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2021-01-16 02:47:12郑粉艳
种子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措施研究乡村振兴

郑粉艳

摘    要: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全面实施相关战略,让农业得到良好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推广,推广高效的农业技术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农业种植业的发展。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展开探究,分析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農业技术;措施研究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1-013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A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推广农业技术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但农业技术在具体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

1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在我国当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技术的推广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业技术相关部门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负责农业技术宣传,制定种植业的发展相关规划等[1]。

此外,相关技术部门还要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负责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动下,我国农村经济得以发展,农业技术得到充分推广,农民收入实现增长。由此判断,未来的农业发展仍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支持,应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建设以农民为中心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提高农民生产、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推广模式缺乏创新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一直以来都是以政府为主导。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和技术转化过程中,政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政府农业科技人员、政府相关负责人员和农民对相关技术共同探索,创建了很多推广农业技术的模式。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多元性,这些相关技术模式无法顺利推广,并且在推广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问题。应认真分析这些问题,了解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类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可分为政府带动型、推广机构主导型、第三方主导型及市场引导型4种类型。

伴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现存的技术推广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第一,政府带动型的模式缺乏创新动力。第二,推广模式将相关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展示新型农业技术及其产品等方面,忽视了农业技术的实效性特点。第三,特色农产品没有市场优势,无法对传统农产品的地位产生影响。第四,市场引导型的模式一般由企业主导,对农民的现有条件缺乏严谨的考虑,通常运用企业的特殊手段发展生产,但农民不具备相应的生产条件和知识条件,造成两者之间地位不平等,导致农民的产品不足,企业的原料不足,或者农民的产品产量过大,销售无门等情况。第五,第三方主导的模式需较高的资金保障和先进的科技水平,而大多数农民既不能适应科技水平较高的农业技术,也很难满足相应的资金需求[3]。

2.2   基础设施不全

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是有效推广相关技术的重要前提[4]。现阶段,随着农业技术不断完善,能与其配套的基础设施也要随之更新,如现代信息设备、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向农民传授先进的技术知识,使政府服务的范围逐渐扩大,农民也应该借助相应的网络平台学习更多的生产技术,并借助网络平台招商引资。但是,我国中东部地区还没有先进的设备条件,导致其与政府沟通存在困难,不利于政府传授先进的技术经验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2.3   缺乏推广资金

农业技术的推广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能否有效运用相应的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技术推广的成效。目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主要源于省政府或中央政府投资、投资推广单位自主筹集资金、银行相关的科技贷款、有关政府部门争取的项目经费等渠道。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津贴不高,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最终导致其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相关配套设施不能正常配备,对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严重影响[5]。

2.4   相关技术推广队伍滞后

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建设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较低。我国现阶段严重缺乏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现有技术推广人员科学文化知识储备不足,不能适应知识水平需求高的现代农业。第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出现人才断层问题。我国现有的技术推广队伍存在知识老化、人员年龄偏大等问题,要积极呼吁学历较高的人才参与到技术推广工作中。第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能定期参加培训和教育学习活动,导致技术推广队伍的层次结构不合理。在技术推广队伍中,大多数人员的推广水平较低,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

2.5   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足

农民作为农业技术使用的主体,其对农业技术的接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农业技术的应用水平。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对象,现代化农业技术要求农民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但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文化素养较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技术推广的强化措施

3.1   创新推广主体模式

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主体模式有两种,第一是结合政府与农业经济技术合作组织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优势,从而更加规范地推广农业技术。同时,充分利用农业经济技术相关合作组织,加大开拓农产品市场的力度,让农民的收入有所提高。这种模式能更好地降低市场风险,对农业技术的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二是有效结合企业、政府以及农业经济技术合作组织的推广模式,这种模式能使政府、企业、农民与农业经济技术合作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这个模式下,企业可以帮助政府减轻经济负担,在对农业技术进行取舍时,能够选择见效快且效益好的技术。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对企业进行资金补助,农业经济技术合作组织代表农民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上述两种推广模式在政府的引导下有效创新,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使这两种创新模式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3.2   创新农业技术

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推广模式的合理性及推广技术与当地发展水平的匹配情况。政府要发挥其职能优势,在创新农业技术方面有所成就。政府要完善立法职能,通过规范相关法律对农业技术的创新给予充分保障。如在建立企业、政府以及农业经济技术合作相关组织相结合的农业技术主体模式时,政府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划分各组织的职能和权限,帮助各组织维护自身权益。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还应从法律上肯定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组织的地位,使其能通过合法手段维护各项权益。

3.3   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一般由国家支持。政府在对农业技术进行宣传推广时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或给予相应的补贴,对农业科技团体组织等给予资金投入。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支持制定科学的推广规划,推动工业要素的合理配置,建立城乡平等要素交换计划,引导相应的社会力量支持研发农业科技。

3.4   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我国的基层农业高素质人才出现断层,政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第一,要加大支持农学高等教育力度,帮助各大高校完善涉农学科的相关配置,通过制定优惠的招生政策,扩大招生面,让大学生积极投入农业建设中。第二,政府要加大培训力度,大力支持相关实践基地和农业科研项目。针对相关技术人才分布不均等情况,适当拓宽人才发展渠道,建立人才培养计划,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3.5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政府要加强宣传,针对性地讲解农业相关技术知识,及时发布农业相关政策,帮助农民提升思想意识。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开办教育班的形式让农民接受系统化的教育。要加强对各个培训机构的监督与管理,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相关培训。

4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十分必要。因此,政府要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要找出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加強资金和技术支持,培养更多优质人才,让农民学到更好的技术知识,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萌,张秀平.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4):109-111.

[2]韩春燕.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战略研究[J].智库时代,2019(25):3,13.

[3]黄建颉,罗兴录.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探讨[J].农学学报,2020,10(5):97-100.

[4]刘宝磊.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绩效评价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0):262-263.

[5]万春凤,宋君柳,张军伟.地方高校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的调查与发展对策——以菏泽学院为例[J].乡村科技,2020(15):43-44.

猜你喜欢
措施研究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 17:55:53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调动学生学习韩语积极性的措施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20:11:34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安全防控研究
浅谈如何发挥会计管理运用构建会计内部控制
财税月刊(2016年5期)2016-08-03 20:57:11
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
商(2016年15期)2016-06-17 17:03:42
浅谈如何发挥会计管理运用构建会计内部控制
财税月刊(2016年1期)2016-04-05 21: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