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艳 陶良宝 张进富 黄德尧 李应生 毕海波 李方等 张梅 杨文兵 张建群
摘 要:该文阐述了寿县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情况,分析了防治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从预测预报、田间管理、选用抗性品种、选用合适的药械和药剂等方面提出了适宜该地区的防治对策,以期为该地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2-0132-02
小麦赤霉病是寿县小麦生产上主要病害之一,对寿县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小麦赤霉病菌源广泛存在,如果小麦抽穗扬花期和赤霉病菌子囊孢子发育进度吻合,再加上高温高湿连阴雨天气,高感小麦赤霉病的品种将大发生,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都会造成影响。小麦籽粒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超标,人畜食用其制品后可能有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十分重视,每年都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小麦赤霉病防治指导组,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连续多年对寿县小麦赤霉病发生和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开展了大量试验示范,提出适合该县小麦赤霉病防治对策,以期指导当地小麦赤霉病防治,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近1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和防治情况
1.1 大发生几率越来越大 近10年寿县小麦赤霉病有3次大发生,分别为2012年、2016年和2021年。这3次大发生,寿县小麦平均减产15%~30%,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年份,小麦扬花灌浆至成熟期,往往伴随着天气长期高温高湿连阴雨,同时小麦穗发芽严重(2012年、2016年),产出小麦已经失去食用价值,只能低价处理,种植户损失惨重。
1.2 感病时期越来越早 小麦赤霉病是由禾谷镰孢菌属真菌引起的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寿县种植模式主要是稻麦轮作,午季小麦收获后,小麦赤霉病病菌在水稻植株上寄生,特别是2015年以来,秸秆的禁烧和全量还田,更增加了赤霉病病菌的菌源量,菌源已经普遍存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冬春季气温升高,雨水偏多,有利于禾谷镰孢菌子囊壳和子囊孢子的生长发育,成熟的子囊孢子释放期早,释放量大,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越来越早。2021年3月底至4月初,小麦田间调查,多处发现受赤霉病侵染的秆腐病株;4月上中旬小麦抽穗时,发现部分麦穗在孕穗期已经感病,这是历年少见的,这也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出了新的难题。
1.3 防治标准不达标 寿县青壮年农民大多外出务工经商,在家务农的多是老年人,因年老体弱,对农业生产多是粗放管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很难做到精准防治,而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要求准确掌握时间、把握时机、选择对路农药、用足水量、精细喷雾。2021年寿县对小麦赤霉病实行了“统防统治”,因地势高低不平,田块大小不匀等条件限制,主要选择了方便的无人机进行飞防。按现行无人机飞防标准,用药液量为12~22.5L/hm2加飞防助剂,实际用这一药液量防治赤霉病效果很差。据试验结果得出:用麦甜(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防治小麦赤霉病,相同防治时间,用药量相同,同一个小麦品种(金地828,高感小麦赤霉病),栽培管理水平相同的2块麦田,一块田使用电动背负式喷雾器,用药液量450L/hm2,另一块田使用无人机,用药液量30L/hm2并且加飞防助剂,于小麦齐穗期和盛花期各喷1次药(4月15日第1次喷药,4月23日第2次喷药),第2次喷药后第28天(5月21日)进行防效调查,人工防效病穗率为11.35%,病指为8.51;而无人机防治的病穗率为40.62%,病指为29.43。显示无人机防效比人工防效差太多,所以用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技术标准需要进一步研究。
1.4 赤霉病的防治用药“多、乱、杂” 目前登记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的药剂很多,防效差异很大,对于农户来说选择难度加大。寿县防治小麦赤霉病药剂从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开始,到咪鲜胺及其复配制剂,近几年又推广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及复配制剂等。2021年安徽省植保总站推荐24种农药供全省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用药,寿县农业农村局招标采购其中16种药剂供全县防治小麦赤霉病使用。寿县农技推广中心对这16种药剂效果进行了验证试验:分别在小麦齐穗期和小麦扬花盛期2次喷药,试验小麦品种为“金地828”,采用电动背负式喷雾器喷雾,用药量取其登记防治小麦赤霉病上限量,用药液量450kg/hm2,在第2次喷药28d后调查,防效较好的药剂品种有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氰烯·戊唑醇、丙硫菌唑,病指防效在80%以上。其次是丙硫·戊唑醇、氰烯·己唑醇、丙唑·戊唑醇、唑醚·戊唑醇,病指防效在78.36%~60.80%。其它药剂如丙环·福美双、戊唑·咪鲜胺、戊唑·噻霉酮、丙环·咪鲜胺、井岗·戊唑醇、喹啉·戊唑醇病指防效都在50%以下。在赤霉病重發生至大发生年份,高感的小麦品种只能用防效较好的药剂品种,才能控制住赤霉病的危害。
2 小麦赤霉病防治对策
2.1 加强赤霉病发生预测预报 小麦赤霉病的菌源在寿县已广泛存在,其子囊壳和子囊孢子的发育进度受气温和湿度的影响,春季气温越高湿度越大连阴雨天越多,子囊孢子的发育进度越快,释放的子囊孢子越多。抽穗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高感小麦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将偏重至大发生。一旦天气预报有连阴雨天气,达到防治标准的小麦,必须抢在雨前用第1次药。根据调查,第1次用药如果选用内吸传导性好并对赤霉病防治效果好的药剂,在小麦达到50%抽穗时防治,防效都很好。第1次用药5~7d后,开展第2次防治。如果抽穗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对高感小麦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必须进行第3次防治,2021年寿西湖农场、正阳关农场及时开展了第3次防治,虽然小麦赤霉病发生达到大发生级别,这2个农场的小麦赤霉病造成的损失都很轻。
2.2 加强田间管理 一是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小麦是喜磷作物,对磷缺乏的田块,适当增施磷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强小麦的抗性。偏施氮肥,小麦贪青晚熟,抗性降低,小麦赤霉病发生重。寿县的稻茬麦,基肥一般建议施N26P16K8三元复合肥750kg/hm2作基肥,在小麦孕穗期,根据苗情,追施150~225kg/hm2尿素,就能达到6000kg/hm2以上的产量。二是采用深沟高畦播种方式,遇连阴雨天气雨水能快速排到田外,降低了田间湿度,减轻了赤霉病的发生程度。深沟高畦播种技术降低了麦田的地下水位,有利于小麦根系生长,小麦易获得高产。
2.3 选用抗(耐)小麦赤霉病的品种 根据对寿县农技推广中心23个小麦展示品种赤霉病抗性调查和全县种植小麦大田普查,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在寿县农技推广中心小麦品种展示区,同样的栽培管理,同样的用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金地828小麦品种的病穗率为40.62%,泛麦5号为20.35%,华展199为7.72%,西农979为7.47%,扬麦15为2.06%,扬麦22为1.70%,镇麦15为1.28%。根据全县普查结果,在防治水平不能提高的情况下,要选择抗性好、稳产性好的小麦品种。在寿县稻茬麦地区,选择镇麦9号、镇麦168、镇麦15、扬麦22、扬麦15等偏春性对小麦赤霉病抗性好的品种;在沿淮淠偏沙土地区,宜选择西农979、郑麦9023、华展199等对赤霉病抗耐性较好的小麦品种。寿西湖农场、正阳关农场防治水平高,采用自走式喷药机防治小麦赤霉病,可以选择淮麦44、荃麦725等優质高产的小麦品种。
2.4 选择合适的药械和药剂 小麦赤霉病的主要发生部位是小麦穗部。小麦赤霉病的初侵染源是从病残体上生长出的子囊壳里散发的子囊孢子,随着空气的流动传播到麦穗上。在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散落在小麦花药上的子囊孢子,经花丝侵染小穗,引起小穗或颖壳发病。如果连阴雨或空气湿度大,适合病菌生长,病菌将继续侵染其它小穗或穗轴,加重发病程度。由于小麦赤霉病发生的特殊性,所以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时,为了确保防效,必须用足水量,对准小麦穗部均匀细喷雾。通过试验和调查走访,2021年小麦赤霉病防治在同一种药剂的情况下,自走式喷药机(用药液量300L/hm2)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用药液量450L/hm2)防效较好;通过对高感小麦赤霉病的小麦金地828调查,植保无人机在用水量30L/hm2加飞防助剂的情况下,植保无人机防治的病穗率比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多29.27个百分点,病指多20.92个百分点。在小麦赤霉病偏重发生的年份,高感小麦赤霉病的小麦不宜用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除非有了新的飞防助剂新的农药剂型和新的飞防标准。在防治用药方面,淘汰老旧的已产生抗性的农药品种,选用新型的对赤霉病防治效果好的药剂,建议不同品种的农药交替使用,兑药的剂量不要超过其登记防治赤霉病的上限用量。我们建议在麦穗上雨水或露水干后即可施药,在正常施药剂量下,没有发现施药对正在开花的小麦结实或产量造成影响。
(责编: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