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
- 知人以广智,知己以明志
杨灏文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其言意为,知人之人有外在的智根,而知己之人有内在的通悟。短短两句,便囊括出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法则。其于现代,仍有广泛的警醒作用。人非独立的个体,唯有在这个社交网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方能在社会上安营扎寨。因此,知人尤为重要。所谓知人,先得了解他人,知其优劣,进而推贤任能,助自己一臂之力。若能如此,可谓智者之为。放眼古今,若想建功立业,仅凭一己之力往往寸步难行。刘邦因知人善用,方成就千秋伟业。治国如此,企业管理亦如是。企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4期2023-03-16
- 认清自己,是顶级智慧
功倍。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清自己,就是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既不骄傲自满,也不自卑自轻。我们身边不乏自我高估的人,他们看到别人的成功总是不屑一顾。“他只是有这个机会”是这类人的口头禅。殊不知,机会是为有实力、有准备的人而留的。每一个人都有优缺点。一个人,只有足够了解自己,扬己所长、避己所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更有价值的人生。做人不想吃大亏,就要有自知之明。认清自己,才是顶级智慧。
新传奇 2022年44期2022-11-25
- “知”与“无知”名家谈
文/燕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未知全貌,不予置评”,一句句古训讲述着“知”与“无知”的思辨,传承着大师们的哲思光辉。让我们欣赏名家关于“知”与“无知”的智慧结晶。朱光潜:《最难对付的是自己》我们像蚕一样,作茧自缚,而这茧就是自己对于自己所错认出来的幻象。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实在不多见。“知人则哲”,自知或许是哲以上的事。所以,“知道你自己”这句古训被称为希腊人最高智慧的结晶。“知道你自己”,谈何容易!在日常自我估计中,道理总是自己的对,文章总是自己的好,品
十几岁 2022年24期2022-09-09
- 以为自己真是那个月亮?
人相处。这就有个知人与自知的问题。知人不易。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却在砸锅。权位在身时,给你吹喇叭、抬轿子的马屁精们竞相表演,演技一个比一个高超,你要是受用,身子跟着飘起来,不免栽跟头。你一旦倒下去,树倒猢狲散,多年的老同事、栽培过的老部下,可能翻脸不认人。苦酒的味道就够你品尝的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人的真面目终究有能看得清的一天,只怕你等不到这个机会了。自知更难。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庄子把它形象化,“臣患智之如目也
杂文选刊 2022年8期2022-07-05
- 材料作文“知己与知人”导写
求作文。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孔子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获得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指导材料作文审题有两种方法:一是关键词法;二是语义关联定中心法。先用关键词法确定材料中心。所谓的关键词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很明显,这里的关键词非“知”莫属。我们还要继续追问:何为“知”?“知”的对象是什么?二者有何关系?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形成写作思路:“知”什么?为什么“知”?即“知人和知己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14期2022-07-03
- ◆观点
”老子也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家痛痒自家知得,这叫“自知者明”。自家痛痒自家搔摩得,这叫“自胜者强”。有人曾问弘一法师:“你是如何对待高兴与痛苦的呢?”回答:“高兴时,我会节制自己;痛苦时,自己挠痒自己笑,笑而前行!”自己挠痒自己笑,高境界;笑而前行,大格局。这比自家痛痒自家搔摩,有所升华。因为,自己动手搔摩,不但搔摩得恰到好处,迅速止了痛痒,还笑逐颜开,从而轻装上阵,继续前行。倘若不痛不痒、贪图享受、停顿不前,人生就难有辉
中学时代 2022年5期2022-05-12
- 自家痛痒
”老子也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家痛痒自家知得,这叫“自知者明”。自家痛痒自家搔摩得,这叫“自胜者强”。有人曾问弘一法师:“你是如何对待高兴与痛苦的呢?”回答:“高兴时,我会节制自己;痛苦时,自己挠痒自己笑!笑而前行!”自己挠痒自己笑,高境界;笑而前行,大格局。這比自家痛痒自家搔摩,有所升华。因为,自己动手搔摩,不但搔摩得恰到好处,迅速止了痛痒,还笑逐颜开,从而轻装上阵,继续前行。倘若不痛不痒,贪图享受,停顿不前,人生就难有辉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31期2021-09-13
- 基于真实情境的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
阅读。文章围绕“知人”的角度设計了举荐人才、选择友人、追忆师生情三个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在真实语言情境中做到更全面地知人,进一步提高《论语》阅读的兴趣。关键词:《论语》阅读;知人;真实语言情境;学习任务;设计《论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借助《论语》阅读,营造真实的语言情境,设计贴近学生认知和兴趣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帮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论语》。本文笔者主要从“读《论语》而知人”的角度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主要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举荐人才、选择友人、追忆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8期2021-09-10
- 知人之失,更应见己之失
由此感叹:“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钱大昕的感叹和反思,对今人仍有很強的启示意义。现实中,有的人说起他人之失头头是道,对于自己之失却闭口不谈或视而不见。如此知人之失而不见己之失,很容易失去纠正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一个善于自我反省、追求进步之人,看到别人挑担时也要想到自己是否挑得动,如果挑不动还要下哪些功夫。这样,才是正确的态度,一旦自己挑担时也能从容应对。自知则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2期2021-03-24
- 笑而前行
”老子也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家痛痒自家知得,这叫“自知者明”。自家痛痒自家搔摩得,这叫“自胜者强”。有人曾问弘一法师:“你是如何对待高兴与痛苦的呢?”回答:“高兴时,我会节制自己;痛苦时,自己挠痒自己笑!笑而前行!”自己撓痒自己笑,高境界;笑而前行,大格局。这比自家痛痒自家搔摩,有所升华。因为,自己动手搔摩,不但搔摩得恰到好处,迅速止了痛痒,还笑逐颜开,从而轻装上阵,继续前行。倘若不痛不痒,贪图享受,停顿不前,人生就难有辉
读者 2021年6期2021-03-01
- 语文作文范例点评
了史实,指出鲍叔知人善荐是由于其“宽广胸怀”和“高远站位”,既点明题旨,又明确了行文的总纲。结构清晰,论据充实。第三段到第六段,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证,结构清晰,条理分明。在论述“知人善荐”时,运用了廉颇、蔺相如和苏轼、欧阳修的例子;在论述“站位高远”时,运用了钟南山、李兰娟等人的例子;其中还穿插引用管子、黑格尔的名言,材料纵贯古今,横跨中西,且能很好地证明文章的观点。论证理性客观,逻辑严密。第七段用“当然”引起,论述鲍叔的同时不否定管仲,使全文论证更加丰富严
考试与招生 2021年1期2021-03-01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发言的题目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昔有鲍叔,有知人之智,向齐桓公举荐管仲,终于成就齐国一代霸业。他人皆赞誉管仲匡扶之功,独有司马迁有知人之明,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司马迁与我心有戚戚焉。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便是鲍叔,因为他具有知人之智,自知之明。知人者智。知人者如鮑叔方能举荐贤才,不致使贤才有怀才不遇之憾。《论语》有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实为不易。昔有烛之武心怀凌云之志,能言善辩,然而无伯乐举荐,只落得几十年湮没无闻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0年9期2020-11-20
- 我说“一言知人”
“一叶知秋,一言知人”的哲学命题,并且列举了古今中外一些大哲学家构建理论体系时确定理论的开端理念,评价了一段时间在高校比较流行的几个思想观点。关键词:一言;知人;中庸中图分类号:BO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0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9-0003-01俗话说“一叶知秋”。又说“一滴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所以我们说:“一叶知秋,一言知人。”笔者把它作为警句放在《哲学诗语》里。世上有哪位哲学大家在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的
教师·上 2020年7期2020-10-26
- 语文课三题
文学 全方位 知人一、语文与文学中学语文课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就是选文教育,所选之文绝大多数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作。但是语文课是不是文学课呢?我们只能说,既是又不是。为什么说语文课是文学课?因为语文课是通过文学课的方式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的,也就是说,文学课是工具性的,利用文学教育的手段,通过研习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艺术,传授人类语言文字的技巧和艺术,训练、培养学生研读、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或文学)的能力。为什么说语文课不是文学课?因为语文课的目标和文学课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0年6期2020-09-10
- 知人 诵读 入画 悟情
古诗; 策略; 知人; 诵读; 入画; 悟情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7-076-001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含蓄凝练的语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为之赞叹。可以说探究这块瑰宝,可以增加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古诗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感以及审美水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一、知诗人,拉近人物距离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知其世也,是尚友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7期2020-07-27
- 最好的比较
道德经》中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既要知人又要自知,知人而不妒不羡,自知而不自惭形秽;横比要看到别人奋斗的不易,纵比要看到人生的自然落差;天生我材必有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是一种富有,知止是一种幸福。我认为,凡是能“比”出幸福感的,就是正确的“比法”;凡是“比”出了负能量的,就是狭隘的“比法”;我还认为,一个人幸福的逻辑应该是,不去与人作任何无谓的比较,自得从容,这才是最好的比较。(摘自《广州日报》)
华声文萃 2020年6期2020-07-06
- 论校长知人善任之道
性发展,校长必须知人善任。知人是善 任的基础,要深入了解每位教师的需求,力求针对个体需求采用关爱机制用人之才、竞争机制用人之长和考评机制用人之 能,方能达到最大限度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发挥其特长与潜能。关 键 词 校长;知人;善任;需求;机制《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指出:教师是学校 改革发展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校长要尊重、信任、团结 和赏识每一位教师,要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激 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1“]为政之道,唯在得人”,一 所学校,工作千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2期2020-05-28
- 最好的比较
道德经》中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既要知人又要自知,知人而不妒不羡,自知而不自惭形秽;横比要看到别人奋斗的不易,纵比要看到人生的自然落差;天生我材必有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是一种富有,知止是一种幸福。我认为,凡是能“比”出幸福感的,就是正确的“比法”;凡是“比”出了负能量的,就是狭隘的“比法”;我还认为,一个人幸福的逻辑应该是,不去与人作任何无谓的比较,自得从容,这才是最好的比较。(摘自《广州日报》)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17期2020-05-09
- 知人先知己
周德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这句话常被人们作为座右铭,意思是:能了解、认识别人叫有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高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量,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是坚强。知人、胜人固然重要,但自知、自胜尤为重要。相传,在古希腊神庙的墙上刻有一些铭文,其中最著名的两条是“自知”与“勿过”。苏格拉底选择“自知”作为自己哲学的立足点,创立了智慧哲学。他认为只有“自知”才能“勿过”。人生最大的难题在于“自知”或者“知己”。故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
教师·上 2019年9期2019-10-22
- 中学德育工作中的“育己、知人、育人”
和措施。关键词:知人;育人;教育方法;教育措施一、育人先“育己”德育工作者解决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难以认知和确定。因此,需要我们正确获取学生的各方面信息,从而认识学生的内心想法,进一步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够对症下药,直至药到病除。因此,必须想尽办法让自己成为能够走进学生内心的那个老师。1.老师应该成为自己的第一个学生。当你要求学生做什么的时候,要先问问自己是否愿意这么做。同样,你向学生说什么,要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19年2期2019-10-21
- 孔子“知人”的智慧
樊迟问知,子曰:知人。“知人”是一种智慧,它关乎国家选贤任能之大计,且与个人生活紧密相关。孔子认为“知人”始于“知言”,经由“视”、“观”、“察”系统考察之后,“人焉廋哉?”关键词:孔子;知人;智慧1.知人之用樊迟问知,子曰:“知人”。[1](12.22)朱熹注:“知人,知之务。”[2](p104)《大戴礼记·王言篇》亦载:“孔子曰:‘仁者莫大乎爱人,知者莫大乎知贤。’”[3](p1005)孔子也曾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1.16)可
新教育论坛 2019年8期2019-09-10
- 读古诗的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分析
的价值观,正确地知人论世。“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关键词:古典诗歌;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古典诗歌的阅读理解,学生们害怕的原因大概是读的量还不够,还没有掌握类型,不能够在读诗时知人、论世、披情、入理。在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通常是被作为一般的文化形态,即广义的文学看待,包括了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文化形态。魏晋时期,侠义文学从广义文学中分离出来,独立发展,如:诗歌、小说、散文等。从诗歌发展的
考试周刊 2019年66期2019-08-30
- 良知:在自知与知人之间
德经》中写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谈论人的本质,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诚然,在人际交往之间找到自我定位并长期定居的过程就是“生活”赤裸裸的本质,而这一个过程,就是自知和知人的过程。人之初,性本善,良知,就在自知与知人之间。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在當今社会,知人需要足够的智慧和道德底线。例如:对于同辈,你是否看清朋友对待弱者的真实态度?对于领导,你是否看清他的真实才干?对于亲人,你能否去看到某些血缘关系背后的利益纠纷?古人云:“道
青年文学家 2019年6期2019-04-16
- 自知与知人
解红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话后经人们反复引用、引申,遂成名言。但尽管如此,真正能够自知且知人者,却寥寥无几。比如,項羽是很受司马迁推崇的历史人物,为其作“本纪”,与帝王同列。然而,这样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却既无自知之明,亦乏知人之智。汉高祖五年(公元202年),天下大定时,刘邦说过一段颇有意味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
幸福·悦读 2019年1期2019-04-10
- 回归古诗词教学自然生态的实践
旨归。关键词: 知人;读诵;想象;迁移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54-02古诗词,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语言凝练、结构简明,朗朗上口。古人云:“诗者,天地之心。”古诗词是闪耀智慧光芒的存在与昭示,是陶冶民族情感的载体与精髓,是推动历史进程的感悟与认知。习总书记曾经旗帜鲜明地表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语文课程标准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2期2019-03-06
- 自知与知人
解红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话后经人们反复引用、引申,遂成名言。但尽管如此,真正能够自知且知人者,却寥寥无几。比如,项羽是很受司马迁推崇的历史人物,为其作“本纪”,与帝王同列。然而,这样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却既无自知之明,亦乏知人之智。汉高祖五年(公元2 0 2年),天下大定时,刘邦说过一段颇有意味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幸福 2019年2期2019-02-21
- 指点迷津
先得明确什么是“知人”,知“什么”人;什么是“自知”,知自己的“什么”。“知人”者,知曉他人的生活习性、为人秉性、作风习惯、才能特长等。“自知”者,认知自己,认知自己的长处、短处、优缺点等,有多大能耐,能干什么事,能做多少事。二、要明确为什么要“知人”“自知”。“知人”是为了与人交往,“自知”则是为了更好地与人打交道,只有知晓了自己有几斤几两,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知人”与“自知”的目的:实现理想,创造辉煌。三、明确“知人与自知”的关系。概括说来有五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8年30期2018-09-26
- 谈班级管理中的“知人善任”
部协助支持,以“知人善任”之法识别并选用优秀人才组建班干部队伍,高效有序地开展班级工作。关键词: 班级管理 知人 善任班级管理之道,用人是为根本。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定具有卓越的领导能力,知人善任,善于识别和运用人才组建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促使整个班级的各项事务有序高效地展开,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一、“知人善任”的必要性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性格活泼外向,喜欢抛头露面,可能办事能力却一般;有的人较为内敛低调,
文教资料 2018年6期2018-06-30
- 《人物志》中“知人”理论的现实价值研究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知人、识人思想。通过“观”、“视”、“谈”、“宜”、“验”五种方法,达到知人、识人,进而为人事管理者任用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因此,其“知人”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关键词 知人 人才任用 现实价值三国魏时期的思想家刘劭所著的《人物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人才心理学专著。在这部著作中,刘劭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人才的发现、鉴别、培养、选拔和使用,在我国人才学和心理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修己者得之以自观,用人者持之以照物”,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0期2018-06-11
- 试论孔子的“知人”即智慧*
”问知。子曰:“知人”。孔子认为“知人”就是智慧。 “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1]笔者从三个层次阐释。为什么孔子认为知人就是智慧?如何知人?知人与礼治的关系?一、为什么“知人”即智慧首先,“知人”可以帮助你发现别人的优点,从善改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1]因此:太宰问于子贡曰:“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6期2018-02-11
- “知人”杂说
对于社会人来说,知人是交际的基础;对于领导者来说,知人是用好人的关键。知人很重要,既关乎个人的前途命运,也关乎团体的和谐效能。知人很难,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交友需要知人。“君子先择而后交”,所以,交友的前提是择友。如果先交而后择,“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每个人交友的标准、要求不尽相同,要选择自己理想中的人作为朋友,最重要的就是要知人。道德品行如何、性格特点咋样、理想志向是啥、爱好特长有啥、文化素养适否等等,只有把这些了解清楚了
浙江国土资源 2018年3期2018-02-07
- 知人之道
为人性复杂多变,知人殊为困难。所幸古人在生活实践中概括提炼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知人之道,对于我们是一种有益的借鉴。--- 一 ---以形神知人,就是根据外貌和神态来判断一个人,这是一种最直观的知人方式。由于相信存乎中者必形于外,所以中国自古就有相人之术,“相人之形状颜色而知其吉凶妖祥”。最典型例子是《三国演义》中对于关羽的描写:“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所以刘备一见便认定为英雄人物,于是倾心相慕,成就了桃
做人与处世 2017年20期2018-01-26
- 不评人是最大修养
乏味,毫无情趣。知人识人,已经很难。然而更难的是,在知人之后管住自己的嘴,不对他人的生活妄加评论、横加干涉。很多事情坏就坏在多嘴多舌《诗经》里面讲:“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父母不免要干涉晚辈的生活,这已经够让人头疼了。但更让人头疼的是陌生人的多嘴多舌。阮玲玉之死已经够人哀痛莫名。随便评价他人带来的风气到今日都没止息。法庭的判决有根有据,即使惩罚也有具体的做法,惩罚完了也就完了。但好论人是非的人,总将人置于虚构的道德法庭之上,这种折磨旷日持久,是最煎熬的折磨
北方人 2018年6期2018-01-22
- 不评人是最大修养
乏味,毫无情趣。知人识人,已经很难。然而更难的是,在知人之后管住自己的嘴,不对他人的生活妄加评论,横加干涉。很多事情,坏就坏在多嘴多舌《诗经》里面讲:“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父母不免要干涉晚辈的生活,这已经够让人头疼了。但更让人头疼的是陌生人的多嘴多舌。阮玲玉之死已经够人哀痛莫名。随便评价他人带来的风气到今日都没止息。法庭的判决有根有据,即使惩罚也有具体的做法,惩罚完了也就完了。但好论人是非的人,总将人置于虚构的道德法庭之上,这种折磨旷日持久,是最煎熬的折
读书文摘·经典 2018年1期2018-01-10
- 《尚书》的人生智慧
李艳霞知人则哲“知人则哲”句语出《尚书》,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古老的智谋所在。知人则哲,是一种识人的智慧。不管是大敌当前,还是和平年代,知人则哲,于人生和大业,必然是有益而无害。知人则哲,就是能鉴察人的品行和才能,体察人心,认清事物本质,又能掌握人与事物的变化之道。如此能识时务,?任人唯贤,尊重人才者,才是具有大智慧的人,理当为俊杰。知人则哲,就是智慧和聪明的总结,比如一个睿智者,懂得欣赏那高高挺拔,虚心俯首,且有气节的翠竹的品格。有句话说得好,聪明的人,聪明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7年11期2017-11-09
- “知人善免”是能力也是担当
☉袁浩“知人善免”是能力也是担当☉袁浩常言说:用才之道,在知人善任。知人善任,是各级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方面的一个重要规则,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一些地方知人善任易,而知人善免难。有的干部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担任领导,政绩平平庸庸,很不胜任,有的甚至劣迹斑斑,但却能稳坐钓鱼台,直到实在混不下去时,组织上对其往往不是就地免职,而是易地做官。结果是迁就一个,影响一片,弄得干部队伍一潭死水,工作停滞不前,人民利益受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
政工学刊 2017年2期2017-02-20
- 论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简单的一句话隐藏着如何与他人相处的学问。西方哲学中也有很多论述“他人”的哲学观点,萨特是法国较早论述“他人”思想的哲学家,“他人即地狱”是萨特的名言。细比之下,两人的侧重点不同。【关键词】知己;知人;他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曾说过:联系是普遍的,孤立的个人活动是不存在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因此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少不了要与他人交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交往方面问题日益增多,重新审视有关“他人”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将中西方哲学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2017-01-11
- 人最大的修养是知人不评人
乏味,毫无情趣。知人识人,已经很难。然而更难的是,在知人之后管住自己的嘴,不对他人的生活妄加评论,横加干涉。很多事情,坏就坏在多嘴多舌。《诗经》里面讲:“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父母不免要干涉晚辈的生活,这已经够让人头疼了。但更让人头疼的是陌生人的多嘴多舌。法庭的判决有根有据,即使惩罚也有具体的做法,惩罚完了也就完了。但好论人是非的人,总将人置于虚构的道德法庭之上,这种折磨旷日持久,是最煎熬的折磨。没经历过他的生活,凭什么妄断他人。得知了对方的一点信息,无论
政工学刊 2017年6期2017-01-02
- 人最大的修养是知人不评人
吕红霞知人识人,已经很难。更难的是,在知人之后管住自己的嘴,不对他人的生活妄加评论,横加干涉。很多事情坏在多嘴多舌《诗经》里面讲:“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父母干涉晚辈的生活,已经够让人头疼了。但更让人头疼的是陌生人的多嘴多舌。阮玲玉之死让人哀痛莫名,可随便评价他人带来的风气至今都没止息。舒淇和黎明的爱情就受过这样的折磨。本来两人恋爱谈得好好的,只因舒淇拍过色情片,粉丝们便纷纷指责她配不上纯如白纸的黎明,连黎爸爸都跳出来说:“这样的儿媳我们不能要。”法庭的判
祝你幸福·知心 2016年8期2016-10-14
- 知人论事
□南怀瑾知人论事□南怀瑾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译文孔子说:“跟随我在陈国、蔡国的学生,现在都不在门下了。德行见长的弟子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见长的是宰我、子贡。政务见长的是冉有、子路。文学见长的是子游、子夏。”孔子与坏人阳货长得比较相似,所以他在陈蔡之间曾经被人误以为是阳货,因而被困,但是他带的一些弟子都没有离开老师。这件事让孔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16年10期2016-06-09
- 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知人善任的人才观思想
的观点,其中如何知人,如何用人感受颇深。其中,辩证法思想洒满了字里行间,和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才的观点表述相契合,如:“盖有非常之功,必持非常之人、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在“大事”、“小节”中识人察人、生材贵适用,幸勿多苛求“等等,值得每一个领导者和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同行们深思。【关键词】知人;善任;人才观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为政之要,首在得人”。这句名言,阐述了在治国理政上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8期2016-05-30
- 下载一个HR
职HR又很浪费。知人就是专门为解决创业公司的人事工作的尴尬而生。知人是2015年12月上线的HR系统。在联合创始人刘畅看来,HR工作的内容大多较为固定及标准化不需要太多的创新。像制表格、做合同、安排入职、离职、统计考勤、核算绩效等事务性的工作,一个系统化的处理方案就能搞定。知人通过和微信的捆绑,把企业的人事管理全部搬到了线上。从收到简历安排面试开始,到面试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再到员工薪资职位管理以及每月的工资发放,都能在该系统内解决。研发知人的公司是成都彩程
商界 2016年5期2016-05-14
- 影响军校护生知人能力因素的定量分析
社会因素制约。而知人能力就是对自我、对他人以及对社会的准确感知和认知,它的强弱会受到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的文献资料对知人能力这种综合性的能力的研究内容多集中于自我知觉、自我和谐、人际关系等知人能力的某一方面[2-3],本研究的出发点是通过研究了解各因素对知人能力的影响程度,从而使我们能从武警部队的实际出发,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部队院校护理学员的知人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一、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12期2014-02-07
- 自知与知人
解红老子曾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话后经人们反复引用、引申,遂成名言。但尽管如此,真正能够自知且知人者,却寥寥无几。比如,项羽是很受司马迁推崇的历史人物,为其作“本纪”,与帝王同列。然而,这样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却既无自知之明,亦乏知人之智。汉高祖五年(公元202年),天下大定时,刘邦说过一段颇有意味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2年8期2012-08-20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德经》中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担任国务院总理已经第九个年头,我为我的祖国发展进步感到欣慰,同时我也常常为如何破解各种现实难题而寝食难安。出处: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原文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记者寿。”意为:能够对他人有所了解的人,称得上是聪明的人;但只有了解自己,才算得上“心有明镜”。能胜过别人的人,称得上有力;但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称得上是强者。知足而淡泊的人,
当代贵州 2011年15期2011-08-15
- 语文教学中的美德教育
育。【关键词】 知人 论世 朗读 讲故事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人不再为衣食犯愁了。但一些人的道德防线却在悄然崩溃,审美观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倾斜,迷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巨贪们的胃口让人震惊,造假者的恶行令人发指。一个人一旦只关心自己而不关爱别人,只看重物质不追求精神,那可真是莫大的悲哀!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没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就永远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2期200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