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红

  • 论文学作品中女红民俗的审美意蕴
    古今文学作品中的女红民俗书写,既呈现了女性勤劳贤淑的妇德传统,也反映了女性对因袭命运的认同与接受,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对女性之“美”的认知和理解,展示了女性通过女红民俗表达情感、建构关系、重拾自信和寻找自我的表达方式,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关键词】 女红;小说;民俗;劳动【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1-0047-03【DOI】10.20024/j.cnki

    今古文创 2023年11期2023-05-30

  • 《红楼梦》中的“女红”书写
    位多角度的描写。女红作为古代女性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从事的工作,在小说中也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较之此前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女红书写具有数量多、场景真、图画美的特点,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在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场景展示、小说主旨等方面也具有绝妙的建构作用和叙事功能。此外,女红还具有比附女德的功能。《红楼梦》有众多名称,不同名称体现出内容、主旨的不同侧重点。从第一回“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来看,作者倾

    红楼梦学刊 2022年1期2022-11-04

  • 湖湘女红文旅产品创意设计
    ,硕士生导师湖湘女红包括编织、刺绣、印染等众多技艺类别,是湖湘妇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技艺类型。湖湘女红文旅产品创意设计是在挖掘湖湘女红中所蕴藏的文化因子、艺术特质、手工技艺和匠人精神的基础上,将设计介入文旅产品打造并进行创新考量的成果。这些作品通过对湖湘女红文化元素的梳理,综合比较并吸收国内外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经验,在产品的内容功能、外观造型、结构材质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并融入社会特点、大众审美等外部因素而创作出了系列“文化再造品”。作品涵

    湖南包装 2022年4期2022-09-18

  • 论古今文学作品中女红劳动的审美意
    要:文学作品中的女红劳动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象,在背景设置、情感表达、人物塑造、环境营造等方面,呈现出明德雅正的女性之美、稳定和谐的生活之美和神秘悠久的情感折射之美,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关键词:女红;劳动;意象;审美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都同样植根于劳动中。[1]女红劳动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独特劳动,不仅蕴含着这一形式的本体美,同时也呈现着从事这一劳动的女性所表现出来的主体创造美。在古今文学作品中,女红劳动的审美内涵一直都层次丰

    雨露风 2022年9期2022-05-30

  • 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女红教育现状及思考
    的艺术实践活动。女红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魅力元素,在传统社会中,不仅能为家庭提供生活资源,对于维系邻里和谐,培养女性素养均发挥着积极作用[1]。如今随着社会化进程发展,一方面,女红在机器大生产环境下面临着弱化和传承危机;另一方面,传统手工业文化的兴盛也为女红复兴带来了新的契机[2]。女红教育需求比例不断提升,高校作为文化传承教育的主阵地,应当积极发挥其教育功能,将女红教育纳入教育体系,通过女红教育,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一、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4-19

  • 赣南客家女红文化产品创新设计与开发研究
    现状,而赣南客家女红文化同样面临这样的状况[1]。赣南非遗文化的创新开发是地方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地方文化振兴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关系着客家民系的日常生活。显然,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推动客家传统非遗文化的发展。1 产品设计开发的思路及方法客家女红文化是赣南定南、龙南及全南等地区重要的非遗文化,入选了最新一期的国家级非遗文化名录,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女红文化虽然源自客家南北迁徙的中原地区,但在长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吸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3期2022-01-17

  • 女红技艺传承创新平台在高等职业教育服装专业设立的意义
    文化的重要职能。女红最早是由普通劳动妇女创造,源于广大百姓中最为质朴本真的日常生活所需,其内在功能、外在形式均渗透着劳动妇女们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手工技艺因其特有的原生态美感,丰富多彩的民俗味道备受瞩目,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一朵绚丽之花。女红技艺其载体多为衣、帽、鞋及与身体接触的其他饰品或生活用品,在传统服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在当代服饰文化中的艺术价值日益凸显,所展示出来的不仅是精湛的制作技艺,其所蕴含的重要文化内涵、审美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3期2021-11-28

  • 《聆听城市非遗故事》
    始了。盘扣是一种女红活。“女红”的“红”读gōng音,也称为女事,旧时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女红”最初写作“女工”,后来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更习惯用“女红”一词指代从事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的女性工作者。制作中要使用针线的技术,要注意安全哦。

    全国新书目 2021年9期2021-11-07

  • 女红旅游产品品牌推广研究
    制作的,皆称为“女红”,自古以来皆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因此又称为“母亲的艺术”。妇女们透过一针一线,寄寓了对圆融生命的期盼与亲人家庭的情思,是中国人情之美的展现,也是民族艺术的生命根底。中国女红坊的创立,致力于推展现代中国女红艺术,让女红艺术走入现代生活,提升生活品质。文章旨在为秦皇岛市女红坊精心策划,通过分析人口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地理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女红坊品牌策划方案设计,以达到女红坊产品以旅游产品的形象对外推广的目的。[关

    中国市场 2021年7期2021-08-11

  • 情感人类学视阈下的“女红”研究
    力。通过对有关“女红”的故事进行文本分析,跳出既往研究多侧重于女红在审美、实用性等物质层面的探讨而忽略其情感指向之窠臼,试图考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女红与农村妇女情感之间的关系,探究其如何成为妇女进行精神疗愈、情感表达、自我认同及与外界“对话”的介质,并进而成为彰显女性“自我”的衍生物。由此,本文将重申“情感”在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关键词】情感人类学;女红;草根人物【作 者】徐燕,蘭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甘肃兰州,73000

    广西民族研究 2021年2期2021-07-25

  • 唐代刺绣发展的突破性因素研究
    ;丝织业;佛教;女红古时人们信奉神明,所以纹样多是古人心中的美好事物,将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反映在纹样上,由刺绣这一艺术载体将其表现出来,在技法上也表现的相对单一。随着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些重要因素推动着唐代刺绣大发展。一、丝织业大发展唐代官营丝织业承袭隋朝制度,在少府监下设有染织署。染织署包括二十五作:织纴有布、绢、丝、纱、绫、罗、锦、绮、等十作;组绶有组、绶、缔、绳、缨等五作;?线有?、线、弦、网等四作;练染有青、绛、黄、白、皂、紫等六作。又

    速读·中旬 2021年6期2021-07-23

  • 康熙版《御制耕织图》中的女红题材表现研究
    描绘的是一系列的女红活动,表现了中国传统劳动妇女的生活常态。相较于其他女红题材绘画,它更具有宣传农桑、鼓励农业生产、普及农业知识的意义。焦秉贞的绘画艺术,也使得《御制耕织图》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后世同类题材的绘画创作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御制耕织图》;女红;绘画女红亦称为女事和妇工,女性劳动题材的艺术表现由来已久,其中耕织图的影响范围更加深远。宋代楼璹绘制《耕织图》第一次掀起了对农业题材表现的高潮。《御制耕织图》是康熙为鼓励农桑而下令绘图刻版,共四十六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3期2021-05-28

  • 莆田市老年大学女红传承研习班开班
    田市老年大学召开女红传承研习班“迎新春·开班”动员座谈会。副校长彭丽靖、林元英、李永华,常务副校长黄玉英,市妇联副主席刘敏,莆田学院教授朱旗及全体班委会成员参加了会议。彭丽靖作开班动员讲话。女红传承研习班作为莆田市老年大学筹办的新兴班级,自2020年12月初筹备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市老教委原主任林光大为班级书写“女红赞”题词;市政府原常务副市长李辉龙为班级题写“女红群芳巧夺天工编织锦绣春秋,莆阳文邦人杰地灵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1年3期2021-04-02

  • 基于阈值与形态学的女红女书图像分割方法
    者对布帕、绣品等女红作品的女字分割研究甚少,因为女红作品样式繁多、图形多样,进行女字分割时,复杂图案的处理成为图像分割的难点。本文针对背景复杂的女红作品,在自适应阈值图像分割的基础上,结合形态学,提出了一种半自动化的女书图像分割方法。1 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原理1.1 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原理阈值法分割是一种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设定不同的特征阈值,把图像分为若干类。特征包括来自原始图像的灰度或彩色特征、由原始灰度或彩色值变换得到的特征。设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1-01-25

  • 《红楼梦》中女红书写的文学传统及其修辞功能*
    :《红楼梦》中的女红书写不仅具有民俗史、艺术史上的价值,亦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中有悠久的女红书写传统,主要呈现为“织妇诗”和“倦绣图”两种在书写程式、审美风格上迥异的类型。 《红楼梦》中的女红书写主要承接后者而来,营造以慵懒、柔美、闲逸为特点的小说意境,烘托出浓郁的“闺阁气息”。 另外,女红作为“功能性物象”在闺阁女儿的形象塑造、勾连故事情节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红楼梦》中女红与诗才兼善的审美理念不仅浸淫于悠久的理想女性审美传统,

    红楼梦学刊 2020年6期2020-11-17

  • “80后”非遗绣娘的针线人生
    江宁波宁海的非遗女红传承人缪素青一个个回答着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绣娘们的问题,手中的丝线也在缠绕间变成了精致、可爱的杨梅胸针。“这些创意性的针织作品在市场上更受欢迎,也能让绣娘们卖上更好的价格。”女红,是女性所作的纺织、刺绣、缝纫的统称。随着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这一大工艺逐渐没落。当下,女红已不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透视女性生活和情感的一扇窗户。今年37岁的缪素青便是打开这扇窗户的人。缪,有丝绸缠绕之意;素与青,

    北广人物 2020年26期2020-07-17

  • 传统女红的数字化传播与设计创新
    310000)女红主要指以女性为主体的纺织、浆染、刺绣、缝纫、编织等实践及其生产出的物质、精神文化产品。女红不仅是中国传统技艺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范式与文化形态充分体现了中国女性的生活智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魅力与中华文化的基因。近年来,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借助数字技术展开了一系列女红传播与设计创新的探索实践,力图拓宽和创新其传播途径,并依据不同用户需求,在不同领域尝试多样化的、交互式的创新设计,开掘女红保护与资源转化的新路径,拓展女红的生存空间

    大众文艺 2020年10期2020-07-12

  • 女红民间刺绣鞋垫纹样研究
    艺术学院(中国)女红民间刺绣鞋垫是中国女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文化产物,也是中国民间的“软雕塑艺术”,并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为人们所喜爱[1]。女红民间刺绣鞋垫是中国重要的民间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2]。它不仅是一种工艺的传承,也是民族文化情感的传承[3]。女红民间刺绣鞋垫纹样是民间刺绣艺人在技艺的不断积累与沉淀中形成的,用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

    国际纺织导报 2020年3期2020-06-05

  • 女性身份的复义表达:论中西文学中的女红书写
    将家庭空间内部的女红活动,简单解读为女性被边缘化的表现,这一论断掩盖了女红与女性身份问题的复杂性。从比较文化的视角看,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女红对于女性身份具有相似的意义系统:女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行为,也是建构女性性别内涵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当女红作为一种文学符号,东西方文学却呈现明显差异:西方文学多以女红书写反抗,而中国文学则以此表达贞顺。这种差异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在许多关键问题诸如空间概念、家国政治上的差异,同时也可看出,西方哲学多强调天人之分、二元对

    江西社会科学 2020年9期2020-02-12

  • 女红”式编织的诗意之网 ——论也果诗歌的主题意蕴
    扣和细细追索的“女红”式编织特点,意蕴丰厚,品格独具。一、尘世之爱:层层连缀的留恋与体察“尘世之爱”是也果诗歌一直延续的创作主题,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近距离观察和触摸,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创作的精神根基,即对生命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理性认识,也果诗歌丰富深厚的主题意蕴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对于诗歌,也果曾这样予以表述:“作为诗人,生活在哪儿途经,诗意就在哪儿种植。花草的命运就是人的命运。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接受命运的安排。”[1]这颇具宿命论色彩的生命观,却并未使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1-19

  •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苗族女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412003)“女红”,亦可称之为“女工”“女功”,是指女性所从事的纺、织、绣、挑、缝纫等家庭手工劳动。女红具备物质与技术、伦理与社群、精神与表达文化三要素。将女红标以女红文化,是将其视为一种民族文化的普遍现象[1]。苗族女红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一种女性文化,它也呈现出特定的涵义,从广义上说,苗族女红文化是苗族妇女从事的所有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产生的成果。从狭义上说,是指以苗族妇女作为劳动主体,以服饰为载体,具有精美的手工技艺和特定审美表现的民间手工制作。1 苗

    湖南包装 2020年4期2020-01-14

  • 文化传承视域下师范院校女红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传统文化与拼布艺术课程为例
    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女红文化也不再像古代那样在女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其文化功能的发挥日渐衰弱。2004年我国开始启动 “实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旨在抢救、保护和传承发展我国民族民间文化,2017年1月国务院下发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到:“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丰富拓展校园文化,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

    中国轻工教育 2019年3期2019-07-30

  • 《绣枕》中的女红解读
    独特的文化现象,女红与中国女性日常生活及私人情感紧密相关。民国作家凌叔华创作于1925年的短篇小说《绣枕》以女红品“绣枕”为线索,揭示了五四运动后处于新旧文化交替中旧式贵族女子的矛盾处境。“绣枕”在此不仅是物质层面的物品,更是深具文化意义的意象,是它的制作者乃至整个女性群体的生命价值写照。本文从目的、作用以及制作过程等角度细致论述并分析了“绣枕”的多重含义,在探讨女红活动与女性生命隐喻关联等方面做了一种尝试。关键词:《绣枕》 凌叔华 女红《绣枕》是民国作家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4期2019-07-19

  • 巧手阿婆的“女红”活儿
    庸线懒针,几曾作女红?”大意是针线好久未动了,什么时候做女红啊?女红是精巧细致的手工活。随着传统文化的日渐复兴,女红也开始回归日常生活。一针一线,饱含情感。家住沧浪新城梅亭社区的周琴芬,是个做女红的能手。虎头鞋、虎头靴、小船鞋、小背心、肚兜、香囊……都是她全手工制作而成,让人看了心生欢喜。手工作品里蕴含的,是匠心与热爱奶奶留下“鞋样” 参照设计虎头鞋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威风凛凛的胡须,还有标志性的“王”字,有棉布的,有绸缎的,有单的,也有棉的……双双呆萌、件

    现代苏州 2019年9期2019-05-29

  • 柔软的时光
    孙荔对于女红,我有一种偏执的喜爱,整个人深情穿梭在那一针一线中,时间在身边静静地流淌,变得柔软而绵长。这时心境是平和的,宛若一池静水,映照着蓝天和白云。我想这样做下去,一直会到白发苍颜。喜欢女红,是受母亲的影响。母亲闲来无事时,喜欢在枕套或鞋面上,绣下一朵小花,或一只慵懒的猫,母亲把光阴变作了一种享受。我也喜欢端坐在暖阳下,拿起针钱,做个靠被或包包或衣衫,缝制着属于四季的心事。总觉得自己缝制的不是衣物,而是一种情怀,一种丝丝缕缕的心绪,间或有一种婉约的惆怅

    新青年 2019年4期2019-04-28

  • 解析纪录片《中国女红》中的文化原型
    要:纪录片《中国女红》是对女红艺术品的展示,在一个个艺术品之后映射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女红是女性表达情感和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形式,是对中国男耕女织文化的继承,是自然崇拜文化的精神寄托、是情感追求的媒介。女性们巧妙地运用了女红织制品、图案饰样来阐释对生命的感悟与敬畏。关键词:女红;文化原型作者简介:王凤(1994.11-),女,汉族,皖和县人,现就读于北华大学文学院2017级文艺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文艺学。[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青年文学家 2019年6期2019-04-16

  • 《中国女红》引发的关于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思考
    族大学一、《中国女红》简要概述2018年12月3日,一部名为《中国女红》的纪录片在中国中央电视台隆重播出,赢得了大范围的好评,并取得了广泛的关注。《中国女红》共分六集,以女红为主题,细腻生动的讲述了二十二种女红技艺以及二十四位女红匠人深入人心的人生故事,展现了传统中国女红中所蕴含的巧思和情感,以及这些看似寻常的女红文化在当今社会中所传递出的独特的魅力。二、从《中国女红》引发的思考和探讨《中国女红》为我们呈现的仿佛不单单是纯粹的女红技艺,女红故事,还展示了经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9期2019-03-21

  • 传统女红工艺的活态化传承研究 ——以河北魏县土布为个案的研究
    000)一、传统女红文化概览女红(即女功、女工),是中国传统女性从事手工艺劳动所生产产品的总称,包括纺织、刺绣、编织、剪纸、面塑、玩具等。女红是中国农耕文明孕育发展而形成,从技术上讲属于传统手工艺,从文化上讲是民间艺术。女红是民间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体现民间女性智慧和审美内涵的历史文化价值。织布作为传统女红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一种极为实用的民间女红技艺,在传统社会尤其是女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民俗有“插花描鱼不

    大众文艺 2019年4期2019-01-28

  • 民艺中国—女红系列
    ,“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开幕,该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主办,总策划为杭间,策展人为吴光荣,吴炜晨担任展陈设计。集古文献、图片资料,展出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馆藏以及许明先生、廖春妹女士收藏的近500余件清末民初的刺绣作品,有荷包、围涎、童帽、肚兜、喜庆织秀、少数民族衣裳、背扇等诸类。百年中国,生活智慧之源流,倘若“民艺中国——器物系列展”是乡绅文化变迁的呈现,“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便是刺绣艺术魅力的展示,其链接了从传

    上海工艺美术 2018年3期2018-09-22

  • 女红活态化与乡村特色小镇协同发展路径
    小镇的发展促进了女红资源的开掘和转化,女红亦在乡村特色小镇的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之中承载着重要的功能,由此为女红提供了生存空间与发展契机。文章基于女红的传承与发展规律、乡村特色小镇建设规律,探寻女红活态化与乡村特色小镇产业繁荣、文化塑造、社會发展之间的协同机制与路径,并针对现存的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文章以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为背景,立足于女红的现实生存与多层面实践,探寻当代女红的活态化传承与创新路径,弥补了既有女红研究之不足,也能够为乡村特色小镇发展提供借鉴与

    丝绸 2018年6期2018-09-10

  • 关于“女红”以及寻找“母亲的艺术” ——对话传统服饰和古法工艺传承人栗子
    文 /文 佳栗子 辽宁大连人。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先后拜师于多个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外交部“青·文化”文化传播项目讲师,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 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培训讲师,以传统服饰文化传播和古法工艺培训为主,多家国内品牌服饰顾问。金累丝镂空串米珠纽扣头串珊瑚米珠点翠纽扣头青金石米珠纽扣头琉璃点翠纽扣头仿制19世纪30年代的扫地式旗袍 采用传统十字平面剪裁工艺蝙蝠盘花纹马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如此信手拈来的诗句或许就

    艺术品 2018年6期2018-07-26

  • 女红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危机与应对
    女性文化为主体的女红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是一种具有女性魅力和家庭情怀的母亲艺术,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族母女相传的传统民族文化,是女红文化的典型代表。以研究西兰卡普的传承现状为例,探究女红的文化价值和传承问题。关键词:女红 西兰卡普 母亲艺术 当代传承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作为母亲艺术的西兰卡普代际传承与现代转化研究(项目编号:17Q081)女红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的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女红,也被称为女

    卷宗 2018年5期2018-05-07

  • 探析壮族女红文化的内涵
    化。从文化上讲,女红文化是母女及婆媳世代相传的,但随社会变革濒临失传的文化;从广义上,女红文化是女性文化的生命史;从狭义上,壮族女红文化是以壮族女性为主体,以女红手工制作为载体,如壮锦、背带、绣球、绣花鞋、荷包等,以高超的技艺传情达意。从技术上,女红文化是女性传统手工艺的表现。女红是世代沿袭下来的民间艺术,壮族女红文化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民族记忆的背影”“历史文化的活化石[1]”。壮族女红有着显著的文化价值,是壮族女性智慧的结晶,也是无形的精神

    文山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3-07

  • 关于女红纳入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体系的思考
    310023)女红原指局限于家庭范围内的丝棉纺织、刺绣、缝纫等手工艺,其物质载体为衣、帽、鞋、饰物等生活用品。在当下,女红作为传统工艺的重要部分和服饰品的重要载体,具有文化与艺术上的双重内涵,能够为传承和发扬女红文化艺术、促进服装产业发展、繁荣社会精神文化建设提供动力。在国家复兴中华文化与推动传统文化资源转化的策略和政策导向下,女红工艺与文化在当代服饰及纺织品设计中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这不仅为当代服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库,也促进了女红传统工艺及文化的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1-14

  • 我曾迷上女红
    美珍 文我曾迷上女红伍美珍 文小时候我曾一度迷上做女红※,那是在看了一个阿姨在衣服上绣花之后。记得那个阿姨用一个竹制的圆形绷架,把要绣花的那部分布料紧紧地绷住,然后用彩色丝线沿着画好的图案一针一线地绣着。哇,真好看呀!回到家后,我便打起了自己的白衬衣的主意。我决定在胸前绣一朵好看的花,这样一来,穿上白衬衣的我就可以臭美了。于是我便兴高采烈地准备起来。我找到了红色的线——不是阿姨用的那种丝线,只是红色的缝衣线而已。不过没关系,最重要的是颜色,而不是材质。虽然

    小学时代 2017年36期2017-11-17

  • 天津民间女红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中的妇工指的是“女红”。“女红”多指女性在劳作之余为家人利用手工所做的一些刺绣、针织、缝纫、纺织和剪纸等成品。女红的创作在不同的阶段随着人们生活中不同的文化、宗教信仰、战争等因素有着不同的表现。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女红艺术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艺术工艺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本文主要阐述天津女红艺术风格及其保护和传承的办法,以及手工创作与批量生产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一、天津民间女红艺术基本特征天津女红艺术是勤劳的天津女性在长时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由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8-30

  • 明清江南地区女红色彩初探
    汪兴女红有二义:一是指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二是指女子的工作以及她们手工制作出的成品。主要包括:纺织、浆染、缝纫、刺绣、鞋帽、编结等手艺活。女红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又因其物质载体表现得极为艺术,所以具有相当的美学价值。“男耕女织”,女红在稳定的农耕文明形态中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之下,已作为一种文化渗透到中华民族文明根基中,充实并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明清,可说是江南地区女红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女红得到了广泛运用。据《明会典》记载,因江浙地区女红成熟的技术水平,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10期2016-12-13

  • 乡愁
    ,当我们看见中国女红坊展出的一幅幅拼布壁挂、晟世锦绣展出的贵州村寨妇女绣制的背包、饰物的时候,我们心间涌起的正是那挥之不去、也化解不开的浓浓乡愁。女红坊:母亲的手艺幼时,盖妈妈从左邻右舍索取小块布做成的百衲被;儿时,穿妈妈纳的千层底布鞋;少年时,衣服被勾坏了从来也不担心,妈妈自然会缝好;长大,拿起针线,为家人缝一块杯垫……母亲的手艺,从来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中国女红坊创办人陈曹倩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却一直在振兴传统民间手艺。在她眼里,母亲的艺术就是女红[g

    中华手工 2016年7期2016-10-10

  • 女红
    静子记忆中最早的女红[gōng]是从奶奶开始的,到母亲手里变得真切。家里有几十口人,他们的女红全由母亲一个人来做。时间、精力将她“逼上绝路”,在日日夜夜的忙碌中硬是将女红手艺做到极致。“是匠不是匠,得个好做杖。”没有一套完整的女红工具,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女红高手。有了好的工具,还得有足够的力气,才能拉动针线、敲平布匹。而艺术审美、做人的品德,才是成为女红高手的关键。见过家谱、食谱、画谱,来说说我家的《女红谱》。女红之器陆羽《茶经》中列专章讲“茶之器”。女

    中华手工 2016年6期2016-07-04

  • 几曾做女红
    有些爱好,比如对女红的热爱,都是与生俱来的。喜欢一切和布有关的东西,各种印花布、扎染、丝绸、棉麻都是我的钟爱,那不同的纹理和图案,或者轻柔或者厚重,都让我感觉到心情舒畅。十岁的时候,我能翻出妈妈压在炕头的纸鞋样,用浆糊和花布拼出一个象模象样的圆头布鞋来。一直的理想是作一名服装设计师,这个念头盘桓脑中多年终未实现,爱女红的偏执却长久地保留了下来。 女红是什么?深闺浅阁用针线诉说幽幽心情曾经是某一时代女子的生活方式,衡量一个女子是否是贤妻良母的标准,其中最重要

    六盘山 2014年6期2016-06-24

  • 论“越女红”的审美特征及其在当下的传承与发展∗
    宋 眉论“越女红”的审美特征及其在当下的传承与发展∗宋 眉摘要:“越女红”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既是对越地文化的呈现,也是对女性社会存在与造物实践的反映。因此,唯有从客观文化语境和主体文化实践两个维度来考察,才能对之进行全面的阐释,对其审美特征作出准确的把握,而这种特征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价值同样值得探究。关键词:“越女红”;审美特征;地域审美文化;女性智慧∗本文系浙江省文化厅2014-2015年度文化科研项目《基于“越文化”特色的当代浙江女红设计创新研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6-07

  • 刺绣 女红的艺术
    刺绣 女红的艺术10月20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为来英国访问的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举行欢迎宴会。宴会后,伊丽莎白女王和习近平主席互换礼物,习主席赠送给女王一幅精美的苏绣——女王夫妇肖像《岁月如歌》。苏绣作为国礼,再次走向世界。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就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也是一种艺术,在中国至少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刺绣门类繁多,其中苏绣、湘绣、

    中国新时代 2015年12期2015-12-05

  • 中国传统女红与女性生活及家庭地位
    000)中国传统女红与女性生活及家庭地位张娅雯 崔荣荣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214000)女红在母女、婆媳之间世代传承,充满女性生命理想和美好祈愿,也是女性群体生命情感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女红艺术的价值远远超越了艺术本身,她成为女性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成为女性表达生活、寄托情感、祈求吉祥兴盛的重要载体,在传统价值体系中,女红是衡量性心灵美和技艺的重要标尺。随着明清时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女红也逐渐由传情达意之物变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以

    大众文艺 2015年19期2015-11-28

  • 浅析中国民间女红工艺衰落的原因
    9)浅析中国民间女红工艺衰落的原因吴华珠(辽宁师范大学 影视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女红是民间工艺重要的一环。随着经济的发展,女红工艺日渐式微。究其原因,一是人们重“道”轻“器”思想观念的余毒未清,导致理论落后于实践;二是女红工艺赖以生存的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女红不再成为人们的必备技艺。拯救女红工艺,迫在眉睫。女红;重道轻器;小农经济女红,泛指旧时女人所做的针线活,染织、刺绣均在此列。翻开绚丽斑斓的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篇章,极尽工巧、细致、精美的女红

    戏剧之家 2015年13期2015-08-07

  • 风流灵巧招人怨
    宝玉。最能体现她女红技艺高超的当然是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贾母给了宝玉一件“金翠辉煌、碧彩闪烁”的氅衣,只可惜穿了一个下午,宝玉就把它烧出指顶大个眼儿。结果衣服太珍贵,外面的能干织补匠人,裁缝绣匠都不敢揽。无奈之下,头重身轻、眼迸金星的晴雯只好强忍病痛熬夜织补:“她先将里子拆开,用茶杯口大的一个竹弓钉牢在背面,再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得散松松的,然后用针纫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底子,后依本衣之纹来回织补。”这样的织补最需功力,不但要补

    中华手工 2015年5期2015-05-11

  • 偷来梨蕊三分白
    妹妹只近书卷远离女红。其实不然,林妹妹不但诗好,也是女红中的绝顶高手。书中写黛玉做女红有好几处,正面只有一处。第二十八回宝黛拌嘴,过了一会去找黛玉,看见的场景是: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黛玉弯着腰裁什么呢。过了一会,宝钗也来了,笑道:“越发能干了,连裁铰都会了。”即便如此,也很快就把笔墨落到宝黛拌嘴了,袭人也说黛玉很少做针线:“他可不作呢,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事实上,这和少写黛玉衣饰一样,是反弹琵琶。

    中华手工 2015年5期2015-05-11

  • 一针一线一世情〈宝匣记 第五出〉
    思绪自然要落在“女红”二字上。所谓女红就是女子做的针线活,如刺绣、纺织、缝纫等等。“女红”一词,最早见于《汉书·景帝纪》:“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颜师古注:“红读曰功”。由始,“女红”一直沿用。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女红活计,在古代的文人诗作中亦有所反映,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生动描述了古代慈母为儿子缝衣纳衫做女红的真实画

    中国收藏 2015年1期2015-03-13

  • 《十二美人图》中的真实器物
    织布、裁衣缝纫等女红活计,在江南一带尤为重视。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夫家对于择妻的标准,都以“德、言、容、工”四个方面来衡量,其中的“工”即为女红活计。再加上当时手工业高度发展,女红在这个时期才从普遍的意义上真正广泛地流行起来。【烛下缝衣】清风徐徐,红烛摇曳,一位仕女坐在桌前勤于女红,在烛光下行针走线。只见女子兰指轻拈,针线穿行,低眉落目,若有所思。明窗外一只红色的蝙蝠飞舞在翠竹间,『鸿福将至』的吉祥寓意巧妙地蕴涵在图画之中。女红女红亦作

    读者欣赏 2014年11期2014-11-19

  • 传统染色技艺在女红工艺流程中的重要性:以鄂东女红艺术为例
    435000)“女红”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部分,指女子以手工制作出的传统技艺,如纺织、编织、缝纫、刺绣、贴布、手绘、浆染等等,是一项讲究天时、地利、材美、工巧的艺术。她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文化资源的载体。数千年来,中国劳动妇女创造出许多女红艺术类型,使女红具有多元化的人文与地域表达特征。湖北东部(鄂东)的黄梅、红安、阳新三县地处长江中游盛产棉花,自古传统手工纺织业发达,由此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女红艺术形式——黄

    大众文艺 2013年5期2013-07-13

  • 女红”之“红”
    还是第一次看你做女红啊”。剧中李宁玉读的是 “女红(hóng)”,在这里“红”字是读作“hóng”呢,还是别的读音呢?《汉语大字典》中“红”共有三个音项。第一是“hóng”,义略 。第二读作“gōng”,有两个义项:①同“功”,意为“功绩,工作”;②同“工”,常指女子所做的织布缝纫刺绣等工作,清朱俊声《说文通训定声》“红,假借为功,是为工”。第三个读音是“jiàng”,同“绛”。剧中说这段话伴随的场景是顾晓梦拿针线要为李宁玉缝旗袍,根据这个场景,文中此处应

    中学语文 2010年1期2010-08-15

  • 女红
    后来就突然迷上了女红。二三十年代的绣品,在墙上挂着,每深看一次,就夜难成寐。现在城市里真正懂女红的人不多了,偶见一两件上品,也是电脑制作出来的。电脑绣品,仿佛毕加索草草匀勒出的草图,被人们期待憧憬的东西,多数怪异得遥远。好的绣品是拨动清水的手,一针一针扎出来的。一种丝线,是一种情感,几种情感重叠在一起,就出了浪漫的效果。记得小时候我有过一双绣花鞋,红绒底面,裹了黑料纹布口边,带扣儿的。小女孩的脚,站在黄昏的底色里,大老远的就能看见鞋面上细碎的“梅”。洗净铅

    名作欣赏 2010年10期2010-08-15

  • 女红“母亲的艺术”能否再度兴起
    职教中心学校将“女红”作为选修课程,要求女同学尽量选修,课程内容包含针线、裁剪、化妆、美容、刺绣等,学校的这一举动立即引来无数网友的关注。这种情况与前不久浙江大学BBS上出现的寻找“缝补妹妹”的帖子一样,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女红”是中国过去传统妇女必学技能,但随着现代机器替代手工,会缝纫裁剪的女生已经很少,刺绣更是成了奢望,“女红”似乎与当今社会越来越不合拍。这样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此戛然而止未免可惜。但是,仅靠学校开设选修课又是否能让人们将中国“女

    中国纺织 2009年7期2009-08-07

  • 听专家言说中国女红
    牛嘉韵当看见“女红”这个词,你能联想到什么?有人或许联想到了女红是封建社会女性“三从四德”的载体;有人或许联想到了一件精美小巧的女红作品可能成为男女两情相悦的见证;有人或许联想到了在男耕女织社会中女红是女性最直接的生存之需和持家之本的手段……从这些联想中可以发现,大到诸如伦理、制度、风俗等抽象行为模式,小到关于生命个体存续的具体的日常生活技术,女红波及到了文化的方方面面。我们每个人对于女红的认识都可能是肤浅和片面的。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遮蔽的美丽》一书,

    全国新书目 2006年14期2006-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