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露蓉,江心怡(1.苏州市中医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实验室,苏州 15003;.美国普渡大学药学院见习生,西拉法叶城,印第安纳州 4790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系指化学结构中具有酰胺环的一大类抗生素,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为典型代表。此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强、毒性低、临床疗效好的特点[1],深受医务人员及患者的欢迎,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在各种细菌感染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此类抗生素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趋势,本文统计了2005—2009年本院此类抗生素的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来源于我院医院药品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5—2009年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品种、规格、剂型、销售数量和金额等。
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频度(DDDs)分析法,综合评价和分析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1)同一化学成分商品名不同的药品合并计算;同一药品不同给药途径分别统计。(2)各药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值的确定:参照《新编药物学》(第16版)、结合临床用药实际情况和药品说明书设定。(3)以药品的总使用量除以相应的DDD值,求得该药的用药频度(DDDs),DDDs=用药总量/该药的DDD值。(4)以药品的总消耗金额除以相应的DDDs值,求得该药的日治疗费用(DDC),DDC=该药总消耗金额/该药的DDDs值,衡量价格水平。
我院2005—2009年的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品种共涉及40个,其中注射剂为31个,口服制剂为9个。5年间的品种数呈现平稳趋势,分别为 25、27、36、34和 30个。
我院2005—2009年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数量、使用金额和年增长率见表1(所有品种的使用数量均折算到“g”后进行计算)。
我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品种主要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以及加酶复合制剂,2005—2009年各类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数量和金额的构成比见表2。
我院2005—2009年注射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共涉及31个品种,这些品种的DDDs排序发生的变化见表3。
表1 2005—2009年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数量、使用金额和年增长率Tab 1 Consumption quantity,consumption sum and annual increasing rate of β-Lactams antibiotics during 2005-2009 period
表2 2005—2009年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数量、使用金额构成比Tab 2 Constituent ratios of the consumption quantity and consumption sum of β-Lactams antibiotics during 2005-2009 period
表3 2005—2009年各种注射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DDDs和DDCTab 3 DDDs and DDC of β-Lactams antibiotics for injection during 2005-2009 period
我院2005—2009年口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共涉及9个品种,这些品种的DDDs排序发生的变化见表4。
表4 2005—2009年各种口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DDDs和DDCTab 4 DDDs and DDC of oral β-Lactams antibiotics during 2005-2009 period
在2005—2009年期间,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品种数如表1所示,在2007年达到最多(36种),2008和2009年有所下降,这与该类药品新品种增长和医院药品目录的调整相关,总体趋势是该类抗生素的品种数将趋于相对稳定。调整变化的品种主要是青霉素类或第1、2代头孢菌素类调整为第3、4代头孢菌素类,这主要是根据临床治疗需求进行的调整。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总量逐年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2008年同比下降达25.44%;其构成比中(见表4)青霉素类呈下降趋势,而头孢类呈增长趋势,其余类别保持平稳状态。进一步分析得到,使用量的下降主要是来源于价格很低廉的青霉素钠使用总量的大幅下降,扣除青霉素钠这一品种用量的影响,则2005—2009年的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总量分别 为 301 743.75、322 055.75、341 216.38、360 941.06 和359 927.44 g,年增 长率分 别为 6.73%、5.95%、5.78% 和-0.28%。这与医院病患数增加相一致,且2009年其用量反而有所下降,这与医院加强抗生素分级管理、围术期抗生素使用和抗生素敏感菌监测等制度的执行力度相关,表明医院在抗生素规范使用的管理上取得显著成效。
青霉素类的用量虽然逐年下降,但仍占有90%以上的份额。这表明青霉素类由于不良反应较少、价格低廉等特点,仍为临床的常用药品;而头孢菌素类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耐受性好、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逐步成为临床应用首选。其他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碳青霉烯类由于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覆盖了多数临床常见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成为严重感染经验性治疗药物,医院对其使用的控制管理很严格,因此其使用比例在我院维持在平稳水平。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金额呈现逐年上升,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分别以36.94%、31.31%和27.71%的速度增长,只有2009年同比略有下降(-3.86%)。这与扣除青霉素钠品种后使用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分析原因主要是:(1)使用量增加的品种主要为头孢菌素类,这类药品价格相对高,导致使用金额逐年增长;(2)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中的主导地位,使其在整个抗生素使用金额的比例不断增加,达到70%之多;(3)2009年由于价格调整,部分抗生素的价格下降,其DD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在使用量减少的基础上,金额的下降幅度略大些。
注射剂DDDs排序前10位的药品中,只有青霉素钠这一个唯一的青霉素类品种,说明虽然现在已有近半数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性下降,其中约30%左右呈现对青霉素完全耐药(MIC90≥20 mg·L-1),但它由于全身分布好、毒性低和价廉,在临床上仍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已处于下降的趋势,其 DDDs的排序从2005年的第1位下降到2009年的第4位。而头孢菌素类品种则成为目前临床主要使用品种,从2005年的4种上升到2009年的8种,且第2、3代头孢菌素类品种头孢尼西、头孢西丁和头孢曲松 DDDs的排序已占据2009年的前3位,提示我们这类药品可能有滥用的趋势,应引起重视。在DDDs前10位中,其余的品种则为由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组成的联合制剂,这类药物主要是针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由于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引起的耐药性问题而开发的品种。此类药品通常耐受性很好,但与单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比,腹泻、肝功能异常和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且仅适用于因产 β-内酰胺酶而对 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细菌感染,对单药敏感的β-内酰胺酶细菌的感染应用联合制剂,或过早应用将助长抗生素滥用,促进耐药菌株的产生。因此随着我院抗生素管理的不断加强,临床对联合制剂的合理应用程度得到了提高,其品种数和DDDs排列在逐年下降。
同样,在口服剂 DDDs的排列(见表7)中,第1代头孢菌素类品种头孢氨苄稳稳占据了排列第1位;头孢拉定和头孢克洛也是使用率高的头孢类品种,其 DDDs分别位于第2~4位之间。阿莫西林作为青霉素类的口服制剂,由于其口服吸收良好,常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尿路和胆道感染以及伤寒等,其DDDs从2006年第9位上升到2009年第3位。在口服制剂DDDs的排列中,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作为单项列出,主要这类剂型是针对儿童使用的,其使用与成人有所差异。
从总体趋势来看,本院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DDC处于一个稳定的水平,在2009年绝大部分品种的DDC有所下降,这与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政策的影响有关。但口服药中的头孢拉定和注射剂的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个品种,其DDC具有一定的波动,这源自于医院更换生产单位所导致的。另外,新增品种的DDC从总体上高于淘汰品种,这也是引起2006—2008年,β-内酰胺类抗生素总消耗金额上升的一个原因。
综合上述分析,从本院2005—2009年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来看,此类抗生素在本院的使用基本符合抗生素使用原则,窄谱、低档次抗生素向广谱、高档次抗生素呈现梯形分布;青霉素类药品仍占全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90%以上;但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头孢尼西等存在应用频率过大,提示头孢菌素类应用过于集中,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抗菌药物的用量越多,时间越长或滥用抗菌药物,都会导致细菌的耐药率增高[3],因此,临床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尽可能根据药敏结果和抗菌药特点等,制订优化剂量的治疗方案,减少抗生素整体用量,避免抗生素的误用和滥用,以取保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
[1] 李 端,殷 明.药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
[2] 刘春霞,李国成,李红玉,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情况与细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6):432.
[3] 刘 玉,敖 曼.关于抗生素在我院106例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及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2):790.