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峰 阮赞誉 张燕平
摘 要:为了更好地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比较分析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在小麦田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所选药剂中,40%戊唑·咪鲜胺EW375mL/hm2的防治效果最好,效果优于其他药剂,可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效
小麦赤霉病又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小麦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为严重的是穗腐。为此,笔者于2019年开展了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大面积防治小麦赤霉病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海宁市丁桥镇新仓村进行,该田土质为黄松土,pH值6.9,肥力中等偏重,有机质含量29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40%戊唑·咪鲜胺EW(安道麦马克西姆有限公司),25%氰烯菌酯SC(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30%戊唑·福美双WP(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3%四霉素AS(辽宁微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40%咪铜·氟环唑SC(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具体如下:(1)40%戊唑·咪鲜胺EW 375mL/hm2;(2)40%戊唑·咪鲜胺EW 750mL/hm2;(3)25%氰烯菌酯SC 2250mL/hm2;(4)30%戊唑·福美双WP 1350g/hm2;(5)0.3%四霉素AS 1500mL/hm2;(6)40%咪铜·氟环唑SC 750mL/hm2;(7)CK。重复3次,共计1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99.75m2(10.5m×9.5m),随机排列。小麦于于2018年11月中旬播种。施药日期为2019年4月18日早上,天气晴;用水量675kg/hm2,折合小区用水量6.75kg。
1.4 调查方法 药后20d进行试验调查,每小区随机调查4点,每点调查50穗,分别记录下麦赤霉病的发病岁数和发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并与对照区相比较,计算各处理的防治效果。按照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国家标准(GB/T15796-2011)进行分级:0级:无病;1级:发病小穗占全穗1/4以下;2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3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4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
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病穗防指(%)=对照区病穗率-处理区病穗数对照区病穗率×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数×4×100];
[病指防效(%)=对照区病指-施藥药区病指对照区病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药后5d、10d、15d观察,供试的5种药剂处理试验区及空白对照区(CK)小麦均能正常生长,没有出现叶片落黄、植株矮化及畸形现象,表明各个处理对于小麦生长未产生药害。
2.2 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40%戊唑·咪鲜胺EW 375mL/hm2、40%戊唑·咪鲜胺EW 750mL/hm2、40%咪铜·氟环唑SC 750mL/hm2、30%戊唑·福美双WP1350g/hm2等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效,其中40%戊唑·咪鲜胺EW 750mL/hm2的防效最佳,病指防效80.43%;40%戊唑·咪鲜胺EW在减半使用量时也能达到73.91%;40%咪铜·氟环唑SC 750mL/hm2、30%戊唑·福美双WP 1350g/hm2的病指防效较好,分别为71.74%和69.57%;而25%氰烯菌酯SC 2250mL/hm2、0.3%四霉素AS 1500mL/hm2的病指防效较差,分别为50.00%和41.30%。
3 结论与讨论
由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药处理对小麦赤霉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同药剂的防效存在一定的差异;以40%戊唑·咪鲜胺EW 375mL/hm2的防治效果最好。综合考虑药剂防效、生态环境安全以及农药面污染控制等,在本地区小麦扬花初期重点推广使用40%戊唑·咪鲜胺EW 750mL/hm2、40%咪铜·氟环唑SC 750mL/hm2和30%戊唑·福美双WP 1350g/hm2防治赤霉病,并通过合理交替使用推荐药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小麦赤霉病抗药性的产生,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系统防治,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对于防治小麦赤霉病,也不能一味的依赖病指防效好的药剂,舒适的防治方法和防治时机的选择也非常重要,运用合适的防治方法和时机可以显著提高防效。建议:一是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根据各个田块生长差异情况在小麦扬花初期进行防治,采用细喷雾方式,增加药剂粘着性;二是防治药剂间的交替使用,可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