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栓

  • 抗栓泵不同治疗参数对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要: 目的:研究抗栓泵不同治疗参数对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行压力抗栓泵进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均采用压力抗栓泵进行治疗,分别设置压力参数为40mmHg和30mmHg。观察两组颅内压变化情况和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0min、治疗结束以及治疗后10min颅内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0min、治疗结束以及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24期2024-01-19

  • 抗栓药师团队建设与全程化抗栓药学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原因[1]。随着抗栓治疗的日益广泛,其相关用药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抗栓药物治疗往往贯穿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门诊、住院及居家治疗全过程,而患者对抗栓药物治疗的认识不足、依从性不佳等问题均可能导致发生血栓事件复发或出血等不良事件。因此,为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提供全程化的药学服务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抗栓治疗方向的临床药师数量仍较少,从2005 年至今,完成全国临床药师学员培训的抗凝治疗专业临床药师仅251 名[2],相较于其他专业临床药师来说还存在较大缺口。因此,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3年8期2023-09-16

  • 抗栓治疗老年患者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安全性分析
    术中有一定比例的抗栓治疗患者[4]。对此部分患者在术前是否需要停止使用抗栓药物、术后何时恢复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还处于探讨阶段, 没有相关指南进行明确[5,6]。对2018 年1 月~2021 年12 月至本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同时进行抗栓治疗老年患者410 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以观察抗栓治疗老年患者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安全性。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21 年12 月至福建省老年医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4期2023-08-21

  • 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在口服抗栓药物大体积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抗栓药物(抗凝剂或抗血小板制剂)[2]。前列腺增生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长期口服抗栓药物会给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顺利实施造成不良影响,医师往往会在决策围手术期是否停用口服抗栓药物、权衡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和手术出血风险上举棋难下[3-4]。近年来,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 HoLEP)逐渐被推广和普及,具有创面平整、止血效果好等特点。国外研究发现,对于小体积(1

    医疗装备 2022年21期2022-11-25

  • 药物重整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作用探讨
    3],此类患者的抗栓方案复杂,涉及抗栓药物种类多、抗血小板药物与抗凝药物联合使用安全风险大、并发症用药多等情况,需要临床药师特别关注,而药物重整是确保此类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调查分析ACS 合并AF 住院患者联合抗栓治疗状况,并通过临床药师开展药物重整的药学监护服务,为临床ACS 合并AF 患者的最佳抗栓管理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纳入南昌市第一医院2020-2021 年确诊为ACS合并AF 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A

    药品评价 2022年24期2022-04-01

  • 发病前口服抗栓药物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级预防日益规范,抗栓药物的使用也更加普遍[3]。目前对缺血性卒中发病前口服抗栓药物是否会增加静脉溶栓的不良预后尚无定论,临床上对此类患者的溶栓策略也没有明确的标准。本研究拟通过基于多中心的缺血性卒中在院患者登记数据,分析发病前口服抗栓药物对静脉溶栓安全性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数据来自2018年1-12月的全国、前瞻性、多中心、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登记研究[4]。入组标准:①年龄>18岁;②发病24 h内的缺血性卒中,诊断采用世界卫生组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11期2021-12-13

  • 压力治疗在骨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的应用
    防VTE,并且其抗栓效果得到广泛认可,但药物抗凝疗法存在增加出血的风险,并且不能用于存在抗凝药物禁忌证的患者(如伴有内脏出血等)[6]。在预防VTE方面,压力抗栓治疗通过体外物理加压,加速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栓形成,对于有抗凝禁忌证、有较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具有很高的安全性[7]。目前在国内已有学者对不同压力抗栓装置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和比较[8-9]。本文对骨科术后通过机械压力抗栓治疗的疗效研究进展进行述评。1 压力抗栓治疗的原理及方法压力抗栓法主要通过压力装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2期2021-12-02

  •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不利于患者预后。抗栓、抗凝同时又带来新的问题,尤以出血并发症最为突出。故如何在预防血栓以及出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是一个艰难但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近些年临床关于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行PCI 术后抗栓治疗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栓疗法以积极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减少出血并发症提供一定参考依据。1 三联抗栓疗法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防血栓药物选择:CHA2DS2-VASc 评分为0 分者,给予阿司匹林75-325mg/d 口服或不处理,优先考虑不处理;CH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2期2021-11-29

  • 基于利伐沙班的不同疗程三联抗栓方案对ACS合并AF的老年患者PCI后远期预后的影响
    说,PCI后联合抗栓成了不可规避的问题[2,3]。心房静脉血栓与冠状动脉(冠脉)支架内血栓的形成机制不同,老年人常伴有高栓塞及高出血风险[3],选择合适的三联抗栓至二联抗栓的过渡时机有待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疗程的利伐沙班联合双抗血小板药物的三联抗栓治疗,对接受PCI的ACS合并AF的老年患者远期出血及生存预后的影响,为制定抗栓治疗方案提供临床参考。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于漯河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ACS合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9期2021-10-09

  • 脑血栓分红白两种
    用阿司匹林,接受抗栓治療,为啥还是脑卒中了?很多患者以为抗栓就是吃阿司匹林或是法华林,但是由于脑血栓的来源不一样,可分为“红”“白”两类,抗栓的药物使用的也就不一样。白血栓:如果颈动脉超声发现斑块,并显示是低回声软斑,往往提示这个斑块不稳定很容易在高血压的血流冲击下脱落,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流脱落到脑的微小动脉堵塞形成脑卒中。往往这种血栓以白血栓为主,主要是由血小板成分组成,所以医生会采用积极的抗栓治疗,是以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辅助他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7期2021-07-17

  • 老年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栓方案及再住院原因分析
    治疗,二者统称为抗栓治疗[1-2]。因此,如果房颤合并冠心病,那就要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看上去简单,但在临床实践中却非常复杂和棘手。因为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均易导致出血事件的发生,况且老年病人本身就是发生出血事件的高危人群。尽管早在2010年的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就首次对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冠脉支架植入后的抗栓治疗做了推荐[3],但是在真正的日常临床实践中,很多病人和医生都不是完全遵照该指南操作的,因为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医生的处方选择。比

    实用老年医学 2021年4期2021-04-28

  • 联合交替使用抗栓药治疗脑血栓形成54例临床分析
    需要及时给予患者抗栓药物治疗[1]。此次研究以脑血栓形成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选取我园接受诊疗,分析患者联合交替应用抗栓药物治疗的效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54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颅脑CT等检查确诊;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度较高。排除标准:脑出血等其他脑部病变患者;心肺肝肾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2]。随机将54例患者分为参考组(n=27)与研究组(n=27),参考组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34±6.28)岁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年9期2020-12-09

  • 329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栓治疗情况调查与分析*
    颤患者住院期间的抗栓治疗情况,包括抗栓治疗方案选择、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评分、华法林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等,评价了我院心内科抗栓治疗总体情况,为抗栓治疗的规范化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7年收治的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329例。其中,男143例(43.47%),女186例(56.53%),男女比为0.77∶1;年龄40~98岁,平均(78.30±9.69)岁,65岁以上293例(89.06%)。详见

    中国药业 2020年18期2020-09-24

  • 房颤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抗栓治疗策略研究
    (CAD)合并症抗栓临床治疗策略。方法 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我院所收治80例房颤与CAD合并症的病患为对象,以就诊顺序将病患平分两组,各40例。基础组实施华法林抗栓治疗,实验组实施达比加群酯胶囊抗栓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基础组相比,实验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较低,组间的数据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房颤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抗栓治疗;策略【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4期2020-07-16

  • 房颤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抗栓治疗策略研究
    与CAD合并症的抗栓临床治疗策略,取我院所收治80例房颤与CAD合并症的病患为对象,分别实施华法林、达比加群酯胶囊两种抗栓治疗方法,如以下为具体的结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我院所收治80例房颤与CAD合并症的病患为对象:实验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2~76岁,平均(63.09±7.28)岁;基础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1~77岁,平均(62.14±7.42)岁;所纳入病患及其家属均知晓且同意此次临床研究,签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年14期2020-06-28

  • 缺血性脑血管病抗栓分层治疗技术推广应用现状调查
    。缺血性脑血管病抗栓分层治疗技术,可以明显减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1]。因此通过在延庆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和社区对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培训、宣讲缺血性脑血管病抗栓分层治疗技术,并调查该技术推广后的成效,为医疗卫生技术成果在基层医疗机构及社区的推广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推广内容。本次推广技术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抗栓分层治疗技术”。该技术对已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并根据患者病因分型,来分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3期2020-05-19

  • 三联抗栓治疗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并房颤患者中三联抗栓治疗的效果,选2017 年4 月至2018 年8 月在我院医治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80 例)进行研究,研究具体为。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2017 年4 月至2018 年8 月在我院医治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80 例)进行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40 例,乙组40 例。甲组中男性29 例,女性11 例;患者年龄在39-80 岁,平均(58.19±1.34)岁;16 例患者是持续性房颤、24 例患者是阵发性房颤;心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0期2020-05-18

  • 三联抗栓治疗在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术后治疗,但双联抗栓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为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方案。本研究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组,双联抗栓治疗组采取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治疗,三联抗栓治疗组则采取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冠心病合并房颤疗效;CHADS2以及HA-BLED评分;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的相关监测指标,分析了三联抗栓治疗在冠心病合并房颤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6期2020-04-08

  •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抗栓策略的Meta分析
    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9月,应用RevMan 5.3软件统计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单用口服抗凝药物与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缺血性卒中、全因死亡率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共纳入6项临床试验,8842例患者,其中单用口服抗凝治疗组(OAC组)3993例,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药治疗组(OAC+SAPT组)4477例。两组MACE(OR=1.0466,95%CI:0.8466~1.2939)

    医学信息 2020年3期2020-04-07

  • 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抗栓策略的探讨
    PCI)围术期的抗栓策略,评价其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 分析2019年1月~2020年2月在我院住院行PCI术的132例(NOAC组)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和同时期132例(对照组)无口服抗凝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口服新型抗凝药组患者采用不间断口服抗凝药策略,即PCI术前1天晚上服用最后1次抗凝药,术后6 h重新启动口服抗凝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案进行PCI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缺血事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30期2020-01-08

  • 抗栓治疗老年患者行结肠息肉内镜切除的安全性研究
    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抗栓药物使用率正逐步上升,有资料显示老年人约1/3正服用抗栓药物[1-2]。在临床操作中围术期停用抗栓药物会增加血栓栓塞事件风险[3-4],不停用抗栓药物会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5],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在矛盾中降低不良事件风险困扰着消化内科及心血管内科医师。本研究针对抗栓治疗老年患者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不良事件、抗栓药物管理方案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5年1月至2018年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9年5期2019-09-18

  • 应用压力抗栓泵预防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
    的:评价应用压力抗栓泵预防颅脑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为94例接受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患者,均由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服务的47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压力抗栓泵治疗的47例患者作为抗栓组。结果:抗栓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刻颅内压力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压力抗栓泵预防颅脑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0期2019-06-18

  • 抗栓药物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围术期出血影响的Meta分析
    病率的增加,口服抗栓药的同时需要手术治疗的BPH患者也在逐年增加[2],进一步增加了围手术期出血的风险。大量研究认为抗栓药物会增加围术期出血风险,建议术前中断抗凝,但也有研究指出停止抗栓药物后,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是未停用组的3倍[3],建议围术期持续或肝素替代抗凝。故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持续使用抗栓药物对BPH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风险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9年5期2019-06-04

  • 联合抗栓治疗心肌梗塞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文研究与分析联合抗栓治疗心肌梗塞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心肌梗塞疾病的患者2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抗栓组,各132例。其中,常规治疗组男70例,女62例,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55.93±11.21)岁;联合抗栓组男71例,女61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55.88±11.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9年13期2019-05-30

  • 房颤患者PCI术后使用达比加群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治疗与华法林三联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脂与氯吡格雷联合抗栓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72例房颤患者并已接受PCI治疗,研究组PCI术后即开始给予达比加群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栓治疗、对照组术后即开始给予华法林三联治疗,并随访1年。评价及对比两组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出血情况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心房颤动;冠脉PCI术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5期2019-05-24

  • 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抗栓治疗的效果分析
    房颤动患者应给予抗栓治疗。根据心房颤动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4],CHA2DS2-VASc≥2应给予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抗凝治疗,CHA2DS2-VASc评分1分可给予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治疗或不进行抗栓治疗,CHA2DS2-VASc评分0分不需抗栓治疗。因此,应根据患者的血栓风险进行最优的抗栓治疗。研究显示,三联抗栓治疗增加大出血风险[5-6]。三联抗栓方案多为联合华法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与三联抗栓治疗方案相比,二联抗栓(华法林联合单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6期2019-01-03

  •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现状调查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栓治疗一直是临床上探讨的热点,本研究拟对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抗栓治疗现状进行调查,探讨其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连续入选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于朝阳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综合科住院的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反复住院的患者以第一次住院期间资料为准。排除标准:①活动性出血及凝血功能障碍;②入院行射频消融术;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和脑梗死急性期;④病历资料不全;⑤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1.2 资料搜集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11期2018-12-28

  • 心脏疾病患者宫腔镜手术围术期继续原有抗栓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发症。关于围术期抗栓方案结论不一[1~4],既往多采用外科系统抗凝方案[5],但宫腔镜手术有不同于普通外科的特点,因此备受关注。我们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59例需行宫腔镜手术的抗栓治疗心脏疾病者,围术期继续原有抗栓方案,配对同期无抗栓治疗的同类型宫腔镜手术59例作为对照组,探讨围术期继续原有抗栓方案行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合并心脏疾病抗栓治疗期间需行宫腔镜手术的59例作为研究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8年11期2018-11-22

  • 两种不同抗栓治疗对冠心病心房颤动支架术后病人疗效及安全性的分析
    ,但关于比较双联抗栓和三联抗栓治疗导致出血事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数据及研究较少,导致临床医生缺乏相应的指导,因此这一问题更值得关注探讨。本研究旨在探讨PCI术后两种抗栓治疗对PCI术后病人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的影响,为抗栓治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心内科确诊为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并行PCI术后的病人,允许病人术前根据CHADS2评分使用华法林抗凝治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4期2018-08-29

  • 急性缺血性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抗栓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荟萃分析
    溶栓后续积极给予抗栓治疗,是维持溶栓治疗及预防血管再闭塞的有效措施,亦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阿替普酶的半衰期是4~5 min,但目前指南推荐溶栓24 h后再给予抗栓治疗[4-5]。阿替普酶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30%~52%,部分再通率为50%~92%[6]。静脉溶栓后可能出现血管再闭塞和新鲜血栓形成,在适当时机选择抗栓治疗以阻止血栓形成和动脉再闭塞,可能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7]。因此有研究者提出早期抗栓治疗,即溶栓后24 h内选择性给予抗栓药物治疗,以便维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5期2018-06-07

  •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抗栓策略
    者和房颤患者都需抗栓治疗,但两者抗栓治疗机制不同。目前认为房颤栓子形成的机制主要有三方面[8]:(1)内皮功能异常;(2)血液成分的改变;(3)血流动力学的紊乱。这些机制共同导致了房颤时血栓的形成。房颤患者血栓主要为静脉血栓,其主要由红细胞和纤维蛋白组成,而血小板成分较少,因此对于房颤的抗栓策略是服用抗凝药物,例如华法林等。ACS患者的血栓主要为动脉血栓,其主要由血小板组成,所以ACS抗栓多为抗血小板治疗,常用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8年2期2018-03-27

  • 房颤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抗栓治疗策略
    严重的不良后果。抗栓治疗可显著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是房颤治疗的基石[6]。欧洲相关研究显示,约有80%的房颤患者接受了口服抗凝治疗[1],国内尚缺乏相关研究数据。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关键[7],ACS需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8- 9]。当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尤其是发生ACS时,能否通过抗栓治疗减少卒中、系统性血栓栓塞事件、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综合平衡考虑出血风险,如何在众多口服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中进行选择,制定最优的抗栓方案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2期2018-02-12

  • 低抗凝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的抗栓疗效观察
    膜病性心房纤颤的抗栓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 年1月收治的120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A组予以常规抗凝强度INR 2.0~3.0的华法林,研究组B组为低抗凝强度(INR为1.5~2.1),对照组予肠溶阿司匹林。比较分析各组脑卒中、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率,随访6个月,比较各组出血的发生率,包括皮肤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结果 研究组A、研究组B的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0.0%、12.5%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26期2017-10-23

  •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策略选择进展
    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策略选择进展陈 娜(广西水电医院,广西 南宁 530219)心房颤动;冠心病;血栓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的快速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在逐年升高。欧美地区房颤的发病率约为1%-2%,我国房颤的发病率约为0.77%,而房颤的发病率还在不断逐年增加[1-2]。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增长,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类疾病。房颤和冠心病有较多相同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常见到两种疾病共存。这两者都有合并血栓发生的风险。但是由于血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7年17期2017-08-28

  • 老年患者消化道内镜围术期抗栓药物管理的回顾性研究*
    消化道内镜围术期抗栓药物管理的回顾性研究*王 浩, 陶 涛, 王海军, 赵晓宁, 郭豫涛, 王玉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心血管内科, 北京 100853)目的:研究住院接受消化道内镜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抗栓药物管理方案及不良事件,为老年患者消化道内镜围术期抗栓药物使用、管理提供临床指导与借鉴。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接受择期消化道内镜检查/操作的患者,共计3 747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3 6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17年3期2017-06-12

  • 高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合并房颤患者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罗羽慧,崔 坤,梅 霞△(重庆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400013)目的 比较高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不同抗栓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该院完成2年随访的住院和门诊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共224例,根据服用抗栓药物将患者分为4组,即华法林组、华法林+单联组、单联组及对照组,观察4组患者心血管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 对照组总血栓事件特别是新发脑梗死风险(12.50%)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老年人;心房

    重庆医学 2017年5期2017-03-01

  •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进展
    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进展李娜 杨新春冠心病; 心房颤动; 抗栓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全球房颤约为3350万例,预计2060年患病人数将再增加2倍[1-2]。房颤和冠心病有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等,临床实践中两种疾病常常易共存,约有1/3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3]。心房血栓和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机制不同,两者抗栓治疗策略也不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和关键,而房颤则依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7期2017-01-12

  •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成功召开(三)
    功召开(三)中国抗栓学院以“规范急性心血管疾病抗栓药物、介入技术、其他主要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制定符合国人的缺血和出血评分系统,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精准抗栓方案”为使命,搭建合作医院协同网络,开展高质量的临床和转化医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系列注册登记研究、临床试验、转化医学研究,评价现有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探索新型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制定适合国人的缺血和出血风险评分标准、研发精准抗栓方案等。其中,精准抗栓方案的研发将是一个全新尝试,期待科技成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7年8期2017-01-10

  • 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抗栓;卒中中图分类号:R541.4;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6)05-0337-03冠心病和心房颤动(AF)在现实临床中常常共存。由于AF血栓和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机制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抗栓治疗方法。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二级预防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DCI)后支架血栓预防的关键,而合适剂量的华法林在预防AF相关卒中和体循环栓塞方面地位举足轻重。若同时存在以上2种临床情况,临床决策常处于两难境地。在这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年5期2016-12-19

  • 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药物抗栓治疗进展
    综合征患者的药物抗栓治疗进展林美钦1,2*,钱皎2,林薇2,宋洪涛1#(1.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药学科,福州350025;2.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上海200433)目的:了解房颤(AF)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药物抗栓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AF合并ACS的药物抗栓治疗方案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AF合并ACS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支架类型、再梗死风险、脑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均决定了抗栓治疗策略的选择。现有指南一般推荐A

    中国药房 2016年29期2016-02-01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6例临床分析
    定位体征;治疗:抗栓是TIA首选方法;如果有颈动脉高度狭窄可考虑尽快行手术治疗。【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抗栓;手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临床常常遇见的脑血管病[1],也是一种可以控制的脑血管病,是脑梗死的先兆;是由于某种因素造成的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一般症状持续数分到数小时,可反复发作,发作时间不超过1 h,24 h完全恢复。及时治疗TIA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4期2016-01-27

  •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病人抗栓治疗的新进展
    合并心房颤动病人抗栓治疗的新进展李娟娟浙江省人民医院望江山院区(杭州 310024),E-mail:lijuanjuan-1@163.com关键词:冠心病;心房颤动;抗栓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占总人口的1%~2%,且今后比例将会更高。预计到 2050 年,全球的房颤病人的总数将增加2.5倍。房颤和冠心病有很多共同危险因素,在临床中两种疾病常常共存。冠心病病人10%~15%伴有房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病人房颤的发生率为5%~7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12期2016-01-26

  • 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000)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姜 岩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科,吉林 四平 136000)目的 观察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钙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流变学指数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5年10期2015-11-29

  •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房颤三联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合征合并房颤三联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分析张 麟(山西省大同新建康医院,山西大同037006)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三联抗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由于副作用或依赖性差,服药时间<30天。观察组采用三联抗栓治疗时,稳定病情后每隔2周至少进行1次监测,除每30天进行大便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等各项常规监测外,还需询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5年17期2015-10-17

  • 心房颤动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三联抗栓对比二联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
    要药效更强的三联抗栓治疗(维生素K 拮抗剂+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2010年/2012 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AF 治疗指南[4-5]推荐,对这些患者需联合口服抗凝药物行抗栓治疗,以减少卒中风险。然而,有研究报道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联合抗凝药物可能增加AF 患者的出血风险[6-7]。AF 患者在PCI 术后如何进行更优化的抗栓治疗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目前关于三联抗栓对比二联抗栓的研究分析数据较少。本研究拟分析AF 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三联抗栓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2期2015-07-11

  • 聚焦心房颤动基础研究和上游防治中的亮点
    物复律等AF患者抗栓治疗上都有新的进展。[关键词]心房颤动;重构;心率/心律;胺碘酮;抗栓[中图分类号] R541.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24-137-03The bright spot about focusing on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basic research and prevention of the upstreamXIAO Guihong1 CHEN Sha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24期2015-03-16

  • 浅析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抗栓治疗
    患者PCI术后的抗栓治疗梁亚州1,王俊蒙2,周 鑫1,胡天勇1(1.河南省胸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呈逐年增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故预防AF、脑卒中等栓塞并发症的抗凝治疗尤为重要。冠心病(CH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冠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CHD常规的治疗手段之一,为预防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术后常规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5年18期2015-01-21

  • 探讨对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效果
    祥探讨对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效果殷红祥目的 对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患者抗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90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 随机分为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 各30例, 将三组发生出血事件几率、发生脑卒中几率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 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几率方面, 阿司匹林组与华法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发生出血几率为6.67%, 华法林组发生出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9期2014-09-04

  • 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栓策略分析
    雷进行 “三联”抗栓治疗,以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及支架内血栓形成,但 “三联”抗栓治疗方案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选择一种即远离脑栓塞风险又不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的治疗策略,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缺乏直接评价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策略的大规模随机临床研究,现就近年相关研究及治疗指南做一综述。1 房颤患者卒中及出血风险评估房颤危险因素分层CHADS2评分法[4]的缺点是没有认识到风险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主要着重选择了高危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及评估。ESC2010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8-15

  • 926例房颤患者抗栓治疗效果观察
    倍[2]。未接受抗栓治疗的房颤患者脑栓塞年平均发生率为5%,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10%~15%[3]。房颤患者若同时合并有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则栓塞发生率明显增加[4]。研究表明,有效抗栓治疗能明显降低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尤其对于具有高栓塞风险的患者,抗栓治疗获益更大[5-6]。目前,较一致的认识是对于房颤患者尤其是高栓塞风险患者均应给予有效的抗栓治疗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7-8]。现将本院收治的926

    重庆医学 2013年9期2013-08-24

  • 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房颤患者的三联抗栓治疗
    者而言,存在两类抗栓药物不能互相替代,三联抗栓治疗又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两难选择。本文将对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房颤患者如何能够在临床获益的同时又能将出血风险降至最低的抗栓治疗策略进行综述。1 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有效性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给予维生素K拮抗剂(VKA)治疗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VKA治疗可使卒中或系统性栓塞的风险降低64%,与阿司匹林相比可使此风险降低39%[1]。ACTIVE W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组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2年6期2012-09-02

  • 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措施执行情况调查☆
    卒中 二级预防 抗栓 高血压 他汀脑血管疾病目前是我国第一位的致残和死亡原因,约60% ~80%为缺血性卒中。社区人群流调显示脑卒中在第1个月内的复发风险为4%,第一年内的复发风险为12%;1年后年平均累加复发风险为4%~5%[1-2],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一项长期甚至终生的治疗措施。有研究显示初次脑卒中后1年内患者的药物二级预防依从性逐渐降低,推测二级预防失败的原因与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下降有关[3],但针对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及二级预防长期依从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年8期2012-04-19

  • 心源性脑卒中急性期抗栓治疗的临床研究
    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抗栓治疗做一些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为2010年至2011年在大洼县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均有长期心房颤动或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在活动中突然起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6~72岁;其中20例发病时间3~6 h,8例<3 h。具备以下特征:①意识障碍程度不重。②无颅内出血病史。③无出血倾向,凝血功能检查及血小板计数正常。④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⑤近3个月内无严重脑梗死及心肌梗死病史。⑥血压<180/100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1期2011-08-15

  • 蝮蛇抗栓酶临床应用进展
    00049)蝮蛇抗栓酶是将蝮蛇毒分离纯化提取而来,是临床上常用的蛇毒制剂之一,主要含有精氨酸酶、水解蛋白酶、磷酸二酯酶等多种酶,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去纤、抗凝、溶栓作用,有效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细胞恢复等作用,随着临床研究及动物研究对其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临床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现将其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 心、脑血管疾病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蝮蛇抗栓酶,剂量为0.75 U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0期2011-04-07

  • 医用压力抗栓带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001)医用压力抗栓带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研究黄俏(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手术室,广西 梧州 543001)目的探讨医用压力抗栓带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将1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实验组采用常规的术后护理加医用压力抗栓带的使用,通过对患者的彩色超声多普勒的结果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以未发生DVT为有效,发生DVT为无效。实验组50例患者DVT有效45例,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50例患者

    海南医学 2011年14期2011-02-26

  • 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抗栓治疗
    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抗栓治疗胡小莹,邱洪综述,乔树宾审校*目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标准抗栓方案,但约有 5%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需要长期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对这些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也是困扰心内科医师的难题之一。本文总结了接受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多种抗栓治疗方法,以寻求对此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华法林;抗栓治疗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

    中国循环杂志 2010年1期2010-02-11

  • 陈醋体外抗栓及溶栓活性的研究
    研究了陈醋的体外抗栓及溶栓的功能活性,研究发现,陈醋能明显地延缓凝块形成时间,并且能起到良好的溶栓作用,初步证明,其中具有抗栓、溶栓活性的物质主要是有机酸,尤其是醋酸,但同时也发现其中还有其他成分具有相同作用。关键词 陈醋;抗栓;溶栓;醋酸活性中图分类号 Q946.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344-03醋在我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传统食品调味品,同时又药食同用。在古代就有很多关于醋的生理功能记载,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3期2009-10-28

  • 腹蛇抗栓酶治带状疱疹
    然的机会试用腹蛇抗栓酶治疗带状疱疹,结果收到了良好效果。以后又用此药治疗20余人,效果均佳。用药3日治愈率达95%,最严重的l例(面部大面积)也未超过4日。经过观察,用药当天局部疼痛及灼热感消失,自感轻松,第2天病变部位干燥、结痂,第3天或第4天脱痂治愈。方法:将腹蛇抗栓酶1毫升(0.25单位)溶于生理盐水5毫升中,也可根据患处面积大小按此比例增减。将此药均匀地涂抹于患处,让其自然干燥,每日早晚各用药1次。治愈后均未再复发。腹蛇抗栓酶是一种低毒复合酶制剂,

    祝您健康 1996年5期199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