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雅韵千秋展”谈传统意象转化的时空视觉策划设计

2022-09-05 00:48杨青青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4期
关键词:雅韵千秋空间

杨青青

“雅韵千秋—俞振飞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下文简称“雅韵千秋展”)是缅怀俞振飞大师、弘扬“俞派艺术”精神、激励当代戏曲艺术的守正创新的展览。这是主办方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给出的展览定义,提出了文化策划创意的需求。作为策展人,我理解的文化策划创意是创意设计一种可观性建构,是塑造一种形象,在《易经》原典以及在后人阐述中,就有“文化是一种可以观的现象”之说。一个好的文化展览策划创意设计是“为什么”而不只是“什么”。因为创意设计的并非仅仅描述展览的形式是什么,而应该解释为什么我们所选择的设计方案的形式与脉络是最佳的视觉或知觉等传达内容的方法。

俞振飞先生是对中国文化传承作出伟大贡献的戏曲艺术大师,策划创意其展览,必须在策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严肃的研究精神、学习精神、艺术精神,要创意主动、巧妙、高效传达丰富的相关知识的设计脉络。在“雅韵千秋展”策划创意设计之初,收到 “俞振飞”的主题时,我就开始在海量信息中整理一个清晰的传播逻辑,并策划通过精准的文字和图像设计来呈现一个既典雅直观又独具韵味的“雅韵千秋”视觉展示形式。“雅”指文化,“韵”指艺术,“千”指传承,“秋”指回忆。我把对于内容的解读作为策展的前提,把传播当目的。深入研究“雅韵千秋展”的丰富复杂内容,解析每一个展品、图像、影像等的文化意义,理解所有展品的背后知识、内涵和影响,捋清这些脉络,再将之按照戏剧的起承转合转化为展览视觉和体验,时空在俞振飞戏曲的意态磅礴中无限延展。

“雅韵千秋展”的策划创意理念

“雅韵千秋展”策划创意设计来源于三个关键词“化成”“形象”“时空”的直觉与灵感。

《周易·贲卦》阐述了人文化成之道。其卦《彖辞》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关于文化的观点及其对我们文化创意策划的启示很大,如“观乎人文”的观照、“化成天下”的文化建构,及《易经》“观卦”中讲的“观”的意义,对照“贲卦”之“观乎人文”的理解。这也可理解为俞振飞先生作为戏剧的前辈对戏曲文化发展,构建和后辈的影响。其卦的“象辞”说:“风行地上,观”。“观”即是在“雅韵千秋展”设计中怎样达到一种象征的“可观境界”,呈现俞振飞先生为人所仰者。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讲道,“观者,有以示人,而为人所仰者也。”怎样让展览示观众以可观的显性式样的同时,又具备为观众所仰的内在质性?成为此展策划创意设计所追求的重点理念。

“形象”的直觉是我设计展览中“山水”的灵感。“象”是 中国文化核心的东西,牵涉到人性,又牵涉到生命,又牵涉到整个大宇宙。我的老师吴毅先生在“象思维”中谈到,中国古语中“象”是一个字,一字一象。“象”是整个人的思维体系,衍生了整个中国文明的思维体系它绝对是思维形态的东西,是意识形态的东西,是最高层的。“雅韵千秋展”设计即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又牵涉当代。设计要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思维”,既是表达尚简思维、折中思维、气象连用等思想精髓,其间似真似假、亦虚亦实,若有若无。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一个平地中的转身动作就翻山越岭,在明亮舞台上展示伸手不见五指的黑,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妙的“象思维”。其虽有形上的符号化、简易化,但道理上、规律上却一点都不简单。这种易天人和内外的设计,有象思维的生发,其映照出的意象,与观众心中原有的象重叠。“雅韵千秋展”中“山和水”的设计,就借鉴了“象思维”中的气、形与抽象的意境。展览中“水”的设计,如在“三十六鸳鸯馆”展项中,窗外的水和石完全使用了自然中的山水影像,只是设计把一个有真实的山水视频的LED显示器,镶嵌在一个贴在展厅墙面的窗模中,当观众打开窗时,就看到了有限的空间里虚拟的实景,所谓“丘园养素”,实现了在小山水中追求大山水的意境。展览中“山”的设计,显现了“大象”与“小象”。如,在序厅设计的五座连绵不断的山形,它是抽象的五岳,也是戏曲中的褶子、折子,也是折扇的切面。“山”的设计应用了视错原理,从“山”的正面看是展览的五个展厅板块题字,“一、昆曲简介”“二、昆曲正宗”“三、艺兼昆黄”“四、承前启后”“五、大师流芳”。当观众沿“山”而行,可以看到山的变化,“山”的反面逐渐呈现出来,由五条LED视频组合成了一幅完整动态的俞振飞唱戏影像。设计既是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中天地大美而无言 ,孔子的“绘事后素 ”,《周易》贲卦中所述的六爻的返璞归真,又是当代影像装置艺术创作。“山”的意象设计也体现在各展厅的分割形上,以及展厅文字与照片的布局上。

关于“雅韵千秋展”的时空叙事,我是设计呈现一个多维时空的。展览中,俞振飞先生的生活空间、记忆空间、戏曲舞台空间。叙事时空的构成秩序是变化的、穿插的,以多维度、多空间形式存在,而形成一个秩序形。《黄帝内经》中讲到的“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意指流转时空的融合,现实与无限时空的关联。空间意象依着时间而展开,由时间角度来审视空间。在此展览的结构上,时间是一条隐线,对空间布局影响重大。从线性的时间来设计展陈,要将俞振飞艺术的一生,切到短短的观展时间内,需要提炼与构建。就如同顾恺之《洛神赋图》的结构,以时间的主线下,情境变化的画面串接,人物在不同的时空中交错与重置,使叙事的线性时间与画面的二维空间结构有序结合。同时,中国传统艺术中,多展现“移步换景”的叙事,观众不会一览而尽故事场景,时间连续以空间要素的连续为前提,观众是通过一些要素行走其间的。我在每个展示板块设置不同色彩面的交接,并设置醒目的白色发光字为题,既形成分割的空间架构,又关注空间之间的隐喻意象。空间位置与叙事时间流程合而形成“雅韵千秋展”独特的结构语言,当然,在视觉设计中“心境交融”的视点共时,如俞振飞与梅兰芳与程砚秋的舞台呈现,“立雪程门”“鼎足势成”与“热心曲事”小节的叙事交错组合,也是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精深的时空处理手法。

“雅韵千秋展”的“故事”与“空间”创意设计

“故事”有旧事、旧业、先例、典故等含义,也是一种文学体裁,侧重于描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一般强调写实,描述情节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连贯性,如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或者想象创造的事。在“雅韵千秋展”设计中,故事是非常关键的,我以俞振飞第一人称“诗”与“说话”的叙述的方式讲述其有意义的事件,展示故事的形式,记忆和传播文化和价值观念。如使用俞振飞先生舞台剧照或生活场景合照陈述一些有寓意的事,如使用剧情、影像和实物来呈现一件件往事。此展的展品量很大,共展出展品300余件,其中实物展品113件,新中国成立前的展品43件,涵盖了与俞振飞先生家学、演艺、交游、传艺相关的手稿、信函、报刊、教材、戏服、戏单、照片、音视频等珍贵艺术档案。展览的线索是通过在展览中对俞振飞故事的记忆和讲述、演绎,线性与非线性并行,描述其作为与贡献,以及其所在时代、社会的文化形态。

在展览中以独特的叙述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故事,侧重于故事过程的可展示性,强调故事情节的生动性,读取故事的连贯性,对于文化传播有很大作用。“雅韵千秋展”是俞振飞故事的可见、可感、可知的描述形式。采用多展示形式集合作为一种书写俞振飞故事的特殊文体或方法,以描绘故事中有序的变化,使用六个设计空间和动态性的故事语言。以俞振飞故事中渐进的时间线、并行的京昆从业线等特别的动线,形成鲜活的独特的展览叙事语言。如,在“昆曲正宗—古娄俞氏”的板块中,有《红绣鞋》的故事,讲述“俞振飞三岁丧母。为使俞振飞入睡,俞粟庐每晚哼唱《邯郸梦·三醉》之《红绣鞋》作为摇篮曲,三年中为他唱了一千多遍:趁江乡落霞孤鹜,弄潇湘云影苍梧。残暮雨,响菰蒲。晴岚山市语,烟水捕鱼图。把世人心闲看取。至俞振飞六岁那年,一日俞粟庐在家课徒,拍授的正是这曲,学生却总学不会。俞振飞在旁随之哼唱,俱能中节。俞粟庐吹笛令俞振飞试唱。从未学过唱曲的俞振飞居然唱得一字不差。俞粟庐大为惊奇。”此板块的设计是一出幻影成像的话剧演出。在70cm×40cm的平面二维幻影成像装置中,结合立体的实物家具摆设与俞振飞、俞粟庐和学生演戏的影像,惟妙惟肖地展现了此章节的一个精彩局部。故事的讲述结合主题空间布局和参观线设计,包含故事时间、地点、人物要素,展览的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流动和进展,包含开头、过程、高潮与结尾。

展厅设计图

对于展览的“物”来说,物与物的位置的变化则由“时间”度量,位置差异度量被称为“空间”。“雅韵千秋展”空间是一个相对概念,我用“五色”分割空间,并特别以白字黑影连接空间。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下,色彩应用蕴含了深厚的儒、释、道色彩美学观念,色彩传达被赋予了中华美学独特的内涵,在漫漫的戏曲舞台美术及人物造型的发展历程中,交织了深厚的中华文化传承的和浓烈的中国民间特色,形成了中国戏曲色彩的独特审美韵味。如,儒家文化中的“五行色彩观念”,体现在戏曲服饰纹样的五色上。戏曲舞台服饰在形制上被固定为蟒、靠、帔、衣等,在色彩上也被分成了“五色”。主要的十个颜色里分成“上五色”和“下五色”。其中“上五色”是“黄、红、绿、白、黑”五种颜色,“下五色”则是“紫、蓝、粉、湖、香(铜)”。道家文化所崇尚的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中国戏曲人物形象色彩的发展和变化,如道家文化中崇尚玄色,以黑为至尊,以白为至纯,反射人物角色的社会性和个体性关系。如“雅韵千秋展”的板块文字设计就使用了不同的白字黑影。

“空间无界在”是我对这个展的理念设计,从“情的空间”延展到“知的空间”。实体的展览空间是展品、内容(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大小等体积形状表现出来。随着网络发展,网站、平台、储存位置等也称作“空间”,虚拟的空间。展览也搭建了线上“云观展”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场馆内与场馆外、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平行交互。当今我们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信息理论研究,网络空间(Cyberspace)、信息空间(Infosphere)和思想空间(Noosphere)在展览设计中并行,我们更关注的是故事内容与不同空间形式的关系。

“雅韵千秋展”的“媒体”与“互动”创意设计

媒体是传播展览内容信息的媒介,是传递与获取文字、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或技术手段。“雅韵千秋展”创意设计中,除存储媒体(Storage Medium)和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外,更使用到了表示媒体(Representation Medium)、显现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和感觉媒体(Perception Medium)。俞振飞先生戏曲视频媒体的触发式播放,引发观众听觉反应的声音以及引发观众视觉反应的影像等直接作用于观众感官,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展览设计中也利用数字技术,用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及电脑、平板、手机等终端智能设备,实现向观众提供本展览的数字展示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2022年,我国的数字化普及使得大量的传统媒体出现技术的转化与变革,内容存储的数字化、传播的数字化,媒体技术快速的迭代更新,使“雅韵千秋展”在展示传播形态变化巨大,真人身像的网络导览、360全景交互虚拟展示以及规划中的“俞振飞数字孪生”等展项,使展览的传播内容同时被移植到了全新的传播空间。

“雅韵千秋展”的开篇序言部分和内容板块上都应用了“互动”。“互”是交替与相互,“动”是起作用或变化。在《京氏易传·震》云:“震分阴阳,交互用事”。交流互动,是一个功能状态。如在序厅的“俞振飞戏曲扮相盲盒”展项设计中,通过具有交互功能的无限网络,让观众在进入特定设置的区域时,身体随机触发盲盒而看到不同的俞振飞扮相视频影像,从而获得我们在盲盒展项资料库中的资讯信息。当俞振飞先生以不同的扮相出现在观众面前时,其扮相的影像信息与观众之间、观众与展项形式之间及资料库平台之间就产生积极的、实时的交流互动,以碰撞和激发出更多的偶发的创意、思想、需求。也因此,这个项目交互系统设计的目标从“可用性”和“观众体验”两个层面上分析,它关注的是以人为本的观众需求。互动设计的要素包含了一台具播放功能的LED显示机器、一个定位识别+播放驱动系统,包含作为触发因子的观众和俞振飞视频界面。认知心理学为互动设计提供了基础的设计原则。“雅韵千秋展”的媒体交互基础设计中,互动准则包含了可视性、反馈性、限制性、一致性、启发性,设计符合认知心理学的心智模型、感知或现实映射、比喻以及可操作暗示原理,让年轻观众通过可参与、可体验、可感受的展示形式,读取文化内容、感受“俞派艺术”魅力,领略一代宗师之风采。

结语

“雅韵千秋展”的展示设计,以求达到视点共识,以物映心,实现情理和谐之美。展览媒界由“故事×空间×媒体×互动”组成,呈现以“故事”表现主题,使“空间”讲述内容,用“媒体”营造氛围,让“互动”激发观众兴趣、观众感知与观众思考的创意概念和创意法。

在“雅韵千秋展”的策划创意与设计阶段,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和上海历史博物馆召集专家、学者,对收集的内容和将要进行设计的策展方案做出周密的调查与策划,并分析出展览观众的具体需求和方案意图、目的、地域特征、文化内涵等,结合俞派风格,整合条件,集思广义,帮助作为策展设计师的我,以创意概念引爆创意灵感,通过设计概念将俞振飞大师及其京昆演艺故事等给予的繁复感性和瞬间思维,理性梳理展陈思路,从而提炼出精准的设计概念,完成整个设计。

展览响应国家大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化号召,利用上海艺术档案馆戏曲艺术资源,线下与线上展览虚实结合,不断开发新的展示形式,向当代观众源源不断地提供音频、视频、语音等文化数据服务,甚至寓教于乐的游戏、远程教育、社交等集成信息和精准服务。

猜你喜欢
雅韵千秋空间
千古雅韵·今世风华GRACE CHEN高定时装秀呈现传承创新之美
雅韵千秋
——纪念俞振飞诞辰120周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游考,我们来啦
高山流水
最难办的一件事
为什么不同
怕黑千秋叶工作室
借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