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诞生了一大批制作精良、价值极高的文物艺术品。它们是尘封历史的见证者,为后人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史创造了大量的证明实物。中国又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先于别国的文明礼仪和规章制度,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正是这些“礼”的内涵创造了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诚然,这个“礼”也与艺术紧密相连且处处体现在不同的艺术文物之中。
关键词:艺术;玉;礼器;《神人兽面玉牌饰》
先秦时期出土的艺术文物,其价值之高、形质之精,堪称中国考古史之首。
这些文物一经发现就被人们视之为高雅艺术品,从而使艺术的世界中多了些许凝重与特别的意蕴。这批艺术文物所涉及的艺术形式很多,有音乐、舞蹈、美术等,这些艺术形式处处体现在这些文物当中。绝大部分的出土艺术文物是通过音乐、舞蹈、美术等为载体作为表现手段而体现当时社会发展状况与人们生活习俗的。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时期是原始社会为主要物质形态,社会的发展是在祭祀的意识形态中前进的。所以在统治阶级的意识中会有某种约束的意识体现出来,这种模糊的意识概念就是所谓的“礼”。
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形式,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它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服务于人民。工艺美术反映着时代的思想,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的演变。先秦时期的工艺美术不论在造型上还是价值上,都是历代工艺美术的典范,其审美价值的体现充分地表现了当时的思想状态和社会状况。古代礼仪中使用的玉器很多,有壁、琮、圭、璋、璇玑、琥、块、璜等。每一类之下,又细分为若干种,如璋有大璋、中璋、边璋、牙璋等名目。玉器的使用也很广泛。首先是等级的象征。例如,不同形制的玉圭和玉璧,代表着主任的不同身份。《周礼·春官·大宗伯》说,天子持镇圭,长一尺二寸;公执桓圭,长九寸;候执信圭,长七寸;伯执躬圭,长七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其次是用于祭祀。《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鐾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此外,祭祀天地、山川等于神祗,也多以玉器为奉献之物。玉是上层社会地位的象征,并被赋予人格化的道德标准。“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这是当时社会观念的真实写照。
作为礼器的玉的形制有深刻的礼意。在《周礼》中,玉有六瑞之说,因而后人称行礼时用的玉器为玉瑞。它是从石器时代石制的工具、武器、饰物等发展而来的。钱玄先生以为“盛行玉器是我们民族的一个特点”。考古学的成就也多少支持了这一说法。1976年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出土各种玉器达755件,且制作精美绝伦。这说明早在商武丁时代制作玉器的技术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而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柄形玉器达33件。有学者由此推定“玉柄形器的形制与卜辞玉字字形颇为相似,玉字的竖划象玉柄形器的主体,而其横划则象柄形器的若干粗节,因而卜辞玉字是以玉柄形器作为其根据的。玉字既象一枚玉柄形器,则礼字所从之玉当为两枚玉柄形器”。由此可以论定玉器確是古代礼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周代,玉器作为礼器体现的是宗天观念。《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里的玉器是古人祭祀自然、四方神明的工具。这些文字记载已得到考古发掘的证明。拥有玉琮操作者的祖先,良渚玉琮也就成了与祖先神明沟通的渠道。具有代表性的祭祀玉件有《神人兽面玉牌饰》。2006年4月在山西省曲沃县羊舌村,两周之际的晋侯大墓中出土一件神人兽面牌饰。通高约7厘米,宽4.8厘米,厚0.8厘米。青白玉,玉色纯净,为新疆和田玉。玉人眼睛瞪圆、鼻头似蒜头样、耳内竖有向内弯曲的兽角、口内雕有门牙四对、两侧各雕有上下獠牙一对、头顶上部为一展翅的蝙蝠。这个兽面玉饰正是奴隶社会用于祭祀的面具,有通神作用。而其顶上的蝙蝠,是利用“蝠”是“福”的谐音,古人常用蝙蝠来表示“福至心灵”、“五福临门”,具有吉祥的寓意。在发摘的大部分玉饰中,动物的造型是最多见的,这与古时的图腾崇拜有关。
玉器自身固然有质料、大小方面的等级差异,但它的等级特征主要不是由它的自然属性所赋予的。由于玉器除了作为礼器所具有的政治权利属性之外,它自身的自然特质如光洁、温润、声音清脆等都符合人们视觉、触觉、听觉的习惯,且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但这些根植于玉器的自然美的吸引力,往往因着礼乐文化的浸染,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变成了道德操守的象征。孔子时代,对玉器的人文提升是通过“君子比德于玉”这一社会意识而传播的。在孔子看来,人们对作为体饰的玉的偏爱,并不是由珉多玉寡这种市场价值所引起的,也不是单纯的审美判断吸引的结果,人们对玉的珍视是基于玉的自然属性在礼神的社会实践中,积淀了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社会性的内容,玉的温润而泽的特性与仁德可以互释,悬垂下坠,其谦卑似礼,它的美质不掩盖身上的瑕疵,其瑕疵也无法掩住整体的美质,有似忠诚的品德,而它的晶莹剔透,光彩旁达则与信的美德相似,正是在这种与人的精神所具有的相同特性中,玉获得了人们的喜爱。人们珍视玉的价值,从本质上说,是基于对温润如玉的君子人格的尊重。
结语
随着时代的交替,在长达三千年的封建统治阶级社会中,统治者和学者把礼更是发展到极致,从而确立了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编钟的制造代表王权的等级分类,鼎代表的就是封建王朝的王权,古成语“一言九鼎”就是极其恰当的写照,“楚王问鼎”是其礼文化发展的另一种形式。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变化方向,“礼”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是不会改变的,它还会以更为广泛的涵义和韵意不断发展,影响着现代人的文化观和道德价值取向。
作者简介
庞永丽(1992-),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学,研究方向国画。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