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刚
上海开埠,商贾辐辏,文人云集。根植于江南文化的海上美术,直面外来文化冲击,在各种新与旧、中与西、雅与俗等艺术的碰撞、杂糅、嬗变、交融和发展中,孕育了独特的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特质的海派美术。海,不仅是地处长江入海口,更在于是它的精神格局、文化气象似大海般宽阔。
100多年来,海派美术历经风雨,几多沉浮。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大批艺术家积极研习、探索、倡扬各种新艺术。海派巨擘吴昌硕“以大笔浓重的洋红画花”,土山湾画馆成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鲁迅倡导新兴版画运动……在世界文明的激荡中,海派美术洗尽铅华,绽放异彩。
进入新时代,上海的美术馆事业快速发展,世界级艺术品市场加快建设;展览丰富多彩,佳作层见叠出;艺术社区、美术新空间让城市更美丽,生活更美好;数字美术馆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体验。海派美术薪火相传,与时俱进,凝聚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以审美的视觉形式为上海全面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赋能。
新时代,上海的美术馆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期。2017年全市美术馆82家,至2021年底达到96家,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程十发美术馆、西岸美术馆和浦东美术馆等开馆就出圈,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
程十发美术馆是继刘海粟等艺术大师之后,又一座以海派艺术家名字命名的美术馆,坐落虹桥地区,2019年底建成开放。程十发是“当代中国画坛海派艺术集大成者”,一生“创作不辍、精进钻研”“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以传承创新铸就了当代海派美术的新高峰。“程家样”画苑冠冕,影响深远。开馆展“程十发艺术系列大展”,呈现了程十发与画院画师们的作品和文献等,是新时代吹响的一次海派美术集结号。
西岸美术馆坐落于徐汇滨江的“西岸文化走廊”。三个盒子般的大空间围绕着中央双层通高门厅,整个建筑造型似旋转的大风车,充满着动感和韵律,以艺术连接城市、文化与公众。这是一座为艺术而生的建筑。它的周边有龙美术馆西岸馆、余德耀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香成摄影艺术中心等知名艺术机构。2019年拉开帷幕的西岸美术馆,开始了与法国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为期5年的合作计划。汇集现当代世界名作的展览在为公众提供审美的同时,也为海派美术提供借鉴。
出道即巅峰。浦东美术馆经过4年的规划建设,终于2021年7月闪亮登场。这座由普利兹克奖得主让·努维尔设计的美术馆,位于浦东小陆家嘴滨江核心区C位,在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中,她没有参与城市天际线的竞争,而是舒展出一片充满诗意的艺术领地。建筑就是艺术。当踏入东方明珠前花园的白色步道时,当步入滨江沿岸观景的白色平台时,观众就已进入了这座白色岩体美术馆的领地。在这“堪比世界一流美术馆品质和水准的建筑和展览空间”,馆内陈列着泰特美术馆等提供的藏品,窗外满眼是“最上海”的胜景;面向黄浦江的“镜厅”折射出穿越“第四维度”的魅力;登上顶层露台,一边是隔江相望的外滩,一边是近在咫尺的东方明珠。“美普西东,艺径方至”,“诗歌级”的美轮美奂,凝练成设计师创意的关键词:“为上海”。
在上海的版图上,大大小小的美术馆星罗棋布,全覆盖16个区。徐汇滨江、外滩沿岸、虹桥地区等美术馆集群已经形成,一江一河美术馆集群雏形初显,五个新城美术馆数量稳步上升。2022年是上海美术馆启用中华艺术宫新址10周年,“十年磨一剑,亮剑新十年”;“东方之冠”将在新的行程中实施“大美术馆计划”,“合纵连横,整合资源,打造海派美术新殿堂”。刘海粟美术馆、程十发美术馆、朱屺瞻艺术馆、陆俨少艺术馆、韩天衡美术馆等以海派名家命名的美术馆是传承弘扬海派美术的主引擎、主阵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龙美术馆西岸馆、油罐艺术中心等由工业遗产变身的美术馆,激活城市铁锈带,释放艺术新动能。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海派书画艺术馆、海派连环画中心等美术馆依托各自特色资源,给公众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佳肴。秦古美术馆、可·美术馆、松江美术馆、临港当代美术馆等以地域独特文化的发掘、活化及再造为新城发力。
在上海的美术馆发展进入快车道的同时;上海的艺术品交易在“上海文创50条”的带动下,总成交额也画出了一条漂亮的上扬曲线,2017年123亿元,2018年212亿元,2019年271亿元……
2019年,“首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在上海西岸启动,“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同时揭幕,改变了之前上海的画廊、拍卖公司散点分布,各大艺术博览会错时举办的局面。交易月集中艺术品产业链上下游要素资源,推出“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等100多场艺术活动;交易中心从法律、财税、保险、运输到知识产权保护,为海内外艺术品交易提供“一窗通办”服务。之后,每年一届的交易月,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交易金额不断创新高。
2021年,“第三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在前两届“全球艺场、艺术西岸”“全球艺场、上海时间”的基础上,进一步迭代升级,围绕“全球艺场、艺术上海”的主题,集中举办艺术活动300多场,参与交易主体420多家,累积交易艺术品货值超100亿元。艺博会联动进博会,首次进入“进博时间”;交易月联动美术季,首次推出“上海美展”;艺术收藏联动艺术美育,首次实施“艺术上海”。全球艺场的“上海时间”“上海地标”“上海平台”基本确立,“上海文化”品牌逐渐打响。
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下,上海正在向世界级艺术中心倍道兼进……
上海是艺术的码头。新时代的上海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而上海良好的艺术生态,也成为全球艺术家登陆中国的首选秀场。“詹姆士·特瑞尔回顾展”“安东尼·葛姆雷:静止中移动”“辛迪·舍曼中国首展”“埃莱娜·比奈:光影对话三十年”“白昼的幻想—天野喜孝艺术展”“光·谱—鲍勃·迪伦艺术大展”“亚历克斯·卡茨个展”“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与油画大展”“乔治·康多:图像殿堂”“比亚翠兹·米拉塞斯:对角线上的芭蕾”“约翰·阿姆莱德:再,再”“盐田千春:颤动的灵魂”“亚力克斯·伊斯雷尔:自由公路”“爱即色彩—马克·夏加尔展”“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以及莫奈《日出·印象》、米莱《奥菲莉娅》等……都来了,海外艺术顶流远渡重洋,接踵而至,抢滩上海。
上海是艺术的源头。近现代以降,海上美术无论是国油版雕,还是水粉、水彩、漫画、连环画等都可谓声名赫奕,不少画种还是全国的始发源头。进入新时代,海派美术重新出发。置于当代世界文化语境前沿,经过各种思潮洗礼的海派美术,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滋养下,秉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传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具象还是抽象,架上还是数字,各种艺术交相辉映,以作品回应时代的召唤。
这是梦开始的地方。2017年,“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丛书”和“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原稿展”同时在上海书展亮相。“中华创世神话”项目是一项培根固源的工程,探究中华文明起源,重构民族神话谱系;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涉及学术、文学、美术、影视及动漫等多个领域。连环画绘本以浓墨重彩演绎了祖先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主体精神和英雄故事,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时代的气息,是整个工程的阶段性成果。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和原稿展的推出,开启了海派美术新时代之旅。
刘海粟美术馆主办的“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是2017年—2018年跨年展。互联网艺术由电子绘图、计算机艺术等演展而来,如日方升。以互联网艺术展现主题是美术展览史上的全新探求。展览由“混沌”“神游”“创世”三个篇章组成,从混沌时代的冥昭瞢暗到开天辟地的波澜壮阔,AR、VR、MR、3D打印、多媒体影像等新技术与艺术相融,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体验,再造叙事性抒情性场景性等情感体验。比如,观众只要通过手机扫码,不仅能获得语音导览,了解《山海经》中神奇动物的故事;还能在移动客户端欣赏展墙上静止的作品形象在虚拟空间活动的景象。数字化给观展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拓展了艺术想象的空间。科艺融合使主题展走新又走心。
2018年,《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试行)》施行,“‘1+16'美术馆市民共享计划”启动,上海的美术馆全年举办展览992场,较上年增幅近40%,达到了从2017年至今全年展览数的峰值。之后因受疫情等影响,每年的展览数值虽然有所波动,但大型主题性画展依然按计划如期举行,且逐年增加,如“风生水起逐浪高—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长三角美术作品展”“第10届上海美术大展”“正青春—第15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系列展”“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风从东方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艺术展”等。
2021年,建党百年。作为党的诞生地,海上画家追寻红色足迹,描绘百年华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市美术馆展览季”的40多场主题展览,荟萃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等艺术家的作品。海派美术不负初心始发地。
改革开放使地处我国对外开放最前沿的上海再次与世界相遇,当代艺术开始流行。近年来,从工业遗址到美术馆,从购物商场到国际峰会,当代艺术展遍地开花,每年的展览数几乎都占据全年的30%以上。以“上海双年展”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展,注重“人文性、艺术性兼具的深度梳理”,为城市提供内涵思考。进入新时代,上海的当代艺术家躬体力行,努力“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上海自己的声音,更有自己独特性的声音”。
“为有源头活水来”。新时代的海派美术传承历史文脉,沐浴时代阳光,充满创作活力和张力。全年千余场各种内容形式、风格流派的展览遍布全市的美术馆以及美术新空间,好似“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在吸引人们走进殿堂的同时,一批具有新观念的策展人、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等“走出白盒子”,发掘城市文化内涵,参与城市空间更新,从“一轴一带”“一江一河”到五个新城,色彩抹向上海的每一个角落。“工业锈带”转身“生活秀带”,CBD升级CAZ,城市面貌越来越有艺术范儿。人们串街走巷,不经意间总会与艺术社区、美术新空间相遇。艺术不再仅存于殿堂。海派美术就在身边,直抵心灵。
龙美术馆西岸馆“乔治·康多:图像圣殿”现场
上海浦东美术馆(摄影:袁佳青)
从“江宽十里”到“黄浦夺淞”,“一江一河”流淌千年,滋养着滨水生活,哺育着城市文化。2017年底,黄浦江沿岸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基本贯通开放。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的杨浦滨江,东方渔人码头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从“工业锈带”破茧而出;虹口滨江赛博朋克风的“魔都心脏”成网红打卡地;有着万国建筑博览群的黄浦滨江,散发出中西文化融合的气息,沿线有着众多的美术馆、画廊;徐汇滨江华丽逆袭,一跃成为比肩巴黎左岸、伦敦南岸的活力水岸;浦东滨江的东方明珠和“三件套”代表着上海的高度,艺仓美术馆、船厂1862、八万吨筒仓等转变为艺术空间和秀场。浦江两岸正在成为“世界会客厅”。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段42公里滨水岸线也基本贯通开放。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馆、华萃当代美术馆的上新,“M50弄堂计划”的推进以及主打艺术风的天安千树商场开业等,“九曲十八弯”的苏州河“城市文化生活休闲带”正在形成。
“一江一河”的夜晚同样精彩。“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素有“不夜城”之称的上海,近年来更加灯火辉煌,早已今非昔比。世博源阳光谷献演灯光戏画“流动的国粹”,陆家嘴夜空闪灼无人机群编织的灯光图形。2021年,“永远跟党走”光影盛宴在浦江两岸上演,外滩万国建筑与陆家嘴楼宇的灯光遥相呼应,流光溢彩;激光灯、光束灯、标识灯交织闪烁,璀璨夺目,16万流明的超高亮度“燃爆”浦江两岸。如果说黄浦江之夜是观“光”,那么,苏州河之夜就是赏“影”。从外白渡桥溯流而上,“上海故事从这里开始”。乍浦路桥樱花谷“影动外婆河”,浙江路桥“万家灯火”,充满回家路上的温馨惬意;光陆大楼、颐中大楼灯光水墨长卷,露出记忆中的城市表情;蝴蝶湾公园“魔法水晶”“幻彩树瓶”,营造“魔法迷幻森林”;天安千树“悬浮森林”,点亮“魔都古巴比伦”。艺术灯光成了海派美术的“夜明珠”。
艺术进社区。从2018年“粟上海·愚园”在老街区愚园路划出一道“彩虹”,到陆家嘴的“星梦停车棚”,再到宝山、闵行、金山、崇明等的“乡村改造计划”,艺术自然而然地嵌入社区,与生活的烟火气毫不违和地并存。2021年是艺术社区的“大年”。“第四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从黄浦江畔的气势磅礴回归到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老旧小区更新、为老设施建设等系列实地项目,推动社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建设。在这几年中,还有多伦现代美术馆的“行走多伦”,金桥碧云美术馆的“社区角”,外滩美术馆的“客堂间”,临港美术馆的“滴水集”,以及众多艺术家创办的“社区枢纽站”“楼道美术馆”“边跑边艺术”“一墙美术馆”等,合力营造“家门口好去处”。
在历史文化风貌区和石库门、新式里弄等上海特色历史建筑中留存着城市的记忆,深藏着文化的基因。比如,在上海虹口的一片新式石库门里弄住宅里,有百年精致豪宅“颍川寄庐”,有石库门弄堂社区“公益坊”,有沪上名园“扆虹园”。“城市考古”发现,这里的每一条弄堂、每一幢建筑、每一间房屋都可阅读。20世纪初,鲁迅等名人曾驻足于此,知名的南强书局、水沫书店开在公益坊里。如今,这里再现遗失的美好,活化封存的宝藏,改造修缮为“今潮8弄”。这里有很“潮”的“粟上海”之“无边界电台”“美专的一天”“弄堂漫游”;有很“潮”的奇妙体验“城市奇遇空间艺术展”;有很“潮”的人造生态“喷泉广场”;还有很“潮”的多孔迷宫“天井空间”等。“潮”重新定义了当代的海派美术。
雕塑公园是户外美术馆、美术新空间。上海市中心有静安雕塑公园;五个新城有佘山下的月湖雕塑公园,“上海之鱼”金海湖环湖的雕塑艺术公园,滴水湖畔的中国名家主题雕塑园等。静安雕塑公园绿化与雕塑结合,游憩与美育融合。两年一届的“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已成为知名的公共艺术文化品牌。2018年,走过10年的雕塑展再出发,以“城市无界”创想未来。2020年,雕塑展重新开始“空间重塑”,从公园延伸至吴江路步行街、恒隆广场等商业中心,让更多的市民、游客遇见艺术。
无论是走进地铁还是机场,艺术总是旅程的第一印象。近些年,上海地铁已形成了文化列车、艺术站台、纪念票卡、虚拟空间等公共文化系列。地铁是城市最直观的表情,站点区域的历史文化底蕴往往是站台艺术的“镜子”,如豫园站水体灯光秀出浦江的灵动,城市的脉动;吴中路站赛博朋克与科幻宇宙融和,好似通向未来的时空隧道;丹阳路站以今昔对比展示杨浦百年工业史,展望新杨浦发展前景。机场的艺术也随处可见,艺术馆的展览,候机厅的艺术装置,仿佛每一次出行都是艺术之旅。
家门口、楼道里、小区内、马路边、商场中…… 行走上海,随时随地会邂逅艺术。艺术无处不在。艺术是这座城市弥漫在空气中的美好,扑面而来,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数字化是新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十四五”期间,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将整体铺开。美术馆是公共服务平台,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部分。上海的美术馆正抓住发展契机,夯实数字底座,开放共享平台,对接“文化上海云”。海派美术又一次站立潮头,开始“数字”航程。
许多美术馆进行了馆藏作品和文献资料的数字化。中华艺术宫不仅完成了约1.5万幅藏品的高精度平面扫描,还将整合全市近百家美术馆的线上资源;刘海粟美术馆对所有藏品及文献进行了学术梳理、高清采集、数据管理,为数字美术馆的收藏、研究、展览、公共教育、文化交流及文创开发打下基础。
美术馆建立官方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数字平台,及时推送在线展览及公共教育活动等信息。点击中华艺术宫官网“高清鉴赏”栏目,就可以浏览藏品,品味画作的意象、技法、韵致和境界之美。至2021年底,上海73%的美术馆拥有微信公众号,全年发布信息1.6万条,同比增长40%。
随着上海建成“双千兆第一城”,实现5G网络全覆盖,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字孪生空间应运而生,“云展览”呈现常态化态势。2021年,线上展览373项。2022年4—5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连续推出20多辑“上海市抗疫主题线上美术展”,上海市美术馆协会不间断地推荐全市美术馆的线上展览。观众只要移动鼠标,就可足不出户24小时360度沉浸式观展,还可放大展品零距离欣赏细节:国画用笔的轻重疾徐,用墨的浓淡干湿一览无余;油画笔触的细腻奔放,色彩的斑斓绚丽一目了然。数字孪生空间是数字美术馆的雏形。未来的数字美术馆将使上海的美术馆乃至整个城市的文化影响力跨上新的台阶。
面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风起浪涌;面对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国际数字之都的时代大潮,海派美术正勇做时代的弄潮儿,顺势而为,积极作为。
“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大海之所以能容纳千百条河流,是因为大海拥有宽广的胸怀和气度。
海派美术面朝大海,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