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用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2021-11-07 13:10张业辉吴静邓斌沈静霆黄茂覃春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20期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药剂

张业辉 吴静 邓斌 沈静霆 黄茂 覃春芳

摘 要:为了筛选出适合宣州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高效药剂,选择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鲜胺·戊唑醇、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氟环唑·多菌灵、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芸苔素内酯等7种常用药剂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鲜胺·戊唑醇、氟环唑·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的防效最佳,其次为48%氰烯菌酯·戊唑醇,建议在生产中轮换使用。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0-0087-02

小麦赤霉病属于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具有周期性和暴发性,抽穗扬花期如遇连阴雨、高温等天气,极易大流行[1]。小麦发病后轻则减产15%左右,重则减产80%以上[2],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而且病麦粒中含有镰刀菌代谢产生的真菌毒素,食用后会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出血,影响生育和免疫力,具有致癌、致畸的作用[3-5]。小麦赤霉病是宣州区小麦上的一种常发性病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筛选出适合宣州区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高效药剂,选择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鲜胺·戊唑醇、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氟环唑·多菌灵、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芸苔素内酯等7种常用药剂,开展了小麦赤霉病防治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块选择在宣城市宣州区向阳镇河北村,田块地势平坦,沙壤土,pH 7,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水稻。基肥施用45%(15-15-15)复合肥375kg/hm2;小麦拔节孕穗时追施氯化钾75kg/hm2和尿素150kg/hm2。

1.2 试验材料

1.2.1 供试品种 供试小麦品种为镇麦9号,采用免耕撒直播, 2020年11月8日播种,用种量225kg/hm2。田间管理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一致,试验期间未使用其他杀菌剂。

1.2.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共7种:10%苯醚甲环唑·多抗霉素(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咪鲜胺·戊唑醇(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氟环唑·多菌灵(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8%氰烯菌酯·戊唑醇(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先正达(江苏)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2%吡唑醚菌酯·戊唑醇+芸苔素内酯(绩溪农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3 施药器械 小区试验采用常规电动喷雾器施药,飞防示范区采用极飞T10(广州极飞有限公司生产)施药。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4个药剂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见表1),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74.2m2。采用茎叶喷雾法,电动喷雾器用水量450L/hm2,植保无人机用水量22.5L/hm2。田间设计防治1次和防治2次,防治1次的施药时间及防治2次的第1次施药时间均在小麦扬花初期(2021年4月11日),第2次施药在第1次施药后7d进行(2021年4月18日)。

1.4 试验期间天气 4月11日施药,白天晴天,夜间有雨,1周内降雨5d;4月18日第2次施药,当天为晴天,4月19日为晴天;截至到5月1日,每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雨。4月11—30日日平均气温在14℃以上,相对湿度在91%以上。

1.5 防效调查及计算 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在5月18日小麦蜡熟期、小麦赤霉病集中表现并稳定时开展调査。 每小区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调查法,每点随机调查100穗,调查病穗数及病穗级别。病穗分级标准:无病为0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为Ⅰ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为Ⅱ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为Ⅲ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为Ⅳ级[6]。

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严重度对应病穗数×病情严重度各级值)/(调查总穗数×4)]×100

病穗率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穗率-处理区病穗率)/空白对照区病穗率]×100

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情指数防效 由表2可知,对照区病穗率达到61.67%,病情指数为18.65,发生程度为5级。7种供试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防效,其中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防治效果最佳,第1次防治后病穗率为10.33%,病情指数为2.58,病穗率防效为83.24%,病指防效为86.15%;2次防治后病穗率降為3.67%,病情指数降为0.92,病穗率防效达到94.05%,病指防效为95.08%。

2.2 不同防治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 由表2可知,7个药剂处理防治2次的效果均优于1次防治的效果。48%氰烯菌酯·戊唑醇2次防治后的病穗率防效达到92.97%,病情指数防效达到94.19%,防治效果与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相当。30%咪鲜胺·戊唑醇和氟环唑·多菌灵2次防治后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均能达到80%以上。

2.3 不同施药方式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 由表2可知,药剂氟环唑·多菌灵,采用无人机施药技术,防治2次后的病穗率防效达到82.16%,病情指数防效达到85.25%;与人工电动喷雾器施药氟环唑·多菌灵防治2次后的防效相当。

2.4 安全性 药后1~7d目测,所有施药区小麦生长均正常,无叶片发黄等异常现象,所有药剂对小麦生长均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48%氰烯菌酯·戊唑醇、30%咪鲜胺·戊唑醇、氟环唑·多菌灵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00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的防效最佳,1次施药后的病穗率防效达到83.24%,病情指数防效达到86.15%;2次施药后病穗率防效达到94.05%,病情指数防效达到95.08%。其次为48%氰烯菌酯·戊唑醇,2次防治后的病穗率防效达到92.97%,病情指数防效达到94.19%。

综上所述,以上4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推荐药剂在宣州区推广使用,但为了降低抗药性、提高防效,建议在小麦扬花初期首次用药和5~7d后2次用药过程中交替使用。植保无人机具有作业效率高、安全性好、节水省药环保等优势,因此无人机施药将是今后农业病虫害防治发展的主要方向,用药液量不能低于22.5kg/hm2。

参考文献

[1]张洁,伊艳杰,王金水,等.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4(1):24-28,53.

[2]康霞云.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37,141.

[3]刘艳,王振军,李梦姣.河南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9(10):192-193.

[4]艾兰虹.小麦赤霉病及呕吐毒素的分析检测[J].粮油食品科技,2011:5.

[5]陈然,李俊凯,李黎,等.小麦赤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12):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15796-2011.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S].2011.

猜你喜欢
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药剂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激健”与多菌灵·三唑酮混配减量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响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