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玉璜的发现与鉴赏

2018-10-09 03:26余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3期
关键词:礼器先秦

余飞

摘 要:玉器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构成,也是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结晶。伴隨玉器制作技术的发展,先后产生了不同的种类,而玉璜便是其重要产物。玉璜产生的最初阶段是作为装饰品出现的,之后在漫长的演化进程中变为礼器的一个重要品类。玉璜的种类较多,自早到晚由简洁变为有各种装饰纹样的形态。它大小合宜、装饰美观,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时人喜爱。

关键词:先秦;玉璜;礼器

1 概述

谈起玉,人们心中总会泛起涟漪。究其原因,玉文化已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这种对玉的好感自然而然地由我们的祖辈进入我们的血液中。玉器是中华民族的特有要素,自新石器时代起至现在生生不息。“君子比德于玉。”玉古今均为修身养性之标志,被赋予了品行高尚等社会意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如此赞玉:“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玉纪》亦云:“玉有九色:元如澄水曰瑿;蓝如靛沫曰碧;青如鲜苔曰;绿如翠羽曰瓐;黄如蒸栗曰玵;赤如丹砂曰琼;紫如凝血曰璊;黑如墨光曰瑎;白如割肪曰瑳;赤如斑花曰瑌。此新玉古玉自然之本色也。”用玉祭天,自古有之。在夏商周时期,逐渐形成用玉器祭天之礼。而后至西周初,周公制定礼乐规范,相应作祭祀制度。《周礼·春官》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因此,将祭天礼仪之六种玉称为六器。六器中,熟识最广泛者为玉璧,在此不赘述。本文将介绍六器之中极具审美价值的璜,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如前所述,玉璜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它也是史前玉器中的一种常见器型。璜出现起初即被用作佩饰,后为礼器,几乎伴随中国历史发展之进程。最早的如距今7000多年的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余姚河姆渡遗址就有璜的发现,其中以河姆渡遗址发现较为集中。其分布范围似乎仅局限于钱塘江南岸的宁绍平原,这也是璜最早的发现地。除钱塘江南岸河姆渡晚期遗存发现玉璜外,其他地区也有发现,如距今6000年前后的长江下游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长江中游重庆巫山大溪遗址、黄河下游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黄河中游河南渑池仰韶遗址等。这个阶段,玉璜分布范围突破钱塘江流域,扩大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到距今5000~4000年前后,玉璜分布地域变得更广,长江流域的上游地区也有发现;其他地区如北部的松花江流域,南到粤赣交界地,均有发现。正是这个阶段,以太湖流域至宁绍平原的沿海地带所发现的玉璜最多、最密集,其制作技术、使用程度似已极为成熟。

2 璜的形态

《说文解字》云:“璜,半璧也。”但从目前考古发现看,目前所见璜的种类不止局限于半璧一种形态,其他另有半环形、桥形,甚至有异形形态。因此,许慎所言之璜似取了璜的主流形态——半璧形。早在1983年,那之良先生便论证过璜与璧的关系,他认为璜并非由璧演化而来,而是模仿天空彩虹的形状。此说有一定道理,璜的时代越早,主流形态越接近类似彩虹的拱形。

其实璜最初出现的时候形态不一。至距今6000年前后,玉璜制作技术有所提高,但此时璜的形制多为半环形或短弧形,并有少量桥形,且均为两端穿孔,形制似有了初步规范。至距今5000年前后,璜的使用明显增多,此时的玉璜形态以半环形和桥形为主。至4000年前后,璜的使用更多、更成熟,形态多变,表面纹饰开始流行。

2.1 半环形

按弧的长度可分为短弧和长弧两种。短弧大多肉较宽大,长弧大多肉较窄小。

2.1.1 短弧形

出土地有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湖北黄梅塞墩遗址、江苏常州新岗遗址、浙江海宁小兜里遗址、湖北天门肖家屋脊遗址、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江苏苏州真山墓地、山东沂水纪王崮遗址等。

新石器时代中期。出自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的跨湖桥文化玉璜:短弧形,绿褐色叶腊石质,素面。两端有对钻圆孔。长6.2厘米。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出自湖北黄梅塞墩遗址墓葬M7的黄鳝嘴文化玉璜:短弧形,青白色质地玛瑙,大部黄褐色沁,素面。由中心向两端方向变薄,断面呈椭圆形,两端对钻小孔。长8.6厘米。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自江苏常州新岗遗址崧泽墓地M13的崧泽文化玉璜:短弧形,乳白色玉,素面,表面有细小裂纹及沁斑。两端各有一对钻圆孔,孔缘有系绳痕迹。长7.4厘米。

新石器时代末期。出自浙江海宁小兜里遗址墓葬M2的良渚文化玉璜:短弧形,浅绿色透闪石质地,透光,素面,表面有白色沁斑。两端切割成榫卯形,其上各对钻一小孔,孔为椭圆形,可能为镯改制而成。长4.6厘米。出自湖北天门肖家屋脊遗址瓮棺葬W6的石家河文化玉璜:短弧形,黄绿色质地,大部白沁斑,素面。形态较扁,两端不对称,近两端处有孔,系对钻而成。长8.3厘米。

商代晚期。出自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M120的短弧形玉璜:黄绿色,表面有黑、黄色沁斑,表面刻画细阴线,两端有扉牙。长9.2厘米。

春秋时期。出自江苏苏州真山D9M1的吴国玉璜:短弧形,白玉质地,素面。一端大,一端小,两端各有一钻孔,但钻孔方向不一呈90度夹角。长9.4厘米。出自山东沂水纪王崮M1的短弧形玉璜:青绿色玉,素面,表面有沁斑。两端各有一对钻圆孔,外侧各有两个对钻半圆孔。长6.4厘米。

2.1.2 长弧璜

出土地有安徽省含山凌家滩遗址、湖北黄梅塞墩遗址、江苏溧阳神墩遗址、江苏无锡祁头山遗址、浙江海宁小兜里遗址、湖北天门肖家屋脊遗址、安徽六安谢郢王大岗遗址、山东沂水纪王崮墓地等。

新石器时代中期。出自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的长弧形玉璜:灰白色玉,黄色沁斑,表面温润有光泽。断面呈扁圆形,对钻圆孔,两端为浮雕虎首。长11.9厘米。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出自湖北黄梅塞墩遗址墓葬M49的黄鳝嘴文化玉璜:长弧形,灰黄色冻石质地,有银色闪点,表面光素。呈大半环形,分两段,璜体中部较厚,两端渐薄,近连接处均有狭长形长槽,两端对钻小孔。长15.2厘米。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自江苏溧阳神墩遗址墓葬M88的马家浜文化玉璜:长弧形,乳白色玉髓,局部黄褐沁斑。一端近直,一端稍斜,靠端口处各有一圆孔,断面呈椭圆形。长4.4厘米。出自江苏无锡祁头山遗址墓葬的马家浜文化玉璜:长弧形,黄玉质,玻璃光泽,表面有少量沁斑。断面呈椭圆形,两端各有一对钻孔。长6.1厘米。

新石器时代末期。出自浙江海宁小兜里遗址墓葬M2的良渚文化玉璜:长弧形,浅绿色透闪石质地,透光,素面,表面有白沁。两端切割成榫卯状,其上各对钻一小孔,孔为椭圆形。一侧留有半个对钻孔,应为镯改制。长4.3厘米。出自湖北天门肖家屋脊遗址瓮棺葬W6的石家河文化玉璜:长弧形,黄绿色玉质,局部灰白色沁。扁薄形态,一端开孔,表面有切割痕。长8.7厘米。

商代。出自安徽六安谢郢王大岗遗址的长弧形玉璜:两段拼成,青黄色玉,素面,局部有褐色沁斑。总体形态较扁,两端各对钻一圆孔,外侧近拼接处各有一狭长凹槽。长5.8厘米。

春秋时期。出自山东沂水纪王崮墓地M1的长弧形玉璜:青绿色玉,表面局部有沁斑,布满乳黄色沁斑。正面有纹饰,为虺龙阴线纹,背面素面。两端各对钻一圆孔、一狭长缝。长14.3厘米。

2.2 半璧形

该类璜体态上呈半璧或近半璧形,总体特征是好小肉大(内孔较小,外缘宽大)。出土地有安徽含山凌家滩墓地、江苏新沂花厅墓地、湖北武穴鼓山墓地、江苏无锡邱承墩遗址、安徽马鞍山烟墩山遗址、山西灵石旌介墓地、江苏苏州真山墓地等。

新石器时代中期。出自安徽省含山凌家滩墓地的半璧形玉璜:灰白色玉,表面精磨有光泽。正面略凸,反面较平,饰对称钻孔。外弧有22个齿牙。长11.3厘米。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自江苏新沂花厅墓地M36的大汶口文化玉璜:半璧形,乳白色玉,素面,上有裂纹。内、外弧呈圆角梯形。两端断面平直,其上有凹槽。对钻小孔。长10.4厘米。出自湖北武穴鼓山墓地M71的薛家岗文化玉璜:半璧形,乳白泛绿色石英质,素面,上有细小裂纹。内弧半圆形,外弧刻满三角形锯齿形纹,两端齐平且各有一对钻小孔。长11.4厘米。

新石器时代末期。出自江苏无锡邱承墩遗址的良渚文化玉璜:半璧形,青玉质,间有白绿色沁斑,微透明。端口较平,中有半圆形缺。外弧、内弧近角处各有一对钻圆孔。通体精磨。长4.1厘米。出自安徽马鞍山烟墩山遗址的良渚文化玉璜:半璧形,青色玉,表面有白色沁斑,局部有黑斑。通体精磨。两侧饰对称钻孔。正面微凸,中段厚两边渐薄。背面有线割痕。长6.9厘米。

商代晚期。出自山西灵石旌介墓地M2的半璧形玉璜:青玉,素面。两端有对称钻孔。长3.7厘米。

战国时期。出自江苏苏州真山D1M1的半璧形玉璜:青玉质地,似为一完整的玉璧对剖而成。表面饰谷纹。弧顶对钻一小孔。长11.8厘米。

2.3 桥形

形态上为肉身外缘平直,两侧有折角(或近折角),近似拱桥形。出土地有江苏溧阳神墩遗址、江苏常州新岗遗址等。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自江苏溧阳神墩遗址墓葬M20的马家浜文化玉璜:桥形,灰黄色迪开石质地,褐色沁斑,素面。两端断口近平,各有一对钻小孔。中部残断,后开孔连接。长15.1厘米。出自江苏常州新岗遗址崧泽墓葬M49的崧泽文化玉璜:桥形,乳黄色玉,素面,通体磨光。中部有裂痕。内径较小。两端各有两个对钻小孔,近裂痕处有四个小孔。长10.9厘米。

我国古代制玉技術经历了近8000年历史。在新石器时代,不能冶炼金属,只能利用自然界天然的物质雕琢玉器,如石、骨、木、竹等制成的工具用来做玉。《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错”可能即磨石,也就是磨玉用工具。

从目前发现来看,璜最初可能是装饰品,一般佩戴于颈项间。到了距今5000年左右,璜不仅佩戴于颈部,也多见佩戴于胸前。其多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并一直延续,影响至后世。有些墓葬也可见到璜出于墓主口中的实例,说明璜也可作口含来用。进入夏商周三代,璜逐渐成为礼器的一部分。牟永抗先生认为:“璜是东南地区最早发现的玉器之一,璜的前身很可能是残断的环、镯,它的外缘一直保持着圆弧形,有些仅在一端钻孔的璜,可能是它的断裂体,也可能源自断裂的环、镯,直接用作悬佩的坠。”我国新石器时代最早出现的璜为短弧形,随后弧度慢慢变大,也出现桥形。前期的璜身钻孔数量并不固定,有时钻一孔,有时钻对称的两孔,器型都相对较小。进入新石器时代中期以后,钻孔数量基本固定下来,多为两侧对称钻孔。半璧形璜开始出现,逐渐替代环形璜和桥形璜成为主流。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特别是在长江下游地区特别流行半璧形,而且偏爱好小(内孔小)的形态。也就是在此时,璜上装饰纹样渐增,并出现浅浮雕、透雕技术。进入商周时期,特别是进入春秋战国以后,不再刻意讲究对称,璜的造型、纹饰更加多样。璜的外缘,开始出现各种各样复杂的装饰,如动物形态、扉牙等;动物形态有鸟形、兔形、虎形、龙形和鱼形等,也有人形的形态。

玉璜是一种富有寓意的装饰品,被认为有辟邪压胜的作用。在古代,它可以作佩、为饰,是货币、财富的象征。有时玉璜会成双成对出现,有时会成为组合配饰的一部分出现。除了作为饰品,它也成为礼器的重要组成,这也是玉璜在中国历史上盛行并经久不衰的原因。

猜你喜欢
礼器先秦
当代陶瓷礼器创作中的多元化审美趣味
浅谈齐家文化玉礼器的功能
浅谈玉器的祭祀性到装饰性的演变
从“周因殷礼”到“周文郁郁”
“礼器”对高校德育教学的启示浅析
先秦儒家“礼器”德育与当代高校德育:正?反?合
先秦“五正色”的数据参数分析
爱有别还是爱无别
“诗言志”的审美阐释
先秦祝诅文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