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

  • 论姚永朴《文苑列传》对桐城派史的书写
    ,清廷官方代表的清史《文苑传》的记载有独特价值。在清史《文苑传》的多个稿本中,有系统的古文史记载,桐城派史一直是其中记载重点。笔者曾略论清史《文苑传》第一次稿《钦定国史文苑传》和第四次稿《续文苑底稿》对桐城派史的记载。(3)戚学民:《桐城传人与文苑列传》,《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4期;戚学民、唐铭鸿:《论〈续文苑底稿〉对桐城派史的续写》,《安徽史学》2022年第1期;温馨:《陈用光与清国史馆〈文苑传〉中桐城派谱系考》,《安徽史学》2022年第1期。桐城

    安徽史学 2023年4期2023-12-25

  • “破译”颐和园密码的人
    作。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阚红柳评价,王道成是中国系统研究清史的首批学者之一,他用自己的古典文学知识素养,为清史研究留下了独特的文化视角。“文史不分家”成为清史专家以前,王道成的人生还有两种可能性。1951年,他报名参军。征兵要求身高1.6米,但他的身高差一厘米。带着遗憾,他参加了当年的高考,考入重庆大学中文系,希望能实现另一个梦想——成为汉语言、汉文学的专家。“那时候同学们都想当作家,但我知道我这个人缺乏想象力,当不了作家。我就希望通过努力,成为一

    时代邮刊 2023年23期2023-12-22

  • 清史而来的戴逸
    ● 张剑锋“清史是我的专业,我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它。可说是寝于斯、食于斯、学于斯、行于斯。清史是我理念之归宿、精神之依托、生命之安宅。”戴逸的一生,仿佛就是为清史而生的。戴逸出生于江苏常熟的一个书香门第,他对历史的特殊兴趣是从看小人书开始的。小时候的戴逸将所有零花钱都用于买小人书,对每本历史故事书都是看了又看,爱不释手。年纪稍大一些后,戴逸又喜欢上《左传》《春秋》《史记》等史书,年纪虽小,却在文史方面有了一定基础。不过戴逸对文史兴趣浓厚,却唯独不爱读正课,

    时代邮刊 2023年21期2023-11-30

  • 清史稿·列传》勘误一则
    霍兴聪摘 要:《清史稿·列传六十》记载麻勒吉谎报黄明之死在康熙十八年,但《广西通志》与《云南通志》则记载黄明在康熙二十年授首,现就此问题予以说明。关键词:三藩之乱;麻勒吉;黄明;清史;方志吴三桂之乱末期,云南黄明投降复叛,麻勒吉奉命围剿,不久即向清廷上报黄明被苗人所杀,《清史稿·列传六十》载录云:(康熙十八年)明(黄明)复叛,诏麻勒吉与偏沅巡抚韩世琦会剿,寻报为苗人所杀。[1]《清史稿》将麻勒吉上报黄明之死一事附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然而康熙三十七年

    文史杂志 2023年5期2023-09-07

  • 清史稿》订正一则
    高西北《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一《儒林二》:德量,字量殊,江都人。父恂,好金石文字。伯父昱,通声音训诂之学。德量少承家学,及长,与汪中友,励志肄经,学益进。乾隆四十四年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改江西道御史。居朝多识久闻,博通掌故。公余键户,以文籍自娱。著有《古泉志》三十卷。五十八年,卒,年四十二。[1]按:《清实录》卷一一〇六,乾隆四十五年五月上:“御太和殿传胪赐一甲汪如洋、江德量、程昌期三人进士及第。”[2]德量殿试一甲第二名时间当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文史杂志 2023年3期2023-05-06

  • 清史稿》订正一则
    高西北《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一《儒林二》:德量,字量殊,江都人。父恂,好金石文字。伯父昱,通声音训诂之学。德量少承家学,及长,与汪中友,励志肄经,学益进。乾隆四十四年一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改江西道御史。居朝多识久闻,博通掌故。公余键户,以文籍自娱。著有《古泉志》三十卷。五十八年,卒,年四十二。[1]按:《清实录》卷一一〇六,乾隆四十五年五月上:“御太和殿传胪赐一甲汪如洋、江德量、程昌期三人进士及第。”[2]德量殿试一甲第二名时间当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文史杂志 2023年3期2023-05-06

  • “新清史”与中西学术*
    章,题为《我看新清史的热闹与门道》,这可能是我迄今发表的阅读量最大的一篇文章。显然广大读者对新清史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我以前所从事的其他学术领域的关注。其实,我不是研究清史的专家,起初关注新清史真的就是看看热闹,从2007 年至今的15 年间,新清史在国内学界引起了很多争议,想有意逃避这个争议都很难,在国内外的一些学术或者非学术刊物上,我们都会看到很多关于新清史的讨论。开始阅读此类文章时,我常常不明白到底什么是新清史。再后来新清史变成了一根导火索,大家碰到

    国际汉学 2023年1期2023-04-15

  • 追寻中国历史的“早期现代性” ——对美国清史研究逻辑预设的梳理与反思
    致,近年来美国的清史研究领域出现了引人瞩目的两场大讨论,一个是以清代政治制度史为核心的“新清史”讨论,另一个则是中西比较视野下清代前中期经济发展的“大分流”论争。尽管“新清史”学者关注的问题不尽相同,但他们不约而同地分享了以下主张:尽管入关后满族统治者渐渐采纳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方式,然而满族统治者主观上仍然认同其民族的特殊性,尤其表现在满族统治者重视捍卫八旗制度,而后者为维系满洲特性提供了制度保障。(1)Mark Elliott, The Manchu Wa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26

  • “王士祯参劾吕宫”史实考辨
    朝的重要文臣,《清史稿》与《清史列传》皆有传。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吕宫卷入大学士陈名夏案,与户部尚书陈之遴等相继被参。关于此事,《清史稿·吕宫传》的记载为:“大学士陈名夏得罪,十一年,给事中王士祯、御史王秉乾劾宫为名夏党,宫引罪乞罢,上命省改。”《清史列传·吕宫传》的记述则更为详细:“十一年三月,给事中王士祯、御史王秉乾交章劾宫素倚罪相陈名夏声势,揽事招摇,备员政府,无寸长表见,命宫回奏。宫引咎乞罪,得旨……”其中都提到了“给事中王士祯劾吕宫”,然

    江海学刊 2022年6期2022-03-14

  • 冲击与碰撞 ——中国学者对“新清史”的回应与反思
    身份,后人在认识清史时多了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清朝以外来族群身份怎样统治管理汉文化占绝对主导的中国?传统观点中,学者多把清史放在中国史链条中考察,将清史与世界历史割裂[2]序言1,并视它为改朝换代历史进程中的一环。随着全球史、民族史的兴起与发展,一些西方学者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清史。在这些学者眼中,清统治者并不是通过汉化巩固统治,而是通过强调自身特性、加强边疆治理实现国家统治。在这种逻辑下,这些学者认为,清统治者是“中国”的征服者,他们把“中国”纳入自己的帝

    镇江高专学报 2022年4期2022-02-17

  • 七十载史学征程的缩影
    中国近代史,进而清史,乃至古代史。在逆向回溯的研究过程中,戴先生始终勤奋努力,笔耕不辍,在历史尤其是清史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十二卷本的《戴逸文集》即为他从事历史研究数十年来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现。其中既有其清史研究代表作如《中国近代史稿》《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简明清史》《乾隆帝及其时代》《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导言卷》,又有普及性读物《清史》《北洋海军》,更有其早年读书笔记《经史札记》等;再加戴先生多年读书治学所撰文章,编者据其内容性质,分

    读书 2022年2期2022-02-10

  • 浅谈清早期的侍卫群体
    有裨益。关键词:清史;清早期;侍卫群体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7-0018-03清朝的侍卫群体可追溯至努尔哈赤时期,努尔哈赤在部落冲突与对明战争中完成了家业的原始积累,由于连年征战的需要,他组织起属于自己的亲兵,亲兵们一些为努尔哈赤任女真部首领时的亲族与侍从,另一些为投降依附的部落首领的兄弟家人,此外还有八旗军队中挑选出的优秀战士[1]。努尔哈赤与他们感情极深,后来这些亲兵也逐渐演化为满族首领的侍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7期2021-11-30

  • 戴逸与清史纂修
    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中国史学会会长。1944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铁路管理系,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48年进入华北大学学习,后留校任教。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一直在该校执教。曾任中国史学会会长。著有《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卷)》《乾隆帝及其时代》《履霜集》《繁露集》《语冰集》《涓水集》等,主编有《简明清史》《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卷》以及《中国大百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2期2021-02-15

  • 一生只为修史来
    学副教授、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长、历史系主任。2002年,戴逸领衔纂修《清史》。在他的带领下,无数清代疑案被一一破解。他倾注半生心血,只为成就一部不朽史书。为了尽量使《清史》的思想性与学术性达到完美统一,戴逸定下四个原则:政治上站得住、史实正确、丰富周密、创新。在纂修工作中,戴逸团队既要还原真实历史,又要反映时代精神;既要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又要勇于学术创新;既要理清中国历史的脉络,又要联系世界历史的发展。整部《清史》光是主体工程的字数就超过了3500万字,接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1年10期2021-01-02

  • 《黑图档》所见盛京礼部及相关史料
    京礼部 黑图档 清史 盛京礼部公文中图分类号 G275.1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20-08-15Abstract As one of the five ministries of Shengjing, the Ministry of Rites in Shengjing is mainly in charge of etiquette, sacrifices, and court meetings in Shengjing. This paper

    兰台世界 2020年11期2020-12-07

  • 海外清史研究:历史、趋势与问题
    关伊始,清朝以及清史研究就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眼光。清朝灭亡百年之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邀请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比利时等国学者撰写相关国家或地区百余年来的清史研究学术史。他们的研究表明,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之间虽然存在学术思路和研究选题上的不同,但各国清史学者相互影响、学术思潮也经常跨越国界。百年来海外和中国的清史研究始终是一个整体。清朝时期海外的清史研究:异与同的交织不管是东方的朝鲜、日本,还是西方的英法等国,都在1912年之前对

    社会观察 2020年10期2020-11-17

  • 读《冯尔康文集》
    《冯尔康文集》,清史,社会史,宗族史,史料学中图分类号  K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20-0066-07国际著名历史学家、南开大学荣誉教授冯尔康先生的10卷精装本《冯尔康文集》,前不久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尔康先生治史,学术专精于清史的研究,视野广阔于多领域开拓,尤着力于清史、社会史、宗族史和史料学等领域之研究,出版著作总计约60部。其《冯尔康文集》①包括:《清史专题研究》《雍正帝及其时代》,《社会史理论与研究法》《徽学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20年10期2020-10-26

  • 清史稿》:古代最后一部纪传体正史
    清史稿》历时13年终于修成,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2年清朝灭亡,把清朝统治296年间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典章制度囊括其中,但在体例上也有一些变化,体现出清朝所经历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结束之后,有一部《清史稿》,为中国纪传体正史收尾。《清史稿》历经13年修成,1914年开清史馆,1927年开始刊印,问世之后一度被列为禁书,直至1977年中华书局点校本《清史稿》出版,使这部未完成的正

    新传奇 2020年37期2020-10-23

  • 辽宁省档案馆编《黑图档·嘉庆朝》评介
    关键词 黑图档 清史 嘉庆 京行档 存查档 部行档 档案房中图分类号 G256.4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9-12-02★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19年度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档案馆藏《黑图档》与清史研究”(LJC201938);2019年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基于辽宁省档案馆藏《黑图档》视域下咸丰朝盛京内务府皇庄研究”(项目编号:2020Lslktyb-043)。★作者简介:王依凡,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档案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黑图档》整理

    兰台世界 2020年2期2020-10-21

  • 百年来清史写作典范的历史迁移及挑战
    专著问世[1]。清史研究繁荣的标志之一,是通论性清史著作的大量出版。近年较有影响的通代史论著中,以海外学者的成果而言,就有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丛书中的《海与帝国:明清时达》、增井经夫的《大清帝国》、“哈佛帝制中国史书系”《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等系列著作问世,国内的研究者也相继推出“细讲中国历史丛书”《从康乾盛世到惊天巨变:清》、《中国大通史:清朝卷》等。清代断代性历史著作的持续升温,使关于清代通史性写作模式的探究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将百年来的清代通史

    广西社会科学 2020年9期2020-03-11

  • 潘錫恩與清史《文苑傳》第一次稿
    纂修官潘錫恩對清史《文苑傳》第一次稿有重大貢獻,但以前學界未有關注。潘錫恩在道光二年至三年間,纂輯了清史《文苑傳》的十四個正傳,幾達該書第一次稿正傳數量的三分之一,對該稿的成書意義重大。潘錫恩對《文苑傳》的論述也有重要貢獻,本文討論了他在詩學史和史學兩方面工作。潘氏幫助書寫了《文苑傳》詩學主幹,確立了以王士禎爲中心的順康詩學史論述主線,確定了《文苑傳》的詩學史記載開端,並延伸到雍正乾隆朝。在此過程中他强化了《文苑傳》所記清朝詩學特色,記載了崇宋詩潮流的興

    中华文史论丛 2019年4期2019-12-18

  • 事实、叙事和话语权
    献重新书写元史、清史以及中国地方民族历史。他们的研究客观上有助于我们从多元视角认识统一多民族中国所拥有的丰富历史遗产。但部分学者也对囊括满、蒙、藏、疆的古代中国王朝历史叙事提出了挑战。对中国学者来说,如何回应这些国外学者的挑战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位从元史研究出发,却成名于藏学研究的学者,沈卫荣在其新出版的专著《“大元史”和“新清史”——以元代和清代西藏和藏传佛教研究为中心》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从西藏及藏传佛教研究入手,将之置于元、明、清三朝历史大

    读书 2019年10期2019-11-20

  • 论祁寯藻与晚清理学:以同治朝修国史《循吏传》为中心
     祁寯藻;理学;清史《循吏传》;《学案小识》〔中图分类号〕K2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9)01-0165-11程朱理學是清廷树立之正学,在晚清咸同时期表现十分活跃,呈现“复兴”之势,影响深远。晚清理学复兴受到学界关注,现有研究较多关注理学人士的倡导之功。比如同治时期,倭仁(1804-1871)、李棠阶(1798-1865)、吴廷栋(1793-1873)等在朝官员,位列卿相;曾国藩(1811-1872)等湘军将帅,建

    社会科学研究 2019年1期2019-03-10

  • 地域、政派与文化竞争:《清史稿》被禁事件的再审视
    年北洋政府发起的清史纂修,其思想和历史依据即在于此。[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政府公报》,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影印版,第24册,第269页。然而出乎发起者预料的是,北洋时期的清史编纂不仅未竟全功,就连仓猝间刊行的《清史稿》亦为彼时的官方——南京国民政府查禁,未能进入“二十四史”等所谓“正史”的行列,反而成为一部争议极大的“问题”史书。但就其成为“问题”的过程来看,《清史稿》被禁所牵涉的又绝非单一的学术问题,甚至还包含了一些个人恩怨。它所反映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2-12

  • 改革开放四十年清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春天。40年间,清史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如果仔细分析起来,又可以2000年为界,大体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一、80年代至20世纪末改革开放的前20年,即80年代至20世纪末,是清史研究打破坚冰,冲破壁垒,拓展领域,夯实基础,回归清史本身的阶段。从研究对象来看,改革开放之前,在现行学科体系之下,清史被切割为两段,以鸦片战争为界,鸦片战争以前的清史归属于中国古代史,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则称为中国近代史。就前半段而言,鸦片战争

    文史哲 2019年5期2019-01-25

  • 李岳瑞与《清史私议》
    述一己之见,堪称清史编纂论说第一人。李岳瑞(1862-1927),字孟符,陕西咸阳人。光绪癸未年(1883)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工部主事,兼充总理衙门章京。甲午后在京参与维新变法活动,并与康、梁结识。一八九八年二月,与阎迺竹、宋伯鲁开京师关西学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谓其百日维新期间上书请变服制,以西服取代长袍马褂,并任用客卿。政变后入意大利驻京公使馆避难,受清廷“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一九○五年应友人张元济之邀,任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与梁启超合著《中国

    书城 2019年1期2019-01-25

  • 郭影秋与清史编纂
    董必武副主席要修清史的倡议,决定成立清史编纂委员会,并拟在中国人民大学建立清史研究所。当时议定的清史编纂委员会由七人组成,他们是郭影秋、关山复、尹达、刘大年、刘导生、佟冬、戴逸,并由郭影秋任编委会主任。郭影秋积极贯彻中央这一决定,及时与学校党委研究部署,着手筹建清史研究所。始料未及的是,不久即爆发了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正在着手进行的清史编纂工作及成立清史研究所的规划,不仅化为泡影,反成为郭影秋抵制“文革”的一大罪状。令人钦敬的是,郭影秋虽横遭迫害,却

    百年潮 2019年1期2019-01-22

  • 郑天挺先生与20世纪的清史研究
    中国史,尤其在明清史领域着力甚勤。笔者已从中国史和明清史的角度研讨郑先生的治学[注]常建华:《求真求用的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教授》《郑天挺教授与明清史学》,封越健、孙卫国编:《郑天挺先生学行录》,中华书局2009年版。又,有关郑天挺先生生平的论述,可参见常建华:《明清史学大家郑天挺》,《近代天津十二大学人》,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有学者专门探讨了郑先生20世纪的明史研究成就[注]孙卫国:《郑天挺先生与二十世纪的明史研究》,《中国文化》2012年第1期

    安徽史学 2019年4期2019-01-09

  • 改革开放40年来的明清史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明清史研究在“拨乱反正”和国际明清史研究界的发展变化这个双重学术背景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第一,在这40年中,中外学者对16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明显变化已经形成共识。对于这样一种社会变化究竟应该如何定位?赵轶峰给明清社会定位为“帝制农商社会”。李伯重将16世纪50年代以降江南地区的经济变化,称之为“早期工业化”,认为属于由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推动的“斯密型成长”。黄宗智则认为这是人口压力造成经济的“过密化”或“内卷化”,因而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有关“新

    社会观察 2018年11期2018-11-17

  • 戴逸:“我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清史
    ,历史学家,中国清史学界领军人物,是我国清史研究领域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26年生于江苏常熟,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49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该校清史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戴逸先生一生钻研清史,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史稿》《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乾隆帝及其时代》《清代人物研究》等,并主编《清代人物传稿》《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清通鉴》等大型史学巨著。2002年8月,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正式启动,戴逸先生被任命为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

    传记文学 2018年9期2018-11-12

  • 启动清史编纂二三事 ——忆戴逸先生
    崇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2016年12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陈斐访问戴逸先生时,戴逸先生在他的“借来斋”书房说过:“清史是我生命之安宅,我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清史。”我1978年底进入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从助教、讲师、副教授,直到教授,逐步成长。1980年前后,目睹了“六五社科规划”中修清史遇到的难题和挫折。1998年开始,又参与了社会科学界酝酿编修《清史》的各种讨论。自此陪侍在戴逸先生左右20年,对戴逸先生这句名言,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2018年盛夏,依旧

    传记文学 2018年9期2018-09-12

  •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记我所景仰的戴老
    建飞文化和旅游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太史公曰”中写道:“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我作为晚生后辈,在向戴老的工作请示和捧袂闻教中,每每为他崇高淡泊的境界、博大深厚的学养和对后辈关心呵护的师恩所感佩感召,引为人生弥足珍贵之最大荣幸。初次见到戴老,是2016年12月,我到文化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的任职会上。已是90高龄的戴老精神矍铄地走进会场,他的银发和微笑使人感到亲切慈祥。我在会议发言中提到35年前老一

    传记文学 2018年9期2018-09-12

  • 戴逸:为一部《清史》工作40年
    史,再到后来研究清史,92岁的戴逸已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70年。他的治学经历是沿着“逆向回溯”的路径进行。76岁时,戴逸凭借着一个历史学家的良知和责任感,毅然受命组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并担任主任一职。经过十余年漫长而艰苦的工作,这部由国内2000多名清史学者共同参与完成的多达3000万字的《清史》,已进入最后审稿阶段。戴逸说:“能够参加《清史》编纂,是人生最大的幸运。”01从党史教师到近代史专家戴逸,原名戴秉衡,1926年出生于江苏常熟。戴秉衡从小就对历史

    记者观察 2017年11期2018-05-16

  • 清代学者孔广森生卒年考
    ,《儒林传稿》《清史列传》《清史稿》均作“时乾隆五十一年”(阮元:《儒林传稿》,《续修四库全书》第53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74页;《清史列传·孔广森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清史稿·孔广森传》,中华书局1998年版),是年为1786年。而孔广森外甥朱中翰《仪郑堂遗文跋》记载:“十有一月,舅氏顨轩先生卒。”(孔广森:《仪郑堂文》卷末,《丛书集成新编》第77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617页)将农历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时,凡

    江海学刊 2018年4期2018-04-14

  • 论《清史稿》对孝钦太后传记的处理
    00006)论《清史稿》对孝钦太后传记的处理孙 昉(商务印书馆,北京 100006)民国政府开设清史馆,组织人手编修清史清史馆内外诸多人士就如何为孝钦太后(即慈禧)立传,陈说己见。最终,由逊清遗老主持的清史馆否决为孝钦太后单独立传的主张,而将其列入后妃传中。在编修过程中,清史馆通过体例和行文,明暗不一地抨击孝钦太后的专权,并将清朝覆灭归咎于孝钦太后。《清史稿》;孝钦太后;清史馆;传记;体例;行文如何处理孝钦太后(即慈禧)叶赫那拉氏的传记是清史馆无法绕开的

    大连大学学报 2017年5期2017-03-13

  • 王锺翰满学研究综述
    王航摘 要:作为清史、满族史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王锺翰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其《清史杂考》《清史新考》《清史续考》《清史余考》《清史补考》5部文集被史学界誉为“王氏五考”。此外,先生还通纂《满族简史》、主编《中国民族史》,担任《清史稿》主要点校者,并独自点校近500万字的《清史列传》。以考据见长的王锺翰先生用毕生精力推动了清史、满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为清史及满族史研究的系统化、满族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关键词:王锺翰;满学;清史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1期2017-01-05

  • 内陆亚洲视野下的“新清史”研究
    亚洲视野下的“新清史”研究文/刘文鹏所谓“新清史”,是指美国的中国史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以重构清朝历史叙事体系为目的的一种学术思潮。其目标在于解构汉化观下的历史叙事,反思清朝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定位。它以柯娇燕、欧立德、罗友枝、路康乐等人的著作为代表,被认为标志着美国学界前近代中国历史研究的一次重要转折,即“中国研究的族群转向”。实质上,这种新叙事体系的建立得益于欧美学界“内陆亚洲”(Inner Asia)历史研究理论的积累及在清史研究中

    社会观察 2016年11期2016-11-26

  • 被混淆的严铁桥 ——读《清史列传》札记一则
    严铁桥 ——读《清史列传》札记一则杨洪升《清史列传》之《汪宪传》载“朱文藻尝介严可均见宪,宪即馆之东轩”句,被学界广泛引用,且误读为朱文藻介绍严可均馆于振绮堂。事实上严可均与汪宪年龄不相合,《清史列传》所载有误。今考其史源为《两浙輶轩录》中汪宪小传后的朱文藻跋语,且臆改“严铁桥”为“严可均”。据相关文献考证,介绍朱文藻馆振绮堂的“严铁桥”应该是严诚。严铁桥严诚振绮堂《清史列传》《清史列传》卷七十二汪宪传载:“朱文藻尝介严可均见宪,宪即馆之东轩,偕同志数人日

    文学与文化 2016年4期2016-11-25

  • 清史泰斗戴逸:故纸堆里“淘金”
    文 吴志菲清史泰斗戴逸:故纸堆里“淘金”文吴志菲华发如霜,气色红润。精神矍铄的戴逸,一口浓重的吴侬乡音,说话总是笑眯眯的。“我搞了一辈子清史,前半生从近代史切入,搞晚清史,后半生从鸦片战争前移,研究中、前期清史,走了一条‘逆向回溯’的治学路径。”仄窄的书房,几乎为史书所“围困”,书香之气扑鼻而来。倚在沙发上,戴逸从治学经历、研究心得言及生活趣事,谈兴越来越浓。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正是这位享誉史坛的大家心的境界。在小人书里与近代

    传记文学 2016年3期2016-08-30

  • 清史泰斗戴逸:三起三落修清史
    菲戴逸先生毕力于清史,“可说是寝于斯,食于斯,学于斯,行于斯。清史是我的理念之归宿,精神之依托,生命之安宅。”戴逸,原名戴秉衡,著名历史学家。1926年9月出生于江苏常熟,1946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史学系。历任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历史系副主任兼中国历史教研室主任,清史研究所所长,历史系主任,图书馆馆长等,曾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成员、国务院古籍规划小

    新天地 2016年3期2016-05-30

  • 戴逸:故纸堆里“淘金”
    :“我搞了一辈子清史,前半生从近代史切入,搞晚清史;后半生从鸦片战争前移,研究中、前期清史,走了一条‘逆向回溯的治学路径。”小人书里与史学结缘戴逸原名戴秉衡,出生于江苏常熟。他对历史的痴迷,始于小人书。当时,常熟城里有许多以出租连环画谋生的人,他们挑着担子,背着藤篮,走街串巷,一个铜板就可以租几本书——戴逸把家里给的零花钱,全都用在了租书上。《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连环画,他看了又看,爱不释手,整本整本的故事烂熟于心,倒背如流。家里给的不多的零用钱,他都一

    老同志之友 2016年9期2016-05-14

  • “新清史”论争:从何炳棣、罗友枝论战说起
    发展出所谓的“新清史论争”,其原因及过程值得深究。一、“新清史”论争:何、罗论战与西方史学界的反应过去对清朝有许多负面评价,主要受清末革命宣传反满,及将近代中国衰落的关键归咎于明清海禁、闭关自守以及箝制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何炳棣此论一出,读者咸以为其评价公正,每为清史研究者与教师所引用,大大地改变清代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近年来,受人类学家的族群理论、帝国主义理论及边缘和区域视角的影响,西方史学界开始批判欧洲中心论,改以中国中心观来进行中国史研究。但由于去核心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4-13

  • 近20年于成龙研究述评
    和参考。关键词:清史;于成龙;研究;综述“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山西永宁 (今山西省方山县来堡村) 人。明崇祯十二年(1639)副榜贡生”,[1]10083清顺治十八年(1661)以明经科谒选出任广西罗城县令,此后历任黄州同知、武昌知府等职,累官至两江总督。于成龙从政期间积极发展生产、赈穷恤贫、整饬社会风气,为当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康熙二十三年(1684)卒于两江总督任上(治所江宁,即今南京),“赐祭葬,谥‘清端’”[2]9、“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29

  • 走出晚清的近代史
    条河流”,进入晚清史与近代史重叠的历史之河了。如何区分它们?我们认为,“晚清”二字,专指走向衰落的清王朝晚期。以此,我们认为,“晚清史”以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清朝为对象。同时,我们还认为,“近代”二字,其根本在于“近代性”。因此,我们确认,“中国近代史”是“近代性”的中国历史,在时间上贯穿了20世纪。近代史里,包含了晚清。这种包含,不光是时间上的贯穿,如晚清以后的民国史,也还是近代史。而且跨越王朝樊篱,涉及王朝以外的历史空间,例如,江湖和山林、塞外和海外

    看历史 2016年1期2016-03-25

  • 戴逸 故纸堆里“淘金”
    。“我搞了一辈子清史,前半生从近代史切入,搞晚清史,后半生从鸦片战争前移,研究中、前期清史,走了一条‘逆向回溯的治学路径。”仄窄的书房,几乎为史书所“围困”,书香之气扑鼻而来。倚在沙发上,戴逸从治学经历、研究心得言及生活趣事,谈兴越来越浓。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正是这位享誉史坛的大家心向往之境界。在小人书里与近代史相遇“戴逸退学了!”“戴逸考北大史学专业了!”1946年夏,相关消息在上海交通大学铁路管理系传开了。许多师生为此感到

    中华儿女 2016年1期2016-02-18

  • 清朝的面面观
    学术界,学者们对清史也是众说纷纭,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就贯彻辛亥革命所倡导的“民族革命”思想,曲解了清朝的历史,并坚持“华夷之辨”的封建史学观念。与此观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史稿》的撰写者们的观点,他们完全拥护“清史”,对其称颂不已。(二)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的认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为清史认识的第二个阶段。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学术界更多的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清史。这一时期,有关清史的研究大量减少,对其研究的代表

    黑龙江史志 2015年3期2015-12-07

  • 姚永概《清史拟稿》考论
    民国时期纂修的《清史稿》是正史中最后一部史书,之所以称为“稿”,是因印行时尚未定稿而匆匆付印。相比于清初修明史的漫长雕琢,反复修改,《清史稿》成书较快。印成后虽又有多次增辑修改,但其中讹误仍多,因而为史家诟病。关于《清史稿》的成书,前人研究已多,其中桐城派文人作为清史馆中一个较独立的群体得到研究者的关注。李诚《桐城派文人在清史馆》述及姚永朴、姚永概兄弟及马其昶在史馆中状况[1],李思清《舫斋载笔:清史馆文人群体的形成》关注到桐城派文人在史馆中与其他群体的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8-15

  • 2015读书之年10本新清史书单
    的汉译出版,“新清史”近年来成为中国知识界的热议话题。不久前,姚大力的一篇《不再说“汉化”的旧故事——可以从“新清史”学习什么》(4月5日《上海书评》)再次将这个话题提及至大众眼前,并引起了学界对于“新清史”学派及其作品的热议。“新清史”(New Qing history),作为美国近年来关于中国史研究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主张大清帝国的统治具有很强的满族元素和独特性质。持这一观点的欧立德、米华健、路康乐、罗友枝、柯娇燕等美国学者,构成了所谓的“新清史学派”

    世纪人物 2015年6期2015-06-24

  • 清史三百年说*
    李治亭(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 北京 100080)清朝历史究竟多少年?学术界通说268年,已成定式,无可更改。那么,这268年又划分为几个发展阶段?学术界也早有共识,并无严格区分。一般来说,或分为清前期、清后期,或再加上一段清中期。其二分法或三分法,皆无明确界限。前期到何年?中期的起止又是何年?亦非约定,不过是“大概”、“约略”而已。这便是“模糊史学”之意吧。就说“中期”,有的定为“康乾盛世”,但并不被学术界全接受。最明确的部分,是为“后期”,被定为“近代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3-12

  • 法眼看历史
    用这一套理论来看清史。由于这个角度是比较独特的,所以他也就看到了清史当中的另一种风景。比如说边疆问题,他是从国际法学的这个角度来讨论。比如说军事战争这一部分,我重点看了一下,跟我自己的兴趣关系比较密切,开始觉得这个怎么跟法律联系起来呢?看到他在结论部分专门讨论这个问题,他是借用福柯《规训与惩罚》的观点,吸收西学的一些理论营养来建构这个战争跟国家、社会的关系,还是有一些很新的东西在里头。再比如说他的老本行——法律问题,他比较关注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法制史的一些问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2013-08-15

  • 论台湾《清史》的学术价值及学术失误
    000)论台湾《清史》的学术价值及学术失误刘 海 峰(黄淮学院 天中历史文化研究所,河南 驻马店 463000)台湾《清史》是1961年由张其昀、彭国栋等人编纂的一部史书,该著尽管纠正了《清史稿》反民国、反革命等立场错误,完善了《清史稿》义例,修正了《清史稿》数千处史实错误,增补了《清史稿》诸多内容,学术价值上整体上优于《清史稿》,但是,由于编纂时间不足一年等多种原因,该著仍然存在目录之失、叙例疏漏、体例失当、义例不善、编排之失、史实错误、相互矛盾、漏载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4-14

  • 清朝题材历史电视剧视觉符码读解
    视剧(以下简称“清史剧”)尤为如此。从《末代皇帝》(1988)到《末代皇妃》(2004)再到《太祖秘史》(2005),从《雍正王朝》(1999)到《康熙王朝》(2001),从《孝庄秘史》(2002)到“格格”系列,从《康熙微服私访记》(1997)到《宰相刘罗锅》(2001)、《铁齿铜牙纪晓岚》(2001),从《太平天国》(2000)到《走向共和》(2003)等等,帝王将相、王公贵族、公主格格之类曾在历史上显赫一时的权贵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中国电视剧史谱写

    艺海 2011年11期2012-01-06

  • 超越“汉化论”与“满洲特性论”:清史研究能否走出第三条道路?
    “满洲特性论”:清史研究能否走出第三条道路?杨念群以往的清史研究比较注意考察清朝统治与前朝的连续性,强调清朝皇帝对汉族文明的继承关系,故可以称之为“汉化论”,近些年美国兴起的“新清史”则强调清朝的统治具有区别于前朝的特色,即依据满族的特性以及和蒙古的联盟建立起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强调了对西北地区的征服和控制对于清朝统治的重要性。这两种观点各有优劣得失,清史研究仍应立足于对“中国”自身形成轨迹的历史考察,重新全面审视清朝的统治策略,整合两种思维的合理之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1年2期2011-02-10

  • 勇敢 务实 机变
    人物的态度。著名清史专家阎崇年就对待历史的态度、故宫修复以及一些清史问题接受了本刊的采访。关键词:清史;态度;故宫Abstrac:To respect history and to be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are the attitude of treating history and evaluating historical characters. Yan Chongnian, a famous expert of the

    中国名城 2009年10期2009-01-21

  • 寸言
    而已。(之达)《清史资料》是清代历史资料专刊,已出三辑。这里的“清代”,专指鸦片战争以前。至于一八四○年以后的清代,则适用另一种专刊,即《近代史资料》。我常常耽心,如果碰到道光的起居注,会不会象俗话所说:“山阴不收,会稽不管”,成为伊索寓言里的蝙蝠?问题更在于断代史。要是有人看了《清史通俗演义》不满足,想找一本有头有尾的清代史,那就只能去翻旧书堆。新编的清史,几乎无例外地写到鸦片战争前夜便戛然中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的《清史研究集》的《编者的话》讲了

    读书 1983年2期198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