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器

  • 夏商两朝礼制的诞生与成熟
    筑以及种类繁多的礼器等。例如,都城建筑体现出礼制的规范。据绝大多数专家的意见,规模庞大的二里头都城遗址属于夏朝都城,其中有大量宫殿,也有祭坛遗址。众所周知,祭祀是古代中国礼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祭祀的目的是与祭祀对象进行沟通,以求得庇佑。从二里头都城遗址来看,它存在祭祀区,出土了青铜礼器、玉礼器、陶礼器,祭祀区与都城内其他大型礼制建筑,共同构成了夏王朝作为王权国家的重要标识物,成为青铜时代礼乐制度的重要内容。有研究者认为,二里

    环球人文地理 2023年6期2023-07-28

  • 从国之重器到寻常物什
    ,名曰“光绪官窑礼器展”。百闻不如一见,此前从书上、网上也知道不少古代礼器的知识,但没有实物参照,终是一知半解。中国是礼仪之邦。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这个礼,不仅在于言行教化,还在于具体器物,即将礼的需求和标准物化,于是与礼仪一道诞生的,便是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礼器。简言之,礼器就是中国古代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从一开始,礼器就被赋予了一层浓重而神秘的政治色彩,它的政治功用远大于实用价

    知识窗 2023年5期2023-05-26

  • 鼎新与融通:城阳城址战国楚墓出土陶礼器的造物意识
    此时代背景下,陶礼器以其更低廉的制作成本、高效的生产方式在礼制用器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在陶质、器形、装饰、工艺等方面都被赋予象征意义,开始进入人们的精神需求领域,充分显示出礼仪性与审美性。一、礼制文化中的陶礼器变迁《礼记·礼运》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3](P1415)可见原始礼仪自新石器时已从人类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中萌芽。而“礼器最早出现于龙山文化早期、良渚文化早期和陶寺文化早期,当时都还没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2-26

  • 殷墟妇好墓的觚爵制度辨析
    在晚商时期的青铜礼器制度中,觚爵制度是最核心、最复杂的一种。 商人重酒,觚与爵是重要的酒礼器,其在墓葬中的搭配、组合关系,是商人礼制的物化表现。 透过觚爵制度,我们可以认识到殷礼的冰山一角。觚爵制度,觚与爵的数量关系最为关键。 考古发现,晚商时期的贵族墓葬,以青铜觚与爵作为最主要的随葬容礼器,并且其随葬情况往往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在一个墓葬单位中,觚与爵的数量相同,也可相差一件。 根据学界目前的称呼习惯,用“套”作为量词来衡量其多少,如10 件觚与10 件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2年5期2022-12-26

  • 清代以来《礼器碑》接受研究探略
    000研究清代《礼器碑》接受的情况应首先关注清代政治文化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尤其是碑学思想的兴起后为什么众多书法家选择了《礼器碑》,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找出答案。清代众多书法家无论从审美理论还是创作实践上都对此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借鉴,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具体是如何一步步接受和借鉴的。《礼器碑》具有很高的艺术地位,在众多汉代碑刻中,此碑从宋至今著录最多,影响最大,长久以来人们把《礼器碑》作为学习隶书的必选课目。众多文人名士对它更是评价极高。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8期2022-12-07

  • 古人厨房中的“锅碗瓢盆”
    ,好多用具都是“礼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产品名稱:鬲 lì作用:古代煮饭用的炊器。相当于现代人用的锅。样子: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状一般为侈口,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两个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领,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数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有的在腹部饰以觚棱。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产品名称:甗yǎn作用:古代煮饭用的炊器。

    作文周刊·小学二年级版 2022年44期2022-11-29

  • 中国古代“如意”考
    面有着多种功用,礼器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如意衰落的根本原因,是清朝灭亡导致使用群体与使用场景的消失。如意的发展是政治、文化、宗教等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发展大势对中国古代器物演变影响的缩影。[关键词] 如意;起源;礼器[中图分类号]J120.9 [文献标志码]A如意,又称“爪杖”“搔杖”“握君”“谈柄”,柄部一般被设计成“S”形或带有一定弧度的弯曲状,顶部最初是弯曲的手爪状,后多为灵芝、云纹、花卉等造型。如意制作材质多样,有金属如意、玉石如意、竹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7-09

  • 礼器碑》与《曹全碑》初步比较研究
    官方书体,其中《礼器》《曹全碑》《乙瑛碑》等碑刻是代表作品,即现在所说的“今隶”。东汉碑刻多种多样,亦有多种书风,简单划分为两类:(1)形体方正,法度严谨;(2)法度宽松,疏旷散淡。《礼器碑》《曹全碑》属于第一类,笔画劲健,方圆兼备,结体方整。二碑异同之处颇多,值得仔细比较。本文试论《礼器碑》与《曹全碑》异同,以增进认识,为今后习书创作提供启示与借鉴。一、《礼器碑》《曹全碑》概述《礼器碑》,又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永寿二年(156年)立,现藏于山东

    收藏与投资 2022年6期2022-07-07

  • 论春秋时期秦墓的随葬列鼎制度 ——兼与莒、薛国贵族墓比较
    时期秦国随葬青铜礼器墓1. 春秋早期秦随葬青铜礼器墓春秋早期秦随葬青铜礼器墓包括边家庄秦墓1号墓、5号墓(4)《陕西陇县边家庄一号春秋秦墓》,《考古与文物》1986年第6期;《陕西陇县边家庄五号春秋墓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1期。,户县宋村3号墓(5)《陕西户县宋村春秋秦墓发掘简报》,《文物》1975年第10期。,宝鸡南阳村秦墓1号、2号、3号墓(6)《陕西宝鸡县南阳村春秋秦墓的清理》,《考古》2001年第7期。,宝鸡姜城堡秦墓(7)《宝鸡市渭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6-16

  • 国宝会说话
    王授予军事统领的礼器。妇好被学者称为“中华第一女将”。鸮是指猫头鹰一类的鸟。在古代中国,鸮被视为“战争之神”,深受帝王、将军的喜爱。尊是古代盛酒的礼器。铜尊最早见于商朝,主要有圆尊、方尊、鸟兽尊等。鸟兽尊种类繁多,除鸮尊外,还有羊尊、牛尊、象尊等。我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鸮型盛酒礼器。我的造型很别致,圆圆的眼睛,小小的耳朵,胸部微突,双翅并拢,下垂的鸮尾与双腿形成平衡的三点支撑,给人以沉稳之感。我的周身有精美的纹饰,内壁还铸有“妇好”二字的铭文。我有一位孪

    雪豆月读·中年级 2022年4期2022-05-30

  • 礼器碑刻拓对勘
    其所责编的新书《礼器碑刻拓对勘》(2021年10月出版),编著者为旅美华人黄宪之先生。翻阅下来,我认为此编有两大长处,先在此向读者分享。其一,印制精良,善择底本。此书开本为八开大小,全彩印制,内中拓本及原石图片都经编著者认真剪裁调色,从印刷的角度来说,可谓高度还原。在底本的选取上,编者从拓本年代与拓工精度两方面考量,选择孟宪章藏明拓本(碑阳、碑阴)与孟宪钧藏清乾隆间拓本(碑侧),颇具学术眼光。其二,指导临摹,兼顾学术。当代影印出版碑帖,无外两种目的、追求:

    中国书画 2022年1期2022-05-03

  • 传统书法的发展以及对陶瓷的影响 ——以《礼器碑》为例
    深。他早期专攻《礼器碑》《衡方碑》《张迁碑》《阁颂》等。然而,他在老年时酷爱《衡方碑》,该碑与《礼器碑》那样笔直而威严,他在五十多岁时已迈入的隶书成熟阶段,也就是方正、威严的楷体。他的字写得既有《礼器碑》的精巧,又有飘逸的线条,又有飘逸的笔法,又有一种高远、宽广的书法特色,使《礼器碑》逐渐为后世所认可。《何绍基临礼器碑》是清中叶研究《礼器碑》的大家之一。何绍基,清光绪十六年,中了进士。东洲居者,是清末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的字写得很好,有“清代第一”的美誉

    陶瓷研究 2022年6期2022-03-14

  • 论《礼器图》的礼图来源及制作原则 ——以祝板坫图与豆图为中心
    熙州县释奠仪图·礼器图》(下文简称《礼器图》)是南宋太常寺制作的礼图,深受朱子肯定,是在朱子主动请求之下颁发的礼图作品,正如《文公潭州牒州学备准指挥》所说“将本寺《礼器图》印造,同祭祀仪式行下”[1]23。《礼器图》代表南宋官方的礼学思想,成为南宋中后期州县释奠礼器制作的标准,深刻影响了南宋中后期的礼器形制。但是因其不是朱子本人的作品,未被后世学者所重视,故学界尚未关注《礼器图》,如朱彦《宋代礼图的东亚传播——以〈绍熙州县释奠仪图〉之“祭器图说”在朝鲜的传

    闽江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2-01-16

  • 甲骨文“戉”字考究
    读“yuè”,为礼器仪仗的代名词。加金作“鉞(yuè)”,又为古星名或冠名。关键词:戉;甲骨文;金文《国语辞典》:“戉,武器名”。“戉”为古代一种形状似斧而较大的兵器。根据国学大师网站“汉字‘戉字形演变及字源演变”,“戉”由“斧”演变而来。依字形不同被主流释读为“戉(yuè)”或“歲(岁suì)”。考校出土的实物“戉”与其对应的甲骨文和金文等古文字,笔者认为器形“戉”其字随形变,为多音字。“戉”本义为大斧,引申为“礼器仗戉”①或“财富素戉”②,通“号令”③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0期2021-11-11

  • 铜鉴,一“鉴”阅千年
    馆藏文物、铜鉴、礼器、以史为鉴清澈甘甜的丹江水,孕育了古老的丹淅文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淅川县丹江库区发掘了下寺、徐家岭、长岭、东沟等多处贵族墓群。其中下寺楚墓出土有青铜礼器、车马器、玉器、兵器、骨贝等6千余件,特别是“王子午七大列鼎”、“云纹铜禁”、“龙耳方壶”和“王孙诰编钟”等青铜礼器最为引人注目,它们造型奇特、铸造精巧、装饰华美,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科技文化、艺术于一体,反映了楚人开放、创新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識,体现了我们的先祖在生活中,不断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2021-11-10

  • 战国至汉代谷纹玉璧在工艺和风格上的传承与演变
    璧;谷纹;工艺;礼器;战国;汉代关于玉璧的定义,中国古籍中多有提及。《说文》释:“璧,瑞玉、圜也。”[1]《尔雅·释器》中记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2] “肉”,即指璧的边郭;“好”,即璧中间的孔;“倍”,即是大于的意思。《尔雅》中根据这类片状圆形玉器的中央孔径大小,将它们分类为璧、瑗、环三种。但从出土的大量玉器实物来看,符合此标准的寥寥无几。玉料在古代十分珍贵,玉器往往就料而设计,璧孔或环孔掏下的玉料也还要被设计成其他

    收藏与投资 2021年9期2021-10-12

  • 先秦仿铜陶礼器的生态研究
    分陶器追随青铜器礼器的社会行为[1],这些都为仿铜陶礼器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参考价值。商代早期的青铜器组合中,酒器觚、爵的核心地位即已凸现出来。因此,仿铜陶礼器的盛行是一种表征这一礼器的“礼意”。关于仿铜陶礼器的概念,学术界基本上都认为,它是一种为了替代青铜礼器而模仿青铜礼器的形制或型式的陶器。但是,它与青铜礼器是否共存,说明了其实质是仿铜陶礼器在墓葬这一生态语境中所指向的礼制内涵。从殷商时期仿铜陶礼器的滥觞,至战国时期秦国以独立的身份呈现出的阶段性转变。伴随

    中国陶瓷工业 2021年4期2021-09-09

  • 青铜兵器与礼器
    。2.青铜兵器、礼器与国家民族概念的产生在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征便是黄帝用青铜兵器建立起了强有力的政治统治,自此才有了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概念。轩辕黄帝与“兵主”的这场涿鹿之战也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一场大的战争。然而仅仅依靠战争的武力是无法行成强有力的凝聚力的,于是,礼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礼器一方面是祭祀与礼敬上天的产物,具有强烈的神圣与宗教意味,掌握青铜技术的统治阶级顺理成章的也就成为上天的话事人,自己本身也具有了神秘性。另一方面,礼器同时也是协调统治阶级和

    艺术品鉴 2021年19期2021-08-02

  • 《皇朝礼器图式》中的礼器之扇探析
    钦命修撰的《皇朝礼器图式》,是古代关于礼器典章制度的重要典籍,被视为礼学中“专书之最著者”之一。一、《皇朝礼器图式》的图谱学价值礼仪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礼器,文字描述本身具有很大局限性,只有用文字描述与图像描述相结合的方式,方能准确地将其记录和呈现出来。“然诸家追述古制,大抵皆约略传注之文,揣摩形似,多不免于失真。”[1]由于早期礼学著作的图像尽失,而文字与图像之间的不可替代性,使得二者的转化具有先天性不足,以致乾隆皇帝也叹息后来一些礼书中的礼器内容“

    创意与设计 2021年3期2021-07-19

  • 试论西周早期贵族墓葬铜礼器的摆放规则
    土较多数量的青铜礼器,保留着最初的埋藏情景。 墓例包括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 (以下简称琉璃河)M251、M253;山东济阳刘台子西周墓(以下简称刘台子)M6;湖北叶家山曾国墓地(以下简称叶家山)M28、M65、M107; 陕西扶风周原遗址庄李西周墓(以下简称庄李)M9,宝鸡竹园沟国墓地(以下简称竹园沟)M4、M7、M13,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以下简称石鼓山)M3、M4,高家堡戈国墓地(以下简称高家堡)M2、M4;山西翼城大河口霸国墓地(以下简称大河口)M10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1年4期2021-05-26

  • 宋代陶瓷礼器的起源与发展
    器,又可称为祭祀礼器,因其所具有特殊功用和象征意义,在制造过程中享有独特的优先性。在之后的朝代中,器物的性质最终演变固定成了“祭祀礼器”“御用器具”“一般用器”三大分类。而西方早期虽然也有祭祀,但因物产较为贫乏,食物尚且需要到地中海东岸的“新月地带”进行交换获得。所以,祭祀很少使用特定的盛储器,而是使用金银器,或者战利品,甚至用战俘来祭祀。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偶像崇拜和异教信仰被禁止,祭祀不再被提倡,西方始终没有诞生专门用来祭祀的盛装具。因此,祭祀作为中国特

    中国陶瓷工业 2021年2期2021-05-08

  • 论圆顶山秦高级贵族墓随葬青铜礼器组合 ——兼与晋、楚墓比较
    贵族墓葬随葬青铜礼器是司空见惯的,这些随葬青铜礼器所形成的组合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贵族墓主们生前的社会地位和等级秩序。考古发现的随葬青铜礼器组合的春秋中晚期嬴秦高级贵族墓(1)本文所述的秦高级贵族墓是指随葬青铜列鼎5以上的墓葬。主要包括甘肃礼县圆顶山(2)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礼县博物馆:《礼县圆顶山春秋秦墓》,《文物》2002年第2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礼县博物馆:《甘肃礼县圆顶山98LDM2、2000LDM4春秋秦墓》,《文物》2005年第2期。

    殷都学刊 2020年4期2021-01-21

  • 明成化九年临邑县文庙祭祀礼器初探
    制作了完备的祭祀礼器。目前在山东省内发现了11件带有明成化癸巳年铭文的临邑县文庙祭祀礼器,经过拼合,发现它们为一组。临邑县文庙距今800余年,集庙、学功用于一体,数遭兵燹,直至毁于抗战时期,后在旧址上修建临邑一中。如今原文庙建筑群已经荡然无存,仅在县志中绘有《学宫图》一幅,残存部分文字记载,文庙祭祀礼器亦流失各地。文章从文献和这批祭祀礼器中梳理出临邑文庙的历史变迁、建筑布局、祭祀礼仪等,重构昔日临邑文庙的面貌。关键词:成化;临邑;文庙;祭祀;礼器1 现存1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4期2020-10-12

  • 小议羊首勺
    祭祀礼仪中专制的礼器,勺柄端独特的兽首则展现农牧社会的自然崇拜,综合为祭祀礼制与自然崇拜相结合。勺柄中轴线的虎:一则具有神圣的庇佑功能:二则具有惊怖的威慑功能。关键词:羊首勺;礼器;自然崇拜;双重功能中图分类号:B933:K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020-01《羊首勺》①出土于1977年陕西省清涧县解家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该勺长28.5厘米,最大径9.6厘米,重0.5公斤,器物整体呈勺状,勺体为半球状,扁柄。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2期2020-07-14

  • 论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对当代中学生
    重要性。关键词:礼器 传统文化 现代心理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一、自西周,由奴隶主制定出整套礼制,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礼器出现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早在孔子此话前3000年,出现了人类较早期的“礼器”,人类崇“礼”自古通今,礼仪文明作为一条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纽带,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类器物叫作“青铜礼器”,简称“礼器”或称“彝器”,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与权力,造物观念上具有浓厚的神圣性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4期2020-07-13

  • 《皇朝礼器图》,从器物图谱读取规范清代礼制
    佚名礼器作为古代祭祀时的重要道器,自先秦上古时期便被统治者所重视,历代相关著作更是汗牛充栋。至乾隆年问,高宗派大臣搜集相关资料,编撰了一部系统论述历代礼器形制及用途的典籍,即《皇朝礼器图》。《皇朝礼器图》作为乾隆时期考订礼制及礼器形制的经典图谱,既规范了清代社会成员的理念和行为模式,又为嘉庆朝首次绘制《大清会典图》奠定了基础,更为后世人们了解和研究清朝的典章制度、器物、工艺制作水平提供了文字与图像的可靠资料。无怪乎《四库总目提要》评其:“是编所述则皆昭代典

    收藏·拍卖 2020年2期2020-06-28

  • 古陶瓷中青铜器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青铜器;陶瓷;礼器;造型;纹饰1.陶瓷器与青铜器的产生陶瓷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陶是人类掌握火的技术之后应运而生的产物,最初的陶器是先民们为生活需要制作的日用器具,到东汉时期逐渐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陶瓷。青铜器的产生得益于制陶的发展,人类最早使用的铜器是用天然铜锻造的小型工具和装饰品,当铜加上适量的锡后,熔点降低,硬度提高,这种呈青灰色的合金被称为是锡青铜、青铜。中国的青铜时代,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到公元前5世纪为止,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最初

    神州·中旬刊 2020年5期2020-05-21

  • 先秦时期陶器与礼制文化的互动
    为雏形发展起来的礼器模式对华夏民族的礼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者卜工对我国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资料进行研究后,认为“礼制的发生与发展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特色,也是中国文明起源的基本脉络”[1](P3)。礼作为一种非自然性存在,必须依附一定的物质载体,通过载体来表征和实现礼的社会意蕴。原始社会时期陶器是最早的也是首要的礼器,中国陶器文化因礼而起,因礼而发展。陶器丰富了礼文化的内涵,推动了礼仪制度的开展,礼的发展也影响了陶器的造型与工艺。陶器与礼之间形成了互相诠释的关

    江西社会科学 2020年10期2020-02-11

  •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一)
    习 背 临平 横礼器碑逆锋入笔,转笔向右水平运行,渐行渐收。隶书平横不能写成楷书那样左低右高。乙瑛碑礼器碑乙瑛碑华山庙碑临习提示 范 字 示 范 对临练习 背 临波 横乙瑛碑逆锋入笔,转笔微微向右上方运行至横中间处,再向右下方运行,至末端向右上方挑出。弯曲幅度不大,收笔处如雁尾状。曹全碑礼器礼器碑曹全碑临习提示 范 字 示 范 对临练习 背 临垂露竖礼器碑逆锋入笔,转笔向下运行,至末端回锋收笔。凡在字左侧之侧之竖多用此竖。石门颂礼器礼器碑乙瑛碑临习提示

    中国篆刻 2019年10期2019-10-28

  • 浅谈齐家文化玉礼器的功能
    的影响,已经具有礼器的性质,种类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并对夏、商、周三代礼玉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通过玉器礼器的概念、起源、特点以及对夏、商、周玉器的影响等方面,对齐家文化的礼器功能进行阐述。关键词:齐家文化玉器;礼器;功能1 齐家文化玉器概述齐家文化主要指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距今4200~3500年,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而被命名。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齐家文化各遗址陆续出土千余件玉器,这些玉器工艺精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3期2019-10-06

  • 河北元氏县 ——《祀三公山碑》
    不像《乙瑛碑》《礼器碑》有铺毫,圆起圆收,有点像《石门颂》的笔法,大部分字的造型是扁的,个别字拉长。因此,这种风格在书法界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如齐白石、吴昌硕、黄牧甫、赵之谦都很喜欢。他们借鉴学习了这个碑之后,使自己的书法风格更具特色。特别是齐白石,他的篆书、篆刻受《祀三公山碑》的影响非常大,别具一格。关于《白石神君碑》,这个碑很多人觉得不好,把它和《礼器碑》《乙瑛碑》《石门颂》比较后,显得不够古雅,不够宽博,气息不对。我觉得其实不可比较,因为时代不同了,

    江苏教育 2019年61期2019-09-25

  • 浅谈玉器的祭祀性到装饰性的演变
    代起,作为祭祀用礼器的重要地位,到明清时期成为大众装饰类用品的普遍使用的历程。通过介绍贵州玉器的考古发现和贵州省博物馆馆藏玉器的情况,结合贵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主要分析古代贵州境内使用玉器的情况,即玉器的祭祀性到装饰性的演变过程。关键词:礼器 贵州馆藏 装饰中图分类号:K87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9)02-125-130中国人对玉器的喜爱由来已久,玉器的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玉器历来被人们视为吉祥如意、纯

    贵州文史丛刊 2019年3期2019-09-12

  • 怎么判断墓主人的身份?
    看,墓主人随葬玉礼器的多寡以及墓葬的营建方式,可以体现身份、等级、地位的差别。玉琮是良渚先民祭祀用的礼器,玉钺则是集王权、军权、战争指挥权于一身的礼器。1986年,反山遗址中出土的被称为“琮王”“钺王”的两件超大型玉器,堪称国宝级精品。在这些高等级玉礼器上,常常刻有被称为“神徽”的神人獸面纹,是整个良渚社会的精神信仰。

    杭州 2019年26期2019-09-08

  • 从“周因殷礼”到“周文郁郁”
    冕、车马、旗帜等礼器用制。[关键词] 周礼;礼制;乐制;礼器[中图分类号] K8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763(2019)04—0114—07Abstract:Ritualmus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was an allencompassing political,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system. The con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8-30

  • 简谈青铜器之七: 礼之所用 躬逢胜饯
    神秘的类型——“礼器”。一些观众在历览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历史遗迹时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在博物馆、历史遗迹中看到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的文物和遗迹,不是纹饰近乎抽象的鼎簋圭璋就是些造型奇特的盘盘罐罐。即没有像埃及金字塔那样令人震撼的建筑又没有像希腊罗马雕塑那样栩栩如生的写实作品。但从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的深邃广大来看,我们先人的审美不是对“纪念碑式”建筑和“再现性”风格的追求那么简单,他们探寻一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和美学思想。而了解这一思想最好的窗口就是本篇要谈的“

    经济 2019年7期2019-08-15

  • 简谈青铜器之八: 器奉仪礼 各莅其所
    酒器等。当然青铜礼器用于各种礼仪活动,因此它和日常生活中的器用不能相提并论。在许多出土和传世器物的铭文中,将青铜礼器称为“宝尊彝”,由此可知,尊彝就是当时古人对于青铜礼器的通称。笔者将在以后的文章中介绍一些较为常见的青铜器的名称、用途和标志器型。青铜礼器包括酒器、饪食器、水器、乐器等分类,每一种器物由于王朝的更替,典礼制度的变化、习俗的相互影响,乃至生产技术的进步,又会演变成很多种形式。仅酒器和饪食器两大类中的器物,粗略统计,就有近40种不同的名称。每种基

    经济 2019年8期2019-08-08

  • 关中地区仿铜陶礼器秦墓研究综述
    0600)仿铜陶礼器是仿照同时期青铜器来制造的一种随葬陶礼器。邹衡先生在研究殷墟墓葬时最早提出“仿铜陶礼器”这一概念。1随着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发生剧烈变化,到东周时期,仿铜陶礼器逐渐成为“礼崩乐坏”的代表器物,它甚至已经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而成为个人财力的体现手段。其本质标志着社会等级的重新划分与生产关系的重大变更。2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一般指秦岭北麓至渭河冲积平原,包括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和宝鸡五市。在此区域发现大量秦墓,见诸报道的仿铜陶礼器秦墓近五

    大众文艺 2019年19期2019-01-27

  • 礼器碑》之精神气象与儿童品格的养成
    的小学生而言,《礼器碑》笔画细劲雄健,波磔分明,势态生动,清朗雅秀,结体拙趣,容易辨认。笔者以为,学习《礼器碑》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笔者将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隶书软笔教学为例,浅谈《礼器碑》之精神气象对儿童品格养成的影响。一、从经典的整体欣赏中,感受书法文化的精神气象古人“礼”行天下。“礼器”,是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氏族贵族的出现而产生的,“礼器”是古人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礼器碑》,全称《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

    江苏教育 2019年77期2019-01-14

  • 先秦玉璜的发现与鉴赏
    的演化进程中变为礼器的一个重要品类。玉璜的种类较多,自早到晚由简洁变为有各种装饰纹样的形态。它大小合宜、装饰美观,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时人喜爱。关键词:先秦;玉璜;礼器1 概述谈起玉,人们心中总会泛起涟漪。究其原因,玉文化已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这种对玉的好感自然而然地由我们的祖辈进入我们的血液中。玉器是中华民族的特有要素,自新石器时代起至现在生生不息。“君子比德于玉。”玉古今均为修身养性之标志,被赋予了品行高尚等社会意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如此赞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3期2018-10-09

  • 礼器”对高校德育教学的启示浅析
    进高校德育改革“礼器”德育正是先秦时期儒家道德教育的途径之一。借鉴“礼器”的德育观对高校德育予以重构和超越,包括推进德育的隐性课程建设、推进德育的概念教学、推进德育的审美教学。关键词 先秦儒家 “礼器” 当代高校德育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新时期的高校德育与先秦时期的道德教育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融合了道德规范、社会秩序(法律)等内容,因此,积极吸收先秦礼器的德育观,不仅是对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也是在吸收传统德育的方法为当代高校德育的改革与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2期2018-07-26

  • 碑帖硬临
    三原县山西街中段礼器碑(局部)作品简介: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等,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东汉永寿二年(156)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身高1.5米,宽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碑阳16行,满行36字,碑阴 3列,列17行;左侧3列,列4行,右侧4列,列4行。碑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增置各种礼器、吏民共同捐资立石以颂其德事。碑侧及碑阴刊刻捐资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钱数。作品赏析:礼器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

    中国篆刻 2018年6期2018-06-23

  • 先秦儒家“礼器”德育与当代高校德育:正?反?合
    进高校德育改革“礼器”德育正是先秦时期儒家道德教育的途径之一。其中,正题是先秦儒家思想的“礼器”德育观,包括藏礼于器的德育价值观、以礼制器的德育美学观和礼器合一的德育课程观。反题是当今高校德育的主要问题,包括“去礼存器”、缺少概念的机械德育和“去器存礼”、缺少美的抽象德育。合题是借鉴“礼器”的德育观对高校德育予以重构和超越,推进德育的隐性课程建设、推进德育的概念教学、推进德育的审美教学。[关键词]“礼器”德育观;高校德育;礼器关系[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10期2018-05-14

  • 小残卷斋藏碑帖选刊(四)
    钧罗振玉旧藏明拓礼器礼器碑,隶书,全称汉鲁相敕造孔庙礼器碑。又别称韩敕碑、韩明府修孔子庙礼器碑、鲁相复颜氏繇发碑。东汉永寿二年(156年)九月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汉魏碑刻陈列馆。礼器碑为4面环刻。碑阳16行,行36字。碑阴3列,每列各17行,碑左侧3列,各4行,碑右侧3列,各4行。礼器碑自宋代以来即有著录,历代著录甚多,最主要的著录有:宋人洪适《隶释》《隶续》,清人翁方纲《两汉金石记》,清人王昶《金石萃编》,近人罗振玉《雪堂所藏金石文字簿录》,

    收藏家 2018年4期2018-04-25

  • 青铜礼器在地方文化旅游产业中的价值研究 ——以安徽铜陵“青铜文化”为例
    划时代作用。青铜礼器是青铜器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文化的种类、造型、纹饰鼎盛于西周,在西周得到了极大地发展。西周时期的奴隶主,在青铜器使用的基础上制定出整套礼制,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由于“礼制”的加强,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器物,都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这就是所谓“藏礼于器”,这类器物被叫作“青铜礼器”[1]。青铜礼器常见种类可分为四大类:炊器、酒器、水器和乐器,无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

    铜陵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1-28

  • 浅谈《礼器碑》风格特征
    谭邦恒《礼器碑》,全称《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孔子庙器表》《鲁相韩敕复颜氏繇发碑》《汉韩明府孔子庙碑》《韩敕碑》等。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一五六年)立,现存山东曲阜市汉魏碑刻陈列馆。无碑额,四面刻字,碑阳十六行,其中,正文十三行,每行三十六字,碑阳后三行,即碑文后有韩敕等九人提名。碑左侧三列,各四行;右侧四列,各四行;碑阴三列,各十七行,碑阴及两侧刻一百零四个捐款人姓名及捐款数额。碑文记载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制造礼器等活动。此碑自宋以来录著者和流传者

    神州·时代艺术 2017年5期2017-11-14

  • 礼器中的艺术研究
    键词:艺术;玉;礼器;《神人兽面玉牌饰》先秦时期出土的艺术文物,其价值之高、形质之精,堪称中国考古史之首。这些文物一经发现就被人们视之为高雅艺术品,从而使艺术的世界中多了些许凝重与特别的意蕴。这批艺术文物所涉及的艺术形式很多,有音乐、舞蹈、美术等,这些艺术形式处处体现在这些文物当中。绝大部分的出土艺术文物是通过音乐、舞蹈、美术等为载体作为表现手段而体现当时社会发展状况与人们生活习俗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时期是原始社会为主要物质形态,社会的发展是在祭祀

    大东方 2017年4期2017-10-14

  • 礼器碑》之『变』浅析
    文/林凤璇《礼器碑》是东汉晚期隶书发展到高度成熟阶段的石刻作品,是隶书中之瘦劲书的代表。笔道瘦劲挺拔且有较重变化,结体紧密而又开张舒展、斜中见正,较其他诸碑尤显奇绝。此碑继承了春秋以来青铜器铭文的特色,纯用笔毫之端,笔画纤劲而厚重,于劲健中出奇趣。 我们能从中感受《张迁碑》之方劲利落,《石门颂》之宽博雄逸,《曹全碑》之秀美清丽,可谓融众家之长于一身,同时也奠定了其变化万千的艺术特点,具体而言,体现在其用笔、结字、章法各方面。《礼器碑》拓本早就流传于世,但长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7年10期2017-06-30

  • 滇国和商周青铜礼器的对比研究
    )滇国和商周青铜礼器的对比研究王璐 (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000)古滇王国和滇文化日益受到国际文化界的推赞。建国后以云南普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为代表的滇文化墓地逐一被发现,并考古发掘出两千多年前具有独特文化色彩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都可与中原商周青铜文化相媲美。同属青铜文化,滇国和商周王朝在青铜器的铸造和使用上,有许多共通之处。然而在青铜器型制和精神象征意义上,却出现较大差别。滇国礼器在于铜鼓和储贝器,而商周朝在于鼎。青铜礼器选取上的相异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12-17

  • 由巫到礼 ——殷周青铜礼器造型谫论
    礼 ——殷周青铜礼器造型谫论甘芳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殷周时期作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青铜时代”,在此时期内产生的青铜礼器从殷商时期用以祭祀上天,沟通天人的媒介逐渐转变为周代“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政治工具。殷商时青铜礼器中包含的巫史文化氛围浓厚,发展到周时,周人“制礼作乐”,“越有形而诉表意”的礼器观念开始显露无疑。青铜礼器巫史文化制礼作乐青铜礼器作为中国古代先民祭祀上天,缅怀祖先,具有浓厚宗教巫史文化内涵的特殊存在,经历了崇尚鬼神

    文教资料 2015年36期2015-03-21

  • 礼器略说
    0028)一、 礼器之实物今知最早著录礼器的著作盖为汉初叔孙通所著的《汉礼器制度》,然原书久逸,其分类部目不详,清人有数种辑本。如王谟《汉魏遗书钞》本辑有19条,内容涉及葬器、盛器、服饰、食器、乐器、仪仗、祭器等等。宋代聂崇义集前代“三礼图”之大成的《新定三礼图》则设19目,依类而论,可分为服饰、宫室、射具、玉器、盛器、丧具六种。明御用典籍《礼制集要》列有13目:冠服、房屋、器皿、伞盖、床帐、弓矢、鞍辔、仪从、奴婢、俸禄、奏启本式、署押体式等[2]96。而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14年2期2014-05-21

  • 何谓“大器”?
    是古代兩种玉制的礼器。《礼记·礼器》中有“圭璋特”一说。“圭璋,玉中之贵也。诸侯朝王以圭,朝后执璋,表德特达不加物也。”我国古代较重祭祀,祭祀的礼器也很珍贵。《三国志·魏志·崔琰传》记载了一则“大器晚成”的轶事: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少时没有声望,亲友虽多但都瞧不起他。但崔琰却很器重他,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累官至翼州主簿、御史中丞,魏文帝时期还任过司空,果然是“大器晚成”。

    文史博览·文史 2012年7期2012-08-30

  • 夏文化时期礼器生成的双重标准及内涵意义考论:以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例
    余琳夏文化时期礼器生成的双重标准及内涵意义考论:以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例余琳《礼记·礼器》篇,开篇解题:“陆曰:‘郑云:以其记礼,使人成器。孔子谓子贡瑚琏之器是也。’”即虽以论“器”名篇,但旨归在于借器的属性,指出人的“立身”之道。同时,在论及“器”的属性时,也往往采用概念对举的形式,如“多—少”、“大—小”、“高—下”、“文—素”之对,来表达礼器在不同使用环境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人之修养所需要的多重层面,乃至天地之道所存在的形式状态。而礼器“二元对生”意义属性

    文艺评论 2011年6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