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学

  • 刘熙载书学观与老庄思想关系探赜
    影响,提及刘熙载书学观,常以儒为先,然其书论亦多有老庄思想,通过老庄思想塑造其个人追求自然与无为的理想形象,同时亦表明老庄思想对其文艺思想的重要性与感染力。本文通过梳理刘熙载的为学经历与文艺思想,进而探究其书学观念的形成,以求厘清刘熙载书学与老庄思想之间的关系及老庄思想对其书学的重要影响。引言晚清著名文艺理论家、书法家刘熙载(1813—1881)的书学理论主要体现在《书概》及《游艺约言》中。提及其书学观,常先入为主,以为儒家思想对其书学观念的形成有深远影响

    书画世界 2023年6期2023-12-24

  • 儒学影响书法的历史与可能
    书家的儒学立场及书学理论与实践所反映的文艺美学观,即『儒学家的书法观念与书法家的儒学观念』。儒学思想影响下的书家代有典型。唐代大儒韩愈并不以书名世,其书学观念主要见于《石鼓歌》和《送高闲上人序》。结合历代对韩愈诗中『羲之俗书趁姿媚』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韩愈在书法古今问题上既不厚古、也不薄今的儒学立场,其『文以明道』儒学影响书法的历史与可能—兼及《儒学视域中的书法观念与文化传承》刘 相新书架的观念深刻影响着他的书法观。蔡襄作为宋代儒学家和书法家的代表,其典型

    中国书法 2023年3期2023-08-23

  • 尚古匡时 返本开新 ——评王中焰教授专著《蔡襄书学研究》
    民(南京)《蔡襄书学研究》是王中焰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复经多年打磨而成。今由中华书局出版,嘉惠学界艺林,功莫大焉。一、此著填补了对蔡襄书学进行系统而深入的专题研究的空白统观以往对于蔡襄书学的研究,限于论者自身书法修为、眼界、立场以及所掌握资料,大都仅着眼于某些局部方面,因而历来蔡襄书学研究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王中焰教授此著联系蔡襄仕途际遇,综合其书学思想、书法实践以及历代对其评述,构建起蔡襄书学研究的框架,并从社会学、历史学、文献学、考据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2年8期2022-12-02

  • 何焯书学两面观的具体表现
    见解与诠释。何焯书学思想虽主要倾向于“书宗魏晋、崇古尚韵”,但随着清初“碑学”的发展,其后期也出现了碑学倾向。本文试图通过对何焯的书学论著进行梳理,探讨其书法品评方面的言论,把握何焯的书法品评态度及其审美标准,从而对他书学思想两面观的具体表现有所了解。关键词:何焯;书学;两面观在中国书法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杰出的书法名家,他们博采众长,积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创作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被后世学书者当作典范。他们在书法品评等理论方面,同样为后世提供了诸多借

    书画世界 2022年3期2022-06-13

  • 尚古匡时 返本开新
    陈爱民《蔡襄书学研究》是王中焰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复经多年打磨而成。今由中华书局出版,嘉惠学界艺林,功莫大焉。一、此著填补了对蔡襄书学进行系统而深入的专题研究的空白统观以往对于蔡襄书学的研究,限于论者自身书法修为、眼界、立场以及所掌握资料,大都仅着眼于某些局部方面,因而历来蔡襄书学研究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王中焰教授此著联系蔡襄仕途际遇,综合其书学思想、书法实践以及历代对其评述,构建起蔡襄书学研究的框架,并从社会学、历史学、文献学、考据学、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2年8期2022-05-30

  • 遵道而行,大器晚成
    “学书之逻辑当遵书学之逻辑。书学之逻辑必奠基于书法史中,因此,学书之逻辑亦必循书法史之演绎而演绎。”仔细琢磨这段文字,我忽然悟出了点什么——龙育群是沿着一条自己设定的学书之路前行的。在他看来学书之途必循书学逻辑而行,而书学逻辑与书法史则是一致的。于是,他力图找到这历史与逻辑的起点并由此展开了他的学书之路。这可不是寻常书家能做得到的!没有深厚的文化积累也不可能作如是观。我以为,这是理解龙兄书学之道的关键所在。我见过不少下功夫练书法的人,但鲜见成功者。原因大多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2年3期2022-04-16

  • 书法家龙育群 遵道而行,大器晚成 ——有感龙育群先生书道人生
    “学书之逻辑当遵书学之逻辑。书学之逻辑必奠基于书法史中,因此,学书之逻辑亦必循书法史之演绎而演绎。”仔细琢磨这段文字,我忽然悟出了点什么——龙育群是沿着一条自己设定的学书之路前行的。在他看来学书之途必循书学逻辑而行,而书学逻辑与书法史则是一致的。于是,他力图找到这历史与逻辑的起点并由此展开了他的学书之路。这可不是寻常书家能做得到的!没有深厚的文化积累也不可能作如是观。我以为,这是理解龙兄书学之道的关键所在。我见过不少下功夫练书法的人,但鲜见成功者。原因大多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2年3期2022-04-14

  • 戚豫章与王个簃先生问学经历研究
    戚豫章;王个簃;书学;问学【中图分类号】K825.72;J29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5-0028-05【作者简介】李志丹,江苏省南通市教育考试院(江苏南通,226001)副院长。因为要写一篇回忆戚豫章(1921—2006)先生的文字,所以,笔者想了解一些豫章先生和他恩师王个簃(1897—1988)先生的交往故事。豫章先生是什么时间拜王个簃为师的?什么时间蒙赐印文 “缶老再传弟子”的?他们师生交往过程或者说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2年1期2022-03-17

  • 论书重尚古 辨理贵存真 ——王中焰教授著《蔡襄书学研究》读记
    法专业教师《蔡襄书学研究》王中焰中华书局2021年8月ISBN 978-7-101-15266-158.00元通常以为,北宋书法“四家”之一的蔡襄,书名不如苏、黄、米卓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艺术风貌不如其他三家之标新立异。这实际上只是观察蔡襄的一个视角,因为蔡襄所生活的年代,属于文化艺术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无论艺术还是文学,均未形成典型的北宋风韵。若单以蔡襄和苏、黄、米做书法风格比较,无疑将陷入认识与结论的平面化和简单化。作为重要历史人物,蔡襄的功绩和成就

    书画世界 2022年1期2022-02-26

  • 论书重尚古 辨理贵存真
    学念书名:《蔡襄书学研究》著者:王中焰出版发行: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1年8月书号:ISBN 978-7-101-15266-1定价:58.00元通常以为,北宋书法“四家”之一的蔡襄,书名不如苏、黄、米卓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艺术风貌不如其他三家之标新立异。这实际上只是观察蔡襄的一個视角,因为蔡襄所生活的年代,属于文化艺术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无论艺术还是文学,均未形成典型的北宋风韵。若单以蔡襄和苏、黄、米做书法风格比较,无疑将陷入认识与结论的平面化和简单

    书画世界 2022年1期2022-02-24

  • 文学与书学的交融 ——略论杨宝林教授的刘熙载研究
    梁,打通了文学与书学的界限,对刘熙载的生平、文学、书学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与考察,并出版了《刘熙载年谱》《刘熙载书学研究》《漫步于文学与艺术之间——杨宝林学术论文集》等多部学术性著作,内容翔实,功底深厚,使大家加深了对刘熙载其人、其文、其书的了解。一、《刘熙载年谱》孟子云:“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1]245自孟子“知人论世”说提出后,经宋代学者的发展,“年谱之学蔚为大观”。钱龙惕曾告诫读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2-29

  • 从祁寯藻《观我斋日记》观其书学思想
    名称:晚清祁寯藻书学思想与书法创作研究(青年项目),课题编号:YS19244摘要:祁寯藻为晚清重臣,山西寿阳人,为官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治学上亦有多人追随。他的书法上追晋唐,格调古雅,具有很高的水平。现从祁寯藻留存下来的《观我斋日记》,论述其书学思想,他在楷书创作上的实践完全得益于对唐人书法的重视。关键词:祁寯藻;观我斋日记;书学;思想祁寯藻(1793—1866),字叔颖、号春圃、息翁,山西省平定州寿阳县人。祁寯藻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汉臣,为官历经四朝,做过三

    东方收藏 2021年10期2021-10-20

  • 公学与私学、成人与成己:康有为书学中的儒教理想及其现代意义
    张兴成关键词:书学;康有为;儒家政教;古今之變康有为在《春秋》“三世说”基础上,结合严复译介的“天演论”,形成了一种带有进化论色彩的历史哲学和社会演变模式。在政治制度上,由君主制到民主制,由小康到大同,康有为给历史的演进确立了一个终极的理想。[1]早于这套社会进化理想的设计,就民众与个体的成长而言,康氏亦基于儒家政教传统,形成了一套“教学”理论与教化学说。这套学说在其《教学通义》《广艺舟双楫》等著作中,借书学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故书学是理解康有为儒教思想不可

    书画艺术 2021年6期2021-08-25

  • 从《书学》看祝嘉寓居南京时期的书法教学理念
    气,下决心去深研书学,但已经三十岁了”[1]。可见祝氏正式深研书学开始于1929年。“不久,回国在广州、南京,大购书学书及碑帖,写字倦了就读书,读书倦了又写字。”[2]可知,祝氏寓居南京时期(1933年秋至1937年11月)[3]正是其书法理论与实践突飞猛进的时期。作为祝氏的第一部书法理论著作,脱稿于1934年的《书学》无疑是其早期书法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双重结晶。本文就是从这一著作入手,探讨祝氏早期书法教学的基本理念。由于受包世臣、康有为理论影响颇深,祝嘉的

    大学书法 2021年4期2021-08-02

  • 略论20世纪前的简牍境遇
    简牍;文物保存;书学20世纪初,罗振玉、王国维二人将英国人斯坦因所发掘588枚汉晋简牍的照片资料整理编纂,于日本影印出版《流沙坠简》(图一)一书,开启了近代简牍研究之先河。此书传入国内,近两千年前的笔墨真迹展现眼前,令诸多书家大喜过望,纷纷观摩取法。其中沈曾植如获至宝,借之复兴章草。李瑞清、郑孝胥等亦由此启发,在碑学极盛之时开拓碑帖融合之路,将书法艺术再次延展。《流沙坠简》揭开了20世纪简牍出土与研究的序幕,自此简牍发现层出不穷。战国简、秦简、汉简、三国两

    文史杂志 2021年3期2021-04-27

  • 《天心来复 ——康有为书学与晚清书法变迁》
    料,通过对康有为书学的实证研究,从政治仕进、学术思想、书学观念与实践等方面,对康有为从一个学术者到一个书法家的转变过程进行了观照,进而对康有为的碑学转向与晚清书法的变迁进行了探讨。在方法上,一是充分利用政治史、学术史等其他学科的现有成果,将康有为书法纳入到一个更广阔的视野中进行比观,力图寻出康有为碑学形成与发展的更深层原因;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其书法的历史语境进行揭示,对其书法观念与风格进行艺术考量的同时,力图寻出社会语境、艺术观念与艺术风格三者之间的内在

    大学书法 2021年2期2021-03-27

  • 博考钩深 原委卓见 ——评吴高歌《清代碑学研究》
    方,学贯古今,于书学技法、理论皆有建树,影响及今,至深且远。研究中国书学,当以清代为重要对象,由此切入,则能上通秦汉,下逮当代,而成书学研究之通人。吴高歌,晋西汾阴(今万荣)人,酷嗜书法,临摹汉隶晋帖唐碑,数以百过。新禧以来,负笈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先秦史博士学位,临摹郭沫若《商周古文字类纂》。毕业后复师从欧阳中石,潜研书法史。光阴荏苒,忽忽十余载,厚积薄发,终成《清代碑学研究》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下简称本书),面壁功深。此篇可谓其研究清代

    中华书画家 2020年9期2020-09-16

  • 从古代走向现代
    书法教育;蒙童;书学;转变;反思一、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的发展概况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始于语言文字的诞生,而对学生而言,则是从“破蒙”开始。《周易·蒙卦》云:“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蒙”指启蒙,蒙童指旧时刚刚读书识字的儿童。由于识字与写字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这一启蒙阶段,书法教育也是传统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书法教育起源甚早,至少自殷商始,书法便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西周时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书”即对字的识与写。至秦书同文,

    书画世界 2020年2期2020-06-08

  • 鄞县袁裒及其《书学纂要》考论
    ”〔1〕。所著《书学纂要》一书,其中提出的“内擫”与“外拓”之说,已成为后世重要的笔法术语。另外,他与赵孟頫相友善,赵氏曾以书作相赠,还曾书写由袁裒所撰的《推官厅题名记》。但时至今日,学界对其关注与研究仍然较少,主要表现在对其生卒年、身世经历、著作情况等不甚了了,此外对他和元代文学家袁桷的关系仍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对其《书学纂要》的著录、性质等也缺乏深入的探讨。为澄清上述问题,笔者试结合相关史料略作梳理如次。一、袁裒生平及其相关问题学界对于袁裒关注不多,主要

    中国书画 2020年11期2020-03-14

  • 书学与古典文献学的关系初探
    丰富的作用;开展书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是文献学,而书学研究开拓文献学的新领域。所以需要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梳理,增加人们对古典文献学和书学之间内在联系的认知程度,也能提高书学和文献学的研究效果。1 对古典文献学和书学的概念认知书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名词,它具备比较宽泛的涵义,所以在概念界定过程中体现出内涵特点在不断变化。但是可以认为书学是对书法创作实践体系的一项概括,不单单具备书法实践的意义,同时也具备理论研究的意义。古典文献学也可以将其称之为文献学,是文

    商品与质量 2019年48期2019-11-28

  •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书谱”为例
    键词:古代哲学;书学;孙过庭;书谱孔子主张“博学”“多闻”“多见”。孔子对求知的方法有所阐发。他强調学思并重,明确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注重知的后天来源。书法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它不仅要求学书者长期有效的艰苦练习,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学养水平。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除了老辣雄浑的字内功夫给人以美的感受外,书写者通过作品反映出来的学识素养也是感染读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历代书家都主张“字内功夫字外求”道出了学习书法理论知识,学习历史文化知识

    青年生活 2019年14期2019-10-21

  • 从书法专业到书法学
    教育可以被称作“书学教育”,而当代书法教育大多以书法专业称之。“学”表示一种综合的概念,而“专业”则以技法为主。书法专业的定义其实从一开始就因为学科建设的混乱、课程设置局限等诸多因素影响,忽略了古代书法教育极具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覆盖这两种基本属性。因此,从根本的解决途径来看,将书法专业的学科界定重新定义,类比文学、艺术学等相关一级学科的建设纲领,突出书法这一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艺术门类的特殊属性,使得书法可以不再依附于其他学科之下而独立,成为一个集文学、

    科技风 2019年14期2019-10-21

  • 书法美学的学科性质
    书法美学;书艺;书学 一、书法美学在书法学科中的位置 书法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若要明确书法美学的学科性质,需要了解书法美学在整个书法学科中的位置。如同指出某个教学楼在一所大学中的位置一样,让我们先从书法学科的全景看起,然后逐渐将目光聚焦到书法美学。 任何一种实践,都有伴随这种实践的思考和研究,各种学术领域由此而生,如政治学、伦理学、艺术学。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活动,自然便有相应于这种艺术活动的学术研究,前者可称为书艺,后者可称为书

    文艺论坛 2019年3期2019-09-10

  •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研究
    书意造本无法”的书学理论使他成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中流砥柱。关键词:苏轼;《黄州寒食诗帖》;书法风格;研赏;书学一、弁言苏轼(1037-1101),字子瞻,初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他的文才出众,纵横恣肆,后世称他所创造的书体为“苏体”,可以说他在各个领域都堪称一代典范。苏轼早年的曾说到:“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1]他的书法风格赵孟頫评价苏轼书法“黑熊当道,森然恐怖”苏轼继承了唐人的东西,对于他的学书经历,他的

    神州·上旬刊 2019年8期2019-08-26

  • 现代书学的特征
    学博士生导师现代书学是个动态概念。如果认为现代与时间有关系,那么,这里的时间价值取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时间的导向,即对历史、当下和未来所取的态度;一是针对时间利用所反映的不同态度,即在同一时间内,思考问题的单一性和多元性,以及做事情的线性和非线性思维。一在“现代书学”的语境下,书法不应再含混地附属于仼何学问之下,或是“文章余事”,或为“小道”,或“玩”,而是明确地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种类,这是区别于古典书学的不同学术态度。因此,我们应当从传统书论中梳理

    中国书画 2019年3期2019-06-26

  • 现代书学的动力之 ——反思
    海先生称得上现代书学的构建者之一,他的构建方式突出的是反思。沙氏的反思与那个时代多数知识分子的反思方式不同的是,其他人多在中外比较中进行,而他是在传统内部进行。春节期间,我偶然读到沙孟海先生的《书法史上若干问题》一文,文中说:“孙过庭著《书谱》,讲到执笔,就不相信当时所传卫夫人、王羲之等人有关《笔阵图》的说法。他说:‘代有《笔阵图》七行,中画执笔三手,图貌乖舛,点画湮讹。’今天我们看到的卫夫人《笔阵图》,凡五六百字,不止七行。说明传抄增多,已非孙过庭所见原

    中国书画 2019年4期2019-05-25

  • 关注这个时期的书法理论家
    这个时期的书法与书学极为重要。一方面,它处在“断裂”之前,如果不对它进行研究,必然忽视其应有的传统地位。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断裂”,这个时期关于书法的新思想与新认识没有很好地延续下来,造成了今天人们对于书法在广泛层面上的诸多误解。另一方面,20世纪上半叶书法理论的建树是前所未有的,书法与实用的渐次分离、书法艺术身份的获取、书法学科建设的开启等都是在此一时期出现的重大现象,这些现象可以说是开书法千年未有之变局,同时,其本身也是社会、历史现代性进程中的一部分

    中国书画 2019年2期2019-04-16

  • 论包世臣书学观 ——“碑”与“帖”的融进探索
    揖》——一部兼具书学理论性质的文学批评著作。包世臣在阮元基础上,对碑派理论进行具体化、系列化、学理化的总结。其书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其书学思想的创造性实践是对“碑”与“帖”的融进探索。1 书学思想——以古法和碑派为主讨论包世臣学书思想的前提是先了解其丰富的知识结构。包世臣“少工词章,有经济大略,喜言兵。”“精悍有口辩,以布衣遨游公卿间”[1]。《清史稿》对他的记载更近乎一个经略实务的能臣,其为文持论,翰墨之能只略有一句提及:“世臣能爲大言。其論書法尤精,行草

    池州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3-22

  • 古代“书学博士”管窥
    变中体现教育性“书学博士”传统源远流长。不仅书法的传承根植在华夏血液之中,就连博士称谓都有古可考,有史可寻。“书学博士”的名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现今“书法研究方向博士”与古代“书学博士”的名称相似,实则不同。古代“书学博士”是从事古代书法、文字教育及相关活动的一种官职。最早出现的是“书博士”一称,其时间可以追溯到汉武帝亲政前的建元五年(前136年)。当时就为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设置五经博士。只不过,这里的《书》是讲传经学的《尚书》

    中国艺术 2018年4期2018-05-30

  • 艺文通融,知行合一
    [摘要]朱天曙在书学史的研究方法上,注重将历史背景、人物个体的独特生命历程与交游考,以及书法作品本身的审美特征进行融通、整合,力图以返回原境的方式,重构书学研究的立体图景。这一思维为当代中国传统的书法史研究,开启了新的视角,值得后学者学习并进一步推进。[关键词]书学;原境;新的视角朱天曙教授作为中国年轻一辈学院书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学术路数和艺术创作有其继承性和独到性。一方面,他继承了家乡扬州一带的乾嘉学术传统,又师承研究和创作兼擅的黄敦教授,并问学于卞

    关东学刊 2018年3期2018-05-14

  • 浅谈当今书法教育的性质 ——唐宋“书学”教育中的启示
    0000)唐代的书学生和律学生、算学生一样,都是由有所掌握书写技艺的八品以下的子弟以及平民子弟组成,在入学之前书学、律学与算学的学生的级别是最低的,人数也是最少的。唐代设置了《时策论》这门课,目的应该是让书学生明白将来作为一个国家的文职官员,不仅仅是履行一个抄书手的职责,还要关心时务,了解经国治世的大道理。唐代虽然前后断断续续历经了上百年的书学设置,但因为统治者仅仅是想通过书学培养精通字学并且擅长书写的技术性人才,所以它并没有吸引真正的书法家聚集书学从事书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0期2018-04-08

  • 敬·净·静
    “敬”是俊京君的书学实践的第一种境界。表明他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态度,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入世的态度。他把“敬”摆在了为人处世的首位。他在当今社会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书界书法家,他對待不同界别和层面的人,总是恭敬有加,言必信、行必果。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彰显一派谦谦君子之风范。这从他以严谨、整肃、规范见长的养生书法作品中可窥其对书学的“恭敬”与虔诚。无论是他所吸取的赵之谦笔意的魏碑书体,金冬心古拙厚重的隶书样式,还是飘

    红豆 2017年12期2017-12-19

  • 唐宋“书学
    、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其中,书学生课程以字学为本,所谓“以《石经》《说文》《字林》为专业,余字书兼习之”(《旧唐书·职官志》)。与此配套,唐朝科举设“书科”,考生来自书学生,考试“《说文》、《字林》,取通训诂,兼会杂体者,为通”(《唐六典·礼部》)。专门教习书法是在弘文馆,“贞观元年,敕见任京官,文武职事五品以上”的子弟,“有性爱学书者,听于馆内学书”(《唐六典·卷八》) 。宋徽宗所置书学,仍以字学为本,兼习篆、隶、草三体,“篆以古文、大小二篆为法,

    读书 2017年10期2017-10-13

  • 朱熹书法伦理思想之形成与嬗变刍议
    。关键词:朱熹;书学;书法伦理中图分类号:B8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178-03朱熹,南宋时期徽州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由于之前北宋时期书院教育的高度发展以及宋廷佑文政策的推动,已然诞生了程颢、程颐为代表之洛学、“苏门三杰”为标志之蜀学以及其余诸多成体系的显学。所以,在朱熹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对先前各家学说进行了充分的汲取,在对北宋二程“洛学书论”承袭之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朱熹自

    学理论·下 2017年7期2017-07-07

  • 颜真卿书风演变及书学思想述略
    :颜真卿;书风;书学从颜真卿13世祖颜含随晋室渡江而徙居建康开始,到5世祖颜之仪、颜之推兄弟之时,颜氏逐渐成为江左望族。而后颜之推入北周,居雍州万年。李渊起兵之时,高祖颜思鲁因迎奉用功而授秦王府记室,直到顏真卿一直为有唐贵族。颜氏家族自南渡建康时起,世代以儒传家,恪守文字训诂家学并留心翰墨成为其立家的代传明训。在训诂上,5世祖颜之推著《急就章注》《训诂文字音》和《颜氏家训·音辞篇》;颜憨楚著《证俗音略》,颜师古著《匡谬正俗》《急就章注》和《颜氏字样》,颜元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2期2017-05-11

  • 《玉堂禁经》所蕴之书学方法论阐释
    玉堂禁经》所蕴之书学方法论阐释郭名峰(海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海口 571159)《玉堂禁经》为唐代书论大家张怀瓘的重要理论著作,篇幅相对简短、文字精练却语意深刻,以书学法度为立足点,从总体上对书法学习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思想观点和法则,围绕着关于学书的阶段、任务、工具和具体技巧方法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系列解决的办法,既论述了具体方法又强调了善用方法的重要性,客观上蕴含着一个关于书学的具有相对独立体系的方法论, 对于学书者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其主要内容构成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3-08

  • 书学研究与海南书法事业
    践的审视与指导。书学研究对弘扬书法界的学术风气,加强书法家素养,提高书法创作艺术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目前书法界,重书法创作而轻书学研究的不平衡现象还比较普遍,书法创作者的理论修养相对薄弱,不仅制约了书学研究的整体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书法创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鉴于此,我们借助“海南省第四届书学讨论会”的成果,推出“书学研究”专题,特邀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吴东民先生主持,编发一组书学研究论文,以期引起书法界对书法理论批评的重视。“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3-08

  • 宋代心画书学观念略述
    ■杨开飞宋代心画书学观念,既关系宋代的人心政俗之变,又与理学思潮密不可分。研究宋代心画书学观念,必须从宏观上考察宋代心画观念发生的社会历史环境。宋代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宋太祖提出“宰相须用读书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形成了有宋一代抑武扬文的治国策略;印刷术的发展,书籍的增多,书院的兴起,带来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经济、政治、文化之变,促成人心政俗之变。钱穆先生说:“就宋代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钱穆

    书法赏评 2017年5期2017-02-14

  • 浅析黄庭坚“韵胜绝俗”的书学思想
    坚“韵胜绝俗”的书学思想庞芸(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黄庭坚的“韵胜绝俗”认为书法是人内在精神的表达,从而登上书法艺术的巅峰。本文对其书学思想进行分析与思考,来说明书法美的最高境界即“韵胜”而“无法”,从而联系到处世为人也要“脱俗”。要臻此“韵胜”而“无法”的佳境,首先须涵养心胸。呼吁人们唤起对黄庭坚的关注,才可以更好地将书法艺术与书作者的内心世界结合。黄庭坚;书法;思想对于人来说,人心“不俗”是最重要的;对于书作来说,“韵致”是最重要的,二者结合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2016-10-24

  • 刘铁平梅花诗书法篆刻展在无锡举行
    院开幕,《刘铁平书学丛书》一套六册:《梅之行》《隶书学》《先秦文字与书法》《朱白韵律》《笔墨菁华》《叩响金石》同时首发。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翟万益,无锡市政协副主席章一中等出席活动。展览采用了赵朴初生前题写的展名。刘铁平自幼研习书法,在60余年的书海生涯中,临池不辍,笔耕不息,对历代书法尤其是篆隶书法用力最深,作品形神兼备,精彩纷呈,其种类与数量之多,技法把握之精准,不仅在当下,历代书家中也是不多见的。刘铁平曾被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誉为“中国最优秀的书法家之

    书画艺术 2016年3期2016-09-12

  • 何绍基书法及其书学思想研究
    )何绍基书法及其书学思想研究赵恩骁 (北京邮电大学 100876)何绍基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自成一派,注重对先人书法的有效观摩,并结合自身特点,保持特色。何绍基书法现留世作品主要有《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本文分析了何绍基书法特点,并就其书学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何绍基;书法;书学思想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前人留下大量的书法作品,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中国书法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握书法的内涵,保证行书写字具有美感,但也需

    大众文艺 2016年20期2016-07-14

  • 中国诗学与书学的历时性关系探析
    路薇中国诗学与书学的历时性关系探析路薇[摘要]中国诗歌与书法这两种文化艺术门类自产生之日起,在创作、审美等各方面均有诸多内在的相通和关联,诗歌与书法互为载体,彼此衬托,互依互补。随着时代发展和文化进步,诗学与书学的关系日益丰富,并呈现出与时代背景、文艺思潮紧密相关的时代性特点。[关键词]书学;诗学;历时性;关系由于中国古代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书写特点,诗歌创作与书法创作同时进行。尤其当言志之诗受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制约,诗人心中之志不能全部“发言为诗”时,

    学术论坛 2016年3期2016-02-26

  • 浅说汉代书法教育
    汉代 书法教育 书学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002-02古代书法教育大致可从官学中的书法教育、家传、师授这三个方面去探讨。而官学中的书法教育是历史正统、时代主流,我们有必要对其有大致的了解、归纳。一、童蒙教育与字书汉时学童自小接受识字和书写教育。东汉王充《论衡·自记篇》记叙自己童年的学习经历:“六岁教书……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20期2015-10-20

  • 从官修史书目录论“书学”源起及相关问题
    法热潮的推进,“书学”一词被广泛使用,但“书学”概念和研究范畴皆没有准确界定。期间虽不乏言论,然其界定依据不明。笔者以为“书学”概念并非简单的定义问题,势必需要梳理书法类文献①在古代官修史书分类中的所属情况,以古为例客观分析传统“书学”的概念和研究范畴。此间文献学科的参与不可回避。本文拟说明书法类文献在古代官修目录书中之所属情况,尝试界定“书学”的概念与研究范畴。汉代的“书法”依附于文字学中。在《汉书·艺文志》②中,书法类文献属于经部下六艺略小学类。凡小学

    文艺评论 2012年2期2012-08-15

  • 科举制度对唐代书法人才培养的影响
    才培养制度(一)书学的设立书学的设立,开始于晋,但当时还不是以书学来称呼。直至隋初置书学博士1人,后增加2人,从九品下;书学助教2人,学生定额为40人。到唐武德初废,贞观三年 (628年)复置,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再废。龙朔二年(662年)改制,重置书学,隶属国子监。(二)国子监的书学制度唐代书法人才培养制度主要表现在官学中的书学制度。官学中的书法人才培养制度主要是指国子监的书学制度。它由一系列比较完善的制度组成,现列如下:入学资格:“律学,生五十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4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