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

  • 助剂卡剌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初探
    增多,导致小麦赤霉病持续暴发,同时常用化学防治药剂频繁使用,已使病原菌产生了抗药性。本试验在泗阳县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推广药剂氰烯菌酯·戊唑醇SC、丙硫菌唑·戊唑醇OD、咪鲜胺铜盐·噻霉酮SC推荐用量和用法中加入助剂卡剌,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交替使用药剂,为应急防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得出,3种加入助剂卡剌的处理的防治效果均高于没有加入卡剌的处理,说明卡剌能有效促进农药内吸、传导速率,显著提高农药耐雨水冲刷能力和农药利用率,提高防治效果。因此卡剌可以作为

    种子科技 2023年12期2023-07-30

  • 几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适合贵池区小麦赤霉病的高效防治药剂,对30%丙硫菌唑、43%戊唑醇、48%氰烯·戊唑醇、20%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40%唑醚·戊唑醇、15%丙硫·戊唑醇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0%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15%丙硫·戊唑醇、48%氰烯·戊唑醇药剂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预防效果较好。建议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有降雨、雾、霾等有利于赤霉病重发条件下,在抽穗见花期第1次用药重点推荐20%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48%氰烯·戊唑醇、15%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9期2023-07-04

  • 一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 為丰富小麦赤霉病病菌拮抗菌资源,寻找替代化学杀菌剂的生物防治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从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圃土壤、小麦根部和周边植物根部分离拮抗细菌,明确其分类地位,并采用灌根和穗部喷施法测定其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共分离获得18株拮抗细菌,筛选出杀菌谱广、对小麦赤霉病病菌抑菌效果较好的拮抗菌D09;其对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抑制率达到67.92%。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初步鉴定拮抗菌D09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Achromo

    江苏农业学报 2023年2期2023-06-08

  • 不同喷药时期对甘肃陇南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于2021年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栗川镇范寺村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喷雾,田间防效分别为93.23%、84.39%、36.51%,折合产量分别为9 168.0、8 949.0、8 376.0 kg/hm2,较喷清水分别增产10.76%、8.12%、1.19%。说明小麦抽穗期到扬花期是甘肃陇南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时期,在该阶段进行杀菌剂喷雾防治,可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关键词:小麦赤霉病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6期2022-07-09

  • 小麦赤霉病和赤霉菌研究进展
    凌摘 要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由禾谷镰刀菌引起,是小麦主要的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赤霉菌产生的真菌毒素严重威胁人畜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给小麦赤霉病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从小麦赤霉菌的种类及分布,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赤霉菌毒素种类、毒性及治理方法,禾谷镰刀菌的组学研究及小麦抗赤霉病分子机制的组学研究等方面对小麦赤霉病和赤霉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赤霉菌;禾谷镰刀菌中图分类号:S435.12

    南方农业·下旬 2022年8期2022-07-04

  • 不同植保无人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效果
    保无人机在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中的施药使用效果,并与常规使用的自走式喷雾机在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中的施药使用效果进行对比,得到小麦施药后的生长安全性、赤霉病防控效果以及千粒重等数据,探讨了植保无人机的使用优势以及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效果,以期提高小麦产量,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借鉴。关键词:不同型号;植保无人机;小麦赤霉病;防控效果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2-0027-04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21.45       文献

    种子科技 2022年2期2022-03-18

  • 沿淮小麦赤霉病流行原因及其防控策略
    亚摘 要: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类主要病害,近些年在小麦生产中频繁发生,给当地小麦生产安全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该文结合凤台地区小麦生产实际,对小麦赤霉病流行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2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为当地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提供参考。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流行;防控策略;沿淮地区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1-0105-02小麦赤霉病又被称为烂麦头、红头瘴等,为典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1期2022-02-05

  • 寿县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情况及防治对策探讨
    阐述了寿县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情况,分析了防治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从预测预报、田间管理、选用抗性品种、选用合适的药械和药剂等方面提出了适宜该地区的防治对策,以期为该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 S5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2-0132-02小麦赤霉病是寿县小麦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对寿县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小麦赤霉病菌源广泛存在,如果小麦抽穗扬花期和赤霉病菌子囊孢子发育进度吻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22期2021-12-11

  • 12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病菌的室内毒力及不同植保器械施药效果研究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生日趋严重,高效的药剂和植保喷雾器械的筛选将为生产上推广优化的防治模式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12种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2种方法测定其对小麦赤霉病病菌的毒力和抑制效果,并以抑菌效果最好的药剂进行3种常用植保器械的田间防效测定。菌丝生长速率法的测定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的EC50最小,抑菌效果最佳,430 g/L戊唑醇和50%氟啶胺效果次之。孢子萌发法的测定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的EC50最小,对孢子萌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21期2021-12-09

  • 溧水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控策略
    1年溧水区小麦赤霉病田间见病早,后期病情上升快。不同生育期、不同药剂品种以及防治次数对发病都有较大程度的差异。研究了2021年溧水区小麦赤霉病菌源、小麦品种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了小麦赤霉病重发的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防治策略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8-009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21.45       文献标志码:B1   2021年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1.1   田间

    种子科技 2021年18期2021-11-11

  • 几种常用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适合宣州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高效药剂,选择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鲜胺·戊唑醇、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氟环唑·多菌灵、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芸苔素内酯等7种常用药剂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鲜胺·戊唑醇、氟环唑·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的防效最佳,其次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20期2021-11-07

  • 几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及其混用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为小麦病虫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等药剂单用或混用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单用及与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混用均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增产效果较好。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建议用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1200mL/hm2或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750mL/hm2+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300g/hm2,在小麦始见花期第1次施药,间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7期2021-09-26

  • 小麦赤霉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是红头麦。小麦赤霉病主要是出现在气候湿润和半湿润的地区。最近几年,我国气候变化频繁,出现赤霉病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极大的危害了小麦的健康生长,直接导致了小麦产量的减少,给农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所以,分析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点以及危害,针对其特征给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户的收益。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流行特点;防治技术1  前言小麦的种植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虽然小麦产量比较高,但是在种植时,还是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新农民 2021年5期2021-09-15

  •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分析
    南市徽县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高防效的药剂,特开展不同药剂对赤霉病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3%戊唑醇悬浮剂、40%丙硫菌唑悬浮剂、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和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均对赤霉病有一定的防效,其中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小麦产量最高,在生產中可与其他3种药剂轮换交替使用。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杀菌剂;防治效果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00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121.4   

    种子科技 2021年14期2021-09-14

  • 小麦赤霉病流行发病特点及防控对策
    君摘 要: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常发的一类真菌病害,近些年该病害在泗县的发生程度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给当地小麦的增产、提质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该文结合泗县小麦生产实际,对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发病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以期为小麦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流行特点;防控对策中图分类号 S4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9-0088-02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常发的一类真菌病害,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发,在湿润、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9期2021-06-21

  • 丙硫菌唑纳米水性化制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剂并开展了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丙硫菌唑ME的防效达89.79%,显著优于对照药剂80%多菌灵WP的73.44%和70%甲基硫菌灵WP的74.29%;12%丙硫·戊唑醇ME防效达89.23%,优于对照药剂20%氰烯·戊唑醇SC的83.01%和40%丙硫·戊唑醇SC的81.94%,显著优于对照药剂30%吡唑·戊唑醇SC的76.91%和40%咪鲜胺·戊唑醇的66.99%;均为纳米水性化制剂时,12%丙硫·戊唑醇ME防效达94.54%,仍显著优于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5期2021-04-16

  •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防治效果
    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效果,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这两种病害的防治试验。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20%叶菌唑SC、48%氰烯·戊唑醇SC和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的防效较好,防效为83.54%~88.92%;其次为400 g/L戊唑·咪鲜胺EW和430 g/L戊唑醇SC,防效为71.87%和73.31%;50%多菌灵WP的防效仅为58.05%。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效调查结果表明:30%丙硫菌唑SC、40%丙硫·戊唑

    植物保护 2021年1期2021-03-12

  • 几种杀菌剂防控小麦赤霉病穗腐及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的评价
    型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和对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的影响,于2018年进行了氰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单剂及其复配剂对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SC) 1 500 mL/hm2处理对赤霉病病穗防效达92.40%,病指防效达93.20%,小麦籽粒DON毒素检出量较不用药对照降低80.38%;25%氰烯菌酯SC 2 000 mL/hm2处理对赤霉病的病穗防效达86.80%,病指防效达88.78%,小麦籽粒DON毒素检出量较不用药

    植物保护 2021年1期2021-03-12

  • 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常见症状及化学防治技术
    大的贡献。小麦赤霉病是降低安徽省粮食产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分析了安徽省小麦赤霉病的常见症状,并且从示范推广高效杀菌剂、培育推广抗病品种、使用高效植保机械、轮换使用药剂4个方面提出了小麦赤霉病化学防治方式,希望能为相关农业工作者提供参考。关键词: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化学防治技术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1-007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21.45       文献标志码:B近年来,受气候的影响,小麦赤霉病在安徽一带

    种子科技 2021年21期2021-01-16

  • 基于监测预警的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效果评价
    贵池进行了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试验示范,并依据预测结果指导大田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试验,以确定最佳的药剂使用量。试验结果表明,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在最佳防治时期前15 d内预测小麦蜡熟期赤霉病的病穗率,预测准确度达100%。2020年,依据该监测预警系统预测结果及赤霉病病穗率防治指标,在小麦扬花初期及1周后每667 m2分别使用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 mL和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0 mL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优药剂用量,防治效果达95.

    植物保护 2021年6期2021-01-04

  •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控制效果
    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小麦籽粒DON毒素(包括DON、3-ADON和15-ADON)的控制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药剂对禾谷镰刀菌野生型菌株PH-1的室内活性,同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测定了这些药剂对DON毒素的抑制效果,并开展了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2种原药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强弱依次为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叶菌唑>氰烯菌酯>氟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井冈霉

    植物保护 2021年6期2021-01-04

  • 河南省首次发现梨孢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
    河南省田间小麦赤霉病病穗上分离得到一种生长速度较慢的镰刀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通过田间单小花滴注法和喷雾法接种测定其致病力,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对麦穗中的毒素种类进行测定,明确其产毒特征。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8个菌株均为梨孢镰刀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为白色菌落,菌落底部产生少量红色色素,平均生长速度为13.3 mm/d;小型分生孢子为椭球形葡萄状,平均大小为7.1 μm×5.8 μm,未见大型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

    植物保护 2020年6期2020-12-28

  •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研究
    进一步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高小麦品质,本文分别在小麦扬花初期和盛花期选用不同药剂开展了2次施药试验,对比药剂间的防效。结果表明,30%丙硫菌唑油悬剂750 mL/hm2和75%丙硫菌唑水分散粒剂300 g/hm2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均好于其他药剂,防效分别达到91.6%和94.6%。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效;产量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S481+.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21期2020-12-14

  •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适期研究
    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适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80%至扬花100%时,选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能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其中在小麦扬花5%~10%时,施用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3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防控效果最好,病情指数防效达88.56%,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和其他时期用药处理。小麦扬花5%~10%时是氟唑菌酰羟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防控时期。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氟唑菌酰羟胺;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9期2020-12-07

  • 基于近地高光谱数据和遗传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麦穗尺度赤霉病识别
    :为了实现小麦赤霉病的有效防控,给大区域尺度赤霉病监测提供理论支撑。该文利用麦穗非成像高光谱数据提出了小麦赤霉病敏感特征筛选和監测模型构建方法。通过相关性分析共选出了8个敏感特征:包括350-400 nm、500-600 nm和720-1000 nm三个特征波段,MSR、NDVI和SIPI三个植被指数,以及WF01和WF02两个小波特征。将筛选出的敏感特征,结合SVM、和经过GA算法优化的SVM(GASVM)共建立了16种小麦赤霉病监测模型,并对两类模型的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2020年8期2020-11-16

  • 2000-2019年间我国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效果的分析评价
    要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世界范围内呈加重发生的趋势。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地围绕小麦赤霉病防治开展了大量田间试验。从中国知网上检索到2000—2019年间发表的超过350篇相关论文,防治试验在2010—2019年间显著增多,占发表总数的89.35%。苏皖两省的报道最多,占64.33%。化学药剂防治仍是生产上广泛采用的防治手段,占使用药剂种(次)数的95%以上。对这些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显示现有登记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的药剂(包括单剂和混剂)均对该病有防治效果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4期2020-11-02

  • 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圃的构建及应用
    植技术构建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圃,并对其田间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超声波加湿器加湿,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圃的相对湿度能够稳定在80%以上,是小麦赤霉病发病的适宜环境。通过构建的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圃对27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评价供试小麦材料经过单花滴注接种和喷雾接种处理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NMAS22、天民15E006和西农511等3份材料在2种接种条件下均表现为中抗以上,可以作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关键词:小麦赤霉病;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17期2020-10-26

  • 2019年太和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控措施
    阳摘 要:小麦赤霉病是太和县近年来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对全县粮食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该文介绍了2019年太和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及采取的防控措施,以期为今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防控措施;太和县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7-0104-02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品种的更换、茬口的不同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等原因,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呈加重趋势,对小麦生产安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7期2020-10-09

  • 定远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与穗期降雨的相关性研究
    9年定远县小麦赤霉病平均病穗率、病情指数及小麦穗期(4月20日至5月10日)的降雨资料进行相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定远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与雨日数关系最为密切,具有正相关性。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降雨量;雨日数;相关性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3-171-02DOI: 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712010年以来,定远县小麦赤霉病呈逐年加重趋势。为了提高预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3期2020-09-02

  • 生物炭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索生物炭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产量的影响,设置小麦播种前、返青拔节期单施或两个时期均施生物炭处理,在小麦分蘖期人工接种病麦粒,在抽穗扬花期采用孢子捕捉器对穗层空气中的赤霉病菌孢子数量进行动态监测,并在乳熟期调查各处理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成熟期测定各处理的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和籽粒中脱氧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后穗层赤霉病菌孢子的数量显著降低,赤霉病病情指数降低,且以基施和返青拔节期追施13 500

    植物保护 2020年4期2020-08-25

  • 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多因子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摘要 根据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和灾害风险分析理论,确定小麦赤霉病综合风险评估指标。本文利用江苏省1961年-2017年67个气象站气象数据和农业统计资料,结合地理信息和土壤数据构建了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将江苏省划分为小麦赤霉病发生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高风险区和极高风险区。结果表明:江苏省小麦赤霉病的高风险区位于淮河以南地区,其中里下河和沿江东部赤霉病流行风险最高,需加强预防和治理。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气候条件; 风险区划; 应灾能力

    植物保护 2020年4期2020-08-25

  • 小麦赤霉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主要介紹了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症状,分析了其田间主要流行特点,并结合近年来肥西县监测防控实际,简要地阐述了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技术,以期为当地小麦生产管理提供参考。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危害症状;流行特点;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    S435.121.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5-0131-02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5期2020-08-16

  • 浅谈埇桥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宿州市埇桥区的发生范围和程度呈逐年扩大、加重的趋势,防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粮食安全。该文介绍了小麦赤霉病在宿州市埇桥区的发生概况、发病条件、主要危害,并提出了防治技术,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提供参考。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表现症状;发病条件;危害;防治中图分类号 S4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4-0104-02近年来,受气候和栽培方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小麦赤霉病在宿州市埇桥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4期2020-08-06

  • 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比较试验
    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比较其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40%咪鲜胺·氟环唑悬浮剂600 mL/hm2、28%丙硫菌唑·多菌灵悬浮剂1 950 mL/hm2在小麦扬花初期防治1次,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安全性好。关键词    杀菌剂;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2-0125-02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2期2020-07-06

  • 小麦赤霉病绿色防治技术
    社会稳定。小麦赤霉病的流行日益频繁,严重地制约了小麦的生产质量。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小麦赤霉病的病原特点、危害症状及综合因素特点,结合小麦种植分布情况从选育、种植、防治、管理等一系列角度,提供绿色科学的防治方法。以期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程度,实现小麦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绿色可持续;选育良种;科学防治小麦赤霉病常见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冬麦区,川滇南方的冬麦区及华南冬麦区,多雨的年份主要流行于东北三江平原的春麦区,大体而言来看主要是多发于潮湿的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0期2020-06-21

  • 东台市小麦赤霉病发生和防治技术分析
    本文旨在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条件以及过程进行研究,针对小麦赤霉病现状提出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提升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试图为小麦种植的进一步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关键词:小麦种植;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赤霉病防治本文将阐述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时期并且从三个层次为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的成熟化发展贡献一定力量。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穗期的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会严重损害小麦的产量,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其绝收,目前我国小麦赤霉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一、小麦赤霉病發生(一)小麦赤霉病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5期2020-06-15

  •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试验
    更好地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比较分析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在小麦田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所选药剂中,40%戊唑·咪鲜胺EW375mL/hm2的防治效果最好,效果优于其他药剂,可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效小麦赤霉病又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小麦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0期2020-06-12

  • 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市)安装了小麦赤霉病预报器,在周边设置未防治麦田进行赤霉病调查,并与预警软件平台预测结果相比较,评价小麦赤霉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准确性。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该系统预测的准确性达71.8%。结合陕西省植保总站、西安市植保站、渭南华州区植保站、商洛洛南县植保站、安徽凤台县植保站2016年-2018年对该系统的评价结果,证实该系统预测准确性较高,系统工作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可为小麦赤霉病的科学防控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自

    植物保护 2020年3期2020-06-08

  • 小麦赤霉病病害症状、发病因素及防病对策
    摘 要]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气候潮湿区域高发,小麦穗期最易遭到侵害。研究小麦赤霉病的浸染、蔓延、流行特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其发生、发展、危害,对实现小麦绿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病害症状;发病因素;防病对策[中图分类号] S43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1-81-21 小麦赤霉病病害症状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可侵染小麦茎、穗等不

    乡村科技 2020年11期2020-06-08

  • 小麦籽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P关键词:小麦赤霉病;DON;病情指数;病粒率;麦角甾醇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20)08-0223-06收稿日期:2019-04-10基金项目:镇江市农业科技支撑项目(编号:NY2018011);句容市社会发展项目(编号:SF2018589878)。作者简介:马跃亭(1993—),女,四川都江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小麦赤霉病研究。E-mail:442507087@qq.com。通信作者: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8期2020-06-01

  • 沿淮地区小麦赤霉病重发频发原因及防治措施
    ,沿淮地区小麦赤霉病重发频发,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文根据近几年的调研情况,分析了小麦赤霉病重发频发的原因,主要包括品种更换、大肥水高密度栽培、菌源量骤增、气候变化、防治不到位等,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促进小麦健康生长提供参考。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重发频发;发生原因;防治措施;沿淮地区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9-0106-02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9期2020-05-28

  • 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气象风险评估技术
    气象资料、小麦赤霉病系统田和大田调查资料,给出不同关键时段小麦赤霉病的气象促病指标。在此基础上,从小麦自身受病害侵染敏感性和促病气象条件发生概率出发,分别定义感病风险指数和促病风险指数来构建发病风险指数,从而实现了在病害监测时段中单点和区域的发病风险评估。研究表明,小麥孕穗-抽穗、抽穗-开花、开花-乳熟阶段适宜病害发生的气象条件不同,日平均气温>14 ℃、>16 ℃、>18 ℃和相对湿度>70%、>68%、>70%是各个阶段易于促进赤霉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指标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6期2020-05-21

  • 豫北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了豫北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分析了豫北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与危害,提出了豫北地区小麦赤霉病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控措施。关键词:豫北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防控措施豫北地区是我国小麦的主要种植区域之一,在全国的粮食生产及供需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及秸秆掩埋还田面积的增加等,导致田间种植的小气候也随之改变,进而造成赤霉病在豫北地区呈重发态势,不仅影响着小麦的产量与品质,而且小麦赤霉病病菌还会产生多种毒素,如脱氧

    种子科技 2020年3期2020-05-20

  • 小麦灌浆后期用药对赤霉病及其毒素防控效果的研究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灌浆后期;氰烯菌酯;防效;DON毒素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8-0093-03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呈现出愈来愈严重的趋势。小麦赤霉病菌侵入寄主后,不仅会造成产量损失,也会引起毒素污染,被毒素污染的麦粒对人畜都具有较大的危害[1-3]。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培育与利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并且对环境友好的防治选择。生产上由于缺乏高抗赤霉病的小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8期2020-05-18

  • 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的探究
    锋摘 要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种植中常见病害之一,其对小麦产量及小麦品质有着严重的危害,为了保证小麦的产量与食品质量,小麦种植必须加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本文根据小麦赤霉病在我国小麦种植中的发生规律,分析赤霉病的主要发生原因,结合小麦赤霉病防控研究成果,提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具体对策,以供参考。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流行规律;防治有关研究显示,赤霉病在我国的发生率逐年上涨,小麦赤霉病会严重降低小麦产量,赤霉病引起的真菌毒素也会影响小麦籽粒质量,进而给人们带来严重的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20年2期2020-05-11

  •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为了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于2019年选择5种药剂开展了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均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43%戊唑醇悬浮剂450mL/hm2、25%氰烯菌酯悬浮剂2250mL/hm2、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00g/hm2的防治效果最佳,且对小麦植株的生长无不良影响,无药害发生,产量较高,与喷施清水的对照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因此,今后可在聊城市选择以上3种药剂用于赤霉病的防控。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药剂中图分类号 S4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4期2020-04-12

  • 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酰羟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验证丙硫菌唑新上市产品的防效和稳定性,进行了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和丙硫菌唑对小麦赤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扬花期2次用药以30%丙硫菌唑油悬浮剂750 mL/hm2处理病指防效最高,达88.26%,氟唑菌酰羟胺次之;氟唑菌酰羟胺扬花期1次用药病穗率和病指防效低于2次用药,扬花初期和扬花盛期用药防效无明显差异,对赤霉病菌及其他次要病害的保护时间较长,可作为赤霉病防治替代或备选药剂。关键词:氟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3期2020-04-10

  • 南京市溧水区小麦赤霉病飞防技术试验
    京市溧水区小麦赤霉病进行飞防作业,根据飞防的不同飞行参数及不同用药量对防治效果进行示范总结。结果表明,用40%丙硫·戊唑醇悬乳剂600 mL/hm2、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25 g/hm2,担架机喷雾防治2次;用40%丙硫·戊唑醇悬乳剂600 mL/hm2、50%吡蚜酮水分散剂225 g/hm2,无人机防治2次(飞行参数高度1.8~2.0 m,宽度3 m),防治效果理想,防效分别为89.8%、86.3%。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飞防作业;防效;江苏南京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5期2020-04-09

  • 山东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化学防治
    要    小麦赤霉病在山东地区已由偶发病害转变为常发病害,严重威胁小麦产量和品质。本文从气候变暖、栽培措施、防控意识3个方面分析了小麦赤霉病在山东地区流行的原因,并提出了化学药剂施用种类及防治方法,以期为该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提供参考。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流行原因;化学防治;山东地区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3-0123-01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3期2020-03-30

  • 多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唑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及对小麦安全性,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0g/L丙硫菌唑悬浮剂375、450、525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93.62%、94.95%、95.74%;6%叶菌唑悬浮剂900、1200、1500mL/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72.73%、75.76%、81.82%,随着用量的增加防效显著提高,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关键词:防治药剂;小麦赤霉病;防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文献标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4期2020-03-23

  • 全丰自由鹰1S植保无人机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效果试验
    施药方式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全丰自由鹰1S植保无人机喷施常规药对小麦安全,对赤霉病的防效与自走式喷雾机相当,可有效保障小麦的产量。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雾机;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 S4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4-0084-02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流行病害,常引起小麦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每年均会给小麦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赤霉病不仅影响着小麦的产量,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毒素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4期2020-03-23

  • 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其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好,达96.17%;氟唑菌酰羟胺与丙环唑复配防效次之,氟唑菌酰羟胺及其复配剂对促进小麦生长、增加产量的作用明显,其产量较常规药剂处理差异显著。关键词:氟唑菌酰羟胺;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产量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温湿气候型重大流行性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高温高湿天气特别容易导致病害暴发成灾[1],一般流行年份可引起10%~30%的产量损失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3期2020-01-03

  • 基于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不断提高,小麦赤霉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近年来大幅度降低。以青海省为例,小麦赤霉病曾在青海省多个地区爆发,部分地区小麦种植患病率甚至达到了85%以上,不仅造成了粮食的减产,同时这种真菌类疾病也会危及周遭的牲畜甚至人,从而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本文主要以我国青海省为背景,阐述了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技术进展。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研究小麦赤霉病又被称为麦穗枯、红头瘴等,是一种真菌感染类病害,其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以及华南和东北地区。小麦赤霉病作为一种气

    新农业 2019年12期2019-12-30

  • 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效果试验
    不同剂量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结果表明,各杀菌剂处理对小麦生长安全,赤霉病发生率为0.83%~2.00%,无白粉病发生,各处理小麦叶色和麦穗颜色正常,无早衰现象;各处理实际产量达6.258~7.070 t/hm2,小麦产值达14 393.4~16 261.0元/hm2,纯收入达6 788.4~8 206.0元/hm2;尤其以使用麦甜、秀特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最佳、经济效益较好,纯收入达7 021.5~8 206.0元/hm2。关键词    杀菌剂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0期2019-12-05

  • 丙硫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丙硫菌唑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以及高效防治方式,霍邱县植保站开展了不同剂型的丙硫菌唑结合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间隔7d,2次使用不同含量、剂型的丙硫菌唑结合使用极飞P20型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30%丙硫菌唑OD600g/hm2(制剂量)、75%丙硫菌唑DF300g/hm2(制剂量)对小麦赤霉的防效分别为90.91%、93.07%,明显优于对照药剂40%多菌灵SC1875g/hm2(制剂量)的,且该药剂的溶解性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9期2019-12-02

  •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真菌毒素的控制效果
    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籽粒中真菌毒素积累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防效均较高,达78.19%~98.47%。其中,氰烯·戊唑醇、氰烯菌酯、戊唑·咪鲜胺病指防效最好,分别为98.47%、97.45%和96.82%;其次为烯肟·氟环唑单用、烯肟·氟环唑+咪鲜胺、烯肟·戊唑醇,为89.93%~94.61%;烯肟·戊唑醇+咪鲜胺、啶菌恶唑+咪鲜胺、啶菌恶唑防效偏低,为78.19%~87.46%。检出DON为主要毒素。防治后,48%氰烯·戊唑醇SC、25%氰烯菌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20期2019-11-22

  • 江苏沿海地区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
    要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安全。江苏沿海地区是小麦的重要产区,由于其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近年来秸秆还田等耕作制度的改变,该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病风险不断增加。本文针对江苏沿海地区的区域特点,总结前人在本地区的试验结果,整理出适合本地区的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体系,主要包含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2个部分,以期为保障该地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参考。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体系;核心技术;配套技术;江苏沿海地区中图分类号    S435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9期2019-11-21

  • 3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了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筛选出安全有效的药剂,本研究选用3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结果表明,40%多菌灵悬浮剂、80%多菌灵·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和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在赤霉病暴发初期的小麦扬花阶段用药1次,防治效果可达到92%以上;同时,这3种杀菌剂对小麦无药害,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杀菌剂;防治效果;安全性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7期2019-10-30

  • 固镇县小麦赤霉病发生及防控对策
    要  介绍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对固镇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并对发病原因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总结提出具体的防控对策。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防控;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S435.121.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3-017-03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3.007小麦赤霉病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病粒达到4%或赤霉毒素超过1 000 μg/kg就不能食用,而且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3期2019-10-21

  • 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研究
    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施用25%氰烯菌酯SC562.5ga.i./hm2和250g/L嘧菌酯SC250ga.i./hm2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均在86 %以上,无显著性差异。施用250g/L戊唑醇EW120ga.i./hm2对小麦赤霉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82.26%。增产效果以25%氰烯菌酯SC375ga.i./hm2与SC 562.5ga.i./hm2较好,理论增产率为11.30%和13.57%,其

    广告大观 2019年6期201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