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瑾,冯晓莉*,郝占国
(1.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2.武警后勤学院,天津 300162)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1947年提出“社会知觉”的概念[1],其含义是知觉过程受社会因素制约。而知人能力就是对自我、对他人以及对社会的准确感知和认知,它的强弱会受到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的文献资料对知人能力这种综合性的能力的研究内容多集中于自我知觉、自我和谐、人际关系等知人能力的某一方面[2-3],本研究的出发点是通过研究了解各因素对知人能力的影响程度,从而使我们能从武警部队的实际出发,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部队院校护理学员的知人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武警后勤学院护理专业三个学员队,共计学员228名,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为97.2%。
本研究所选取研究工具包括知人能力测验、瑞文智力测验及自编人口学问卷,其中知人能力测验是主要研究工具。
1.知人能力测验。该测量工具由武警后勤学院军事心理学教研室王进礼教授等编制,经过在武警部队的长期应用证明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在知人能力测验中,评定方法采用百分计分与5级评分相结合的原则,施测时要求研究对象对自己及其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的表现进行评分。通过评分可以得到研究对象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对他人的认知能力的分数、所在团体其他成员对他的实际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后的分数。由团体评价得出的研究对象的他评分数,可以认为是由多个主观之和(所在团体其他成员对研究对象各方面评定分数的均值)构成的客观分数。知己能力分数和对他人的认知能力分数是主观自评与客观他评均值之差,因此知己、知人能力分数越小说明研究对象对自己及他人的认知越准确,偏差越小;小组其他成员对他的实际行为表现分数是他评均值,因此分数越高说明研究对象在本方面表现越好。
2.其他测验工具。本研究采用的智力量表为瑞文联合型智力量表,用以获取智力得分;人口学问卷经过专家审核,内容包括家庭结构、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教养方式多方面。
知人能力测验计分采用事先设计好的军用心理评估系统软件在微机上完成。瑞文智力量表及自编的人口学问卷数据应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的是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
用他评情绪、年龄、智力与知人能力做相关分析,得出具体结果如下(见表1),情绪、年龄、智力与知人知己的得分呈负相关。
表1 情绪、年龄及智力因素与知人能力的相关性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本研究将研究对象的家庭所在地分为大中城市、县城、农村三个种类,对不同类型家庭所在地的知人能力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具体结果如下(见表2)。
表2 不同家庭所在地知人能力得分情况(n=212)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本研究数据显示情绪越稳定、年龄越大、智力越高,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认知越准确,这个结果与李凌[5-6]等的研究结果有一致性。心理学家发现情绪和认知有联合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提高学员情绪稳定性和智力方面着手,要告诉学员我们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并且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善自己的情绪,如辨明自己的情绪、改变面部表情、改变动作等,从而让自己能理智的面对各种问题。在信息化社会,作为个人,我们的智力也许不会有大的提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集体智慧,在他人智慧的基础上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知人能力。
有研究显示,不同的家庭所在地对知人能力,包括人际认知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影响[7-8]。本研究结果所示,来自农村的学员的知人能力比来自大中城市的学员强。目前生活在大中城市的人们往往以孩子为中心,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对他人的关心和关注就会缺乏,这样的人对自己的认知也会有偏差。因此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要注意增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增强个体在同伴间的信任感,提高人际交往的主动性,促使学员能积极主动的关注自己和他人,进而提高她们的知人能力。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智力、情绪、年龄、家庭居住地等与知人能力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护士作为救死扶伤的一线工作者,频繁与患者打交道,提高知人能力、管理好情绪已成为他们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9]。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我们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提高军队院校护理学生的知人能力,为他们走向临床打好基础。
[1]孔祥勇.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2-83.
[2]黄文述,李成超.影响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3(108):129-130.
[3]王佳欣,陈健芷.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862-864.
[4]王进礼,张月娟,刘兴太,等.知人能力测验与MMPI在精神病团体筛检中的效度比较[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5):46-47.
[5]李 凌.儿童能力自我知觉的影响因素概述[J].心理科学,2006,29(4):916-918.
[6]隋晓爽,苏彦捷.心理理论社会知觉成分与语言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3,26(5):930-932.
[7]侯晓静,徐 云.上海市常住居民家庭功能的自我知觉[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A):161-165.
[8]彭虎军.西部地区高中生自我和谐的特点[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2):1124-1125.
[9]章 莹,付 伟.爱丁堡大学《护理中的关爱与情绪劳动》授课及对我国护理教学的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4,29(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