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小便
- 从“利小便以实大便”谈二便关系
异常明确提出“利小便以实大便”的治疗大法。笔者认为二便既可以相互影响,也可同时被其他因素影响,与水液代谢及分布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肾脏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小便既可实大便,也可通大便;通大便既可缩小便,也可通小便。临床可通过利小便或者通大便的方法调节水液分布、通畅气机,达到大便通、小便利的治疗目的。1 利小便以实大便《伤寒论》第159 条曰:“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利小便以实大便是治疗泄泻的治法之一,主要用于因误用下法
江西中医药 2023年10期2023-12-13
- 基于《伤寒论》从广所论“津液”探讨“津液载邪”的理论内涵
”、“下”、“利小便”攻伐之法,凡邪出者必伴“津液”,且“津液”不出者邪不独出之论,由此而立“津液载邪”之说以小议之。1 《伤寒论》从广而论“津液”是“津液载邪”的理论基础“津”、“津液”在《伤寒论》多篇均有所述,张仲景分别从生理状态下的人体水液、病理状态下的人体水液,及由攻伐所出的人体水液三个层面论述“津液”的理论内涵,即《伤寒论》所述“津液”泛指人体的一切水液。首先,由攻伐所出的人体水液隶属于《伤寒论》“津液”的范畴,此是《伤寒论》主述的内容,其论及了
环球中医药 2023年8期2023-10-05
- 《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治法刍议
要作用当是“ 利小便”,而非“ 通大便”。1 原文明言此方治疗脓成,禁用下法,当利小便1.1 原文标明“ 脓已成,不可下”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第3条“ ……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明确指出本条讲的是肠痈已成脓。而第4条“ 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明确指出在肠痈成脓的情况下,禁止使用下法。也就表明了第3条中肠痈已成脓的薏苡附子败酱散并非用来攻下。1.2 方后注言“ 小便当下” 薏苡附子败酱散原文方后注“ 顿服,小便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5期2022-12-29
- 大黄无利湿功效之辨析
病者,以发汗、利小便为其主要邪之出路,而未提及利大便以祛湿热之法[6]。2 湿当“发汗”与“利小便”机制考究湿者,湿水同类,在天为雨露,在江河为水,在土中为湿,二者易于相合,但水属液体而有质有形,湿为气体有质无形[7];湿邪为病,有内外因之分,外因者,感受天地之湿,自表传来;内因者,或形寒饮冷,或酒客中虚[7]。湿病以外湿为主,则发汗为基本治法,以内湿为主,则利小便为基本治法[6]。《素问·汤液醪醴论》亦有以“开鬼门,洁净府”为治水湿之法,而所谓“鬼门”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7期2022-11-19
- 大黄无利湿功效之辨析
之法不离发汗、利小便,但大黄并无此二效,观其临床运用,可知大黄功用主要在于逐瘀泻热通腑,善治热结之证,而其所以能治疗黄疸、淋证,也是因其能祛除瘀热。【关键词】 大黄;利湿;发汗;利小便;祛瘀热【中图分类号】R28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2)17-0086-03Discussion about Rhubarb without the Action of Cleaning DampLI JianhuangAf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2年9期2022-05-30
- 清热通淋二竹叶
口舌生疮,下能利小便,治疗心移热于小肠之小便短赤涩痛。《本草纲目》言其“叶去烦热,利小便,清心”。《药品化义》言“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专清心气,味淡利窍,使心经热血分解。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烦热,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用为良剂也”。《现代实用中药》言其“清凉解热,利尿,治热病口渴,小便涩痛,烦热不寐,牙龈肿痛,口腔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退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淡竹叶,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的干燥茎叶,少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2年2期2022-03-24
- “利小便”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发作的应用
用药之间多有下利小便之隐义,亦有研究表明,利水渗湿法治疗 LDH 的机制为减轻或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水肿,起到类似甘露醇的作用[3]。朱立国等[4]通过动物试验,认为利水渗湿法抑制了大鼠髓核引起的自身免疫及免疫炎症反应。临床试验证明“利小便法”系列经方(防己黄芪汤、桃核承气汤、苓桂术甘汤)治疗LDH急性发作临床疗效明显[5]。受此启发,笔者认为,应当重视“利小便”法在LDH急性发作的应用,兹介绍如下:1 “阳郁”是急性LDH病机关键,治则不离通阳利小便自《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1期2022-03-23
-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治则。湿热之邪壅遏阳气,造成阳气不通,故需通阳,然通阳难在于湿为阴邪,治当以温药,热为阳邪,湿热混交,用温药恐助热邪,故而“通阳最难”。江西省地处江南水乡之地,正如叶天士所言“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湿热邪气害人多见。本研究将从5个方面论述“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理论观点,旨在全面透彻地分析此理论,以指导湿热疾病的临床用药。1 “通阳”的适应证——湿温初中期,湿重于热“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叶天士提出治疗湿热病的一大原则。陈光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11期2022-02-28
- 从芍药刍议真武汤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运用
痛、敛阴和营、利小便,而利小便的认识尤为一致: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方剂学》第3 版真武汤方的药味阐释中,芍药用以敛阴缓急而舒筋止痛,并利小便,且监制附子之温燥[5]。 马家驹等[6]认为芍药敛阴和营,缓急止痛,利小便,并强调其重在主治真武汤证中的邪气腹痛。 王沐瑶等[7]认同芍药护阴、制附子之燥,利小便的作用,并通过与附子配伍,制约其寒凉之性,保留其缓急之用,达到去性存治疗腹痛之用的目的。 梁远征[8]认为芍药活血脉、利小便、敛阴和营血,益阴和阳,可使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9期2021-12-20
- 李培教授胃苓汤加减治疗泄泻(脾虚湿盛型)经验
湿为治疗大法,利小便以实大便,标本同治。明李中梓《医宗必读·泄泻》:“治泻有淡渗、升提、清凉……燥脾、温肾、固涩”中的治泻九法对现代治疗泄泻意义重大[4]。除湿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李老临床侧重于淡渗利湿,利小便以实大便,结合苦温燥湿、芳香化湿治标。《伤寒论》:“伤寒,服汤药, 下利不止……复不止者, 当利其小便。”首次提出了利小便以实大便治疗难治性泄泻的观点,《景岳全书·泄泻》明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3期2021-12-06
- 从“开营结”试解芍药利小便之说*
》中,另载其有利小便出之功。《神农本草经》曰:“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同时,在临床上验用属实有其效[2]。古代医家亦多解读其利小便之机理,文献较丰。然立足《神农本草经》,结合其成书及时代学术特点而谈者甚少。中药泰斗祝之友认为,应从经方解读《神农本草经》功效,用《神农本草经》之意推演经方的应用和配伍[3]。笔者欲循此双向解读之道,结合《神农本草经》原文及《伤寒杂病论》相关内容分析其利水之功是否可能属佐益他药,并以清代医
中医学报 2021年11期2021-11-05
- 基于“通阳不在温”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之胃凉的思考❋
气,或化瘀,或利小便。《脾胃论·脾胃胜衰论》曰:“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也。[6]”风药大多气辛性温,体轻而善行,正好可以克制湿性之黏滞。刘启泉常在治疗时加用风药且疗效显著。2 “通阳不在温”理论依据叶天士《外感温热论》中提出“通阳不在温”[7]。《温病条辨》曰:“湿为阴邪,其伤人之阳也。[8]”叶天士亦有“湿胜则阳微”之说。在湿热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以湿邪阻滞气机、困遏阳气而致阳气不通为主要特点,故其治疗应以祛除湿邪、宣畅气机、通达阳气为旨。叶天士通阳之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4期2021-03-28
-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理论内涵及临证应用
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出自叶天士的《温热论》,是治疗湿温病的重要治法,经后世医家的总结及丰富,其治疗范围由湿温病逐渐扩展到因饮邪、湿邪、痰瘀所致阳气郁闭的内伤杂病,在“通阳”之时配伍利小便的药物,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1 通阳理论溯源“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是叶天士在湿热邪气侵袭机体,致使阳气郁阻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理论。其根本病机在于“阳气郁滞”,在《黄帝内经》及《伤寒论》中均有相关论述。参考经典能更清晰地理解叶天士利小便通阳法的内涵。1.1 《黄帝
吉林中医药 2021年5期2021-03-27
- 基于津液理论谈“二肠同治法”的运用※
与延伸3.1 利小便以实大便即通过分利小便而使便溏得实。如《伤寒论》中下利不止“当利其小便”之赤石脂禹余粮汤;又如张景岳“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之论[6]。其“水泻”一证,即现代医学“分泌性腹泻”。脾虚湿蕴,水湿内停,以致小肠水液不泌,分走大肠,而非大肠失职,治疗上当分利小便,以恢复小肠泌别,达到“实大便”之效。3.2 利小便以通大便即通过分利小便而使便秘得通。治水泻需利小便,而大便秘者亦可“利小便”。湿阻便秘者,通过利湿浊由小便出而大便得通。如《温病条辨》
中医药通报 2021年4期2021-03-26
- 湿温病“通阳”治法探究
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因此在治疗湿温病时“通阳”成为其常用治法。1 理论源流湿温病的通阳治法是由叶天士在《外感湿热论》所提出的。其最早的源流来自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湿邪所胜,平以苦淡,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即指临床治疗湿病的两大基本疗法:利小便与化湿邪的体现。而在《金匮要略》、《伤寒论》中常常强调通利小便的重要性。到清代之时,温病学派兴起,其认为湿与热是导致湿温病的主要原因,且湿为阴邪易困阻阳气,阻滞气机,而湿热之邪,则多易留滞三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5期2021-01-06
- 浅析治利四法
、涩肠固脱法、利小便实大便法。本文就以上治利四法,概括、分析于下。1 燮理升降法燮理升降法即调理脾胃,恢复机体中焦斡旋的生理机能,和解中焦半上半下枢机。喻嘉言在注解《伤寒论》中关于此条文提出“下利完谷,腹鸣呕烦,皆误下而胃中空虚之故也。设不知此意,以为结热而复下之,其痞必益甚,故复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昭揭病因。”中焦脾胃是机体气机升降的关键,当脾胃受损,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升降失常,气机痞塞,脾虚则清气不升故见下利[3],有学者称此类见心下痞硬的下利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8期2020-12-23
- 廖世煌教授“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应用*
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出自清代医家叶天士所著的《温热论》,针对湿热病提出了“通阳利小便”的治疗原则。湿热病以湿邪弥漫,阻滞气机,阳气因而不能布达,故治疗在于宣展气机,淡渗利尿,使湿邪从小便而去,湿去气通,阳气自然布达。廖世煌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金匮要略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廖世煌教授从事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近50年,除深入钻研《金匮要略》外,还对《温病学》等经典也有颇多建树。廖老师认为广东地处南岭以南,气候炎热多湿而多瘴雾,四
光明中医 2020年13期2020-03-04
-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综述
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出自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的《外感温热论》,后世医家对此认识不一,文章总结了不同医家对于“通阳”、“不在温”及“利小便”的理解。【关键词】通阳;不在温;利小便;综述【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11 出處“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出自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的《外感温热论》,认为利尿通阳法为湿(热)病,阳气被困的一大治则。正如陈光淞所言:“通利小便,使三焦弥漫之湿,得达膀胱以去,而阴霾湿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期2020-03-02
- 驳“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常把“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挂在嘴边,以至于一见到湿证,必用泽泻、茯苓、车前子等利水药,这样做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限制了治湿的思路,另一方面无形中难免暗伤津液。因此,笔者对此观点提出质疑并进行剖析。“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说法始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这里仅将利小便作为治疗湿证的方法之一。唐·王冰在注释这句话时称“治湿之病,不下小便,非其治也”,将“利小便以治湿”的方法提到了相当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5期2020-01-14
- 论张锡纯之“白芍善利小便”
。首先提出白芍利小便芍药有白芍、赤芍之分,对其作用一般有“白补赤泻”之说。具体来说,赤芍主要作用为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而白芍则用之养血和营、柔肝缓急。最早论述芍药具有利小便作用的著作为《神农本草经》,其载:“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此后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以含有芍药的真武汤表明芍药具有利小便作用[1]。但直到彼时,古人都未将芍药作白芍和赤芍之分。直到梁代《本草经集注》才有赤芍、白芍之分[2]。且
中医文献杂志 2020年2期2020-01-10
- 《老老恒言》中的粥食养生(之七)
又《纲目》方:利小便,治脚气,辟邪厉。按:兼治消渴,止泄痢腹胀吐逆。《服食经》云:冬至日食赤小豆粥,可厌疫鬼,即辟邪厉之意。参考粥谱:[原料]赤小豆50克、糯米150克。[制作]将赤小豆、糯米淘洗干净,同煮成粥,食时可加少量红糖。[功用]补中益气,健脾养胃,通利小便。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下肢浮肿有一定缓解作用。4蚕豆粥《老老恒言》云:《山居清供》:快胃和脾。按:兼利脏腑。《本经》不载,万表《积善堂方》有误吞针,蚕豆同韭菜食,针自大便出,利脏腑可验。煮粥宜
养生保健指南 2019年6期2019-12-16
- 车前百合治痛风
用清热利湿(或利小便)类中药有助缓解症状。车前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主治小便不利、尿血、淋浊带下等症。《神农本草经》谓其能“止痛,利水,除湿痹”。研究表明,车前草利尿过程能增强对尿素、氯化钠及尿酸的排泄,进而纠正嘌呤代谢紊乱,对缓解关节红肿、疼痛有一定效果。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本品其性滑利,还有润肠通便、清理热病后余热的作用,《本经逢原》认为百合能“利小便”。近年研究发现,百合可调节免疫功能、抗炎,因它含秋水仙碱,又能够减少尿酸形成和沉积,有减轻痛风炎
家庭医药 2019年10期2019-10-23
- 久坐,宜多喝车前草糖水
我国用车前草通利小便、治疗血尿的历史很悠久,直到现在,临床上车前草的药用依然很广泛。《药性论》说车前草“治尿血,能补五脏,明目,利小便,退五淋”。前列腺炎就隶属于中医“五淋”范畴。所以,对于小便不利、涩痛灼热的朋友,直接用车前草泡茶飲用就可以缓解症状。此外,中医讲久坐伤身,久坐不动则气血不畅。对于办公室久坐一族,很容易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通畅,引发前列腺炎。平常大家就可以把车前草糖水作为日常饮料,只要排尿通畅,病菌就不会在前列腺部位滞留太久,就可以避免感染。
家庭医药 2019年2期2019-03-04
- 清热利尿冬瓜粥
粥具有清热毒、利小便、消水肿、止烦渴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症。中医认为,冬瓜味甘、淡,性凉,无毒,它的皮、子、肉、瓤均有利水清热的作用,但皮的利水作用尤其明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冬瓜含有蛋白质、糖、粗纤维、无机盐、钙、磷、铁、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由于它含钠量低,又有利小便的作用,因此,它就成了辅助治疗肾脏病、浮肿病、肥胖症的理想食物。冬瓜粥用于治療水肿病人,应经常食用,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满意效果。一般以10 - 15天为1个疗程,每天分早晚
养生保健指南 2019年12期2019-01-30
- 蒲辅周“利小便以实大便”法治疗痢疾经验采撷
个方面:1)善利小便以实大便。2)善用糖治痢。3)注重调气用小量多品之法。4)灵活调整方药剂型与服药次数。2.1 善利小便以实大便 蒲老认为痢疾一病,虽变化多端,其治一也,当以“利小便以实大便”为第一要义,盖邪气壅滞肠中,欲出不得,取小肠“分清泌浊”之能,拟二便分消之法,使邪从小便而去,则大便自实。故蒲老以甘淡渗湿利小便、畅通三焦利小便、滋阴补液利小便、补气升阳利小便4法,散见于其医案,以示后学。2.1.1 甘淡渗湿利小便治疗中虚寒湿型痢疾 此型痢疾,以腹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期2019-01-14
-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探析
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的理解“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出自叶天士的《温热论》:“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胜则阳微也……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然较之杂证,则有不同也。[1]”陈光淞明确指出“上第六节(本节)盖专为湿温而发。[2]”温病类型虽多,如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冬温、温毒、温疫等,但就其病变性质而论,可概括为温热病与湿热病两类。“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即是针对湿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6期2019-01-09
- 浅谈“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临床应用
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此语出自叶天士《外感温热论》,说明了湿温病的治疗原则。同时对于伤寒杂病或阳虚、或气虚、或脾胃不和、或中气下陷、或枢机不利、或胸痹气逆者等,多因停饮、停湿影响气机运化而致阳气滞郁者,每多见效。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湿多化燥。笔者采用此理论,结合燥湿同形同病,治疗因阳虚导致湿郁则不能布津,而又化燥的病症,效果显著,举例如下。1.病案举例梁某,女性,52岁。2018年11月24日就诊,主诉:双足跟间断性皲裂2年余。患者两年来,无论春夏秋冬双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2期2019-01-08
- “湿胜则阳微”理论探析与临床应用
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叶天士指出江南气候潮湿,生活于此地的人们易感受湿邪;而平素嗜酒或嗜食肥甘厚腻之人致使脾胃失健,内湿渐生,久而则成痰湿内盛之体,此二者为易感受湿邪之内外因。关于“湿胜则阳微”,笔者认为有以下这几层含义:一是“湿胜”即湿盛,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为湿邪所损伤,故可出现阳微,微即小、少也。此层含义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阴胜则阳病”。此处的“阳”更多当指“肺脾肾”三脏的阳气[1]。又因阳气不足,气不化水,导致水湿停聚为患(湿邪更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2期2019-01-08
- 提壶揭盖利小便
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和大便的一种借喻。肺与脾肾、三焦膀胱等脏器分司水液代谢,维持水道的通调。肺主气,為水道的上源,在肺气闭阻,肃降失职,影响其他脏器,气化失司的情况下,可出现喘促胸满、小便不利、浮肿等症,治疗应先宣发肺气,肺气得宣,小便得利,故喻为提壶揭盖。通俗说,人体就像一个容器,水液代谢,至上而下,上面的盖子塞紧了,气机不通畅,下面的水液就排泄不出体外,从而形成水肿、小便不利。所以只要宣通肺气,如吴鞠通云,“治上焦如羽”,用轻浮宣上之品,即防风、苏叶、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8年3期2018-04-11
- 论《脾胃论》中“风能胜湿”与“淡渗利湿”之运用
,无问标本,先利小便”、“诸泄利,小便不利,先分利之”、“在下者,引而竭之,亦是先利小便”[4]的论断,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寒湿之邪客于胃,从外入里,暴注下迫,是湿邪下迫大肠,湿邪已有下行的趋势,且脾胃阳虚,今若因势利导,利水育阴,阴更重,阳更虚,则阳气愈虚,脏经络不得温煦,反助邪生。所以对于寒湿偏胜者,慎用淡渗利湿之法。《脾胃论》有云:“寒湿之胜,助风以平”、“下者举之,得阳气升腾而去”[5]。《脾胃论·卷中之饮食劳倦所伤始为中热论》在补中益气汤的运用中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0期2018-02-11
- 百合沙参粥缓解秋燥
土清金,止嗽,利小便。”现代药理研究,百合有祛痰止咳平喘、镇静、抗过敏作用。南沙参性微寒,味甘,归肺、胃经,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补气、化痰的功效,用于肺、胃阴虚证。《饮片新参》中记载,清肺养阴,治虚劳咳呛痰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调节免疫平衡、强心、抗真菌的作用。粳米性平,味甘,归脾、胃、肺经,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清肺的功效,是滋补养生的好食材。《本草纲目》记载,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冰糖性平,味甘,归肺、脾经,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的功效,对烦
家庭医学 2017年10期2017-11-14
- 《伤寒论》辨小便在黄疸病中的应用
便不利;黄疸;利小便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历代医家及著作中对黄疸均有不同的记载。而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对黄疸形成的机理、症状特点及治疗等方面均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其内容对现代黄疸病的治疗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1.小便利否在黄疸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黄疸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端。外感多为湿热疫毒之邪,由表入里,内蕴中焦,湿郁热蒸,不得泄越,而外溢胆道、肌肤,发为黄疸;内伤则为食酒热甘肥等饮食不节,或劳倦后伤脾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9期2017-05-11
- 从《黄帝内经》浅析真武汤中芍药的作用*
法1.1 芍药利小便之说 很多医家认为,真武汤为温阳利水的方剂,芍药具有利小便作用,可以加强真武汤温阳利水的效果。持此论者的依据是古代多种医书记载芍药有利小便的作用,如《神农本草经》有“芍药……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的记载。张璐的《本经逢原》中记载“其利小便之功,赤白皆得应用”。近代的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记载“芍药,性善滋阴,而又善利小便”。所以很多人认为芍药有利小便的作用,真武汤中用芍药就是加强利小便的功效[3],王敏比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4期2017-01-15
- 青风藤功效与常用验方
风湿、通经络、利小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肿胀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青风藤含有青藤碱、木兰花碱等成分,所含的青藤碱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与吗啡合用,不仅不会出现拮抗反应,反而会产生协同作用。此外,内服青风藤口服液,有迅速、显著而持久的降压效果,但连续多次给药,会产生快速耐受性。临床上,青风藤常与当归、枸杞子配伍,治疗风寒湿痹,亦可外用煎水熏洗,有很好的舒筋活血、消炎止痛的作用。常用验方如下:1.治风湿痹痛:青风藤90克,防己30克,当归10克,
农村百事通 2016年4期2016-05-30
- 谈利小便实大便
00192)谈利小便实大便王环1,陈洁2*(1.天津市红桥区邵公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300122;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300192)“利小便实大便”是中医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下焦主分清浊,下利者,水谷不分也;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临床上利小便实大便,一方面不仅治疗大便泄泻,同时也治疗大便黏腻不爽,使二便分消,水湿从小便而去。五苓散渗湿利水,温阳化气,治疗便溏;一加减正气散化湿和中,理气健脾,治疗大便不爽。本文结合治疗慢性腹泻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11期2016-03-07
- 《伤寒论》辨小便在黄疸病中的应用
便不利;黄疸;利小便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历代医家及著作中对黄疸均有不同的记载。而汉·张仲景的《伤寒论》[1]对黄疸形成的机理、症状特点及治疗等方面均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其内容对现代黄疸病的治疗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1 小便利否在黄疸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黄疸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端。外感多为湿热疫毒之邪,由表入里,内蕴中焦,湿郁热蒸,不得泄越,而外溢胆道、肌肤,发为黄疸;内伤则为食酒热甘肥等饮食不节,或劳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7期2016-01-29
- 从“三焦”论温病“通阳”
;三焦;通阳;利小便;气化“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语出叶天士《外感温热篇》“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1]”。民国医家陈光淞[2]曰:“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此语专属湿温。”湿热者,或由湿热病邪从口鼻入,直走中道而致,或由“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而成。湿有形,属阴,其性黏滞重浊,热无形,属阳,乃熏蒸之气。两邪相合,使“热得湿则郁遏而不宣,故愈炽,湿得热则蒸腾而上熏,故愈横。”三焦内连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2期2015-12-10
- 利小便实大便治飧泄、洞泄、溏泄探讨
直肠泄等记载。利小便实大便是临床治泄泻的变法,不止泻而泻自止,在多种泄泻证型治疗中均能起到显著的效果。笔者就古今医案中病机属湿胜一端而运用利小便治法较多的飧泄、洞泄、溏泄作区别探析。1 病名描述,特点明晰飧泄与洞泄俱属暴泻,然飧泄侧重食之不化,洞泄强调泻下疾速。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大象论》: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素问·生气通天论》:春伤于风,邪气留恋,乃为洞泄。由此可见,《内经》对飧泄的解释强调食物的不消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王冰注云:“飧泄者,食不化
新中医 2015年4期2015-02-23
- 丁香鸭的制作
劳,最消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利脏腑,退疮肿,定惊痫”。制作时先将鸭子1只宰杀去毛,整理清洗干净待用。取丁香5克、肉桂5克、草豆蔻5克入锅,加入清水约2000毫升,煎煮两沸。每次水沸后20分钟滗出汁,共取汁液约3000毫升。将汁液倒入锅中,加入适量葱、姜,再将洗净的鸭子放入,以文火煮六成熟,捞出晾凉。再将鸭子放卤汁锅中,以文火卤熟后再捞出。复在锅内加放冰糖、食盐适量,加味精少许,将卤熟的鸭子用文火炖煮,边滚动鸭子边浇卤汁,直到卤汁均匀裹沾在鸭身上,
农村百事通 2014年15期2015-02-13
- 从三焦论“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宋清江,刘文英(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人体的水液需要阳气的蒸化才能敷布周身,濡养脏腑,并正常地排出体外,即正常的水液代谢依赖于人体脏腑正常的气化功能,否则就会导致人体水液不正常的停留。伤寒或杂病的阳虚会导致气化不利、水液停留,当用温阳化气利水之法治疗;而湿热病导致的小便不利并非阳气不足、气化不利,而是阳气被湿热郁遏,不能正常履行其气化功能所致,故不用温阳化气利水之法,而用利小便、通气机、畅三焦之法治疗。三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期2015-01-24
- 从湿热论治疑难病探讨
病机,提出淡渗利小便、通便导滞、疏理气机3条治湿热之法,使邪有所出,病有所解。故列举三则有效案例,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之法,将湿热致病化简驭繁。湿热;治法;疑难病湿热证是由湿邪和热邪蕴蒸缠结为患所致的病证,可源于外感也可因于内生,或外感与内伤相合所致。若湿邪和热邪分而为病,病机较单纯;若湿和热相合为病,病机往往变得复杂。现代人饮食偏于滋腻、运动较少、饮酒过多、思虑过度导致湿热为患的疾病增多,临床上一些疑难杂病从湿热论治取得较好的疗效,兹总结如下。1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9期2015-01-24
- 白木通醇提取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经,具清心火、利小便和通经下乳之功效。国内外学者对木通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很多研究,并分离出了单体成分,但有关其药效学,尤其是抗肿瘤作用方面的报道却相对较少。本实验对白木通醇提取物在体外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4,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的作用进行研究,为白木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endprint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为木通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5期2014-12-02
- 柴胡通利小便作用探析
046)柴胡通利小便作用探析丁 超,指导:陈宁勇*(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46)柴胡有疏利三焦,通利小便的作用,治疗肾病等一些可引起水肿的疾病,效果显著。对于中虚湿郁证型的水肿患者,柴胡应慎用或配合桂枝等温性药物使用,对于邪犯少阳,胆火上炎,枢机不利导致的三焦决渎失职证候,柴胡可配合黄芩等苦寒药清利肝胆,斡旋中枢,疏利三焦。柴胡;利小便;肾病;水肿;清利肝胆;疏利三焦柴胡味微苦,性微寒,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等疾病。古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2期2013-03-31
- 真武汤中芍药利小便作用浅谈
,均认为芍药有利小便功效。当今中医畏白芍酸寒收敛,对利尿有碍,很少用之。但汉代芍药并不分赤芍、白芍,现将有关文献作一探讨。1 芍药利小便古今文献皆有记载芍药利小便作用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说:“芍药主邪气肤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以后医家及本草著作对利小便亦有记载。如《名医别录》云:“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本草经集注》云:“芍药……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本草图经》言:“张仲景治伤寒汤多用芍药,以其主寒热,利小便故也。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1期2013-02-14
- 慢性泄泻治验1则
苓利水渗湿,分利小便。甘淡渗利之品,易伤耗阴津,配以白芍、甘草酸甘化阴,调肝和脾,葛根升阳止泻,除烦止渴。莱菔子、大腹皮行气消食除胀,佛手、砂仁温中化湿,理气和胃。复诊时见泄泻症状有所缓解,故加茯苓、桂枝加强利水渗湿,健脾行气之功,病症日久,日久必脾胃气虚,升降失调,宜造成胃气阻滞,胃络血瘀,故加黄芪、莪术健脾补气,消积化瘀。3诊症状减轻,仍舌红无苔,加生地黄清热养阴生津。2 体会泄泻为临床常见病症,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如水样为主要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5期2012-03-31
-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管见
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出自叶天士的《温热论》,其曰:“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然较之杂证,则有不同也。”湿邪腻浊濡滞,既可阻滞阳气,又易损伤阳气。湿热之偏重,化燥化热,变证最多,用药较难。温病救阴的目的并不在滋补阴血,而是在于生津养液与防汗泄过多而损津液;温病通阳,目的并不在于运用温药温补阳气(尽管湿温也有苦温化湿者),而在于化气利湿、通利小便,因气机宣通,水道通调则湿可从小便而出。正
中医药通报 2012年5期2012-01-23
- 浅论真武汤中芍药的功用
,疝瘕,止痛,利小便 ,益气 。”现多认为白芍苦 、酸、甘,微寒,归肝 、脾经,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祛瘀止痛[1]。笔者认为,芍药在真武汤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1.芍药入肝经助疏泄。人体水液的代谢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肝主疏泄,水液的敷布亦有赖于肝正常的疏泄功能。芍药入肝经助疏泄。清◦周岩认为其“得木气最盛”,能“以木疏土而破结”。白芍尚入脾经,“能于土中泻木”,协同白术、茯苓健脾利水。赤白芍入肝经养血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8期2011-02-11
- 浅谈牛湿秘治疗
“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唯因湿秘,历来不被人重视,甚至知之者甚少。笔者曾在《脾湿闭塞其下说在兽医临床上的见证》一文,也是论及湿秘的另一种性质和类型。所谓湿秘,其实也是大便秘结之异名,简称之为“便秘”或叫“大便难”。因便秘一证有多种不同的性质和类型。如《医学启源.六气方治》中所说:“脏腑之秘,不可一概论治,有虚秘、有实秘、有风秘,有气秘、有气秘、有冷秘、有老人津液干结,妇人分产之血,及发汗利小便,产后气血未复,皆能作秘。”笔者认为:湿邪导致便秘的根
中兽医学杂志 2011年2期201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