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雯 天津市环湖医院 (天津 300350)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抗栓泵不同治疗参数对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行压力抗栓泵进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均采用压力抗栓泵进行治疗,分别设置压力参数为40mmHg和30mmHg。观察两组颅内压变化情况和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0min、治疗结束以及治疗后10min颅内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0min、治疗结束以及治疗后10min颅内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对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压力抗栓泵进行治疗,压力参数设置为30~40mmHg,均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急,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患者术后多长期卧床,意识昏迷,并且频繁输注高渗溶液,非常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多发于大腿或者小腿,给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死亡。有研究指出,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20%左右[1]。因此对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在术后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引发深静脉血栓,改善预后。近些年随着医疗器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压力抗栓泵逐渐成熟和完善,并且在临床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开始推广应用。压力抗栓泵可以有效模仿人体运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进而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2]。目前在应用压力抗栓泵预防深静脉血栓方面关于其治疗参数尚未形成统一明确认识,关于其压力设置多在20~50mmHg区间范围内。如果压力参数设置过低,难以达到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如果压力参数设置过高,将可能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给患者造成额外伤害[3]。只有设置合理的压力参数才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同时不会对患者颅内压产生影响。为了寻求合适的压力参数,本文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42例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行压力抗栓泵进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42 例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行压力抗栓泵进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42~79岁,平均(56.26±8.05)岁;创伤类型:硬膜下血肿7例,脑内血肿6例,脑挫伤5例,其他3例;手术方式:脑内血肿清除术7例,去骨瓣减压4例,脑室外引流3例,复合手术7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2~5分,平均(3.52±1.25)分。对照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40~80岁,平均(57.16±8.24)岁;创伤类型:硬膜下血肿8例,脑内血肿4例,脑挫伤4例,其他5例;手术方式:脑内血肿清除术8例,去骨瓣减压3例,脑室外引流2例,复合手术8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2~5分,平均(3.65±1.30)分。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格拉斯哥昏迷评分2~5分,为极重型颅脑损伤;②颅内压测量探头留置时间超过72h;③患者家属或监护人知晓本次研究,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③腿套部位有皮炎、静脉结扎或近期有皮肤移植等,不适用压力抗栓泵患者;④既往血栓史患者,或外周动脉阻塞以及下肢动脉硬化性缺血患者;⑤充血性心力衰竭导致肺水肿患者。
两组患者均进行全麻气管插管,然后行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均将两组患者床头抬高约30°,控制患者镇静-躁动评分在3~4分区间,采用冰毯等对患者进行降温处理,控制体温不能超过37.5°C。两组患者均在术后12h采用压力抗栓泵进行治疗。
应用柯惠医疗器材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SCD EXPRESS抗栓泵(沪械注准20152260277)。在行压力抗栓泵进行治疗前,先对患者进行脱水治疗,并行床边深静脉血管B超检查,预防已有深静脉血栓产生。压力抗栓泵操作流程。将其背面的挂钩悬挂在床旁或者床尾的挡板上,让仪器面板朝向外侧。对患者大腿腿围进行测量,基于测量结果选择尺寸合适的袖套,将其平铺在患者大腿下面,从小腿开始进行包裹,控制松紧度以能置入一指为宜。将袖套接头与压力抗栓泵接头连接,再次对袖套进行检查,确保接头皮管无缠绕或者打结。然后接通电源,设置压力参数。观察组设置压力参数为40mmHg,对照组设置压力参数为30mmHg。压力抗栓泵自检完成后开始从远端充气,对患者进行治疗。每次治疗时间1h,每天治疗2次,共治疗3d。
①两组颅内压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0min、治疗结束以及治疗后10min 颅内压情况;对两组治疗前3d颅内压进行比较。颅内压监测应用美国Integra Neurocare公司Camino型颅内压探头,在手术过程中由手术医师置于患者脑室,实时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②两组深静脉血栓情况。治疗3d结束后采用B超对患者进行检查。
应用SPSS 20.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组间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0min、治疗结束以及治疗后10min颅内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不同时间颅内压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第2天和第3天颅内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3d颅内压比较
两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
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非常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不仅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原发疾病治疗。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引发深静脉血栓因素包括多个方面:①急诊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多采用股静脉置管,这虽然有助于手术的开展,但是股静脉置管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静脉内膜,导致血小板集聚,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4];②全麻手术,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手术前通常需要进行全麻处理,手术时间较长,术后镇静及苏醒时间久,患者也需要长时间卧床,下肢活动量减少,下肢血液在失去肌肉泵的挤压作用之后会导致流速降低,容易淤积产生深静脉血栓;③患者术后通常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颅内压,比如采用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或者采用高渗溶液来提升渗透压等,这些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也会导致血液浓缩,黏度增加,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④患者受到手术应激作用会诱发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促进血压发生凝固,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5];⑤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常伴有内环境紊乱情况,比如高热、高钠以及高血糖等,这些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血液粘滞程度,促进血液高凝,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
压力抗栓泵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医疗器械,已经开始在临床治疗中普遍应用。压力抗栓泵通过对多腔气囊进行有序充气放气,来模拟人体运动,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从远端到近端进行均匀挤压,可以显著改善血液和淋巴的流动,促进微循环和肢体组织液回流,进而预防肢体深静脉血栓和水肿形成。此外压力抗栓泵还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来加速血液中代谢废弃物的吸收,可以预防肌肉萎缩以及其他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的疾病,比如股骨头坏死等。
但是已有研究表示在应用压力抗栓泵进行治疗时,由于中心静脉压与颅内压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其可能会对患者颅内压产生影响,如果颅内压过度升高将可能严重影响脑代谢和脑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6]。这就需要在应用压力抗栓泵进行治疗时合理设置压力参数,但是目前在学术研究中关于压力参数设置标准尚未形成明确统一认识,导致在临床治疗压力参数设置时缺乏明确的循证医学依据。基于此本文对比研究不同压力参数对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在本文研究中应用柯惠医疗器材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SCD EXPRESS抗栓泵,该压力抗栓泵构成主要包括主机、独立连接管、腿套或者脚套三部分,其中主机为压力抗栓泵的控制中心,决定了压力抗栓泵的各项功能。该压力抗栓泵可以自动测量不同患者的静脉充盈时间,从而基于患者情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治疗方案,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该压力抗栓泵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压力循环时间,其感应压力系统可以自动检测患者腿部血液流动变化,基于检测结果适当调整加压频率,考虑到患者机体情况也在动态发生变化,因此每30min系统会重新对患者的血流情况进行检测,然后基于新的检测结果在重新调整加压频率。该压力抗栓泵预防深静脉血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通过大血液流速来让血液淤积减少到最小,压力抗栓泵压力循环在静脉充盈之后立即开始,让更多血液流动,避免血栓形成;②压力抗栓泵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还会对患者形成机械刺激,促使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酶原,提高全身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也有助于降低血液黏度,避免血栓形成。整体来说在患者无创的情况下,采用该压力抗栓泵进行治疗能够促使患者下肢血液流动速度比基准值提高250%左右,因此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同时该款压力抗栓泵设计小巧方便,采用高性能锂电池进行工作,能够连续工作6~8h,使用非常便捷。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颅内压均处于正常水平,在治疗30min 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颅内压分别为(16.28±2.54)mmHg和(16.45±2.72)mmHg,较治疗前有所增大,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10min两组患者颅内压均有所降低。有研究指出如果患者颅内压持续30min超过25mmHg,将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可见压力抗栓泵压力参数设置为30mmHg和40mmHg均不会对患者颅内压产生显著影响,并且两者之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为了进一步分析压力参数设置对患者颅内压的影响,本文分别统计了两组治疗第1天、第2天和第3天的平均颅内压,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3d颅内压水平基本上都低于15mmHg,处于正常区间范围,同时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0min、治疗结束以及治疗后10min颅内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压力抗栓泵压力参数设置为30mmHg和40mmHg均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性,不会对颅内压产生显著影响。同时看到治疗前3d两组颅内压均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患者术后自身调节功能存在密切关系。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通过脑血管动脉张力改变、脑脊液分泌降低以及脑组织代谢减弱等自身调节机制,来代偿压力抗栓泵治疗所导致的颅内压上升。同时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深静脉血栓,表明压力抗栓泵治疗在预防深静脉血栓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对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压力抗栓泵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并且压力参数设置为30~40mmHg均不会对患者颅内压产生显著影响。但是本文研究样本选取有限,为了深入分析压力抗栓泵压力参数的最优化设置,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