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2019-10-30 02:57何彩明常秀忠袁桂实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杀菌剂防治效果

何彩明 常秀忠 袁桂实

摘要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筛选出安全有效的药剂,本研究选用3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进行防治。结果表明,40%多菌灵悬浮剂、80%多菌灵·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和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在赤霉病暴发初期的小麦扬花阶段用药1次,防治效果可达到92%以上;同时,这3种杀菌剂对小麦无药害,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杀菌剂;防治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7-0123-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小麦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有10 000年以上的种植历史,在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是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病原体包括禾谷镰刀菌、燕麦镰刀菌、黄色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1],是小麦常发的重大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小麦主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可引起5%~30%的产量损失,严重情况下可导致田块绝收[2-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秸秆还田的大范围推广,赤霉病的发生区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4]。同时,赤霉病病菌代谢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等毒素,严重危害人畜健康[5]。据报道,若误食含病籽粒超过5%的面粉就会引起恶心、腹泻、发烧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大出血,影响人们的生育能力和免疫力[6-7]。为了减轻农民损失,提高小麦品质,稳定国家粮食安全,本文选用尚在登记阶段的3种杀菌剂开展田间试验,旨在了解其在各自推荐剂量条件下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的安全性,为农民科学合理防控赤霉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蚌埠市五河县,试验田地势平坦,长年稻麦轮作,土壤为砂壤土,pH值7.1,肥力中等。试验作物为小麦,播种方式为免耕撒播,播种量为210 kg/hm2。小麦生长均匀一致,栽培条件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践。

1.2    试验药剂

40%多菌灵悬浮剂(江苏扬农农化股份有限公司);80%多菌灵·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溧陽中南化工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40%多菌灵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900 g/hm2(A);80%多菌灵·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720 g/hm2(B);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40 g/hm2(C);空白对照组(CK)。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0 m2。各药剂处理区均采用穗部均匀喷雾的方法在赤霉病暴发初期、小麦扬花阶段施药1次,空白对照区喷施等量清水。施药器械为德国Solo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流量为 1.5 L/min,工作压力400 kPa,喷孔直径1 mm。

1.4    调查方法

1.4.1  安全性调查。药后3、5、10 d观察各处理小区小麦生长状况。收获期观察小麦籽粒和整体状况。

1.4.2    防效调查。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15部分: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8]进行调查和防效分析。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个取样点0.25 m2(0.5 m×0.5 m),记录调查点内病穗数。采用7级法进行分级:0级代表无病,1级代表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3级代表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1/2,5级代表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2~3/4,7级代表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

1.5    数据统计分析

应用生物学统计方法(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病情指数和防效的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的安全性

试验期间各处理在试验条件下均无明显药害发生,小麦长势和对照小区相比无明显区别。收获时各处理小区小麦麦秆金黄、亮丽,籽粒饱满、色泽鲜亮。

2.2    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3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整体防治效果较好,平均防效均在92%以上,各处理间病穗率、平均病指以及防效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化学农药自推广以来,在农业病虫草害防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由于其长期使用,使病虫草害的抗药性逐渐暴露。陈长洪等[9]、邵振润等[10]研究表明,小麦赤霉病对部分农药产生了一定的抗性。

本试验选择尚在登记阶段的40%多菌灵悬浮剂、80%多菌灵·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3种药剂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试验,用药剂量均采用厂家推荐的上限剂量。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赤霉病暴发初期的小麦扬花阶段用药1次即可达到92%以上的防治效果。

在农业生产中,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严格把握用药时间、减少用药次数、不同年份更换使用不同品牌不同成分的农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另外,尽量选用内吸性强、药效持续时间长且对后期病害有兼治作用的药剂。同时,采用深耕技术,并利用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多管齐下防治赤霉病,提高防治效果。

4    参考文献

[1] 徐飞,杨共强,王俊美,等.河南省小麦赤霉病菌种群组成及致病力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2016,46(3):294-303.

[2] 张进富.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9):75-76.

[3] 程顺和,张勇,别同德,等.中国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及抗性遗传改良[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38-942.

[4] 刘易科,佟汉文,朱展望,等.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16,36(1):51-57.

[5] 陈云,王建强,杨荣明,等.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J].植物保护,2017,43(5):11-17.

[6] 钱恒伟,迟梦宇,黄金光.小麦赤霉病病菌抗药性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6,36(4):19-25.

[7] 彭建文,杜继荣.小麦赤霉病不同处理防治效果试验[J].现代农村科技,2017(5):6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标准 第15部分: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NY/T 1464.15-2007[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9] 陈长洪,李阿根,朱铁.4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2):1991-1993.

[10] 邵振润,周明国,仇剑波,等.2010年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抗性调查研究及防控对策[J].农药,2011,50(5):385-389.

猜你喜欢
小麦赤霉病杀菌剂防治效果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葡萄杀菌剂的分类及合理使用技术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激健”与多菌灵·三唑酮混配减量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响
2015中国植保市场杀菌剂畅销品牌产品
墨西哥使用生物杀菌剂提高芒果出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