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常见症状及化学防治技术

2021-01-16 02:47牛晓洁
种子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安徽省

牛晓洁

摘    要:安徽省是我国主要粮食产区之一,为我国的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小麦赤霉病是降低安徽省粮食产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分析了安徽省小麦赤霉病的常见症状,并且从示范推广高效杀菌剂、培育推广抗病品种、使用高效植保机械、轮换使用药剂4个方面提出了小麦赤霉病化学防治方式,希望能为相关农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化学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1-007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21.45       文献标志码:B

近年来,受气候的影响,小麦赤霉病在安徽一带由多年一遇发展为常见性病害,对安徽省的粮食产出造成了巨大的危害。鉴于此,安徽省的小麦受害情况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农户的高度重视,并已经采取对策进行防治,但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从化学角度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

1   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常见症状

小麦赤霉病多由镰刀菌真菌感染引起,多分布于我国的潮湿地区和半潮湿地区,是典型的气候灾害,气候湿润、降水较多的地区受灾较为严重。该病多发于小麦扬花期的雨季,即4月中下旬。2019年,河南省和安徽省的小麦赤霉病受害面积高达24.4万 hm2,对我国的粮食产量造成了极大影响,相关农户经济损失惨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温室效应逐渐加重,安徽地区的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趋势逐渐加重,大流行的频率明显提高,并于2003年、2010年和2012年大规模暴发,甚至打破了淮河一带南北的界限,淮南地区和淮北地区受灾较为严重,为历史罕见。

调查结果显示,小麦赤霉病暴发时,小麦植株的总患病率在50%左右,严重度在3~4级。由于小麦赤霉病会导致小麦籽粒变得干瘪,降低小麦的出粉率,当小麦感染赤霉病的病麦率达到4%时,该小麦无法食用,失去其商品价值,从而使小麦减产,严重时会导致小麦颗粒无收,给农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出现农户直接放火焚烧麦田的情况。2012年在安徽沿淮一带大规模暴发小麦赤霉病,受灾面积达到54万 hm2,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亿元[1]。

小麦赤霉病不仅会造成小麦减产,还会对环境以及土地造成极大的污染,一些赤霉病菌会随着小麦秸秆进入到土壤中,并转移到水稻、玉米等作物中越夏、越冬,对水稻和玉米的产量造成较大影响。同时,由于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其中含有大量的镰刀菌毒素,会对人畜的健康造成危害,导致受病严重的小麦无法作为食物或者饲料使用,被粮食部门拒收。同时,患有赤霉病的小麦在粮仓储存时镰刀菌会转移到健康的小麦麦粒上,导致粮仓里的小麦整体发生真菌毒素超标的问题,对农民的经济收入造成较大影响,对我国的食品安全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

2   化学防治方式

2.1   示范推广高效杀菌剂

加强调度工作是推动农业工作发展最快的一种方法,在选择杀菌药剂后,乡镇各级监督人员可以对各地区的疫情防控进行跟踪调查,对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的乡镇进行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乡镇进行后续的观察和监管,对相关的乡镇管理员提出建议并督促其实施,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联合效应,对一般农户进行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让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带动农户进行防治工作,发挥各个乡镇建设部门的带头作用,从而引领广大农户合理喷洒杀菌剂,提升赤霉病的防控率,以此来提高小麦产量,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2.1.1   药剂种类

绝大多数的小麦赤霉病杀菌药剂以化学药剂为主,少部分为生物药剂。在化学药剂中,农户所使用的化学药剂目前已经涵盖了市场上常见的产品,例如多菌灵、福美双、咪鲜胺等。在相关化学元素和活性成分的方面,三唑酮、硫黄、丙硫菌唑为常见的化学活性成分,约占总体药剂的16.38%。小麦赤霉病的使用药剂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剂田间药剂,另一种是复合型田间药剂。单剂田间药剂的防范率在60%~70%,较为优秀的防范率可以达到88.19%;复合型田间药剂的防范率在60%~70%,较为优秀的防范率可以达到74.33%。但是,长期使用一种单剂田间防范剂,很可能会导致当地的小麦产生耐药性,不利于后期赤霉病的防治工作,比较推荐使用复合型田间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同时,复合型田间药剂可以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同时,也会对小麦其他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理,是单剂田间药剂不具有的优势。

2.1.2   病穗防效与病指防效的相关性

多数研究是从减少病穗比例和降低病情指数两个方面记录药剂的功效。从大数据的角度观察,近20年内,病穗防效与病指防效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80%。分析研究结果可知,虽然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的药剂在临床试验上有结果的差异性,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下表现出较大差异,但是从大数据的角度分析,现有化学药剂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单次出现较为明顯的防效差别可能是由于该年份独特的气候条件、小麦品种、施药时间和调查研究方式所导致的,并不是药剂之间的效果差异所造成的。这些药剂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相关性都较为明显,一致性较高,约80%[2]。所以在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可以只采用一项相关药剂的调查指标,便能相对准确地衡量整体所需药剂的含量和防治效果。

2.2   培育推广抗病品种

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是以预防为主,研究可得,小麦赤霉病多发于扬花期,发病时间为4月,而目前我国的小麦品种中并没有既可以抵御小麦赤霉病,又能稳产高产的品种。从安徽省主要使用的小麦品种来看,用于长江中下游的春性小麦抗病性较好,例如扬麦系列、宁麦系列等,但是春性小麦产量不如冬性小麦,由于抗寒能力较弱,在淮北一带种植略有困难。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多为大产量的冬性小麦,例如济麦系列、豫麦系列等,为我国的粮食生产作出巨大贡献,但由于选育地带曾经为小麦赤霉病的少发区域,导致当地的小麦品种对赤霉病几乎没有抗性,在小麦赤霉病暴发时受灾严重,导致粮食极大减产,给种农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由于小麦种植面积南移,进一步导致小麦赤霉病扩散蔓延。

相关研究人员表明,为减轻赤霉病对安徽小麦种植业的影响,开发、培育并选择一批既高产又具有抗病性的小麦,要加大科技研究力度,运用生物技术和传统的育种手段,尽快培育出一批产量中上的抗霉麦种。在进行种植的同时,还要对高感品种的种植范围进行压缩,以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

2.3   利用高效植保机械

高效植保机械是一种利用高效的自走式施药机械,主要对麦田进行药物喷洒作业[3]。该机械既可以保证药量,又可以把相关药品分解为雾滴,可以准确喷洒在小麦的花穗上,可以实现较为精准的施药作业,施药效率较高,小麦的吸收效果较好,能够让药水准确地发挥其功效。同时由于药水被分解为雾状,在施药时,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农药也不会过多地稀释到土壤和地下水中,对当地的水资源利用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都可以起到较为良好的作用。要利用高效植保机械,需要当地加大投入小麦赤霉病的防护基础设施,当地政府统一购买相关的高科技机械并且分发给农户使用,或者使用县镇中的配套基金,同时联合社会化服务组织购买设备,使小麦赤霉病的专项防控资金能够用在实处,解决具体的问题。2020年,中央财务部门为安徽省小麦赤霉病设立了570万元的防护资金,该资金下拨给各乡镇购买高效植保机械,以应对小麦赤霉病。2020年,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的防治面积达到12.5 hm2,占比为76.4%,小麦赤霉病得到了有效防治。因此,应积极应用高效植保机械,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

2.4   轮换使用药剂

一个地区的小麦喷洒单剂防护药剂可能会导致当地的小麦赤霉病菌产生耐药性,导致防护药剂的整体利用效率下降,防治效果变差,导致小麦赤霉病有再次暴发的可能性。在进行施药时,应使用复合型防护药剂,并且定期更换所使用的药剂品种,以防止当地的病菌对防治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防治药物的使用效果变差。

除此之外,使用复合型防护药剂,在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小麦的其他病虫害进行防治,具体以所施用药剂的其他功能为准。在同样的农药施用条件下,使用复合型防护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预防,能够减少小麦使用的药剂含量,从而保证不会有残余的农药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能够保护环境。在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时,可适当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利用微生物之间的代谢活动对小麦赤霉菌的生长进行防治,如利用酵母菌和链霉菌等菌群来抑制小麦赤霉菌生长,该生物防治措施具有保护环境的作用,近年来,已经慢慢被人们所重视。

3   结束语

在进行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中,国家和相关科研人员从多种角度创造了相关病毒防治方法,目前主要以化学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为辅的原则进行防治。在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中,政府的资金投入是不可缺少的,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小麦赤霉病情况引以重视,加以防治。

参考文献:

[1]李秦.2020年宿州市埇桥区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做法[J].现代农业科技,2021(13):112-114.

[2]胡子全,卜晓静,郭文华,等.6种药剂对专用品牌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J].生物灾害科学,2020,43(3):261-264.

[3]王亮.小麦赤霉病防治藥剂的筛选及悬乳剂的制备[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小麦赤霉病安徽省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睢宁县小麦赤霉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讨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激健”与多菌灵·三唑酮混配减量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