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福鑫 马凤 戈咏
摘 要:基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从6个维度选取23个指标构建了安徽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综合评价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然后借助障碍度模型,研究了1999—2018年20年间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农业生态环境现代化、农业生产力现代化、农村发展现代化和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等4个维度是制约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维度。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农业现代化;熵值法;障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0-0006-04
Research on the Develope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Obstacle Factors in Anhui Province
PAN Fuxin et al.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3 indicators are selected from six dimensions to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is determined by the entropy method,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i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Then, the obstacle degree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during the 20 years from 1999 to 2018.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is on the rise as a whole. The four dimensions of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are the main obstacle dimension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and put forward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Anhui Provinc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Entropy method; Obstacles
1 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不小的差距。农业作为基础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中央历年来十分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自[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7年[聚焦“三农”]问题。2013—2016年,连续4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围绕着农业的现代化问题。因此,在当前“十三五”收官及“十四五”筹划之年,科学合理地分析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及其障碍因素,准确把握发展现状,探索出一条适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农业现代化问题,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1)农业现代化理论。西奥多·W·舒尔茨在其代表作《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出农业现代化理论。20世纪70年代,拉坦及佑次郎分别对美日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诱导性技术创新理论。(2)农业现代化的指标构建。1966年,西里尔·E·布莱克教授提出了现代化的10项标准。英格尔斯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了国际上比较常用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3)农业现代化影响因素。Godfrey等对乌干达政府的农业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及减少农村贫困等方面的作用[1]。Kansanga等研究了农业机械化对加纳北部小农户的种植方式和农场规模的分布影响[2]。
国内学术界关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相对较晚,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1)农业现代化的理论。李周等认为我国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新生产要素和品种不断增多,新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愈大,我国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变,但转化速度较慢[3];(2)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方面,辛岭等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时,建立了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4个准则指标[4]。评价方法方面,国内学者使用了诸如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构建模型法、重点参数比较法、人工神经SOFM网络法等。(3)农业现代化区域差异及制约因素。赵颖文等选取了4个维度22个评价指标构建四川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诊断出2006—2016年四川省10年来主要障碍维度:发展支撑和产出效益[5]。刘锐等研究了2002—2016年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区域空间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影响甘肃农业现代化水空间演变的关键因素是人均农机化财政投入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