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飞

  • 奥斯特洛夫斯基、李大钊等
    做演员的态度。俞振飞   十四岁那年,俞振飞拜著名昆剧演员沈月泉为师,学唱昆剧。从习曲的第一天起,沈月泉便要求俞振飞“拍曲子”,也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跟他唱同样一支曲子。时间一长,俞振飞便产生了抵触情绪,只想找唱昆剧的“诀窍”。一天,沈月泉要求俞振飞和另一位弟子比赛唱同一支曲子。平日里笨拙的师兄唱来不仅字正腔圆,且在调子的拿捏以及感情的投入方面均得到评委一致好评。反观俞振飞,自认为早已唱得娴熟的曲子,却有好几处跑调。沈月泉委婉地告诉他:“唱戏的‘诀窍其实无他,

    名人传记 2024年5期2024-06-26

  • 俞振飞与《牡丹亭》的历史邂逅
    俞振飞在传承、传播《牡丹亭》方面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促进了《牡丹亭》在二十世纪的赓续和发展。当谈论中国戏曲曲目《牡丹亭》时,我们会谈到梅兰芳和俞振飞合演的昆曲电影《游园惊梦》。对于俞振飞来说,这部电影也是他艺术人生中重要的作品。从《游园惊梦》角度切入,观察俞振飞与《牡丹亭》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俞振飞在传承、传播《牡丹亭》方面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俞振飞参加鸣和社,为程砚秋拍习和整理《游园惊梦》,与梅兰芳合作演出《游园惊梦》,增强了京剧小生的力量;与梅兰芳合

    中华瑰宝 2024年4期2024-04-20

  • 华业公寓的文化名人和轶事
    瑞芳、王丹凤、俞振飞等文艺界知名人士在此生活过”。“巨匠” 李健吾李健吾(1906-1982)是著名的戏剧家、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他的法语水平登峰造极,翻译的小说和戏剧,如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莫里哀戏剧集》等,直到今天都是后辈学习的典范之作。他一生著有《李健吾全集》14卷上百万字。我的当年居住在华业公寓的“发小”们都打趣又亲热地尊称他为“波儒”(Bonjour,法语“您好!”)先生。李健吾进清华中文系前就发表过许多文章,声誉鹊起,甚至惊动了一些

    上海采风月刊 2023年4期2023-08-17

  • 云间飘出一曲水磨流芳
    性融为一体,以俞振飞生平为主线,突出其京昆互补、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上海戏剧学院杨青青教授亲自操刀策展,加入了多个文艺与科学结合的视觉创意:如戏曲人物画扇面矩阵,让观众一进入展厅,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戏曲意境。展览共分五大板块,以昆曲、京剧在上海这个近代大都会的消长、融合为背景,以俞振飞生平为主线,力求全面展示俞振飞作为昆曲名家、京剧名角、京昆艺术教育家乃至京昆艺术宗师的多重身份及相应成就。第一部分“昆曲简介”,简要介绍昆曲的产生、流布及其在上海的发展。第二部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1期2023-06-10

  • 楚楚风致盎然
    化自己的故事。俞振飞作为我国著名京昆大家和戏曲教育家,原籍松江。在俞振飞长达70年的艺术生涯中,创造了数以百计、光彩夺目的舞台形象,形成了儒雅、秀逸、富于书卷气的“俞派”风格。同时他还是我国享有盛誉的京昆表演艺术大师和杰出的戏曲教育家,曾担任上海市戏曲学校校长和上海昆剧团团长,培養了众多戏曲接班人,为昆曲的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俞振飞先生120周年诞辰,上海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上海之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1期2023-06-10

  • 叩问昆曲艺术耕耘传统文化
    伟大的京昆大师俞振飞先生,他祖籍松江,其父俞粟庐素有“江南曲圣”的厚誉。松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特意在他的出生地,即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筹办了“江南曲圣纪念馆”,届时也邀请在场嘉宾一同参观。如何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是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一个重要命题。大家目前所在的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是区委、区政府在“十三五”期间耗资超10亿元建设的文化综合体,包括松江区文化馆新馆、图书馆新馆、文化资源配送中心和云间剧院、云间会堂艺术展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1期2023-06-10

  • 正视苦难,磨炼意志
    著名表演艺术家俞振飞老先生曾说:“不经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这是他发自肺腑的真实体会。的确,俞振飞老先生走过的也是一条不平凡的艺术道路,在这崎岖的小路上,他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费尽了毕生的心血。正因他经过一番“冰霜苦”之后,才终得“梅花放清香”啊!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去面对。凡是能在艰苦环境中生存下来的,都经历过无数次的磨炼。面对苦难,许多人退缩了,但真和苦难拼搏一番,你会发现,其实苦难也不过如此!(依据材料提示,深入分析

    《学习方法报》读写拍档高中版 2023年8期2023-04-29

  • 俞振飞的昆曲艺术对李渔“登场之道”的继承和发展
    的探索和实践。俞振飞(1902—1993),当代杰出的京昆艺术大师,在昆剧表演上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除过和程砚秋、梅兰芳等京昆艺术大师合作以外,俞振飞有过在暨南大学教学的相关经历,同时潜心将自己在不同阶段表演不同剧目的舞台经验和编剧经验整理成文字。这些文字是俞振飞在无数次的舞台实践当中提炼、深化和总结出来的,是昆剧艺术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目前,学界对李渔和俞振飞两位戏剧大师都有相当的研究。对李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闲

    名家名作 2023年33期2023-03-21

  • 俞振飞曲唱理论探微
    俞粟庐及其哲嗣俞振飞承昆曲文人清工,深得清代著名曲家叶堂唱口精髓。振飞先生曾提及:“我六岁开始学唱昆曲,父亲以清代叶堂(字广明,号怀庭)一派的唱法传授于我。”(1)俞振飞:《习曲要解》,王家熙、许寅等整理:《俞振飞艺术论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323页。下海后,俞振飞在京、昆舞台上大放异彩,将清工昆唱与舞台实践相结合,化传统曲论精华于金玉之声中,从舞台实践、曲唱理论、教学传播等多方面弘扬昆曲艺术,对近代昆曲的传承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实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12-19

  • 俞振飞120周年诞辰纪念文集摘要
    俞振飞研讨会俞振飞先生谈粟老的曲学渊源和贡 献——1964年俞、胡通信考释吴新雷(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俞振飞先生在1964年1月24日给曲家胡忌同志写了一封信,专谈乃父粟庐老人家的曲学渊源和业绩贡献。现据胡忌同志赠我此信的复印件校点公布:此信的内容甚有史料价值,试做考释:(一)关于粟老的曲学师承,过去只提叶堂传人韩华卿,此信补充提出了另一人滕润之。(二)粟老独具创造性,既不固步自封,又能转益多师,到各地寻师访友,还向各戏班的艺人学了很多戏。昆曲历来有“清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5期2022-11-04

  • 弘扬俞振飞先生的文化精神
    值得后人怀念,俞振飞就是其中的一位。俞振飞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京昆艺术大师和戏曲教育家,他在20世纪的主要活动基地就是上海。昆曲作为迄今仍然存活在舞台上的古老剧种,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2022年7月15日,俞振飞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上海艺术研究中心联合相关单位举办“雅韵千秋— 俞振飞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以缅怀大师风范, 弘扬他的文化精神,激励当代戏曲艺术的守正创新。俞振飞先生是戏曲艺术守正的典型,他的昆曲艺术来自家传,是清代昆曲叶堂唱法的正宗。在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4期2022-10-21

  • “花”“雅”兼擅,守正创新
    □刘 轩俞振飞先生出身于昆曲清曲世家,壮年北上投师学习京剧,并成为一时翘楚。他在1949年之前的舞台生涯中,基本以演出京剧为主,晚年又由京返昆,并致力于昆剧青年演艺人才的培养。俞振飞一生的艺术实践始终兼顾“花”“雅”,且由“玩票”而“下海”,这样的经历使得他形成了不同于一般梨园子弟的艺术视野。特别是对于昆剧小生行的舞台表演,他根据自身对于京昆二者的深入理解,有了更多独到的认识,并在具体的剧目排演中大胆尝试,使得昆剧小生行的表演艺术在他的舞台实践中产生了具有

    上海戏剧 2022年5期2022-10-14

  • 雅道春工 遗耀千秋 ——俞振飞诞辰120周年纪念展
    2年7月15日俞振飞先生出生于苏州,原籍松江。他是杰出的京昆艺术大师和戏曲教育家,展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昆曲简介”“昆曲正宗”“艺兼昆黄”“承前启后”“大师流芳”,全面展示俞振飞先生多彩的艺术人生以及他为昆曲、京剧事业的守正创新,培养戏曲接班人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昆曲简介昆曲又名昆腔、昆山腔、水磨调、磨调等,这是指声腔的音乐形成而言。如果作为戏曲艺术的一个剧种,就该把表演、舞台美术包含在内。它的别称则是:昆腔戏(内分文班戏、武班戏两种)、昆剧。—俞振飞《昆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4期2022-09-05

  • 忆俞老 ——纪念俞振飞先生诞辰120周年
    家、社会活动家俞振飞先生(1902—1993)诞辰120周年。真觉得自己非常的幸运和幸福,在最好的年纪能够与昆曲相遇,在走入昆曲后就能有大师指引。那时候,学校里有个古色古香的昆曲教室,教室墙上最醒目的那张照片就是俞振飞先生的《太白醉写》剧照。以前,大家不用“大师”这个称呼,老师们都尊称他为俞老。在昆曲赏析课时,老师经常会介绍俞振飞是昆曲泰斗。当然,对于12岁的我来说不知道什么是泰斗,只知道俞老在昆曲界是最厉害的人物。老师为了激励我们也经常会说,俞老要来学校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4期2022-09-05

  • 从“雅韵千秋展”谈传统意象转化的时空视觉策划设计
    青“雅韵千秋—俞振飞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下文简称“雅韵千秋展”)是缅怀俞振飞大师、弘扬“俞派艺术”精神、激励当代戏曲艺术的守正创新的展览。这是主办方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给出的展览定义,提出了文化策划创意的需求。作为策展人,我理解的文化策划创意是创意设计一种可观性建构,是塑造一种形象,在《易经》原典以及在后人阐述中,就有“文化是一种可以观的现象”之说。一个好的文化展览策划创意设计是“为什么”而不只是“什么”。因为创意设计的并非仅仅描述展览的形式是什么,而应该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4期2022-09-05

  •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开幕式上的发言俞振飞先生是我国当代享有盛誉的京昆艺术大师。他在漫长的艺术人生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开创了儒雅秀逸、独树一帜的“书卷气”表演风格,还长期担任上海市戏曲学校校长、上海昆剧团团长和上海京剧院院长等职,组织和指导戏曲艺术教育,为戏曲艺术的存亡继绝、守正创新培养了一批中坚力量。担任振兴昆剧指导委员会主任期间,先生团结众多昆剧界同仁,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大量昆剧传统剧目的抢救工作,为传承和振兴昆剧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俞振飞先生的亲传弟子,我们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4期2022-09-05

  • 雅韵千秋
    是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诞辰120周年。作为京昆大家和杰出戏曲教育家,他曾担任上海市戏曲学校校长、上海昆剧团团长和上海京剧院院长。为了缅怀大师,弘扬“俞派艺术”精神,激励当代戏曲艺术的守正创新,近日,“雅韵千秋——俞振飞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西楼展厅展出。整个展览力求将专业性与观赏性融为一体,将“叙史”与“传艺”相结合,以俞振飞生平为主线,突出其京昆互补、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每个章节都以其诗詞为卷首;所有的内容都严加考证,史料详实,图文并茂。

    新民周刊 2022年30期2022-08-28

  • 俞振飞和李蔷华:最浓黄昏恋,共传夕阳情
    是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先生诞辰120周年。追忆往事,俞振飞与妻子李蔷华的情感是后辈楷模。不老的爱,将两颗不老的心,拴在了一起;夕阳的辉煌,照亮着曾经的蹉跎岁月。有了大半辈子的生活阅历,使他们更加珍惜“執子之手,相携到老”的黄昏恋情!一封试探的信1980年1月4日,78岁的俞振飞和51岁的李蔷华走到了一起,成为当年一桩颇为引人瞩目的新闻。俞振飞年迈体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风流倜傥的英俊小生;正当盛年的李蔷华却依然是舞台上光彩照人的大青衣(旦角)。事情还要从两年前

    华声文萃 2022年9期2022-07-06

  • 俞振飞就是昆曲
    月,是昆坛泰斗俞振飞120岁诞辰。有人说,“俞振飞就是昆曲”。此话没错,梅兰芳先生也是这么认为的。“俞家唱”:昆曲演唱的样板诞生于昆山的昆曲,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戏剧遗产之一,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自昆山腔的产生到魏良辅的改革,昆曲得到迅速的传播。而苏州一直是昆曲表演的重镇。叶堂一派作为昆曲传承中的重要流派,唱腔口法严格规范,为世所宗,在历史上被尊为“叶派唱口”。而将“叶派唱口”传承得最好,继而又自创“俞家唱”的,便是俞粟庐、俞振飞父子。俞粟庐是清代松江府

    上海采风月刊 2022年3期2022-07-06

  • 俞振飞和李蔷华:最浓黄昏恋,共传夕阳情
    是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先生诞辰120周年。追忆往事,俞振飞与妻子李蔷华的情感是后辈楷模。不老的爱,将两颗不老的心,拴在了一起;夕阳的辉煌,照亮着曾经的蹉跎岁月。有了大半辈子的生活阅历,使他们更加珍惜“执子之手,相携到老”的黄昏恋情!一封试探的信1980年1月4日,78岁的俞振飞和51岁的李蔷华走到了一起,成为当年一桩颇为引人瞩目的新闻。俞振飞年迈体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风流倜傥的英俊小生;正当盛年的李蔷华却依然是舞台上光彩照人的大青衣(旦角)。事情还要从两年前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33期2022-05-30

  • 传承大师艺术遗产 探求京昆发展之路* ——纪念俞振飞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是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先生诞辰120 周年。2022年8月27日,由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主办的“雅韵千秋——纪念俞振飞诞辰120 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来自国内20 多所高校及相关机构的近30 位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围绕“俞振飞的表演艺术理论与贡献”“俞振飞与曲界交往及其影响”“俞振飞的艺术实践成就及其他”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同缅怀和致敬俞振飞先生,梳理和总结俞振飞先生留下的宝贵文化艺术遗产,探讨和展望新时代京昆艺术传承发展的策略和路径

    艺术百家 2022年6期2022-03-18

  • 纪念俞振飞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稿及展品征集启事
    是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诞辰120周年。俞振飞作为20世纪我国戏曲界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创建了儒雅秀逸、“书卷气”浓郁的俞派表演艺术体系,是中国近百年间昆曲、京剧两擅其美的戏曲艺术大师。他对昆剧这一古老传统戏曲的传承、发扬,对京剧小生表演形式的丰富和阐发,对昆剧人才的培养和戏曲教育体系的建构,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在去年成功举办“纪念昆剧传字辈从艺百年”展览及研讨会的基础上,有意持续推进对传统戏曲艺术的研究和探讨,特联合相关单位拟于2022年8月(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1期2022-03-10

  • 隽雅辉煌“昆大班”
    难度极高的戏,俞振飞20岁学起,40多岁还不敢演,蔡正仁只能硬着头皮去求教。没想到俞振飞一口答应,他说:“我建议你先向沈传芷老师学,因为我也是向他学的,你向他学了,我再来给你加工。”就这样,蔡正仁学下了《太白醉写》,在文化广场演出后,他心中不免得意,觉得老师40岁才拿下的戏,被他提前20年完成了目标。然而,20余年后,当蔡正仁想再度拿起《太白醉写》这折戏,却蓦然发现,好像他从未真正读懂、学会过这出戏。那一次的演出,他在舞台上感觉自己就是个大写的“尴尬”,手

    新民周刊 2022年8期2022-03-09

  • 俞振飞对昆剧的贡献
    臻余生也晚,与俞振飞先生生前交集仅有两次,一次是听他的学术讲座,一次是看他的舞台演出。1983年秋天,我在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进修,系主任陈多老师邀请俞振飞先生为我们进修班做学术讲座。时年俞振飞81岁,蔡正仁42岁——可巧蔡正仁今年也是81岁。那次讲座距今将近40年了,俞振飞先生仙世也已将近30年,惜乎当年我对昆剧茫然无知,俞振飞讲了什么,已全无记忆。但是,俞振飞身上洋溢出来的精致的文人士大夫气质和戏曲表演艺术家的人格风采却历历在目、历久弥新。那时的蔡正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5期2022-03-07

  • 俞振飞对表演艺术理论的重要贡献
    李 晓俞振飞(1902—1993),名远威,号箴非,别署涤庵,以字行,祖籍松江娄县,生于苏州。其父俞粟庐为昆曲大家,秉承昆曲正宗唱法“叶堂唱口”。俞振飞幼承家学,六岁随父学唱昆曲。在唱曲艺术上,大小嗓运用自如,讲究四声阴阳以及咬字、轻重、收放、抑扬顿挫和曲情的表达,发展了与叶堂唱口一脉相承的“俞派”唱法。俞派唱法在继承发展昆曲的曲唱艺术上达到了顶峰,应该作为一门传统的中国式的歌唱艺术被专门研究。俞振飞十四岁起向昆曲名家沈锡卿、沈月泉学戏。1930年底他拜京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3-07

  • 雅韵千秋——纪念俞振飞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纪要
    韵千秋——纪念俞振飞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线上举行。来自国内20多所高校及相关机构的近30位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共同缅怀和致敬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先生,梳理和总结俞振飞先生留下的宝贵文化艺术遗产,探讨和展望新时代京昆艺术传承发展的策略和路径。研讨会开幕式由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副主任沈捷主持。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夏萍代表主办方致辞,她表示,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凝聚全国戏曲理论力量,抢救和梳理俞振飞先生留下的宝贵遗产,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5期2022-03-07

  • 做戏、协调与格调:俞振飞表演思想揭橥
    “问艺之路”,俞振飞的职业戏曲生涯就是从北上开始的。作为上海滩颇有名气的小生演员,在繁华的申江是足够立足的,但他却选择了北上问艺。这一行动昭示了俞振飞对于戏曲艺术的执着和敬仰。俞振飞作为非科班出身,且肩挑京、昆两种表演艺术的大师,在几十年的舞台演出与教学工作中形成了对于京昆表演艺术独特的理解和思考。俞振飞没有只停留在以唱腔著称的艺术中,他把自身的气质施加于实践中所形成的表演艺术,彰显出了独特的标识性。俞振飞拜师程继仙后正式“下海”,与活跃于20世纪30、4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3-07

  • 花雅互鉴与开放性传承:俞振飞演剧理论探究
    刘 轩俞振飞是20世纪的京昆表演大师,在这两个剧种的表演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特别是在昆剧小生行的表演艺术方面,他融汇南北,基于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舞台风格,使得昆剧小生行当的表演在20世纪后期与前代艺人的传统艺术审美范式发生了较大转变,并使之成了衡量昆剧小生表演优劣的“新”标准与“新”传统。俞振飞的演剧生涯始于十四岁作为昆曲“串客”登台,由“玩票”而“下海”,终于九十岁最后一次演出《贩马记》,凡七十余年。他毕生的艺术实践始终兼顾“花”“雅”、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3-07

  • 初生牛犊与战战兢兢
    成寐,便給老师俞振飞写信。3天后,俞振飞回信,第一句是:“我终于等到你的一句话。”蔡正仁当时信里写了什么话呢?蔡正仁说,学艺的感受是“学艺三年,走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俞老说,这句话好,等了20年等到你自己明白。这一明白,他便如履薄冰了。我想到孙犁。20岁开始发表作品,24岁以笔为枪投身抗日洪流,孙犁一边搞文学理论和批评,一边进行文学创作,激励人们的抗日斗志。31岁时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孙犁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开“诗化小说”

    做人与处世 2021年6期2021-06-06

  • 戏曲与影像:媒体技术与戏曲艺术的融合发展 ——以戏曲题材纪录片为例
    剧、昆剧艺术家俞振飞的戏曲电视纪录片,此片第一次在电视上播出后,就受到了一大批观众的喜爱。该纪录片以俞振飞从小随父亲学习戏曲,之后拜师学艺,再到培养弟子,最后进行京剧、昆剧艺术改革经历为主线来讲述。《百年振飞》的旁白使用的是俞振飞老师生前的讲话录音。富有年代感的录音贯穿整部纪录片,这些录音再配上与之相符的影像画面和表演者扮演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历史感、真实感与亲切感。在声音方面,我们之前所看到的表现戏曲艺术家的纪录片,大多是以一段解说词或者经历过事件的人物讲

    视听 2021年10期2021-01-31

  • 三生三世,人面桃花
    由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先生担任主演,香港著名影星葛兰任女主角。就今天所留存于世的剧照来看,俞振飞的儒雅清秀,葛兰的艳丽妩媚,都为这部带有浓浓诗意的古典名剧增添了一抹亮色。在剧中,俞振飞所扮演的崔护有着昆曲巾生特有的书卷之气与潇洒意蕴,风流蕴藉,典雅温存,在全剧的最后《题诗》一折中,擅长书法的俞老更是亲笔在舞台上题诗,显示出过人的艺术功底与不凡的诗文修养,令人叫绝。值得一提的是,《人面桃花》一剧还凝结了两位艺术大师的珍贵友谊。当时,同在香港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

    新民周刊 2020年1期2020-01-13

  • 百看不厌《奇双会》
    继先、姜妙香、俞振飞、白云生、叶盛兰演赵宠;梅兰芳、荀慧生、韩世昌、李世芳、言慧珠、张君秋、陈永玲、李玉茹等演李桂枝;萧长华演的县官胡老爷最为经典。戏曲界在排戏、学戏时,老演员总要说一些演这出戏的梨园佳话,如某某先生怎么演的,如何如何生动。演员的台前幕后、梨园界的逸闻趣事是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5年春,上海皇后大戏院请黄桂秋(著名乾旦)、俞振飞演《奇双会》,大名鼎鼎的小生演员姜妙香助演李宝童,成为梨园佳话。1963年北京京剧团去香港前,领导审查演出,有

    旅游 2020年10期2020-01-07

  • 三请俞振飞
    ◎ 周简段三请俞振飞◎ 周简段1922年,程砚秋到上海演出“程派”名剧《六月雪》。虽说演出效果很好,但他精益求精,决定演一两出昆曲。而演昆曲需要找一位功夫精妙的小生配戏,到哪里去找呢?程砚秋四处寻访,终于找到了一位唱作俱佳的小生,他就是当年21岁的俞振飞。不过,当时请俞振飞演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来俞振飞的父亲俞粟庐是位昆曲名家,已到古稀之年,深知演戏之艰难,不愿让爱子重操旧业。程砚秋为了说服俞父,到处求人,俞父最后答应让儿子客串一次。是年秋天,程俞二人

    爱你 2017年25期2017-09-12

  • 我行我素
    烧一次。再遇到俞振飞,她又动心。他长她二十岁,她不嫌。她有自己的考虑,俞振飞名声和地位都比她高,当年最红的小生演员,如今的上海戏剧学校的校长,曾和梅兰芳和程砚秋合作。我收藏了程砚秋和俞振飞的一张老照片,经典剧目《春闺梦》。她这段爱情有势利的因素,可也动了真心。两个人一起从上海到北京拍《游园惊梦》,俞振飞的柳梦梅,梅兰芳的杜丽娘,言慧珠的春香,这是绝配。他和她住北京饭店,那时,她就动了嫁给他的心思。她每天找他聊天,他给朋友打电话:我烦死了,她天天来找我。几个

    老年世界 2017年7期2017-08-30

  • 顾笃璜:怡园听曲百年新
    后来的昆曲名家俞振飞也是怡园的常客。又是初夏时节,曲声婉妙里,一回首,已经将近百年。正如怡园负责人所说,传承传统文化的民间团体在园林里开展相关活动,苏州园林等物质文化遗产和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彩交相辉映,给了游客生动接触吴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 园林和昆曲,无论何时,总是如此合拍。成立于2012年6月的优兰昆曲社,旨在推广普及昆曲文化,培养懂行的昆曲观众。该社现有曲友40余人,多为教育、医疗、法律、金融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像当年的幔亭曲社一样,曲社拍曲吟

    现代苏州 2017年11期2017-06-10

  • 俞振飞和袁克文的交往
    郦千明俞振飞出生在苏州城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俞粟庐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昆曲家,人称“江南曲圣”。俞振飞6岁随父习曲,尽得真传。后来专攻京剧,拜著名小生程继先为师,刻苦学习,博采众长,终于成长为一代京昆艺术大师。袁克文(字寒云)是袁世凯的二公子,天资聪颖,擅长戏曲、书法、诗文和收藏。两人年龄相差十多岁,当俞振飞还是初出茅庐的昆曲票友时,袁克文已在京沪文化界小有名气。他们曾有过几次不愉快的经历,互不买账。由于对戏曲艺术的共同爱好和追求,使他们最终走在了一起,成为

    钟山风雨 2017年1期2017-03-12

  • 梅兰芳剃须首演庆祝抗战胜利
    吃力。第二天,俞振飞来问他吊嗓子的结果,梅兰芳愤恨地说:“嗓子又干又低,又没有底气,我完啦!”俞振飞说:“别着急,我带了笛子来,您唱昆曲试试看。”梅兰芳唱了两支昆曲,自己也不满意。俞振飞安慰他说:“唱昆曲还行,我们先唱一个时期,等嗓子唱开了再唱二黄。”梅兰芳攥着拳头在桌子上一按说:“对,我有幼功和30多年的舞台经验,只要下几年功夫,是能够把丢掉的东西找回来的。”以后他每天在家吊嗓、练功,并亲自到地下室检查戏箱。日本投降两个月后,梅兰芳参加了抗战胜利的庆祝会

    文史月刊 2015年6期2015-08-21

  • 那一年,他还叫“关怀”
    昆剧表演艺术家俞振飞的家中采访拍摄。在此过程中,因俞老家中不断有亲朋前来,从而多了几分热闹,老崔何等活络,趁机摄下了一组俞老日常生活的小镜头。老崔回忆当时的镜头:他进门不久后,就巧遇俞振飞的得意门生蔡正仁、岳美缇来串门。没料到刚坐定不久,三人便来了兴致,聊着聊着便唱将起来。俞老谈到高兴时,还站起身,右手执纸扇,左手背到身后,一板一眼地为两位徒儿说戏,而身边的蔡、岳两人则听得入迷,不断地模仿俞老的动作。关栋天跨界录音《短歌行》送走两位高徒后,俞老气定神闲地坐

    上海采风月刊 2014年5期2014-12-02

  • 《晶报》 健笔袁寒云
    支健笔之一。和俞振飞家的一段恩怨袁寒云酷爱昆曲,曾在北京登台演出,连“辫帅”张勋也去捧场,轰动一时。昆剧素有南昆、北昆之分,各自为政,缺乏交流。袁寒云自幼生活在北京,专攻北昆赵逸叟一派,讲究字准腔圆。他出身豪门,有良好的文化修养,一向自视甚高。移居上海后,原以为凭自己的艺术才华,不难在南方戏曲界占有一席之地。可是,江浙曲坛历来推崇“江南曲圣”俞粟庐,并不买他的账。1921年9月,穆藕初、俞粟庐等在苏州创办昆剧传习所,连招呼也没有跟他打。次年初,穆藕初等发起

    检察风云 2012年18期2012-07-07

  • 京昆合璧 儒雅风流
    主办的京昆大师俞振飞先生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活动,于2012年7月7日在上海隆重举行。整个活动分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俞振飞书信选》、《俞粟庐书信集》首发式媒体见面会。第二部分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家学者举行俞振飞艺术研讨会。第三部分是举办两场演出,一场为俞振飞学生、享有“武旦皇后”美誉的王芝泉老师的教学成果展演,由王芝泉的四位得意门生相继主演四台折子戏;另一场为俞派京昆专场,由俞门弟子蔡正仁、岳美缇、王世民等主演。7日上午举行的《俞振飞书信选》、《俞粟庐

    上海戏剧 2012年8期2012-04-29

  • 空谷幽兰传书香
    宋妍俞振飞先生是我国卓越的京昆表演艺术家和戏曲艺术教育家。在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中,他创造了独树一帜、脍炙人口的俞派艺术,培养了一大批包括京、昆、越、沪、淮等剧种的优秀演员,对文艺事业贡献卓著。纪念俞振飞先生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是一次重要纪念活动。在内容安排上演出和研讨结合进行,还有书信集首发面世,这样的组合目的是让大家立体地感受一代大师的风范,更加深刻地认识京昆艺术的博大精深,更加全面地理解京昆艺术的源远流长。作为一位戏曲艺术大师,俞振飞先生有着不同凡响

    上海戏剧 2012年8期2012-04-29

  • 俞粟庐、俞振飞书信选
    念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先生诞辰11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俞粟庐书信集》、《俞振飞书信选》近日正式首发,该书以详实的第一手书信资料和精美的装帧向观众呈现俞氏父子的艺术与生活。俞粟庐是清末著名清曲家,昆曲正宗唱法“叶派唱口”的唯一传人,人称“江南曲圣”,他不仅在昆曲上享有美誉,同时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俞粟庐的曲艺是传给了俞振飞,而书法则教给了侄子俞建侯。《俞粟庐书信集》主要有俞建侯收集的致俞振飞的13通,俞建侯的23通,以及友人穆藕初等5通。1932年,

    上海戏剧 2012年8期2012-04-29

  • 兰馨馥郁秋霞圃
    张炳元俞振飞先生是海内外著名的京昆艺术大师。1989年,俞老已是87高龄,但仍精神矍铄,偶尔还登台表演,令人叹绝。为把俞老京昆表演艺术的经典用影像手段记录下来,以流芳百世,垂范后人,1988、1989年,文化部艺术局曾先后两次发文,要求上海做好俞振飞先生15出传统京昆折子戏的录音、录像工作。其中京剧折子戏5出:《春闺梦》、《三堂会审》、《打侄·上坟》、《群英会·对火》、《群英会·打盖》;昆剧折子戏10出:《长生殿·小宴·惊变》、《千钟禄·八阳》、《长生殿·

    上海戏剧 2012年7期2012-04-29

  • 重温大师教导 鉴别精粗美恶
    熙我有幸曾跟随俞振飞先生做“俞学”的记录整理及史料研究、理论探索达十四年之久,曾经尽心竭力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我应该、也有必要为“俞学建构”继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回顾跟随俞振飞先生的十四年,最主要的感受,就是他对民族传统戏剧艺术的高度尊重,尊古而又不泥古的精神。根据现今的形势,我们非常有必要重温俞振飞先生和梅兰芳先生的一个重要教导:就是1960年梅先生向年轻人提出的“要善于鉴别精粗美恶”。俞先生在谈论艺术时,一直向我强调梅先生这个观点。俞老曾

    上海戏剧 2012年8期2012-04-29

  • 旧文士 新青年
    为纪念昆曲泰斗俞振飞诞辰110周年,吉慧编辑的《俞振飞书信选》将在今年出版,书中收录俞振飞书信近200封,其中150多封俞振飞亲笔书信正是他书斋的珍藏,价值自非金钱可论。吉慧酷爱昆曲,在昆曲圈子里是个英俊小生,一声“姐姐!小生这厢有礼了”!,足可震慑一众粉丝,其中不乏淑德靓女。他的新作散文集《旧时月色》描写文坛旧闻轶事,引经据典,笔调优雅。在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图书公司为他举办的交流会上,昆剧名伶蔡正仁等文化名流亲临助兴,席间谈笑风生,“小生”在笛师的伴奏

    上海艺术评论 2012年3期2012-04-29

  • 俞振飞黄蔓耘的婚恋
    顾福根俞振飞黄蔓耘的婚恋顾福根俞振飞与黄蔓耘的剧照编者按: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为传承和发展中国戏曲做出了卓著贡献。他的感情经历丰富多彩。原配范品珍为俞父所定亲事,1923年春拜堂成亲。三年后大家闺秀陈佩贞因拒做军阀张宗昌的侍妾而投奔俞,顺理成章成了其二房。其后陈怕清贫难耐,另嫁他人。1936年学生黄蔓耘走进了俞振飞的生活,使他重新燃起爱的火花……在上海闵行区马桥镇东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古冈身,这是上海最早成陆的海岸线,距今五千余年。就在这条古冈身的西畔,有一

    世纪 2011年3期2011-09-28

  • 我所知道的俞振飞
    文/郑利寅俞振飞获取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8年)我1960年毕业于原华东政法学院(后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法律系),却阴差阳错地被分配到上海市戏曲学校,从事戏曲艺术研究、管理和教育工作。因长期担任校长秘书,我一直跟随俞振飞,后来由俞振飞推荐调往上海昆剧团任副团长。1991年6月14日他生病时,还让我与李蔷华陪同他到华东医院住院,直到1993年7月17日停止呼吸。屈指算来,我和俞振飞相处33年,跟随他参加的一些重要活动至今都历历在目。如今虽然他

    上海采风月刊 2011年8期2011-04-23

  • 寿星刘䜣万的“三学”与“三通”
    ,1935年秋俞振飞先生从北京随程砚秋剧团来沪演出,刘万便开始向他学习昆曲。说起来刘万与俞振飞以前也曾认识,只是没有来往。俞振飞先生的五张唱片刘万是听熟的(刘老在购买、收集大量书法碑帖和真迹印本的同时,亦收集、购买各种有关于戏剧的书刊及唱片,这些书籍及唱片包括书法印本与照片,大部分在“文革”中失去),在俞振飞先生演戏的一月余里,刘万抓住一切机会,从他学了《辞朝》、《望乡》等几折戏。俞振飞的教曲是极道地的清工唱法,刘万为此受益匪浅。自上世纪40年代俞振飞先生

    世纪 2011年1期2011-01-17

  • 昆曲大师是“恶爸”?
    王悦阳言慧珠、俞振飞都是已经作古多年的故人了,何必将这些旧伤残痛,挖出来血淋淋地示人呢?“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其实,管不得身后是非的,又何止戏里才有的蔡伯喈?一代京昆大师俞振飞或许永远都不会想到,在他去世十数年后,竟有一位“故人”,抛出了一本惊世骇俗的新书,字里行间满是对这位举世公认的艺坛泰斗、“好好先生”的怨恨、不满乃至辱骂!真没想到演了一辈子“蔡中郎”的俞振飞,身后竟也自己当了一回当代“蔡伯喈”。且来一观这位“故人”——非是其他,乃是俞振

    新民周刊 2009年41期2009-11-04

  • 两师一徒
    在学校看了一回俞振飞、朱传茗两位老师合作演出的《评雪辨踪》。俞老师饰演的穷书生吕蒙正非常生动、可爱,一下子把我迷住了。我想,小生若是都像他演的这样,那我就乐意学、乐意演了。正巧,又逢沈传芷、朱传茗两位老师在教《雷峰塔·断桥》一折时,沈传芷到老生组一看,觉得我可以过去试试。如前所述,由于对小生的看法发生了转变,因此我就高高兴兴地去了。从那以后,我就跟着沈传芷学小生了。《断桥》是我学小生行当的开蒙戏,可以说我所有的昆曲小生戏,都是跟沈老师学的。沈传芷很喜欢吃肉

    上海戏剧 2009年7期2009-08-13

  • 古谱曲韵 薪火相传
    辈艺人周传瑛和俞振飞时,“纳谱”已秘密传授了五代人。俞振飞、周传瑛看到当时昆剧音乐事业后继乏人的现状,出于对“纳谱”会因后人的翻译不当而被篡改、讹传、最终湮灭的担忧,决定打破“纳谱”秘传的规矩,将它公之于众,让所有人都能了解到几百年前昆曲的原貌。那天,周老师在拿出曲谱后,严肃地向我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不许保守。他说:“当时艺人保守,目的是为了吃饭,因此往往要到临死前才授秘。而你不存在这个问题,你必须把我传授给你的秘诀毫无保留地传给每一个想学昆曲的人。”第

    上海戏剧 2009年3期2009-06-12

  • 待从头,盛情说不周
    当看到我的老师俞振飞和言慧珠演出的《牡丹亭》(“俞言版”《牡丹亭》)时,我们的感觉真像是做梦一般,实在是太难忘了。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想象着自己能早一点学习这个戏,能有一天登上舞台演出这个角色一一柳梦梅!后来,我在漫长的从艺生涯中渐渐领会到,作为一个昆曲演员,若没有出演过《牡丹亭》,那么可以说他的昆曲生涯是不完整的;若没有擅演的《牡丹亭》的拿手绝活,更是缺憾的。“俞言版”《牡丹亭》是我看得最多的戏,反复看、反复琢磨,我期望自己深深地把俞老师的这个戏烙在心里

    上海戏剧 2009年3期2009-06-12

  • 一代名伶言慧珠
    与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先生结合了。两人年龄相差将近20岁,性格上一个热情如火,一个柔顺似水,完全迥异。之所以走在了一起,更多的是因为艺术上的需要。应该说,事业上言慧珠是极有远见的。但凡与艺术相关的人和事,她是从不轻易放过的。早在1955年,俞振飞自香港被请回上海的时候,言慧珠就千方百计地想跟他学昆曲。1957年,经文化局批准,她又调至由俞振飞担任校长的上海戏曲学校,被任命为副校长,从此改唱昆曲,正好和俞振飞搭档。俞振飞丧偶之后,直率的言慧珠穷追不舍,1960

    新民周刊 2008年2期2008-05-30

  • 走南闯北的俞振飞
    挡的著名小生的俞振飞,这是后话。俞粟庐先生老来得子,喜出望外,全家人对这根俞氏独苗倍加爱护。可是当这孩子长到三岁的时候母亲却因患肺结核病死去。爱子失去了母亲的怙持,俞老先生决心以严父兼慈母的双重身份来精心抚养这个孩子。俞振飞两三岁时,虽能自己吃饭,但夜晚睡眠之时难免也要哭闹,这时,俞老就一手拍着孩子,嘴里不停地哼着汤显祖《邯郸梦·三醉》中一个叫“红绣鞋”的曲牌。唉!说也奇怪,孩子听了他的曲子以后,就能安然睡去。这种罕见的抚育孩子的方法,竟成了对孩子的一种启

    当代戏剧 2000年4期2000-06-04

  • 俞振飞谈读书
    看过表演艺术家俞振飞先生的《太白醉写》吗?那是多么地富有书卷气啊!俞振飞扮演过许多“有书卷气”的角色:《游园惊梦》中的柳梦梅;《贩马记》中的赵宠;《金玉奴》中的莫稽;《玉堂春》中的王金龙;甚至《临江会》、《群英会》中的周瑜,……不论是在昆曲中、在京剧中,也不论他扮演的是“穷生”、“官生”、“雉尾生”还是“鞋皮生”,因为他所扮演的角色多系念过几本“四书五经”、背得出几句“诗云”“子曰”的人物,就应该都有几分书卷气。当然,这“书卷气”也因人而异,要恰当地反映人

    读书 1981年3期198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