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晚清的近代史

2016-03-25 15:17刘刚
看历史 2016年1期
关键词:清史郑氏国史

近代史要以“近代性”为准。“晚清”,还停留在中世纪,在时间上,多指1840年以后。而“近代”,要走出中世纪,不过,它在时间上有可能更早,大概在明中叶以后。由此,我们可见,历史的进程,并非如直线一条,总是往前走,有时会中断,有时会回头,例如,清军一入关,便将近代化打断,山破头,水断流,迫使中国走回头路了。

进入中国近代史,我们首先碰到“一扇大门两块牌子”。

“一扇大门”是中国,“两块牌子”指晚清和近代,它们在同一时空展开。

我们“一只脚同时踏入两条河流”,进入晚清史与近代史重叠的历史之河了。

如何区分它们?我们认为,“晚清”二字,专指走向衰落的清王朝晚期。以此,我们认为,“晚清史”以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清朝为对象。同时,我们还认为,“近代”二字,其根本在于“近代性”。因此,我们确认,“中国近代史”是“近代性”的中国历史,在时间上贯穿了20世纪。

近代史里,包含了晚清。这种包含,不光是时间上的贯穿,如晚清以后的民国史,也还是近代史。而且跨越王朝樊篱,涉及王朝以外的历史空间,例如,江湖和山林、塞外和海外、东洋和西洋,都独立于王朝,而为近代覆盖。更有反王朝的那些人和事,均立于国史,无须晚清赘留一笔。

提起明末志士,有些人就不应该列入清史,因为他们与清朝不共戴天,无论郑成功,还是八大山人,抑或王船山等,你就是打死他们,他们都不会承认自己是清朝人,而清史,却以“清人”来称呼他们,且延续至今。为此,我们呼吁,对于反清人士,请勿以“清人”称,要尊重他们的遗志。

并非背叛,而是国史意识欠缺,以至于这些志士,不往清史里去便无处可去,王朝接纳他们,在王朝史上给他们留有席位,是为了显示王朝的雅量。让英雄与王朝和解,英雄的遗志就被后人遗忘,让王权代表民意,使人民不再需要自己的历史,眼里只有王朝里的那些事。

以《清史稿》为例,纂修者多为清室遗臣,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循旧史老例,持王朝立场,自1914年设馆修史,至1928年修成,翌年被禁。始言禁者,乃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

易呈文国民党行政院,说:“彼辈自诩忠于前朝,乃以诽谤民国为能事,并不顾其既食周粟之嫌,遂至乖谬百出,开千百年未有之奇……此书若任其发行,实为民国之奇耻大辱。”修清史,乃晚清遗老们分内之事,可为什么修清史会修得当局咬牙切齿?就因为清史越界了,将民国里的人和事扯到清史里来谈,把那些不想入也不应入清史的近代人物,放到清史里来痛贬一番,以表明他们的政治立场。

两种立场,看似对立,但究其根本,还是同一,所不同者,新旧而已,一以旧朝自居,一以新朝自命,都以王朝为本,还在王朝史里争正统。可见他们的国史意识尚未自觉。易氏不主张修国史,而倡言禁清史,以新政权灭旧朝史,此真可谓黔驴技矣,不独无共和国之自由,连一代王朝的雅量也没有。

晚清遗老当然不会为了民国修清史,民国史家写的清史也没有分清国史和清史。

萧一山著《清史大纲》,便以郑成功为清史第一人。我们知道,郑氏反清,而萧著反以他来为清史开篇,其立场虽在近代,但其着眼仍在王朝樊篱,故写近代仍以清史名之。其本意,是以郑氏为中国近代史开端,其不妥在于,郑氏一生反清,到头来却被算作清人,如此,岂非有辱于郑氏?

还有传教士,不远万里,不请自来,不受欢迎,不仅被王朝拒绝,还被民间排斥,不是被全体民众排斥,而是被民众“代表”——官绅所排斥,可他们的历史作用谁也排斥不了,传教以外,办学校、医院,搞印刷、翻译、出版……连汉语拼音和派留学生,这一切,哪一样不由他们开办或有他们参与?但,近代史无论正史、野史,都不谈他们。

近代史不能不谈传教士,可仅从“反帝反封建”上来谈,把他们当作帝国主义的一部分来谈,这样的谈法,既不全面,也不公平,为什么不把他们放在“近代性”上来谈?王朝史观不谈“近代性”,唯物史观谈了“近代性”的一面——“反帝反封建”。还有“正”的一面呢?

“近代性”要破,更要立。何谓“破”?“反帝反封建”曰“破”;何为“立”?“科学与民主”为“立”。虽说“不破不立”,但“破”非“立”。本书旨在“立正”,确立“近代性”在中国的使命。

总之,晚清属于王朝史,近代属于中国史,时间上或有重叠,实际并不一致。

时间性,并非近代史的唯一尺度,近代史要以“近代性”为准。“晚清”,还停留在中世纪,在时间上,多指1840年以后。而“近代”,要走出中世纪,不过,它在时间上有可能更早,大概在明中叶以后。由此,我们可见,历史的进程,并非如直线一条,总是往前走,有时会中断,有时会回头,例如,清军一入关,便将近代化打断,山破头,水断流,迫使中国走回头路了。如果我们同意“清朝走向没落是晚清史,中国走向民主与科学是近代史”,那么就可以确认“科学与民主,才是近代性的根柢”。以科学言之,近代史从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始;以民主言之,则始于中国传统书院和民间海权矣。

总而言之,中国近代史,是中国走出晚清走向世界的历史,是中国走出天下观走向民族国家的历史;是晚清与近代化此伏彼起反复斗争的历史,是近代化突破晚清专制王朝格局走向民主共和国的历史,是晚清衰落、屈辱终于灭亡,而中国人从此开启自由民主的光荣与梦想实现人类大同的历史。

刘刚

历史学者、自由写作者。主要著作:《文化的江山:重读中国史》(与李冬君合著)、《通往立宪之路:告别晚晴的近代史》(与李冬君合著),以及《中国史诗》卷一“从天命观到帝王术”、卷二“自由的寓言”、《中国近代的财与兵》(与李冬君合著)等。

猜你喜欢
清史郑氏国史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for dry eye syndrome of lung-yin deficiency pattern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warming-unblocking needling technique’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due to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
郑氏富贵黄金屋
蔡国史地问题研究
恐龙科普秀——郑氏晓廷龙
王锺翰教授与清史研究
美国“新清史”的集成之作——评罗威廉《中国的最后帝国:大清》
铭记——山东省党史国史教育活动荟萃 前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活动
关于习近平同志党史国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