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酰胺
- 血清ALB 水平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风险的相关性、预测阈值及其效能
要[3]。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是CAP 患者主要的抗菌治疗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肽聚糖交联的转肽酶,诱导细菌裂解。CAP 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及其衍生物,但其临床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配伍方案[4]、依从性和药物转运系统。白蛋白(albumin,ALB)作为主要的转运载体[5],参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6],并影响临床疗效[7-8]。文献[9-10]报道,伴有低白蛋白血症的CAP 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风险更高,并可迅速
山东医药 2023年33期2023-12-28
- 药学监护下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使用该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843)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 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1]。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对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经研究证实,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部分厌氧菌也有抗菌活性。此类抗生素的优点是抗菌活性强、毒素低及适应证广。目前我国临床上常用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有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2-3]。现阶段关于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使用该类药物尚无统一观点[4-5]。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21期2022-12-21
- 重视A群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降低的问题
A群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持久敏感性的机制未明亚历山大·弗莱明在1945年获得诺贝尔奖时的演讲中警告说,抗生素在使用的同时,也将伴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他的先见之明已被引为抗生素界的“真理”。实际上,考虑到几乎所有临床使用的抗生素最终都来自于自然界,临床发现的耐药性,通常在将抗生素引入临床领域导致其选择和传播之前,就已经存在耐药机制[9]。但有一个明显的例外,即A群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始终保持敏感[10]。在发现青霉素后约80年,A群链球菌对各种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2年3期2022-12-12
- 基于药学监护手段对β-内酰胺类过敏患者使用该类药物的临床研究
床实践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中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患者都不考虑使用该类药物。指导原则[1]也规定了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患者过敏反应指征的管理,即对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有过敏史及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者,不推荐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主要原因是担心此类药物交叉过敏。对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的患者,大部分医务人员都会直接选氟喹诺酮类药物或碳青霉烯类药物。然而这种过度谨慎的选药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常行不通,因为换成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在临床抗感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12-08
- 探讨阿奇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合理性
感染效果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1],在实施病原体检查显示肺炎衣原体与支原体呈现阳性的情况下,医师会经验性地对该类患儿实施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结合阿奇霉素治疗[2]。作为广谱抗菌性药物,在患儿接受病原学检查呈现阳性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单用阿奇霉素,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阿奇霉素联用是否存在合理性,是本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具体如下:1 基本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1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所用抗菌药物共计
健康之友 2022年19期2022-10-10
- UPLC-PDA测定胆木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含量
要为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异长春花苷内酰胺(isovincoside lactone,又名strictosamide)具有抗肿瘤、杀疟原虫等活性,是胆木中药制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是评价胆木注射液、胆木浸膏糖浆和胆木浸膏胶囊质量的指标成分[5-7]。目前,文献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胆木中药制剂中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含量,但对胆木生药中该成分的含量测定相对较少,且文献中报道主要用药部位为茎、枝[8],根、皮和叶的研究较少。为充分利用胆木资源,需探索胆木其他
中南药学 2022年4期2022-07-04
- UPLC-MS/MS同时测定鱼腥草中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含量△
生物碱、马兜铃内酰胺生物碱、酰胺类生物碱、吡啶类生物碱和其他类生物碱[6]。2017 年,一项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肝癌相关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对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广泛关注[7]。马兜铃酸类成分为结构相似的一类物质,包括各种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马兜铃酸在体内代谢可产生马兜铃内酰胺,自然界中也存在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8]。目前研究发现,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具有明确的肾毒性和致癌性,但对于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安全性研究还不充分[9-11]。Chan 等[1
中国现代中药 2022年4期2022-05-08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0043)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优点,是我国主要抗感染类的临床用药[1]。目前随着抗生素药品种类的增多,抗菌谱也在不断扩大,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细菌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强[2]。随着目前对抗菌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新的抗生素的不断的出现,然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医务人员对于药物的不了解导致一些不合理用药,最终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物本来特性等原因[3]。基于此本文分析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期望能为后续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性意见。1.资
医药前沿 2021年33期2022-01-07
- 从马兜铃内酰胺探讨鱼腥草安全性
,特别是马兜铃内酰胺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段时期以来,有关鱼腥草是否致毒、是否安全的讨论此起彼伏。尽管关于鱼腥草食用药用的安全性已有报道[7],但对鱼腥草中的关键化学成分马兜铃内酰胺的安全性尚缺乏系统性梳理和讨论。本文从鱼腥草中马兜铃内酰胺的化学结构出发,从构效关系、量效关系、实验研究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探讨鱼腥草的安全性,为相关食品药品研发及应用提供参考。1 从构效关系探讨鱼腥草中马兜铃内酰胺的安全性鱼腥草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酚酸、生
中草药 2021年19期2021-10-12
- 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 分析
能联合应用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理学角度解释为:作为繁殖期杀菌剂的β-内酰胺类主要通过干扰细菌增殖活跃期细胞壁的合成来杀伤细菌。然而大环内酯类作为快速抑菌剂,抑制细菌处于静止状态,影响β-内酰胺类的繁殖期杀菌作用,两者的药理作用机制相互矛盾,因此认为联合应用时临床疗效不佳。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两类药物联用时表现出良好的疗效。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的联用治疗仍存有争议。虽然已有研究采用Meta 分析方法对CAP 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
药学实践杂志 2021年3期2021-06-03
- 基于铱(III)催化的吲哚螺β-内酰胺的构建
注,其中,β−内酰胺更是因为其显著的生物活性而成为研究热点[1]。早在1940年,青霉素就作为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投入使用,目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均有β−内酰胺环结构,主要分为四类:青霉素类[2]、头孢菌素类[3]、碳青霉烯类[4]和单环β−内酰胺类[5]。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β−内酰胺类抗生素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设计合成带有β−内酰胺结构的新型化合物势在必行。最新研究表明,β−内酰胺可以作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6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03-31
- 浅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肺结核的治疗
睫[5]。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抗生素[6],最早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青霉素,也是第一个发现的抗菌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为抑制青霉素结合蛋白(也称为D,D-转肽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层的合成。其耐药机理一般有两种,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一种,细菌通过分泌β-内酰胺酶,水解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使其失活。第二种,细菌可以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结构,使得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无法与靶标结合,从而失去其抗菌活性[7]。为了解决β-内
科学咨询 2021年10期2021-03-24
- 阿奇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合理性探讨
道感染选择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做治疗,支原体与衣原体呈阳性时,经验采取阿奇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支原体与衣原体呈阳性时如果单一使用阿奇霉素抗感染,观察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信息选择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阿奇霉素的治疗相关内容。1.2 方法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会出现明显的不合理现象,单独应用更加有效、安全。联合应用药物越多,出现的副作用越多。药物种类繁多,同时药理作用不同,联合应用会出现许多副作用,甚至致死。合用抗菌药的要求: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3期2021-01-08
- 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合理性分析
)0 引言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该类药物因品种多、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被临床广泛使用。在临床实践中,有时会遇见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联用的现象,尤其在新生儿科,临床医生经常会开具氨苄西林+三代头孢。但由于没有相关的权威依据指导合理用药,不能贸然质疑医生的用药经验,这就给很多一线药师审方带来困惑。针对双β-内酰胺类能否联用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查阅指南、专家共识等循证医学证据,分析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95期2021-01-06
-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年来,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细菌耐药性通过食物链从动物源性食品向人体的转移,消费者越来越担心畜牧业及水产养殖业中的抗生素滥用情况。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低浓度水平和基质复杂性,使得在测定其残留量时必须使用高度敏感、高特异性的测定方法。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联合其他检测仪器已被广泛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分析。一、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目前,通过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进行UV检测是与HPLC结合使用的非常
中国食品 2020年18期2020-10-15
- 产γ-内酰胺酶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合物,俗称γ-内酰胺、文斯内酯。它是制药工业的一种重要医药中间体,可以合成包括治疗艾滋病的阿巴卡韦及治疗甲型流感的帕拉米韦在内的诸多药物[1]。作为多种药物的合成原料,γ-内酰胺自身却是未经拆分的外消旋体化合物,包含(-)γ-内酰胺及(+)γ-内酰胺两种构型。从源头上拆分(±)γ-内酰胺,能为合成单一构型药物奠定坚实基础,实现更安全和更有效的临床给药[2]。目前,制备单构型γ-内酰胺的方法有不对称合成法、循环优先结晶法和生物不对称拆分法[3-5]。前2种方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年18期2020-10-12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6599)单环内酰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几种类型药物均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主要是通过对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进行干扰,让菌体发生破裂死亡的方式来发挥抗菌杀菌的作用,具有非常强的抗菌活性及较低的毒性,抗菌杀菌效果明显,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此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不良反应的原患疾病及抗生素药品种类进行了分析,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通过分析我院在2018年9月~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6期2020-02-28
- 每天使用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选择耐药菌的风险有关
究发现,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时间与选择出1种或1种以上耐药菌有关,但与患者所携带的病原菌无关。抗菌治疗开始前180 d内未检测到的病原菌对1种或多种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这意味着抗菌治疗筛选出耐药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获得新遗传物质,或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筛选出耐药菌。该研究包括7 118例患者,每例患者至少接受了1剂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药物,最主要的是头孢吡肟(5 274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年2期2020-01-11
- 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现以来,耐β-内酰胺类药物的流行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近年来Spn不敏感率明显降低,但在临床中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呈增长趋势。随着Spn对青霉素耐药性的提高,极大程度地影响了非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从而使得对非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逐渐升高。2013年美国疾控中心发表的报告显示常见的非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Spn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菌素类:1 产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显著的结构特征是含有一个β-内酰胺环,该环由三个碳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0年4期2020-01-09
- 基于HPLC-Q-TOF/MS 法分析马兜铃水煎剂化学成分的研究*
II)和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已被大量研究证实其具有肾毒性、致癌和致突变的毒副作用[1-3]。近年来,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引起肾损害和癌症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多[4-6],其中2017年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学者发表的“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台湾及整个亚洲的肝癌患者广泛相关”的文章在中医药界引起了较大的影响[7]。目前对马兜铃药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量分析马兜铃“甲醇提取物”中马兜铃酸I-IV的含量[8-13],却未有文献报道用质谱分析鉴定马兜铃“水煎剂”中的化学成分。因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7期2019-10-22
- 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溶液剂及其制备方法论述
术1.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1.2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均相似,都能结合蛋臼,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并且还可以触发细菌的自溶酶活性。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β—内酰胺类药物的影
中兽医学杂志 2019年8期2019-07-29
- 精胺联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效果观察
耐药问题。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生素,有文献报道其可以与多种化学物质联合应用增强抗菌能力[2]。本研究选取精胺为研究对象,对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之间是否具有联合抗菌作用进行研究。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AO1为本实验室保存。临床耐药菌株PA-1、PA-2、PA-3、PA-4、PA-5、PA-6来自2017-2018年本院检验科微生物室病人标本分离保存。氨苄西林(Ampcillin)、苯唑西林(Carben
医药前沿 2019年12期2019-06-11
- 富勒烯羰基内酰胺化合物的亲电芳香取代反应研究
究其前体—羰基内酰胺衍生物1的反应活性,将为其应用的推广等研究带来更多实验和理论基础[4-6]。本论文我们对富勒烯羰基内酰胺化合物1在酸性条件下与富电子芳烃的亲电芳香取代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对2种副产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运用核磁,质谱对其进行了表征,为开孔富勒烯化合物以及氮杂富勒烯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实验和理论依据。1 实验部分1.1 仪器和试剂核磁用Bruker AVANCE-500核磁共振仪测定;质谱用沃特世MAIDI-TOF质谱仪测定;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山东化工 2019年9期2019-05-31
- 儿童耐β内酰胺类肺炎链球菌耐药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增长的现象。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常用药,而肺炎链球菌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现象的出现则严重影响了这类药物的应用及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将与儿童耐β内酰胺类肺炎链球菌耐药相关基因有关的研究综述如下。1 肺炎链球菌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耳炎等感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以儿童、老年人为易感人 群[1]。这种致病菌以蛋白质、肽聚糖及多糖等为主要成分[2]。除了社区获得性肺炎等常见感染性疾病外,这种致病菌还可能诱发脑膜炎、脓胸等严重侵袭性肺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5期2019-01-04
- 牛奶中β-内酰胺高灵敏度检测试剂条研制(胶体金法)
原理来制备β-内酰胺高灵敏度检测试剂条成为一个有效的手段。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阳性奶样、阴性奶样、酪蛋白、Tris、BSA、Borax等化学试剂(采购自Sigma)。镍柱(GE life)、PET-30a质粒(通用生物)、β-内酰胺BSA偶联物(购自杭州隆基生物)。1.2 仪器与设备高速冷冻离心机(湘仪)、摇床(湘仪)、蛋白分离柱(Bio-Rad)、分光光度计(新世纪)。1.3 方法1.3.1 重组β-内酰胺受体制备1.3.1.1 单克隆阳性菌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5期2018-06-11
- 这3种蔬菜可能有毒,别乱吃!
有一类叫马兜铃内酰胺的物质,可能有肾毒性。要了解马兜铃内酰胺,首先得知道马兜铃酸。马兜铃酸是已知最强的致癌物之一,即使极少量也能引发DNA的明显损伤,进而导致肾癌等多种癌症。马兜铃酸进入人体,会被代谢为马兜铃内酰胺,而和DNA发生反应的正是马兜铃内酰胺。已经有研究表明,直接摄入马兜铃内酰胺,也能导致类似摄入马兜铃酸的损害,说明含有马兜铃内酰胺的鱼腥草也可能有潜在的肾毒性和致癌性。尽管鱼腥草所含的几种马兜铃内酰胺,和毒性最大的那种马兜铃内酰胺不同,但马兜铃内
饮食科学 2018年2期2018-06-01
- 牛奶中β-内酰胺高灵敏度检测试剂条研制(胶体金法)
原理来制备β-内酰胺高灵敏度检测试剂条成为一个有效的手段。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阳性奶样、阴性奶样、酪蛋白、Tris、BSA、Borax等化学试剂(采购自Sigma)。镍柱(GE life)、PET-30a质粒(通用生物)、β-内酰胺BSA偶联物(购自杭州隆基生物)。1.2 仪器与设备高速冷冻离心机(湘仪)、摇床(湘仪)、蛋白分离柱(Bio-Rad)、分光光度计(新世纪)。1.3 方法1.3.1 重组β-内酰胺受体制备查阅NCBI上β-内酰胺的序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13期2018-05-18
- 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
)0 引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中运用广泛,主要用于预防和抗感染。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强、起效快、疗效好的特点,但其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例数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次研究为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收集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05例,按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β-内
智慧健康 2018年2期2018-03-17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
4200)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并且效果良好,但是在长时间的临床应用中发现,本类抗生素会产生一定不良反应,轻者会出现皮肤、肠道反应,重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对患者造成较大危害。为此,我院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总结,详情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现随机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7期2018-01-29
- SPE-UPLC-MS/MS法测定牛奶中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
测定牛奶中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孙 涛 刘圣红 刘河疆 古丽斯坦 安 静 王 成*(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乌鲁木齐)/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91)本试验应用固相萃取技术(SPE),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建立了快速测定生鲜乳中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Oaiss PRiME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以0.1%甲酸乙腈溶液和0.
分析仪器 2017年1期2017-04-18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
的广泛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也呈逐年升高趋势[1]。本研究旨在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出现不良发应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49例;患者的年龄在18~70岁,平均年龄为(46.8±2.7)岁;试验类型为回顾性分析试验。1.2 方法总结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4期2017-03-30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调查研究
0001)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种具有较强抗菌活性以及临床效果药物,而在采用该药物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具体而言,常见的不良反应可包括腹泻、皮疹、过敏性休克以及高热等[1]。若在面对不良反应不进行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为此,本文就从我院选取200例已采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了不良反应的规律以及特点,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4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20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0期2017-03-07
- 儿科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125例抗菌药物选用的探讨
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125例抗菌药物选用的探讨李 楠(阜新矿业集团平安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2)目的 探讨儿科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对 β- 内酰胺类耐药的选用。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分离株,选择 125 株肺炎克雷伯菌。结果在分离的 125 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其中 73 株为产超 β- 内酰胺菌株,β- 内酰胺总检出率为 58.40%(73/125)。另外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哌拉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达 100%,结论在医院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期2017-02-27
- 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
李凤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李凤目的 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不良反应。方法 80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药过程中存在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通过对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后可知, 产生不良反应的用药原因占比前三的原因分别为呼吸系统(46.25%)、围术期预防(13.75%)以及泌尿系统(10.00%)用药。产生不良反应药物类型前四分别为头孢曲松(31.25%)、头孢哌酮(25.00%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5期2017-01-14
- 腹泻患儿沙门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患儿沙门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魏金凤 邵启民 赵士勇 吴亦栋 厉小玉 徐婷目的 分析本地区腹泻患儿沙门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腹泻患儿大便中分离鉴定的沙门菌80株,对其进行血清分型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分析。结果 80株沙门菌共鉴定出19个血清型,主要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37株(46.3%)、肠炎沙门菌15株(18.8%)。年龄分布以婴幼儿多见(78.8%)。80株沙门菌对11种β-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3期2016-09-13
- 9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
)9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杨茵梅*,李坤浪,钟伟章,李文胜(高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高州525200)目的:了解高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9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生的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2015年我院9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对其临床用药、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98例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中,>5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为48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7期2016-08-15
- 沙门氏菌对β-内酰胺药物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沙门氏菌对β-内酰胺药物耐药性的研究进展文/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曹正花沙门氏菌是全球公认的主要动物源性细菌传染病菌之一,且居于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之首。近年来也有研究表明,动物源耐药菌可以通过食物链将耐药性传递给人源致病菌,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目前治疗该病主要使用抗生素,但由于人类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造成沙门氏菌耐药性很普遍,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无效。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抗菌药物中应用最为普遍的类型,但随着该类药物的大量使用,耐药性问题也越来越突
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 2016年8期2016-03-27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联合监测肺炎支原体与肺炎衣原体的临床意义
);治疗中β-内酰胺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76.71%);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或联合氟喹诺酮类药物对CAP治愈率(66.72%)显著高于单独应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56.73%,P<0.01);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与应用β-内酰胺类联合氟喹诺酮类(65.4%)或大环内酯类药物(68.5%)对单纯Mp或Cp感染CAP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细菌合并Mp或Cp感染时,联合用药治愈率(69.7%)明显高于单用β-内酰胺类药物(
海南医学 2016年4期2016-03-10
- 新型脱氢枞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
氢枞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伍勇,张贵川,邱雯曦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药学系,四川自贡643000)摘要: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脱水、酰化和[2 +2]环加成3步反应合成了6个新型的脱氢枞基单环β-内酰胺衍生物(2a~2f),产率32%~51%,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IR表征。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2a~2f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a~2f对部分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1-脱氢枞基-3-邻苯二甲酰亚
合成化学 2015年6期2016-01-17
- FeCl3 Catalyzed Carbon-Carbon Bond Formation by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of Hydroxy Groups
基-5-羟基丁内酰胺(1a)与吲哚(2a)反应条件的优化Gratifyingly,the desired substituted product 3aa was obtained in 87% yield when FeCl2was used as a catalyst in CH2Cl2during 5 min(Table1,entry 1).Sub⁃sequently,various Fe(III)salts were examined in the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12-23
- β-内酰胺衍生物的非抗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000)β-内酰胺衍生物的非抗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吴娟萍Δ(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药剂科,浙江 湖州 313000)β-内酰胺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β-内酰胺类的其他生物活性研究有了长足发展,本文对化合物在抗肿瘤、抗HIV、抗结核、抗寄生虫、抗糖尿病、抗血栓、血脂调节以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等领域的研究进行简要的综述。β-内酰胺衍生物;生物活性;抗肿瘤;抗糖尿病抗生素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直到现在,β-内酰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年10期2015-07-07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用于肺部细菌性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研究主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肺部细菌性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 年3 月~2013 年5 月前来我院治疗肺部细菌感染患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 例。观察组男45 例,女15 例;平均(35.3±5.6)岁。对照组男44 例,女16 例;平均(34.3±5.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观察组
吉林医学 2015年11期2015-05-15
- 头孢曲松钠联合氟康唑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研究
炎;老年人;β内酰胺;氟康唑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最为常见,为老年人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和呼吸道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疾病,导致严重预后[1]。而由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不仅能水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并扩展到能水解第3、第4代头孢菌素以及单环类抗生素的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2-4]。为此在治疗中,要合理选择相关抗生素,头孢曲松是第3代广谱的β内酰胺类头胞菌素,抗菌谱覆盖了多种引起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当前一些研究应用氟康唑预
医学综述 2015年18期2015-03-07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素应用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强、临床疗效好、毒性低等优点,使用率比较高[1]。但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引起较多不良反应,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并且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存在不合理使用和滥用现象,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也增加了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发生[2-3]。本文具体调查了我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归纳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希望为临床系统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1 资料与方法1.1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5年1期2015-01-12
- β-内酰胺类药物致患者白细胞减少的相关因素分析
)近年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是众多临床治疗指南推荐的首选抗感染药物之一。随着临床的大量使用,该类药物的安全性有所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有文献报道,经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约5%会发生严重的白细胞减少,同时伴有发热、皮肤症状等反应[1]。因此,如何安全、合理、高效的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关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的相关分析、转归后抗感染治疗方案制定的相关报道
西部医学 2014年10期2014-10-25
- 城镇污水处理厂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布与迁移
注[6]。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药物。这类药物的超量滥用导致人体没有吸收完全就排出体外,然后通过市政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本文研究了其在城镇污水处理厂中的分布和迁移。1 材料和方法1.1 试剂和仪器标准物质头孢克洛(>99.9%)、头孢噻肟(>99.9%)、头孢唑林(>99.9%)、头孢曲松(>99.9%)、阿莫西林(>99.9%)、盐酸普鲁卡因(>99.9%)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乙腈购自德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10-16
- 835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过敏相关性研究
0080)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一类抗生素,如青霉素G钠、美洛西林钠、拉氧头孢钠、头孢替安等,是目前临床使用率最高的抗生素,该类抗生素抗菌活性强、抗菌范围广、毒性低、临床使用时疗效高、适应证广,且品种多,故颇受重视[1]。但因为其易发生过敏反应,故每次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前、3 d内未使用或治疗中更换批号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2-3]。由于以前是按照教科书与药典上青霉素和头孢唑啉钠的药物敏感试验皮试液进行所有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8期2014-08-31
- β-内酰胺类致白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分析
琳0 引言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因其安全高效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是众多临床治疗指南推荐的首选抗感染药物[1-4]。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用药疗程超过2周时,该类药物的安全性有所降低。有文献报道,经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约5%~34%会发生严重的白细胞减少,许多患者同时还会伴有发热、皮肤症状等反应[5]。而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会误导治疗,导致治疗方案调整不及时,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目前,该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文献报道,中性粒细胞减少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年8期2014-08-15
- 炔基取代的新型β-内酰胺化合物的合成*
取代的新型β-内酰胺化合物的合成*范甜甜1,2,董理进1,2,王超1,孙健1(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首次报道了以芳香炔醛为起始原料,通过二聚反应、氧化反应、Michael加成及内酰化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芳炔基取代的新型四元β-内酰胺类化合物,收率57.6%~72.5%,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芳香炔醛;二聚反应;β-内酰胺;合成四元
合成化学 2014年2期2014-06-23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调查报告
1001)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调查报告王小花(衡阳市雁峰区中医院 (衡阳市口腔医院),湖南 衡阳 421001)目的 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02例采用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患者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202例ADR患者中84例患者为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占所有ADR患者的41.58%;ADR累及变态反应患者居多,占45.24%,其次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少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2014-03-27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快速检测试纸条的质量测试研究
0000)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是化学结构中具有β-内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包括临床最常用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等特点。长期以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被广泛地应用于人和动物疾病的防治,尤其是在治疗牛乳房炎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抗生素通过乳牛机体的血液在一定时间内残留于生牛奶中,如果不正当使用或者没有遵守奶牛停药期规定,将会造成抗生
四川畜牧兽医 2013年2期2013-07-17
- 408次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的β-内酰胺类药物分析
0013)β-内酰胺类药物可引起IgE介导、以过敏性休克为临床特点的急性过敏反应,病死率高,皮肤过敏试验(简称皮式)是预测这种急性过敏反应较安全、有效的措施[1-2],也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由于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假阳性和假阴性时有发生[3]。头孢菌素类药物由于其抗原簇不明确,是否需要皮试,存在很大争议[4]。为了探索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的规律,帮助临床科学地实施β-内酰胺类药物皮试,笔者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408次皮
中国药业 2013年23期2013-04-17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刘丽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刘丽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近几年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临床上的一种常用抗生素,其具有显著的高效、低毒优势,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出于对其在临床应用的中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临床合理应用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临床应用;合理用药;抗感染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6期2013-01-31
- 儿科门诊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8000)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深受医务人员及患者的欢迎,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在各种细菌感染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菌株也在不断增加,使其临床疗效受到很大影响[1],因此如何合理使用该类药物,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其治疗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的儿科门诊处方,为保证代表性,每天随机抽查100张儿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3期2012-08-03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及趋势分析
7906)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为典型代表。此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强、毒性低、临床疗效好的特点[1],深受医务人员及患者的欢迎,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在各种细菌感染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此类抗生素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趋势,本文统计了2005—2009年本院此类抗生素的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来源于我院医院药品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年3期2011-01-29
- 50例儿童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
够及时发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ADR),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现对50例ADR 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某市级医院儿科在2005年至2008年所收到的106例药物不良反应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占47.35%(50/106)。现将这50例ADR 所涉及到的药物、给药途径、ADR 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2.1 一般资料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d~14岁,其中<28d2例,占3.91%,29d~1岁10例(1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18期2010-08-15
- 临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
用2.1 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 为繁殖期杀菌剂青霉素可造成细胞壁的缺损,有利于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入细胞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两者均为杀菌剂,不同的是氨基糖苷类对静止期细菌亦有较强作用。另外,联合用药可降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肾皮质的含量,减小其肾毒性。2.2 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联合 β-内酰胺类在繁殖期效果最好,细菌生长越活跃,需要合成的细胞壁越多,β-内酰胺类就越能发挥作用;而大环内酯类为快速抑菌剂,主要通过不同途径阻断细菌蛋白合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10期2010-08-15
- 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能否联用
析》中提到“β内酰胺类药物与大环内酯类二者不宜联用,可产生拮抗作用”。而同期第80页执业助理医师继续教育讲座栏目中《老年人肺炎》一文建议:β内酰胺类药物与大环内酯类二者联合用于治疗老年人肺炎。谁说的对?我在临床工作中有时也联合应用,请给予指导。谢谢。读者:郝香山郝医生:您好,来信所提问题解答如下:传统观点认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生长、减缓细菌合成细胞壁,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正是在细胞壁合成过程中发挥杀菌作用;因此联合使用β内酰胺与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10期201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