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红技艺传承创新平台在高等职业教育服装专业设立的意义

2021-11-28 01:17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女红技艺服装

薛 伟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服装类专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逐步发展壮大,作为培养服装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承担着传统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能。女红最早是由普通劳动妇女创造,源于广大百姓中最为质朴本真的日常生活所需,其内在功能、外在形式均渗透着劳动妇女们对于生活的认识和感受。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手工技艺因其特有的原生态美感,丰富多彩的民俗味道备受瞩目,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一朵绚丽之花。女红技艺其载体多为衣、帽、鞋及与身体接触的其他饰品或生活用品,在传统服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在当代服饰文化中的艺术价值日益凸显,所展示出来的不仅是精湛的制作技艺,其所蕴含的重要文化内涵、审美范式更是当代服饰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女红技艺以平台形式融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当中对于女红技艺的活态化传承和以此为契机创新当代服饰,丰富服装与服饰设计教学形式,提升服饰文化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女红技艺文化内涵的传承

女红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女性智慧的结晶,与人们日常生活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与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亦是联系紧密,更为重要的是它所体现出的深厚的文化内涵,所蕴含的人文智慧,独特的审美情趣,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这些女红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域的女性把她们对于生活的感悟,把对大自然的认知,通过自己的双手融入日常衣食住行所使用的物件当中,使这些女红具有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彰显了安于劳作的平凡女性们富有创新性的智慧和思维方式[1]。女红技艺传承平台作为一种载体融入高等职业院校,其根本就是蕴含于这些技艺当中的核心价值和优秀文化基因,唯有真正理解了这些深层次的内涵,才能赋予传承真正的意义。

女红是社会、人、自然三者的产物,在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下,在社会流行及民俗的影响下,女性在长期的劳作过程中产生的。以民间虎头帽为例,虎头帽是流传于华夏民族最为普遍的一种儿童帽饰,不同的地区在色彩形式上具有差异性,然而蕴于其背后的深刻内涵却是一致的,那便是关于母爱与驱邪护佑的寄托,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亘古不变的伦理体系。除此之外,其色彩的内涵,纹样的使用,形制的变化等都有着不同的寓意。这些帽饰的花色纹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明确的规制,多是女子们从心里流露出来的,且具有明显的地域及民俗特征,是处于不同地区的女子长期从事生活劳动,长期与自然相适而生的感受,以及特定的民俗民事,信仰喜恶的影响,更是她们对于美与爱的表达,是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重要诠释,这正是女红的最本质的生存语言。正源于此,女红得以在社会不断发展演变中得以生存延续。对于女红活态化的传承,正是要延续其内在的根本特质,其内在的本质属性、地域文化特征、人文情怀等,是“活”态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女红技艺平台的设立,其根本是基于文化的传承。

2 女红技艺的外在形式传承

女红,通常被分类为宫廷贵族女红、文人精英女红、民间女红,这与女红的传承与传播有着重要的关系,三者在形式语言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我们在这里提及的多为民间女红,这些民间女红从纹样、造型、工艺等都存在着动静、虚实、对比协调、含蓄明快、意境等的变化。这是女红重要的符号意象,其所体现出来的艺术语言独特而丰富,基于女红形式层面的传承是女红传承创新平台另一个重要内容,女红产品的造型、色彩配比、排列组合,图案形式等形式内容都是传承的重要内容。以刺绣为例,流传于华夏大地的刺绣技艺生动而丰富,除了耳熟能详的四大名绣之外,散落于各个地方的民间工艺可谓是百花齐放,单就少数民族地区的刺绣已是琳琅满目,“打籽绣”“破线绣”“马尾绣”“叠绣”“贴绣”——这些刺绣,或于袖口,或于裙摆,或为背带,或为头帕——绣法独到,色彩明艳,工艺精湛,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不同的民族,甚至是相同的民族不同支系都有着自己独有的绣法,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气质,每一种绣法都有其独到的艺术语言,表现出丰富的形式美感。从形式上将这些品类繁多的绣法延续传承下来,探讨其美学价值、工艺特点、技能技巧是高等职业院校重要的使命之一[2]。

3 女红技艺平台在高等职业院校服装专业中的传承创新发展

女红技艺传承创新平台是基于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特点和育人目标,女红技艺为对象,以职业教育为平台,以服装类专业为载体,对女红技的传承与创新。服装类专业主要以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专业为主,女红的主要内容多指女性的针线活儿,本身就包含有服装制作的内容,当然多为手工制作,以职业教育为平台,从文化内涵和形式层面两个方面,系统梳理归纳女红的技艺技能,即是运用教育的优势将散落于民间,逐渐流失于历史的这些优秀女红文化进行记录保存,更是以服装专业为载体,结合服装专业特点,将这些各具特点的女红活计进行复制再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审美情趣,进行创新。

创新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原有形制花色的基础上,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女红技艺作为传统文化和工艺的组成部分,虽具有典型的形式语言和文化寓意,但与当今时代的发展仍存着诸多不协调性,时代发展带来的审美方式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让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焕发光彩,让更多的年轻人乐于接受,是女红技艺传承发展的重要课题。以扎蜡染为例,传统扎蜡染作为染缬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应用于日常服饰穿着,成为部分民族服饰的典型特色,通过以女红传承创新平台,扎蜡染后的面料被创意成为各种家纺产品,首饰,玩偶及其他装饰产品等,结合丰富的产品形式,扎蜡染被赋予新的生命活力。

二是将传统女红活计的配色,纹样,形式,意境等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创新服装设计的形式。近年来“国潮风”崛起,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各大服装品牌的趋之若鹜的创意元素。2021秋季DIOR男装采用以KENNYSCHARF的涂鸦作品加上中国传统的打籽绣技艺,采用300多种不同丝线染色,耗时上千个工时,可谓是传统工艺与匠心的完美展示。打籽绣作为苏绣的一种,是女红技艺的典型代表,像中国品牌夏姿·陈、盖娅传说也都曾将打籽绣运用于设计当中。这显然是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时装的融合,不仅提升了服装的设计美感,精美的手工技艺更是提升了服装的价值,是传统技艺生命力有力的延续[3]。当然,女红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对培养学生的工匠品质,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以及民族情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针对高等职业学生的动手实践的培养,女红所特有的手工细作,物我交融的生命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沉静下来,融入制作当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匠心品性,热情专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时至今日,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使更多的年轻人开始将目光转向传统文化,传统手艺上来。女红在千百年文化积淀下受到礼教规制,地域文化,民间俗事等的影响使其产生了多样艺术特色,与其说是一种技艺或是艺术作品,更应属于一种生态性的文化,其具备丰富的民族精神,兼具思想意蕴与客观其实体[4],它的存在价值远远超过了其物性的概念,它所包含的意境与情感,“物美”“意美”“情美”使女红成为中华文化命脉中看似微弱实则力量强大的一条脉络。今天我们将女红纳入高校专业教育,从物的形式传承到内在生命力的延续,再到多种形式的创造创新,搭建起女红传承创新的平台,结合职业院校服装专业的教育教学,有机融合,特色创新,从文化育人到技能育人,以女红技艺的传承创新为切入点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女红技艺服装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道具服装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论女红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危机与应对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红楼女红
《十二美人图》中的真实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