
我们仨
女儿的感恩
古丝路驿道上的千里走单骑
海丰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设计的思考
言传不如身教
Education from Role Models
梦的旅人——读《我们仨》有感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
钱钟书被女儿“难倒”
读《我们仨》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